华商优势行业
搜索文档
基金生态隐秘的角落:“机构先跑”伤害了谁?
新浪财经· 2025-11-12 14:09
基金经理离任前的资金流动 - 2025年截至11月10日,共有276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包括邹曦、江峰、马龙、鲍无可、周海栋、杨思亮等知名基金经理 [1] - 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在官宣离任前,其管理的代表基金已出现规模不等的提前赎回现象 [1] - 杨思亮于8月2日离任前,其管理的宝盈增强收益AB规模缩水13.71亿元,变动率为-73.51%,份额减少7.51亿份;宝盈品质甄选A规模缩水17.1亿元,变动率为-64.3%,份额减少2.22亿份 [2][3] - 周海栋于3月12日离任前,其管理的华商优势行业规模缩水17.77亿元,变动率为-24%,份额减少13.46亿份;华商甄选回报A规模缩水13.28亿元,变动率为-15.9%,份额减少4.8亿份 [2][4] - 马龙于3月22日离任前,其管理的招商安心收益A规模缩水13.81亿元,变动率为-16.53%,份额减少3.82亿份;招商产业债券A规模缩水12.63亿元,变动率为-6.08%,份额减少8.19亿份 [2][4] - 鲍无可于5月16日离任前,其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规模缩水4.83亿元,变动率为-13.7%,份额减少1.78亿份 [2] - 2024年丘栋荣离任前,其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在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被净赎回6.09亿份和10.36亿份,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从2023年末的45.24%降至2024年中的23.22% [5] - 2024年范妍离任前,其管理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在一季度被净赎回2.1亿份,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半年内从50.67%锐减至26.84% [5]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特征 - 机构投资者是债券基金最主要的持有者,截至2025年6月末,其持有份额占比为84.4% [6] - 机构投资者在公募基金中的持有比例从2012年末的29%攀升至2019年末的51%,2025年基金中报数据显示该比例为48.25% [5] - 机构投资者被行业视为“聪明钱”和“救命钱”,对于新基金达到2亿元成立门槛或存量基金避免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至关重要 [6] - 服务机构客户的销售策略强调密切的投研交流、观点输出和上门对接,以建立紧密的客户关系 [7] - 针对重点机构客户的路演和推介常在重点新产品上报未获批时即已开始,以提前锁定大客户 [8] - 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人员稳定性等信息是机构销售密切关注的重点,一旦可能发生变更,会及时通知机构客户 [9] - 机构客户的大额赎回可能触发巨额赎回(单个开放日赎回申请超上一日总份额10%),迫使基金经理调整投资组合以满足流动性和“双十规定”,可能影响基金净值 [10] 信息不对称与行业影响 - 基金经理离任消息在业内提前流传,机构投资者能提前赎回,而个人投资者往往在官宣后才得知消息,存在信息不平等 [1][11] - 基金经理在离职前向合作机构透露消息的行为,从职业伦理和市场透明度角度看存在质疑空间,但目前行业普遍认为程序上符合监管规定则不违规 [12] - “机构先跑”行为根源于信息不对等,严重损害个人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平等交易权 [12] - 证监会于2025年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督促行业机构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12] - 行业统一的机构投资者营销服务平台已经上线,并全面取消直销渠道销售费用,机构投资者有望迎来强监管时代,通过信息差带来的投机行为或将被杜绝 [13] 具体案例中的机构持仓变化 - 宝盈品质甄选A份额的机构持有占比从2024年报的79.53%降至2025年中报的55.27%,C份额从66.53%降至46.22% [4]
沪指时隔十余年再上3900点 公募业绩首尾相差超六倍
财经网· 2025-10-13 09: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上证指数时隔十余年重返3900点 期间基金市场业绩分化显著 超500只基金实现业绩翻倍 同时有近百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1] - 基金行业在过去十年间投资策略和工具矩阵日益丰富多元 为投资运作提供坚实支撑 [1] - 业绩分化的核心原因在于对时代背景下不同行业机遇的把握 成功者精准布局高景气赛道 落后者则受困于传统行业或策略失误 [3][4][7] 基金业绩表现 - 共有513只基金在过去十余年间实现业绩翻倍 [2] - 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等基金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 [2] - 信澳新能源产业、交银趋势优先、华安媒体互联网、大成新锐产业、大成高鑫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 [2] - 业绩亏损的基金有98只 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 天治新消费亏损幅度高达55.3% 与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首尾相差超过600个百分点 [4] 成功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 - 成功基金经理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 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首要框架 [2] - 投资组合紧跟产业爆发节奏 覆盖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紧贴时代背景的投资标的 [2] - 莫海波锚定成长赛道 从重仓配置新能源转向押注人工智能 [3] - 刘元海注重科技领域深度研究 将仓位从新能源行业精准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 [3] - 刘旭是长期价值投资典型代表 管理大成高鑫十年间实现累计回报达4倍 偏好财务稳健、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 [7] 业绩落后基金的原因分析 - 行业选择失误是核心原因 业绩飘绿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 [4]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 投资风格不定 频繁调仓追涨杀跌 如天治新消费几乎每个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都有新面孔 [4][5]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限制 运作层面面临困境 如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南方中证高铁产业和富国中证军工等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 [6]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基金公司应持续构建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平衡行业布局与分散风险 丰富投资策略 追求长期稳健业绩 [7] - 在风格投资上 基金公司同时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 避免单一风格失效导致的业绩波动 [8] - 在行业上 基金公司兼顾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 既捕捉高景气行业机会 也通过传统行业策略保障收益稳定性 [8]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 基金公司通过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 补充主动策略收益来源 [8] - 在底层资产选择上 基金公司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黄金等 形成跨资产类别的策略组合 [8]
沪指时隔十余年再上三千九百点 公募业绩首尾相差超六倍
中国经济网· 2025-10-13 08:55
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 上证指数时隔十余年再度站上3900点,期间共有513只基金业绩翻倍[1][2] - 业绩翻倍基金中,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信澳新能源产业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2] - 与翻倍基形成对比,仍有98只基金业绩累计亏损,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亏损最大基金天治新消费亏损幅度达55.3%[4] 成功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业绩领跑基金经理如周海栋、莫海波等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框架[2] - 莫海波从重仓新能源转向押注人工智能,刘元海将仓位从新能源精准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3] - 大成基金刘旭作为长期价值投资代表,管理基金10年实现累计回报4倍,偏好财务稳健、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7] 业绩落后基金原因分析 - 业绩亏损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错失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成长赛道行情[4]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投资风格不定,如天治新消费基金经理频繁调仓追涨杀跌导致业绩腰斩[5]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及行业发展下滑影响,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等基金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6] 基金行业策略与工具演进 - 基金行业投资策略更趋丰富多元,工具矩阵日益完善成熟,能够覆盖不同市场场景与需求[1] - 基金公司通过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并兼顾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以平衡风险[8]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基金公司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并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等跨资产类别[8]
沪指3900点下的基金“众生相”
券商中国· 2025-10-12 20:15
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 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3900点,期间基金市场业绩分化严重,超500只基金实现翻倍,同时有近百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2] - 共有513只基金在过去十余年间业绩翻倍 [3] - 业绩亏损的基金有98只,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亏损幅度最大的天治新消费基金亏损达55.3%,与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首尾相差超过600个百分点 [7] 绩优基金成功因素 - 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等基金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信澳新能源产业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 [4] - 绩优基金经理如周海栋、莫海波等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框架,投资组合覆盖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的产业 [4] - 莫海波在2023年初认识到AI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并将其仓位从新能源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 [5] - 业绩领跑者管理的基金聚焦高景气领域,反映了中国经济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的趋势 [5] 业绩落后基金原因分析 - 业绩飘绿的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错失了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成长赛道的行情主线 [7]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投资风格漂忽不定,如天治新消费基金频繁调仓追高杀跌,导致业绩腰斩 [8]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和所投行业发展下滑影响,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等基金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 [8] 行业策略与工具演进 - 基金行业投资策略更趋丰富多元,工具矩阵日益完善成熟,能够覆盖不同市场场景与需求 [2] - 基金公司通过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以及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来平衡风险并捕捉机会 [10]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基金公司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并在底层资产中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等,形成跨资产类别策略组合 [10] 长期投资理念 - 业绩领跑的基金中,部分基金经理如大成基金的刘旭凭借长期价值投资取得领先业绩,其管理基金跨越10年实现累计回报4倍,强调评估企业内在价值和长期盈利能力 [9] - 建议基金行业持续构建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平衡行业布局与风险分散,追求长期稳健业绩,而非短期博弈 [9]
沪指创近10年新高带火基金业绩多 只产品近10年回报率超4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21:5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85%报3728.03点,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近10年新高 [1] -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创新高,3只产品近10年回报超400%,11只超300%,49只超200%,272只净值翻倍 [1] - 全市场成立满10年的1154只主动权益基金中,280只近10年净值涨幅超100%,占比近四分之一 [2] - 96只近10年业绩亏损,占总数的近10%,其中3只亏损超50%,6只超40%,18只超30%,33只超10% [4] 头部基金业绩 - 华商新趋势优选近10年回报471.24%,交银趋势优先A回报432.28%,华商优势行业回报430.82% [2] - 交银趋势优先A现任基金经理杨金金任职回报率186.78%,年化回报率22.04% [3] - 万家品质生活A近10年回报370.06%,基金经理莫海波任职年化回报率16.66% [3] - 易方达瑞享I近10年回报367.51%,基金经理武阳任职总回报率326.96%,年化回报率20.92% [3] - 东吴移动互联A、华安媒体互联网A等产品近10年收益率均超300% [3] 尾部基金表现 - 方正富邦创新动力A近10年亏损超50%,发行规模13.14亿元,最新规模0.52亿元 [4] - 天治新消费近10年亏损超50%,基金经理梁莉任职回报率-60.28%,年化回报率-22.70%,最新规模0.19亿元 [4] - 太平灵活配置近10年亏损54.26%,成立以来亏损57.10% [5] 行业特征 - 主动权益基金长期业绩分化显著,净值翻倍产品占比约25%,体现优质基金稀缺性 [2][5] - 头部基金通过行业配置、个股精选和风险控制实现长期超额回报 [6] - 基金经理任职稳定性与投资框架是筛选长期绩优产品的重要维度 [6]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带火基金业绩 多只产品近十年回报超4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5:17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85%报3728.03点 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近10年新高 [1][2] - 全市场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 - 北证50创历史新高 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 [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全市场成立满10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1154只 其中280只近十年复权单位净值涨幅超100% 占比近四分之一 [2] - 3只基金近十年回报超400%:华商新趋势优选471.24% 交银趋势优先A432.28% 华商优势行业430.82% [1][2] - 11只产品回报超300% 49只产品超200% 272只产品净值翻倍 [1][2] 头部基金具体信息 - 华商新趋势优选规模44.69亿元 基金经理童立 [4] - 交银趋势优先A规模41.73亿元 基金经理杨金金 2020年5月至今任职回报186.78% 年化回报22.04% [4][5] - 华商优势行业规模40.55亿元 基金经理张明昕 [4] - 万家品质生活A规模35.79亿元 基金经理莫海波 任职回报370.06% 年化回报16.66% [4][5] 绩优基金群体特征 - 东吴移动互联A规模43.21亿元 华安媒体互联网A规模64.56亿元 大成新锐产业A规模48.17亿元等产品近十年收益均超300% [4][5] - 绩优基金中无百亿规模产品 [5] - 华商基金两只产品均由原基金经理周海栋管理超8年 现均跻身"10元基"行列 [4] 业绩分化现象 - 96只成立满10年的主动权益基金近十年业绩亏损 占总数的近10% [6][9] - 3只产品亏损超50% 6只亏损超40% 18只亏损超30% 33只亏损超10% [6] 表现不佳基金案例 - 方正富邦创新动力A规模0.52亿元 近十年亏损超50% 历经10任基金经理 [8][9] - 天治新消费规模0.19亿元 近十年亏损超50% 基金经理梁莉任职年化回报-22.70% [8][9] - 太平灵活配置规模2.55亿元 近十年亏损54.26% 成立以来亏损57.10% 历经8任基金经理 [8][9]
“王牌”基金经理出走之后: 是“一地鸡毛 ”还是“下一任更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16
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对中小基金公司的影响 - 2024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如丘栋荣、范妍、周海栋等离任 对中小基金公司权益规模造成明显下滑压力[1] - 部分被接管产品业绩表现优于前任管理时期 例如中庚价值领航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5.90% 超越沪深300指数[3] - 圆信永丰聚优A在基金经理变更后近一年回报率超40% 因重仓医疗保健行业获益[4] 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分析 - 离任与业绩压力、行业竞争、公司内部因素及个人职业规划相关 连续业绩不达标可能导致降薪降职[6] - 同业公司提供更优厚薪酬和职业发展空间 加剧人才竞争[6] -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后代表产品规模发生较大变化 市场认可度较高导致大规模赎回[6] 中小基金公司的应对策略 - 通过自主培养基金经理梯队 合理安排接任以延续产品投资风格和团队策略[7] - 加强平台化投研体系建设 从个人驱动转向机构化能力建设 形成可持续品牌护城河[7][9] - 利用政策支持开展差异化产品布局 聚焦细分领域权益基金和中低波动型产品[8] 政策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8] - 新政要求基金公司绩效考核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 强化三年以上中长期考核[8] - 浮动管理费机制削弱大型基金公司规模优势 提升中小基金公司相对竞争地位[9] 产品与投研战略调整 - 中小基金公司坚持精品产品策略 避免同质化产品发行 聚焦主动权益产品创新[9][10] - 投研层面加强团队化、专业化建设 发挥基金经理与研究员协同机制[9] - 通过多元化价值风格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配置需求[10]
王牌”基金经理出走之后: 是“一地鸡毛 ”,还是“下一任更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6-30 04:22
基金经理离职对中小基金公司的影响 - 2024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如丘栋荣、范妍、周海栋等陆续卸任旗下产品,对中小基金公司权益规模造成明显下滑 [1] - 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后,其管理产品由不同基金经理接管,部分产品业绩表现优于前任管理时期 [1] - 中庚价值领航在刘晟接管后,截至6月27日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5.90%,自2024年7月21日以来回报率达18.83%,均跑赢基准指数 [3] - 圆信永丰聚优A在肖世源接管后改造成医药主题基金,近一年回报率超40% [4] - 华商优势行业在张明昕接管后业绩表现出色,跑赢同期基准指数 [4] 基金经理离职原因分析 - 基金经理离职与业绩压力、行业竞争、公司内部因素及个人职业规划相关 [6] -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后其代表产品规模往往发生较大变化,显示市场对知名基金经理认可度高 [6] - 中小基金公司面临人才流失问题,需在治理机制、长效激励和文化氛围上改进 [7] 中小基金公司应对策略 - 部分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基金经理梯队,确保产品投资风格延续和团队策略执行 [7] - 公司战略方向从"个人驱动"转向"平台化生存",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可持续品牌护城河 [7]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发展 [8] - 方案要求基金公司绩效考核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鼓励长期价值投资 [8] - 浮动管理费机制削弱大型基金公司规模优势,提升中小基金公司竞争地位 [9] 中小基金公司未来发展 - 公司持续加强"平台型、团队化、专业化、特色化、一体化"的投研一体化建设 [9] - 优化"精品"策略,提升产品创新力,不发行同质化产品 [9] - 通过多元化价值风格主动权益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配置需求 [10]
罕见!猛降44%
中国基金报· 2025-04-22 20:19
基金经理离职影响 - 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周海栋因个人原因卸任所管理的六只基金 其管理规模超百亿元且为公募行业少有的"双十"基金经理 [2] - 离职引发六只基金份额合计减少67.13亿份 缩水比例达44.34% 规模减少106.20亿元 降幅38.99% [2][3][4] - 华商基金非货基总规模减少114亿元至1042.19亿元 权益基金规模减少62亿元至432.66亿元 缩水超12% [6] 具体基金表现 - 华商新趋势优选基金份额减少4.35亿份至5.28亿份(降45.18%) 规模减少38.12亿元至53.90亿元(降41.43%)[3][4] - 华商甄选回报基金份额减少31.74亿份至26.07亿份(降54.90%) 规模减少34.64亿元至28.30亿元(降55.03%)[3][4] - 华商优势行业基金份额减少27.08亿份至42.04亿份(降39.18%) 规模减少26.83亿元至47.21亿元(降36.24%)[3][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基金行业正推进"去明星化"转型 产品类型单一且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公司面临阵痛 [1][6] - 监管层强调淡化短期排名 引导行业从追捧明星基金经理转向注重长期稳健收益 [7] - 机构投资者赎回成为重要因素 华商新趋势优选和华商甄选回报机构持有比例分别超37%和66% [3][4] 公司战略转型 - 基金公司需从"个人驱动"向"团队驱动"转型 通过平台化和品牌重塑构筑新护城河 [7] - 可通过布局ETF等工具化产品减少对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依赖 [7] - 中小基金公司可能被迫高薪挖角 加大成本压力 且内部培养周期较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