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瓶

搜索文档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世界大会科技参访活动启动
新京报· 2025-09-15 19:47
作为北京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载体,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集聚包括优必选、跨维 智能、灵足时代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覆盖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 从研发、测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 嘉宾们参观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厅和"机器人大世界"应用场景体验区,深入了解具身智能技术 的最新进展。该中心作为国内首个全栈技术布局的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于2024年获授"国家地方共建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推动感知、交互、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转化。 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则展示了其在机器人电磁兼容、智能性能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中心依托先进实验设 施与标准体系,为机器人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提供权威认证服务,是中国智能装备领域对接国际市场的关 键支撑节点。 此次科技参访不仅展示出中关村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中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全球科技同仁提供了近 距离观察中国氢能与机器人创新实践的窗口。IASP2025世界大会科技参访活动还将持续进行。9月16 日,嘉宾将走进金隅智造工场、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及首钢园科幻产业 集聚区,进一步感受中关村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氛围与产 ...
氢能技术为零碳园区发展筑基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1:00
多位专家表示,大型国企和央企可通过牵头关键技术攻关、建设规模化制氢项目及加氢基础设施等方 式,与地方政府共建氢能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全面推动区域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商业化落地。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氢能技术部总工程师张畅介绍了华能在绿氢制备关键技术、与氢能产 业链上游可再生能源动态耦合及"制—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落地的经验。 "化工领域是氢能应用的重要场景,氢电耦合是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消纳、100%零碳电力供给的重要 手段,在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技术研 究室主任刘敏表示。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分享了探索氢能发展的实践。智寰(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江介绍,该公 司利用大兴国际氢能产业园建筑屋顶建设光伏电站,探索多种绿电制氢的方式,提高产业园的绿电利用 率,让产业园具备储氢功能。 中化新网讯 9月9日,氢能产业零碳园区研讨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氢能技术为零碳园区发展赋能,应持续加强氢能的技术探索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氢能产业链可持续发 展。 中电产业发展(广西)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陶方飏介绍,该公司以中电百色能 ...
成都:上半年氢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0亿元 同比增长23%
新华财经· 2025-09-10 20:10
此外,由东方锅炉与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四川大学、厚普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 设备检测研究院等五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氢储运加注装备)"获批为国家级 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氢储存、运输、加注等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研究关键装 备产业化及相关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方法标准化,进行技术试验、孵化、示范、推广等工作。 打造氢能应用场景方面,成都通过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双轮驱动,将氢能两轮车纳入重点产业链布局, 形成"轻绿氢行"等本土品牌;开通西部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及跨省物流专线。2025年,成都拓展干线物 流、冷链运输等领域示范,重点打造"成渝氢走廊""成德眉资氢能圈"等6条跨区域氢能干线。 氢燃料电池车加速发展。东方氢能与重汽成商联合研发的7类氢能车辆(如49吨重卡、31吨搅拌车)于 2024年批量交付;目前,成都已经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覆盖公交、物流、环卫等多场景,建 成加氢站10座,已形成西部规模最大的氢能交通示范网络。 记者10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目前,成都市氢能产业链汇聚企业达105户。其中,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 ...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氢能装备项目9个 总投资28.0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42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内蒙古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目标引领下积极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1] - 政策文件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全产业链布局 [1] - 目标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 [1] 产业规模与产能数据 -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涵盖储输氢材料、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制氢电源等,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区 [2] - 截至2025年6月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02亿元,产品种类达10种 [2] - 制氢设备设计产能650台套较2023年底增长160%预计年底突破750台套 [2] - 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储(贮)氢材料产能3300吨/年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储氢瓶8.5万支 [2] - 制氢电源50台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台套 [2] - 已投产AEM、PEM电解槽产能0.2GW在建PEM电解槽产能0.25GW [2]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从政策协同、场景应用、技术攻关等多维度发力 [2] - 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作生态 [2]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协同机制加快补齐短板、延链补链强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