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装备

搜索文档
阿拉善产业对接大会签约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3.7亿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7-03 09:29
新能源产业对接大会概况 - 阿拉善盟与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产业对接大会,邀请60余家风光发电、装备制造、绿电消纳等领域企业参与 [1] - 大会通过宣传片、专题推介展示阿拉善新能源产业优势和中广核企业实力,专家和产业代表进行主旨演讲和发言 [1] - 阿拉善三旗政府与中广核、西安隆基、宁夏宝丰等企业签约15个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计划总投资123.7亿元 [1] 签约项目详情 - 签约项目涵盖风电装备制造、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风光制氢一体化、绿电甲醇等领域 [1] - 项目采用"龙头引领+链式招商"新模式,实现"引进一个龙头,激活一条产业链"的突破性成果 [2] 中广核新能源发展情况 - 中广核新能源自2007年在内蒙古投资建设,业务覆盖自治区12个盟市,布局风电、光伏、储能、抽水蓄能等领域 [2] - 公司通过技术突破、生态修复与产业协同,探索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 中广核将发挥技术研发、资源整合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阿拉善高质量发展 [2] 地方政府规划 - 阿拉善盟商务局表示将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助力项目尽快落地,让企业放心投资 [2] - 大会为阿拉善新能源产业发展锚定方向,解读政策趋势 [1]
从供应商到控股方!建龙微纳拟收购下游企业控制权,加码布局氢能源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6-27 21:06
收购交易概述 - 建龙微纳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汉兴能源不少于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控股股东 [1][2] - 汉兴能源为氢能产业综合服务商 业务覆盖制氢 储运 加氢站等全产业链 [2] - 交易处于筹划阶段 后续将进行尽职调查 [5] 协同效应分析 - 双方可实现产品技术 市场资源 组织能力的双向协同 [1] - 建龙微纳可利用汉兴能源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技术资质 拓展国产替代市场 [3] - 汉兴能源可借助建龙微纳分子筛材料优势 开发"材料+工艺"融合型高附加值项目 [3] 标的公司财务与技术 - 汉兴能源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 96亿元 3 89亿元 4 8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8 3%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6 92万元 6858 28万元 7396 69万元 2023年增速7 85% [4] - 拥有9项发明专利 92项实用新型专利 41项软件著作权 参与制定多项氢能行业标准 [4] 战略转型方向 - 收购将推动建龙微纳从材料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型 [5] - 提升公司在氢能产业链的全链条闭环能力 [5] - 汉兴能源曾计划创业板IPO 拟募资2 85亿元 其中87 7%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5]
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建龙微纳要收购一家IPO失败公司……
IPO日报· 2025-06-25 23:23
收购交易概述 - 建龙微纳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汉兴能源不少于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汉兴能源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1] - 这是建龙微纳上市以来首次重大资产重组[1] - 标的公司汉兴能源曾于2023年6月向创业板递交IPO申请,但在2024年9月撤回[4] 标的公司汉兴能源情况 - 汉兴能源是一家专业从事氢能产业相关技术的综合服务供应商,业务涵盖上游制氢、中游运输、储氢、加氢站等[3]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96亿元、3.89亿元和4.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08.74万元、6765.22万元和7674.30万元[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2021-2023年分别为-1871.72万元、998.09万元、6422.22万元[7] - 资产负债率较高,2021-2023年末分别为56.81%、57.46%、55.04%[7] - 此前IPO募资方案中补流资金占比达87.82%,远超证监会规定的30%上限[5][6] 收购方建龙微纳情况 - 主营业务为工业气体分离、医用氧气、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分子筛吸附剂和催化剂[9]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亿元、8.78亿元、8.54亿元、9.72亿元、7.79亿元[10]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2.75亿元、1.98亿元、1.53亿元、0.75亿元,已连续3年下滑[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8亿元同比下降7.39%,归母净利润2541.18万元同比下降19.68%[10]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末的17.57%增长至2024年末的39.08%[12] 交易战略意义 - 通过本次战略整合,建龙微纳有望建立从材料研发到终端服务的全链条闭环能力[9] - 推动公司从材料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型升级[9] - 双方属产业链上下游,可实现产品技术、市场资源、组织能力的双向协同[9]
氢能展“不那么氢能”,为何SNEC光伏展却“氢味浓”?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以下文章来源于DT新能源 ,作者DT新能源 DT新能源 . DT新能源是德泰中研旗下旨在搭建国内与国际之间氢能及燃料电池电池产业产、学、研、资、用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桥梁。我们提供产业研究与咨询、投 融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推广、媒体会议、数据分析等多方位服务。 作为制氢的更上游,风电光伏企业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不仅仅是氢能"蛋糕"大小的问题,更是国内乃至全球新能源项目推进的风向,尤其反映出国内以"五大 六小"发电集团及"三桶油"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对于氢能的需求情况。而SNEC光伏展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展之一,各大新能源企业氢能相关产品的出展 情况具备一定的市场代表性。为此,【DT新能源】再次以观众身份参与了这一年一届的光伏盛会。 直观的来看,与 2024年佛山氢能展"不那么氢能"相反的是,本届 SNEC光伏展的氢能"气息"却比上一届更浓郁 。本质上来看, 是国内以燃料电池车为示范 先导的"小氢能"向更宽应用领域及更广产业链的"大氢能"转变的写照 ,当然其中夹杂着各种重要的市场及技术因素。 拓展阅读链接:《 氢能展不那么 " 氢能 " 了?佛山氢能展透露了什么?》 由于 SNEC 光伏展规模过于庞大,小编未能充分 ...
国鸿氢能专场联合主办并将做主题演讲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16 10:09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技术,规模超300人[19][21] - 会议免费开放,含主题报告、专场论坛、圆桌讨论及蓝皮书发布等环节,需实名注册签到[29][31] - 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联合主办包括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国鸿氢能等,指导单位为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及苏银产业园[19][20] 核心议程 7月2日 - 开幕式含政策解读(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产业报告(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及苏银产业园招商推介[25] - 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及新氢动力固态氢储能产品[25][26] 7月3日 - **压缩空气/氢储能专场**:上海电气分享关键技术、国鸿氢能副总监刘冰分析氢储能商业化难点[26] - **液流电池专场**:覆盖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沈阳建筑大学李强)、产业链现状(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及新型技术探索[28] 参观点与产业资源 - 苏银产业园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构建储能电池制造产业链,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22][23] - 国鸿氢能作为联合主办方,拥有燃料电池领域领先技术,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国内第一,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16][17] 企业亮点 - **国鸿氢能**: - 全球最大燃料电池生产线,专利超400项,主导多个国家重大项目[16][17] - 氢储能应用场景包括零碳园区、数据中心等,副总监刘冰将分享商业化难点[5][12][13] - **新氢动力**:发布固态氢储能产品,构建长时安全储能体系[26] 数据产品与服务 - 势银(TrendBank)提供产业研究、数据及咨询服务,覆盖绿氢、储能等领域[36][37]
石化机械(000852) - 2025年6月12日石化机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3 16:44
氢能产业发展 - 公司建议关注2024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报道了解氢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制约因素 [1] - 近两年公司在加氢、制氢、供氢等多领域取得业绩突破,正推进氢能装备基地二期产能建设 [2] - 公司参与深地岩洞规模化氢储能系统研究,“5万标方岩洞氢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暂未涉足镁基储氢技术 [2] - 氢能行业整体处于培育期,随着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公司经营业绩将改善 [3] -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氢制备、储运和加注环节,构建联合创新、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3] 业务与市场 - 公司围绕“345”产业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拓市降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业绩 [2] - 公司积极跟进并投标社会上可参与的氢能项目,以氢气压缩机等为突破口,攻坚制氢、加氢主力市场,布局输氢和用氢领域 [2] - 除油气开采产品设备外,公司还有氢能装备、环保装备、化工装备、数字化4大新兴业务和5项特色服务 [3] - 公司参与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 [3] - 公司页岩气开采设备研制为主要业务,多年前已实现量产 [5] 原材料与成本控制 - 公司目前暂未开展原材料套保业务 [1] 税收与优惠 - 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2024年11月注册成立,暂不满足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条件,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3] 资金与支持 - 公司2023年获授“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控股股东中石化集团从技术、市场等方面支持公司氢能装备产业发展 [5] - 对于中国石化氢能基金投资,公司有相关信息将及时披露 [5] 合作与战略 - 公司坚持平等、诚信、开放的合作态度,欢迎交流洽谈合作 [5] - 公司积极融入中石化上游一体化战略,助力订单获取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暂无重组整合计划 [5]
国家能源局启动氢能试点 多款绿氢设备亮相SNEC 2025
新华财经· 2025-06-12 17:13
在众多制氢技术中,碱性电解槽凭借其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当下绿氢生产的主流设 备。对于用氢量较大的炼化、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而言,大标方碱性电解槽能显著降低绿氢成本,但 其设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存在技术挑战。此次天合元氢也在天擎第二代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2000Nm³/h 碱性电解槽,该碱槽电流密度达4000A/m²,直流能耗低于4.3kWh/Nm³,达到国际一级能效水平。相较 于两台1000Nm³/h电解槽,可节省30%占地面积、节约20%设备投资,大幅降低绿氢生产成本,提高生 产效率,为绿氢产业的商业化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布局 "氢能战略",与具备绿氢产能优势的地区建立合作,力求保障自身能源供应 安全并加速脱碳进程。集装箱式制氢装备凭借其较低的运输成本和交付成本,成为海外绿氢项目的最佳 选择。天合元氢此次推出MW级标准集装箱式制氢系统,每个制氢单元产氢量最高可达1000Nm³/h,所 有设备均集成在标准集装箱内,保持尺寸和重量限制,可缩短运输时间、成本及交付周期等超50%以 上,解决超限难于运输和昂贵散货运费问题。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节约一半的交付施工周期。另 外 ...
电解水制氢装备检测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快讯· 2025-05-26 10:08
电解水制氢装备检测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智通财经5月26日电,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牵头,所属国能氢创公司具体组织 实施的"电解水制氢装备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 定,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针对电解水制氢装备的检测需求,研发了全球首个千方级碱性 电解水制氢装备一体化测试平台,对提升我国制氢装备的优化设计水平、加快绿氢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 ...
第一轮通知 | 2025(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5-18 23:13
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能力稳步提升,涵盖海洋氢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等领域,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 - 2024年海上风电持续高增长,加速向漂浮式和机组大型化发展 [1] - 多个沿海省份海上光伏项目相继获批,项目开工投产迎来小高潮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漂浮式潮流-波浪能联合发电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启动 [1] 长三角地区发展成果 - 江苏省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全国领跑 [1] - 江苏省计划2027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 [1] - 全球首个海水制氢装备基地在常州投产 [1] 论坛活动安排 - 论坛主题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将于7月23-25日在南通举办 [1] - 同期举办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产业发展与创新技术全体大会、圆桌对话、四大专题论坛 [1] - 特色活动包括产业需求对接、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产业报告与项目地图发布、参观交流 [1] 专题论坛议题 海上风电 - 科学理论:风资源测评、叶片气动载荷、基础运动抑制等 [7] - 关键技术:锚固基础、系泊系统、支撑结构、大型化风机等 [7] - 工程实践:风渔融合、风渔光融合、海上风电制氢等 [7] 海上光伏 - 技术创新:复合管桩、浮体结构形式创新、系泊方式优化等 [7] - 工程实践:风光同场、渔光互补、海上光伏与海洋油气田融合等 [7] 海洋氢能 - 技术方向:海上风电/光伏制氢、直接海水制氢、海上浮式平台一体化制氢 [8] - 关键技术:高选择性长寿命催化电极开发、耐盐高性能关键堆叠材料开发等 [8] 产业报告与项目 - 《2025海洋清洁能源产业报告》将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 《全球浮式风电项目地图2025》将更新欧洲、亚洲最新浮式风电项目进展 [11] 参会单位与规模 - 上届论坛吸引15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300多位参会代表 [13] - 参会单位包括明阳智能、隆基、金风科技等上市企业,以及中电建、中能建、中交等建设单位 [13]
石化机械:5月1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5-16 10:56
公司分红政策 - 石化机械是独立法人,但根据监管规则,需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均为正才能现金分红,目前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负,暂不具备分红条件[2] - 公司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业绩以回报投资者,但未明确具体分红时间表[2][3] 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5.41亿元,同比下降7.87%,归母净利润584.61万元,同比下降76.9%,扣非净利润亏损713.86万元,同比下降130.37%[9] - 毛利率11.5%,负债率69.5%,财务费用1556.16万元[9] - 公司未披露本期具体盈利水平,仅表示通过拓市增收、降本减费提升业绩[3] 业务发展策略 - 聚焦油气增储增产增效主战场,推进"核心技术+关键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专精特新发展路径[4] -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打造油气与新能源装备智造中心[3][4] 氢能业务布局 - 公司自主开发氢能装备"四超"核心技术(超高压结构、超高硬材料、超高能控制、超高精制造),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5] - 筹划建设氢能机械创新产业园,推动氢能装备业务成为核心增长点[5] 行业前景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为"七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收官年,国内油气总进尺和开井数量预计显著增长,海外市场持续活跃推动石油装备需求[6][7] -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驱动油气需求刚性增长,海外市场对装备行业有积极影响[7]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90天内3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均价7.5元,2025年净利润预测区间1.41亿-2.32亿元[9]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393.72万元,融券净流出1.95万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