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USA架构
icon
搜索文档
5年估值百亿,英伟达AMD大佬,抢夺“国产GPU第一股”
36氪· 2025-10-28 18:22
公司投资与市场表现 - 和而泰于2020年参与投资初创公司摩尔线程,但仅参与了早期两轮融资后未再跟投 [1][2] - 该笔投资在5年后显著提振和而泰股价,推动其股价在4天内出现3个涨停板,一年内上涨接近两倍 [3] - 摩尔线程已完成上市辅导,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沐曦股份同样完成过会,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也在推进IPO,形成国产GPU热潮 [3] 核心团队背景 - 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14年,在其任内英伟达中国市占率从2008年不到50%提升至2020年80% [4][6][7] - 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上海公司高级总监十余年,主导完成15款高性能GPU产品流片与量产 [7] - 摩尔线程核心高管团队均来自英伟达,包括市场生态、GPU架构、销售等关键职位 [12][13][14][15][16][17] - 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创业时带走AMD两位核心高管彭莉和杨建,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杨建是AMD大中华区第一位科学家 [18][19][20] 公司发展历程与资本运作 - 摩尔线程2020年6月成立,12月获天使轮融资,百天内成长为独角兽,Pre-A轮融资额达数十亿元,不到300天推出首款GPU芯片 [8] - 摩尔线程IPO申请受理后88天完成过会,沐曦股份成立2个月即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两年半内经历七次增资八次股权转让 [9][10] - 2025年1-2月摩尔线程发生9笔股权转让,其中海松资本等机构股权转让价格达74元,显示上市前机构抢筹 [23] - IPO前摩尔线程融资估值达298.45亿元股东82家,沐曦股份估值210.71亿元股东124个 [25] - 天使轮股东沛县乾曜投资190万元,上市前持股市值达12.68亿元,投资回报667倍 [2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沐曦股份产品矩阵覆盖AI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包括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和曦彩G系列GPU产品 [28] - 摩尔线程走全功能GPU路线,拥有消费级显卡、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卡、服务器智算卡及SoC产品,致力于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28] - 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芯片,夸娥千卡智算集群可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MTT S80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国产显卡 [28][29][30] - 摩尔线程推出自有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并与英伟达CUDA生态兼容 [32] 财务表现与运营指标 - 沐曦股份营收从2022年42.64万元增长至2024年7.4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2亿元接近去年一半 [32] - 摩尔线程营收从2022年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208.44%,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超过去三年总和 [32] - 摩尔线程AI智算产品毛利率达90.7%,公司总毛利率从2023年26%上升至2024年71%,净亏损从2022年18.40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2.71亿元 [32] - 沐曦股份预计2025年1-9月营收同比增长437.36%至464.23%,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摩尔线程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 [35] 市场地位与竞争态势 - 摩尔线程在国内GPU市场份额低于1%,MTT S80显卡对标英伟达2021年产品3060系列,在画面表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6] - 摩尔线程营收高度依赖AI智算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比94.85%,凸显产品结构单一问题 [36] - 客户集中度极高,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98.29%,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6.63%,沐曦股份前五大客户占比88% [37] - 2024年摩尔线程研发费用率高达310%,沐曦股份为121%,随着营收增长,研发费用率分别降至79%和68%,但仍处于高投入期 [39] 行业机遇与挑战 - AI产业处于发展早期,GPU芯片供不应求,沐曦股份2025年1-3月产销率达132% [39] - 国产GPU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未来发展需依赖中国产业链技术突破 [39] - 现阶段公司主要目标是抢占“国产自主可替代”市场机遇,与客户需求及同行赛跑是关键 [39][40]
「中国英伟达」投资人,赚翻了
新浪科技· 2025-10-03 09:3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摩尔线程被市场视为“中国英伟达”,是“国产GPU四小龙”之一 [3][6][16] -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旨在打造中国最好的全功能GPU [4] - 公司估值已达到310亿元,创始人张建中持股12.73%,身价接近40亿元 [13] 技术发展与产品线 -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半即宣布首颗全功能GPU研制成功,并发布MUSA统一系统架构及第一颗GPU芯片“苏堤” [6] - 五年内成功推出“平湖”等四代GPU架构芯片,产品覆盖AI智算、图形渲染等多个应用领域 [6] - 已推出全功能GPU芯片“春晓”和“曲院”,并基于“曲院”发布AI训推一体计算卡MTT S4000和夸娥千卡智算集群,自研大语言模型MusaChat [6] 财务表现与融资历程 - 公司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不到5000万元,2023年超过1.23亿元,2024年达到4.3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突破7亿元 [8] - 成立一百天时完成两轮融资,获得数十亿元投资,成为独角兽 [10] - 2024年10月完成股改,随后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融资额超过52亿元,累计融资超百亿元 [12] - 公司三年半累计亏损超52亿元,同期研发总投入超过43亿元 [17] 上市进程与市场影响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经过88天等待后上会,迈出上市关键一步 [3][9][19] - 上市募资目标为80亿元,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成为年内最大的IPO上会项目 [18] - 公司上会消息导致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和而泰)披露投资关系,引发相关概念股连续猛涨 [2][1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国产GPU四小龙”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均踏上IPO之路 [16][17] - 沐曦股份估值超过210亿元,燧原科技估值为205亿元,壁仞科技估值为160亿元 [17] - 行业核心团队多在芯片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创业浪潮始于2018年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 [16]
未上市先造富!它号称“中国英伟达”,IPO前夜谁在疯狂扫货?
搜狐财经· 2025-10-01 20:00
公司概况与市场反应 - 摩尔线程计划IPO的上会消息引发其A股概念股(如和而泰、联美控股)股价连续涨停 [1][3] - 公司成立5年多,当前估值已达310亿元人民币,创始人张建中持股12.73%,身价接近40亿元 [3] - 公司计划通过IPO募集80亿元,是今年最大的IPO募资项目之一 [17] 股东背景与投资逻辑 - 股东阵容强大,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纪源资本、五源资本、洪泰基金、招商局创投、厚雪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以及腾讯、字节跳动、小马智行等产业巨头 [5] - 投资逻辑围绕“中国英伟达”概念展开,对标英伟达超过3万亿美元的市值和超过70%的毛利率 [6][18] - 2025年前两个月,多家投资机构从老股东手中“扫货”,预期上市后将有巨额回报 [21] 财务表现与成长轨迹 - 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22年收入不到5000万元,2023年超过1.23亿元,2024年达到4.38亿元 [7] -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52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超过43亿元 [9] - 投资人容忍高额亏损,类比英伟达早期发展路径 [1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产品线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计算虚拟化等GPU应用领域 [8] - 产品迭代迅速:成立不到一年半首颗全功能GPU研制成功,2022年3月发布“苏堤”,2022年11月推出“春晓”,2023年9月发布“曲院”,平均不到一年推出一代新产品 [8] - MUSA架构据称具备与英伟达主导的国际主流GPU生态的兼容性 [26]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国产GPU赛道主要参与者包括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股份,合称“国产GPU四小龙” [13] - 四家公司创始人团队均拥有海外芯片巨头(如AMD、英伟达)深厚背景,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研发经验 [14] - 四家公司上市前估值合计接近900亿元:燧原科技205亿元、壁仞科技160亿元、沐曦股份超过210亿元、摩尔线程310亿元 [15][16] 市场机遇与行业影响 - AI应用爆发推动GPU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庞大且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18][24] - 摩尔线程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国产GPU第一股”,可能引发行业估值重估,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流入国产芯片产业 [27][28] - 公司上市被视为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里程碑,其成功意义远超单一公司的IPO [29][30]
智谱正式发布并开源新一代大模型GLM-4.6 寒武纪、摩尔线程完成适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5:42
公司产品发布 - 智谱公司于9月30日正式发布并开源新一代大模型GLM-4-6 [1] - GLM-4-6在Agentic Coding(代理式编码)等核心能力上实现大幅跃升 [1] 技术合作与适配 - GLM-4-6已在寒武纪AI芯片上实现FP8+Int4混合量化推理部署,为首次在国产芯片上投产的FP8+Int4模型—芯片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该方案在保持模型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 [1] - 摩尔线程基于vLLM推理框架完成了对GLM-4-6的适配,其新一代GPU可在原生FP8精度下稳定运行模型 [1] - 摩尔线程的MUSA架构及全功能GPU在生态兼容性和快速适配能力方面得到验证 [1] 行业生态意义 - 寒武纪与摩尔线程完成对GLM-4-6的适配,标志着国产GPU已具备与前沿大模型协同迭代的能力 [1] - 此次合作加速了构建自主可控的AI技术生态的进程 [1] - GLM-4-6搭配国产芯片的组合将率先通过智谱MaaS平台面向企业与公众提供服务 [1]
智谱宣布 GLM-4.6发布,寒武纪、摩尔线程已完成适配
新浪科技· 2025-09-30 15:25
GLM-4 6模型技术发布 - 智谱发布并开源新一代大模型GLM-4 6,在Agentic Coding等核心能力上实现大幅跃升 [1] - GLM-4 6的代码生成能力在基准测试中已全面对齐Claude Sonnet 4,成为目前国内最强的Coding模型 [1] - 模型在长上下文处理、推理能力、信息检索、文本生成及智能体应用等方面均实现全面升级,性能超越DeepSeek-V3 2-Exp [1] 国产芯片适配与部署 - GLM-4 6已在寒武纪国产AI芯片上实现FP8+Int4混合量化推理部署,为首次在国产芯片上投产的模型-芯片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该方案在保持模型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为国产芯片本地化运行大模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1] - 摩尔线程基于vLLM推理框架完成对GLM-4 6的适配,新一代GPU可在原生FP8精度下稳定运行模型,验证了MUSA架构的优势 [2] 商业化与产业协同 - GLM-4 6搭配国产芯片的组合将率先通过智谱MaaS平台面向企业与公众提供服务 [2] - 国产原创GLM系列大模型与国产芯片的深度协同,将在模型训练和推理环节持续推动性能与效率的双重优化 [2] - 技术协同旨在构建更加开放、可控、高效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2]
“中国英伟达”投资人,赚翻了
投中网· 2025-09-26 16:27
核心观点 - 摩尔线程作为"国产GPU第一股"即将登陆科创板 引发二级市场概念股暴涨和投资热潮 被视为"中国英伟达" [3][4][18] - 公司5年推出四代GPU架构芯片 收入从2022年不足5000万元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超7亿元 展现高速增长 [10][9] - 累计融资超百亿元 估值达310亿元 创始人张建中持股12.73%对应身价近40亿元 预演财富盛宴 [4][16][12] 公司发展历程 - 2020年6月由英伟达前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创立 团队具备英伟达/AMD/英特尔等国际芯片厂商背景 [6][8] - 成立一年半即研制首颗全功能GPU 2022年发布MUSA统一架构及首颗芯片"苏堤" [8] - 2022年11月推出"春晓"芯片 2023年9月发布"曲院"芯片及AI计算卡MTT S4000 自研千卡智算集群和大模型MusaChat [8] - 5年推出"平湖"等四代GPU架构 产品覆盖AI智算/图形渲染/虚拟化/智能媒体等多领域 [9] 财务与上市进展 - 收入跨越式增长:2022年不足5000万元 2023年1.23亿元 2024年4.38亿元 2025年上半年突破7亿元 [10] - 2025年6月30日申请科创板上市 经过88天等待于9月26日上会 计划募资80亿元用于研发 [10][4][22] -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52亿元 同期研发投入超43亿元 [21] 融资与估值 - 成立百天内完成两轮融资获数十亿元 跃升独角兽 [12] - 2021年11月完成20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招商证券等 [13] - 2024年10月股改后完成超52亿元Pre-IPO轮融资 投资方含五源资本/厚雪资本/联美控股等 [14] - 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估值达310亿元 [16]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与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并称"国产GPU四小龙" 均处于亏损状态但估值超160亿元 [19][21] - 沐曦股份估值210亿元 燧原科技205亿元 壁仞科技160亿元 [21] - 四家公司均已启动IPO进程 摩尔线程有望成为首家上市企业 [22] 技术成果 - MUSA架构涵盖芯片设计/指令集/编程模型/驱动程序等 兼容英伟达生态 [8] - 夸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支持大规模AI训练 [8]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IPO的资本赌局与国产算力突围
36氪· 2025-09-23 07:21
IPO进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6日迎来科创板IPO上会审议,从获受理到上会仅用不到三个月,刷新了科创板审核速度纪录 [1] - 公司IPO募资规模为80亿元,根据胡润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其估值达255亿元 [1] - 公司是国内全功能GPU领域的领军企业,其IPO吸引了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并正在重塑A股市场对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 [1] 高管团队与技术背景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曾在英伟达任职超过14年,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3] - 公司核心团队也多来自英伟达,例如联合创始人周苑曾任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张钰勃曾任英伟达GPU架构师,王东曾任英伟达销售总监 [3]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2亿元,超过了此前三年的营收总和 [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亿元、-14.9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2.1亿元 [5] - 公司AI智算业务占比超过80%,集群解决方案已获得多个省级算力节点的青睐 [10] 技术路线与产品竞争力 - 公司选择了全功能GPU技术路线,自主研发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4] - 公司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6] - 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6] - 面对英伟达CUDA生态优势,公司选择“兼容+开源”双轨战略,其MUSA架构通过MUSIFY工具实现CUDA代码迁移,目前已适配超千款应用 [7] 募投项目与资金用途 - 公司本次IPO拟募资80亿元,将主要用于三个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8][9] - 具体募投项目包括: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拟投入25.10亿元)、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拟投入25.02亿元)、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拟投入19.82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10.06亿元) [9] 行业影响与生态构建 - 公司IPO将为国产GPU产业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从“可用”向“好用”升级,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 [8] - 公司上市表现将成为投资者观察国产GPU行业的“风向标”,若发展良好将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国内GPU企业也将受益 [10] - 公司致力于构建“芯片-板卡-集群-软件”全栈生态,上市后将整合更多上下游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降低客户“迁移成本” [10] - 公司IPO将推动GPU供应链国产化,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上游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企业将获得更多订单,下游系统集成商与应用场景提供商将共同受益 [10] 资本市场效应与估值重构 - 公司IPO正值科创板“1+6”新政推出后,为硬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提供更强有力支持 [11] - 公司作为“未盈利但高成长”的科技企业,其IPO打破了市场对“盈利门槛”的固有认知,为同类科技企业提供了上市模板 [13] - 公司高达255亿元的估值及市场关注度有望形成示范效应,吸引增量资金流入,提升科技板块交易活跃度 [13] - 参股企业和而泰(持股1.244%)的股价已因市场预期提前上涨,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大族激光、东华软件也受到带动 [13] - 公司IPO已引发资本市场对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新挖掘,带动芯片制造、芯片设计及配套、下游应用场景等三类企业受到市场关注 [14]
摩尔线程冲刺科创板:国产GPU的破局者。从技术积累到商业变现
格隆汇· 2025-07-10 10:57
公司IPO进展 -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受理,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1] - 招股说明书首次全面展示公司在全功能GPU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化潜力 [1] 技术优势 - 构建全栈技术壁垒,核心为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涵盖芯片架构、指令集、编程模型等关键要素 [2] - 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科学计算及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2] - 在FP8技术研发上取得系统性突破,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GPU厂商 [2] - 2020年成立以来共发布5颗芯片,完成四代全功能GPU架构迭代,覆盖云到端的智能计算场景 [2] - "平湖"架构增加FP8和FP64精度支持,提升AI算力,支持万卡集群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2] - 最新AI旗舰产品MTT S5000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计算效率实现部分超越 [3] - 自主研发并国内率先推出支持DirectX 12的图形加速引擎 [3] 技术对比与迭代速度 - 架构迭代速度领跑国内GPU行业,2020年至今快速缩小与英伟达差距 [4] - 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4] - 基于MTT S5000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 [4] 知识产权布局 - 截至2024年末拥有402项境内发明专利,全面覆盖GPU核心领域 [5] - 专利布局聚焦"卡脖子"环节,形成从芯片到集群、软件到硬件的全方位保护 [5] 营收与增长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4608.83万元增长至43845.95万元,复合增长率达208.44% [6] - 产品打入大模型训练推理、数字孪生、消费电子、云计算等多个关键市场 [6] - 净利润从2022年-183955.22万元改善至2024年-149193.77万元,亏损缩窄幅度约19% [6] 研发投入与商业化 - 单位研发投入创收从2022年0.041元提升至2024年0.323元,提升幅度约7.88倍 [7] - 80亿元募资计划中近70亿元将投入三款新一代芯片研发,包括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 [10] - 研发项目直指提升千卡集群计算效率、突破端侧AI算力瓶颈及完善自主开发生态 [10] 发展路径 - 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形成正向循环,有望加速走向J曲线拐点 [8][10] - 从技术投入期向价值回报期跃迁,商业化能力和可持续性得到市场初步验证 [7][11]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得受理 或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6:18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集资金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1] - 募资用途包括: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25.1亿元)、新一代图形芯片研发项目(25.0亿元)、新一代AI SoC芯片研发项目(19.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0.1亿元) [4] - 公司2025年跻身《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12名,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20年,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于全功能GPU产品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1] - 已推出四代GPU架构,产品矩阵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领域 [1] - 自主研发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的突破 [2] - 截至2025年2月累计获得470项专利,数量居国产GPU企业之首 [3] 产品性能与竞争优势 - 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 [2] - 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 [2] - 相比GPGPU、ASIC等技术路线,MUSA架构具备更强计算通用性、更优技术演进能力和更佳生态兼容性 [2] - 产品适配AI、AI4S、大数据处理、数字孪生、图形渲染等多领域需求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4.38亿元 [5] - 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13.59亿元 [5]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09.88%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5] - 2024年末资产总额70.82亿元,负债25.92亿元,资产负债率62.15% [6]
摩尔线程叩响科创板大门:国产GPU“独角兽”的破局与突围
经济观察网· 2025-07-01 17:53
公司概况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拟募资80亿元投向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研发项目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核心团队来自英伟达、AMD、微软等国际巨头 研发人员平均行业经验达15年 [2]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桌面级MTT S系列和数据中心级MTT T系列 信创市场占有率突破60% [2] 技术发展 - 采用"全栈突破"战略 自研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 [2] - 2022年推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国产显卡MTT S80 2023年发布夸娥千卡智算集群 [2] - 2024年夸娥智算集群升级至万卡规模 GPU利用率提升40% 故障恢复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0.46亿元增长至4.3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08.44% [3] - 同期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3]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3.59亿元 占营收比重309.88% [3] 资本运作 - 成立至今完成6轮融资 累计募资超65亿元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腾讯、字节跳动等 [3] - IPO前公司投前估值达246.2亿元 位列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1位 [3] 行业机遇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国产算力占比达40% 预计2025年突破50% [5]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将GPU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 [5] - 英伟达H20等特供版芯片出口受限 催生巨大替代空间 [5] 发展战略 - 采用"兼容+开源"双轨战略 MUSA架构已适配超千款应用 开源社区吸引超10万开发者 [4] - 19.8亿元募资将投向AI SoC芯片研发 "长江"系列芯片已获多家车企智能座舱订单 [6] - 以"技术全栈化、生态开源化、应用场景化"为战略方向 向全球GPU格局发起挑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