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时电价
icon
搜索文档
8月电价新规来了,分时用电如何省钱最划算
搜狐财经· 2025-08-18 07:57
电价体系革新 - 国家电网推动电价体系全面革新 精细化划分用电时段并拉大不同时段电价差距 旨在引导用户改变用电习惯并实现能源优化配置 [1][4] - 新方案将一天划分为特高峰 高峰 平段 低谷 特低谷五个时段 特高峰时段电价最高可达低谷时段的五倍 [4] - 电价调整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用电行为变化 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5] 分时电价机制 - 傍晚7点到9点为用电高峰时段 家家户户开启空调 热水器和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导致电费可能飙升 [4] - 将用电需求转移至深夜如凌晨1点左右的特低谷时段能显著节省开支 [4] - 建议高峰时段尽量减少大功率电器使用 低谷时段则可充分利用 [10] 季节电价差异 - 夏季和冬季是用电高峰期 电价较春秋季高出约35% 南方电网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夏季特高峰时段电价较春秋季高出35% [4] - 每年6-9月和12-2月为用电成本最高时期 空调 热水器 电动汽车充电等高耗能设备在夏季更耗电 [4] - 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 并尽量避免在特高峰时段长时间使用 [4] 阶梯电价结构 - 新方案将基本电价与阶梯电价挂钩 保障普通家庭基本用电需求同时对高耗能用户实行累进加价 [4] - 月用电量超过500度的家庭每度电综合成本可能比低档用户高出约40% [4] - 需合理规划家中电器使用情况 尽量错峰使用洗衣机 烘干机 电热水器等大功率设备 [5] 电网运营优化 - 居民生活用电增长速度远超工业和商业用电 夏季峰谷差日益扩大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 [6] - 将部分高峰时段用电需求转移至低谷时段每年能节约数以千亿计基础设施投资 相当于少建十几座大型发电厂 [6] - 合理用电不仅能节省开支 更能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并减少浪费 [8] 用户行为建议 - 电动汽车充电尽量选择低谷或特低谷时段 [10] - 热水器可提前预热 尽量避免同时开启多个大功率设备 [10] - 养成合理用电习惯能有效降低电费支出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 [11]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综合运用分时电价/需求响应补贴/虚拟电厂AI调度等,保障电力有序供应
能源电力保供 - 面对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达到15.08亿千瓦的情况,采取动态精准调度措施,统筹各类电源形成合力[2][25] - 通过跨区协同互济实现全国跨区输送电力最高1.48亿千瓦,高峰期实现两网间320万千瓦支援电力[26] - 下一步将重点保障源头供应、提升顶峰能力、加强余缺互济、优化需求侧管理和强化应急处置五方面工作[3][27] 零碳园区建设 - 零碳园区定义为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使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接近零"水平,具备五方面探索意义[4][18] - 核心指标为"单位能耗碳排放",设置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等5项引导性指标,要求严格[19] - 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将根据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等因素确定名单,给予政策支持[19] 宏观经济运行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年初市场预期[12]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13] - 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就业物价和居民收入总体稳定[12]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20] - 以旧换新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21] - 下一步将着力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和优化消费供给[22] 全国统一大市场 -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16] - 将研究制定纵深推进行动方案,重点实现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制度统一[17]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17] 人工智能发展 - 已具备解决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作用凸显[14] - 将大力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生态包括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15] - 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15] 电力市场建设 - 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3%[32] - 跨省区交易电量超6700亿千瓦时,占电力市场交易量25%[33] - 25个省内市场均已开展现货交易,6个实现正式运行[34] 民营经济发展 - 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两年多来召开17场座谈会听取近80家企业意见[34] - 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半年收到问题诉求超2400项[35] - 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法治保障不健全等共性问题[36]
分时电价破解电力供需平衡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7-07 05:46
分时电价机制调整背景 - 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全国多个省份调整分时电价机制以市场化手段破解电力供需平衡难题 [1] - 分时电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执行不同价格,包括高峰、平段、低谷等时段,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 [1] - 我国分时电价政策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优化分时电价机制,2025年多个省份出台新政 [1] - 本轮调整通过更精细时段划分和灵活价格浮动引导用户削峰填谷,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 [1] 分时电价对新能源发电的影响 - 价格信号引导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破解新能源消纳问题 [2] -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光伏发电高峰在11时至14时,与用户用电高峰存在时间错配 [2] - 多个省份将中午时段调整为低谷或深谷电价时段,反映真实供需关系避免弃电 [2] - 长期看分时电价促进新能源消纳拓展发展空间,短期新能源电价承压,分布式光伏项目经济收益降低 [3] - 建议新能源企业配置储能、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探索分布式项目聚合参与绿电交易 [3] 分时电价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 价格信号精准调控引导削峰填谷,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保障电网安全 [2] - 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0.9万辆,集中在零点充电导致电网负荷创新高 [2] - 海南调整分时用电时段,将00:00-00:20从谷段改为平段,08:00-10:00调整为新谷段 [2] - 用户优化用电策略增加低谷深谷时段用电比例可有效压降成本 [3] - 建议用户优化排产计划、节能提效、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升电力资源使用效率 [3] 分时电价对电网企业的影响 - 缓解硬抗高峰压力,为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提供柔性调节新方案 [4] - 电网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客户用电行为,提供个性化用能方案 [4] - 完善需求响应服务机制,鼓励用户在负荷高峰主动减少或转移用电负荷 [4]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趋势 - "源荷互动"新形势推动分时电价机制优化调整 [3] - "深谷降价、尖峰加价"价格信号精准释放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3]
分时电价改革加速,谁承压、谁受益?
分时电价机制调整背景与趋势 - 全国多个省份密集调整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杠杆引导错峰用电以应对夏季用电负荷攀升 [2] - 2021年国家发改委要求优化峰谷时段划分和电价浮动区间,2023年起新能源大省推行"动态分时电价" [4] - 调整方向包括:建立季节性差异化机制、拉大峰谷价差、扩大执行范围,山东、四川、江苏等省已落地创新政策 [4][5] 各省分时电价政策特点 - **山东**:首创"五段式"分时电价(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深谷电价低至0.25元/kWh,尖峰电价达1.2元/kWh,峰谷价差显著 [4][5] - **四川**:分季节划分峰平谷时段,夏季峰平谷时长分别为10/8/6小时,春秋季为7/7/10小时,取消冬季尖峰电价并延长夏季尖峰时段至3小时 [5] - **江苏**:6月起调整计价基础(用户购电价格替代到户电价),峰段上浮80%、谷段下浮65%,实际峰谷价差缩小 [7][8] 政策影响与行业反应 - **用户侧**:山东通过分时电价引导午间填谷负荷达583.87万千瓦,新增新能源消纳23亿千瓦时 [6] - **储能行业**:江苏工商业储能收益受冲击,峰谷价差从0.85元/kWh降至0.65元/kWh,平谷价差下降25%,"两充两放"模式需调整为"一充一放" [8][9] - **发电企业**:四川分时电价调整预计减少西昌电力2025年净利润540万元,乐山电力电力业务收益减少850万元 [12] 行业转型与未来方向 - 储能企业探索虚拟电厂、现货市场等新模式,江苏将于6月启动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结算试运行 [10][11] - 发电企业需提升市场响应能力,适应分时电价对中长期协议的价格传导效应 [13] - 政策调整推动电力系统从固定价差套利转向市场化供需调节,要求产业链整合技术、运营与生态资源 [9][13]
多省份调整分时电价机制,谁受益、谁承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26 21:20
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概况 - 全国多个省份密集调整分时电价机制,运用价格杠杆引导错峰用电,江苏省新政策将于6月实施[1] - 山东、四川等省已在今年出台政策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江西、安徽、贵州等省则在4月或5月征求意见[1] - 建立季节性差异化分时电价机制,进一步拉大峰谷价差并扩大执行范围是各省共识[1] - 分时电价改革能够鼓励电力用户错峰用电,减轻发电企业和电网供电压力,同时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用能成本[1] 各省分时电价调整特点 - 山东构建"五段式"分时电价体系,将全天划分为"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五个时段[2] - 山东4月35千伏一般工商业电价中,深谷时段执行0.25元/度,晚高峰电价1元/度,尖峰时段电价1.2元/度[2] - 四川分季节划分峰平谷时段,夏季峰平谷时长分别为10、8、6小时,春秋季峰平谷时长分别为7、7、10小时[3] - 四川调整尖峰电价执行时间,取消12月和1月尖峰电价,7月和8月尖峰时长由2小时调整为3小时[3] 分时电价调整原因 - 电气化程度提高导致电力负荷峰谷差增大,新能源占比提高导致出力波动性增加[3] - 新能源出力时段变化需要调整电价机制反映真实供需关系,如将光伏出力高的11点至14点从峰段调整为低谷或深谷时段[3] - 山东通过分时电价引导,2024年午间增加填谷负荷最高达583.87万千瓦,增加新能源消纳量23亿千瓦时[4] 江苏电价改革特点 - 江苏将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由用户到户电价调整为以购电价格为基础,并优化峰谷浮动比例[6] - 执行两部制电价的用户,峰段较平段电价上浮80%,谷段较平段电价下浮65%[6] - 新政缩小浮动对象范围,导致用户感受到的峰谷价差实际缩小[6] - 江苏新政前后峰谷价差从0.85元/kWh降到0.65元/kWh,平谷价差从0.37元/kWh降到0.28元/kWh,降幅约25%[7] 对储能行业影响 - 江苏新政导致工商业储能项目收益下降,充放电模式需从"两充两放"改为"一充一放"或"两充一次高峰放一次平段放"[7] - 江苏曾是国内工商业储能投资高地,但新政将促使资方和企业调整预期[8] - 储能企业需创新收益模式,如与虚拟电厂或售电结合,同时面临老资产模式转变挑战[9] - 江苏6月起将开始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结算试运行,为储能企业提供新机会[9] 对发电企业影响 - 四川省分时电价机制调整预计减少西昌电力2025年净利润540万元,减少乐山电力2025年电力业务收益850万元[10][11] - 调整导致全年增加低谷时长180小时,减少平段时长180小时,高峰时段由用电价格较高的春秋季调整到价格较低的夏季[11] - 分时电价对供电双方签订中长期协议具有价格指导作用,可能对发电企业收入造成多级传导影响[11]
充满一次可少花60多元,武汉新能源车主有福了
长江日报· 2025-05-25 16:00
新能源车充电费用政策 - 武汉市新能源车家充桩在夜间11时至次日上午7时充电费用仅0 43元/度 [1] - 居民报装个人充电桩电表时可自主选择"开通峰谷电" 分四个时段计费 [5] - 未开通峰谷电时充电费用统一为0 58元/度 [5] 分时电价具体标准 - 低谷时段(23:00-7:00)电费0 43元/度 [5] - 平段时段(7:00-17:00)电费0 58元/度 [5] - 高峰时段(17:00-20:00及22:00-23:00)电费0 68元/度 [5] - 尖峰时段(20:00-22:00)电费0 78元/度 [5] 用户实际收益 - 80度电池在低谷时段充满仅需34 4元 比快充站节省60多元 [3][5] - 快充站充电费用高达1 2元/度 80度电池需96元 [3] - 家充桩可避免充电站车位紧张问题 [3] 政策实施时间 - 武汉市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个人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 [5] 充电设施安装情况 - 武汉市江汉区建设大道某小区已成功安装新能源车家用充电桩 [1] - 充电桩电表安装说明中明确标注峰谷电价时段和费用标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