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驱动基金发行”正循环逐渐开启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23:28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下半年以来权益市场稳步上行 基金发行市场逐渐回暖 一日售罄和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数量增加 [1] - 截至9月18日 近一年主动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分别为57.75%和56.76% 近三年回报分别为16.43%和12.98% [2] - 被动指数型基金近一年和近三年平均回报分别为60.72%和26.19% 表现稍强于主动基金 [2] - 9月8日至9月14日期间共有39只公募产品开启募集 其中权益类基金发行26只 数量占比达66.67% [3] 基金发行结构变化 - 截至9月19日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总数达1116只 接近2023年和2024年全年的1280只和1136只 [2] - 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占新发基金比例达49.37% 相比2023年和2024年全年的25.70%和27.03%提升显著 [2] - 债券型基金占新发基金比重从过去两年70%以上回落到44% [2] 产品发行热点与策略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启动募集当天认购金额超过10亿元募集上限 采用末日比例确认 [4]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募集首日认购金额超过50亿元上限 当日结束募集 [4] - 新发基金未过度扎堆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等热门主题 而是布局涨幅不明显板块 [1] - 正在发行和等待发行的基金涵盖新能源、消费、红利、卫星产业等主题 [4]
债基狂揽 400 亿奇迹!纯债基却遭“限流”,投资的好时候要来?
搜狐财经· 2025-09-19 00:51
基金发行市场趋势变化 - 基金发行市场呈现理性化趋势 告别规模狂欢 新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多设定在10-50亿区间 [1][3] - 权益类基金采取规模控制措施 例如摩根盈元稳健募资27.52亿即提前结束募集 [3]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87亿 超过50亿上限 最终按56.67%比例配售 [5] 债基市场动态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合计募集近400亿资金 显示债基市场持续活跃 [7] - 监管规则调整:明确最低持股比例的二级债基审批缩短至15个工作日 [7] - 纯债基及无股票仓位的二级债基实施产品申报限制 每家公司最多2只在审产品 [7] 产品策略转型 - 基金公司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投资体验 主动控制产品规模以提升管理效率 [5] - 行业推动"固收+"产品发展 通过增加股票仓位提升债基收益潜力 [7] - 渠道端推广"小而美"产品策略 实现多产品线均衡发展 [5] 历史规模对比 - 2020年南方成长先锋基金募集规模达321亿 配售比例低至21.88% [3]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募集超30亿 超过10亿上限 配售比例32.95% [5] - 当前基金发行规模较历史百亿级产品明显收缩 [1][3] 行业监管导向 - 监管政策引导债基产品结构优化 鼓励兼具固收和权益特性的产品创新 [7] - 规则调整旨在提升债基市场活力 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选择 [7]
基金圈“变天”,权益基金转向“精致化”,含权债基获新发展优势
搜狐财经· 2025-09-18 14:59
基金公司策略转变 - 基金公司主动控制产品募集规模 普遍将上限设定在10亿至50亿区间 与2020年南方成长先锋单只基金募集321.15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1] - 控制规模的核心目的是保障产品业绩稳定性 避免因规模过大影响基金经理操作灵活性 [1]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设50亿募集上限 单日认购金额超87亿 最终按56.67%比例配售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10亿上限吸引超30亿认购 配售比例低至32.95% [3] - 摩根盈元稳健产品未设募集上限 但在首日募集27.52亿元后立即提前结束募集 体现规模控制决心 [3] 销售渠道策略调整 - 渠道方不再集中资源推广单一"爆款"产品 避免耗尽客户资金影响长期销售规划 [5] - 行业评价体系从"规模为王"转向"业绩和体验至上" 形成从管理端到销售端的集体克制 [5] 监管政策导向 - 监管部门对债券基金审批实行差异化调整 纯债基金同时审批数量限制在两只以内 [7] - 明确约定股票持仓的二级债基(固收+产品)注册审批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 [7] - 审批速度形成梯级结构:股票ETF最快(5个工作日) 主动权益与宽基指数次之(10个工作日) 含权混合与二级债基第三(15个工作日) [9] - 符合国家战略的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类基金及零售债基维持正常审批流程 [11] - 第二批科创债ETF共14只产品 单日募集近400亿元 单只产品募集上限约30亿 [11] - 机构持有的纯债基金继续受注册限制 推动债基从流动性管理工具向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转型 [13] 市场反馈与表现 - 权益基金发行份额占比创新高 "日光基"现象重现 显示市场对优质产品的认可 [14] - 产品业绩回暖正在修复投资者信任 [14] - 泓德基金认为自去年"9·24"的反转行情持续 看好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和出海(制造业/服务业)两条主线 [16] - 招商基金指出A股机会非普涨 需把握风格轮动 个股涨幅未完全脱离基本面支撑 [16] - 长城基金认为市场处于中波震荡环境 AI赛道需关注成交量配合情况 [1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挑战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注重产品精细化和投资者长期利益 [18] - 市场理性与暖意交织 预示更成熟、多元的发展阶段到来 [18]
基金发行新趋势:权益转向“精致化”,含权债基审批或将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9-16 19:25
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权益类新基金连续四周单周募集规模超200亿元 三季度新发权益基金份额占比超60% 创近四年季度新高 [1][2] - 三季度新发基金数量达354只 较去年三季度全季增加40% 合计募集份额2481.3亿份 增加近30% [2] - 出现多只"一日售罄"产品 招商均衡优选首日吸金超87亿元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首日认购资金超30亿元 [2] 权益产品发行策略转变 - 产品募集上限多锁定10-50亿元 较2020年百亿级规模显著收缩 体现从"冲规模"向"重体验 稳业绩"战略转变 [1][3] - 2020年共有91只非发起式权益"日光基" 其中16只募集规模超110亿元 南方成长先锋以321.15亿元创纪录 [3] - 部分产品未设募集上限但主动提前结束募集 如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人在首日申购27.52亿元后提前结募 [3] 债基市场热度提升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全部实现"一日售罄" 预计合计吸金约400亿元 单只产品募集金额大多接近30亿元上限 [6] - 债基审批规则进行差异化调整 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的二级债基1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6][7] - 监管引导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含权产品 对绿色债券 科技创新债券类债基予以正常注册 对机构持有纯债基金从严把握注册节奏 [7] 市场机构观点 - 泓德基金认为人工智能和出海主题是行情主线 人工智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维度 出海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 [8] - 招商基金指出A股市场整体向好但机会非单一风格 需精准把握风格轮动脉搏 前瞻性布局核心方向 [8] - 长城基金分析市场进入中波震荡环境 AI相关赛道催化仍在 但需震荡洗筹 需关注量能成交情况做进一步判断 [8][9]
9月基金发行热:资金涌入、“日光基”频现,是机会还是风险信号
贝壳财经· 2025-09-16 16:38
公募基金发行热度 - 9月以来全市场119只新基金开启募集 环比增长41.67% [2] - 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12.76天 较上月17.42天减少近5天 [3] - 权益类基金占新发基金总量64.71% 共77只 [6] 日光基案例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单日认购超10亿元上限 确认比例32.95% [7] - 基金经理余懿管理规模超30亿元 任职回报超20% [9] - 招商均衡优选单日认购超50亿元上限 确认比例56.67% [11]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上证指数站稳3800点提振投资者信心 [15] - 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显著吸引资金流入 [4][15] - 居民财富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16] 行业规模数据 - 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5.08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18] - 股票基金规模4.92万亿元 混合基金3.83万亿元 [19] - 除债券基金外各类型基金规模均环比提升 [19] 机构后市观点 - 国泰海通认为A/H股将创新高 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资金入市 [20] - 中信建投指出AI算力主线逻辑未证伪 需注意高低切换 [21] - 基金经理吴潇关注红利、科技、医药等板块配置机会 [12]
信号!股基发行规模连续4周破百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7:45
基金新发市场总体情况 - 9月第二周公募基金新成立39只 总发行规模达217.94亿元 平均单只发行规模5.59亿元 [1] - 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规模137.52亿元 占总规模63.1% 连续4周突破百亿元 [1][2][3] 产品类型与结构特征 - 股票型基金主导新发市场 8月第三周发行规模179.52亿元(占比77%) 第四周158.31亿元(占比56.13%) [2] - 9月第一周股票型基金发行116.63亿元(占比42.3%) 第二周137.52亿元(占比63.1%)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据主导 上周募集规模前三均为指数型产品:富国机器人产业ETF(23.44亿元) 博道中证全指增强A(19.11亿元) 南方中证A500增强A(17.24亿元) [1] 主题与赛道分布 - 科技与制造主题ETF发行规模占比超40% 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 [1] - 代表性产品包括嘉实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A、国联安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等 [1] 投资者认购行为 - 部分基金认购周期极短: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1天) 东方阿尔法科技智选A(1天) 万家元晟量化选股A(1天) [2] - 部分产品认购周期较长:东方红慧选成长A(88天) 易方达养老目标日期2060(92天) [2] 市场驱动因素 - 权益市场信心修复推动股票型基金热度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带动投资者关注 [3] - 创新主题基金与工具型产品供给增加 满足投资者对结构化行情的参与需求 [1][3]
19只基金紧急“刹车”,3只一日售罄!35万亿元公募江湖迎来“抢筹”时刻
华夏时报· 2025-09-12 19:28
公募基金提前结募现象 - 2025年9月前12个交易日共有19只公募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 [1][2] - 提前结募基金类型多样包括指数增强型、混合型、ETF及REIT等例如长江中证A500指数增强A将原定截止日9月12日提前至9月11日汇安成长领航混合将募集截止时间从9月19日调整至9月10日 [1][3] - 富国上证科创板200ETF实现"五日售罄"将募集截止日从9月19日提前至9月12日华安恒生生物科技ETF募集期从原定9月1日至5日缩短至9月1日至2日仅两天就结募 [3] "日光基"重现市场 - 9月出现3只一日售罄的主动权益"日光基"包括招商均衡优选和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 [2][4] - 招商均衡优选发售首日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触发"末日比例确认"机制最终确认比例为56.67% [4]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募集上限50亿元实际募集49.55亿元且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500万元认购该基金 [4]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7月底境内164家公募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关口为2024年以来第十次刷新历史峰值 [2][6] - 开放式基金规模为31.33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最大达14.61万亿元环比增加3800亿元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规模合计8.75万亿元环比增加逾3300亿元债券基金规模7.24万亿元 [6] - 行业规模增长源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A股市场企稳回暖以及产品创新推动 [7] 市场情绪与行业趋势 - 提前结募和"日光基"频发反映投资者信心显著回升对权益类产品配置需求增加市场情绪积极向好 [2][5] -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加快布局热门赛道渠道资源整合和营销能力有效促进基金热销 [5] - 公募基金规模新高体现行业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准提升成为居民财富管理重要工具助力经济转型 [7] 未来市场展望 - A股市场有望在政策支持与基本面修复共振下呈现结构性机会丰富格局 [8] - 下半年市场可能呈现"科技成长"与"稳定红利"双主线轮动建议投资者均衡配置 [8] - 投资机会围绕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等科技创新领域以及消费板块和高股息红利资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