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招商基金领导层调整:王小青离任董事长职务
观察者网· 2025-09-24 17:04
核心人事变动 - 招商基金董事长王小青于2025年9月24日卸任,由现任总经理钟文岳代行董事长职责[1][3] - 王小青离任原因为工作安排,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3] - 王小青自2020年3月加入公司,历任总经理和董事长,在其五年任期内公司实现显著发展[4] 新任领导层背景 - 代任董事长钟文岳具备基金从业资格,拥有超过30年金融从业经验,职业生涯始于1992年[2] - 钟文岳曾于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招商基金工作8年,担任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2][4] - 2023年7月至2025年5月期间,钟文岳在招银理财担任党委副书记、总裁,于2025年5月重回招商基金任总经理[2][4] 公司发展业绩 - 在王小青领导下,公司公募及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实现翻倍增长[4] - 截至公告日,招商基金管理总规模达9269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5532亿元,位列行业前十[4] - 公司业务覆盖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指数投资、养老金管理、公募REITs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产品布局[4] 近期业务动态 - 钟文岳重回后,新发行的招商均衡优选基金于9月2日发售首日突破50亿元募集上限,最终配售比例为56.67%[5] - 2025年以来公司管理层调整幅度较大,5月底提拔朱红裕、王景、陈方元为首席职务,6月和8月于立勇和谭智勇相继出任副总经理[5]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明确坚持主动管理业务和被动指数业务双轮驱动模式[5] - 公司致力于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头部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5] 行业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已成为常态,2025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出现高管调整,包括信达澳亚基金、诺德基金、工银瑞信、华安基金等[5] - 截至9月23日,基金行业年内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已超过287人次,其中董事长职位变动68人次,总经理职位变动57人次[6]
万亿公募董事长离任!
券商中国· 2025-09-23 23:06
核心人事变动 - 招商基金董事长王小青因工作安排于2025年9月24日离任 [1][3] - 公司总经理钟文岳自同日起代任董事长职务 [1][6] - 王小青离任后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3] 王小青任职回顾与去向 - 王小青自2020年3月加入招商基金,先后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任职约五年 [4] - 在其任职五年期间,公司公募及非货管理规模均实现翻番 [4] - 公司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涵盖权益、固收、固收+、指数、养老金、公募REITs等领域 [4] - 截至数据披露时,招商基金最新规模为9269亿元,非货管理规模为5532亿元,排名行业前十 [4] - 王小青此前已于2025年8月4日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并被任命为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推荐任总经理 [5] - 招商金控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达13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23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5075亿元,利润总额1906.5亿元,净利润1602.8亿元 [5] 新任代任董事长背景 - 钟文岳于2025年5月重回招商基金,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2025年7月起任党委书记 [7] - 其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曾在中农信福建集团公司、申银万国证券、招商银行、招商基金、招银理财等机构任职 [2][7] - 钟文岳在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曾在招商基金工作,担任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职务 [2][7] 公司近期其他高管变动与发展规划 - 2025年5月30日,招商基金提拔朱红裕、王景、陈方元为公司首席(副总经理级) [7] - 2025年6月28日,于立勇出任副总经理;2025年8月26日,谭智勇被任命为副总经理 [7] - 公司未来规划以"主动管理业务"和"被动指数业务"双轮驱动,目标是达成市场化、专业化、头部化、国际化发展 [8] - 在钟文岳回归后,公司新基金招商均衡优选基金于2025年9月2日发行,单日募集金额大幅超过50亿元上限,触发比例配售,配售比例为56.67% [8] 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动频繁,2025年下半年以来迎来人事变动小高峰 [9] - 2025年9月5日,信达澳亚基金总经理朱永强到龄退休 [10] - 2025年8月29日,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到龄退休;同日,工银瑞信总经理高翀因工作调动离任 [10] - 2025年8月28日,华安基金原董事长朱学华正常退休 [10] - 截至2025年9月23日,基金行业年内已发生超287人次高管变更,其中董事长68人次、总经理57人次 [11]
基金发行新趋势:权益转向“精致化”,含权债基审批或将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9-16 19:25
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权益类新基金连续四周单周募集规模超200亿元 三季度新发权益基金份额占比超60% 创近四年季度新高 [1][2] - 三季度新发基金数量达354只 较去年三季度全季增加40% 合计募集份额2481.3亿份 增加近30% [2] - 出现多只"一日售罄"产品 招商均衡优选首日吸金超87亿元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首日认购资金超30亿元 [2] 权益产品发行策略转变 - 产品募集上限多锁定10-50亿元 较2020年百亿级规模显著收缩 体现从"冲规模"向"重体验 稳业绩"战略转变 [1][3] - 2020年共有91只非发起式权益"日光基" 其中16只募集规模超110亿元 南方成长先锋以321.15亿元创纪录 [3] - 部分产品未设募集上限但主动提前结束募集 如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人在首日申购27.52亿元后提前结募 [3] 债基市场热度提升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全部实现"一日售罄" 预计合计吸金约400亿元 单只产品募集金额大多接近30亿元上限 [6] - 债基审批规则进行差异化调整 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的二级债基1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6][7] - 监管引导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含权产品 对绿色债券 科技创新债券类债基予以正常注册 对机构持有纯债基金从严把握注册节奏 [7] 市场机构观点 - 泓德基金认为人工智能和出海主题是行情主线 人工智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维度 出海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 [8] - 招商基金指出A股市场整体向好但机会非单一风格 需精准把握风格轮动脉搏 前瞻性布局核心方向 [8] - 长城基金分析市场进入中波震荡环境 AI相关赛道催化仍在 但需震荡洗筹 需关注量能成交情况做进一步判断 [8][9]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基金市场迎来一股“热旋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09:00
基金发行热度显著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34只产品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1][2] 爆款产品案例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远超50亿元募集上限[2] - 实际确认比例56.67% 有效认购户数达3.84万户[2]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2] 三季度发行市场活跃度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选择提前结募 超过完整二季度数量[3] - 81只基金在10天内完成认购 较二季度63只显著提升[3] 存量基金限购现象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申购[4]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1][4]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1][5]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1][5] - 权益基金销售整体回暖 受益于市场表现和信心恢复[3] 市场情绪分析 - 乐观情绪随市场上行蔓延 但未达过热水平[5]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创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5] - 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支撑市场信心[1][5] 机构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1][5] - 另有声音建议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6] - 市场新增主力资金为绝对收益机构 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基础[6]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成为近期市场绝对主线 包括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7]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7] - 其他主题性板块今年以来鲜有表现机会[7]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9-07 20:34
基金市场热度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2][4]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5]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2][5] 新基金发行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确认比例56.67%[5]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5]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6]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6]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7]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6]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6] - 多只翻倍收益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7]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2][9]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2][9]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市场新增主力资金[10] 市场情绪分析 - 投资者兴趣度显著提升 但情绪尚未达到过热水平[9] - 个人投资者未创造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9]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微观结构风险有所积累[10]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构成绝对主线 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表现突出[12]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12]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12]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体系的基础[10] - 建议维持低估高质的结构切换 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0] - 三季度向上拐点可能引发风格向顺周期资产倾斜[10] - 回调释放交易过度拥挤压力 利于后续市场行稳致远[11]
从新发“日光基”到绩优“限购令”,市场现在“热不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9:32
新基金发行热度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产品[2] - 三季度新发基金达404只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3]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 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翻倍[4] - 中欧数字经济A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单日限购5万元[4][5] 投资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投资者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数量显著增加[1][6] - 瑞银证券调研显示各类机构投资者对A股兴趣度提升[6] - 市场情绪改善源于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6]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达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6]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强势板块涨幅显著[7] - AI+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构成近两个月绝对主线[8]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8]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新增主力资金 市场估值体系保持合理[7]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 个人投资者未大规模入场[6] - 另有观点提示需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7] - 部分资金存在收益兑现预期 对监管导向存在担忧[7] - 稳定性资金力量表现不活跃 助长市场担忧情绪[7]
招商基金吴潇:一位均衡型选手的投资心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5:28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采用均衡风格加动态再平衡投资框架 重点考虑确定性和风险溢价后的贴现 通过定价不同类别风格资产弥补持仓时间成本 拉长久期以实现组合稳定性和长期较好回报 [1] - 动态再平衡策略管理市场 行业 风格 个股等不同类别波动风险 单一行业控制15%以内合理区间以分散风险和控制风格总敞口 [3] - 根据资产预期回报率 估值水平及市场风格轮动规律调整组合配置 在不同阶段进行买入 兑现和再平衡操作形成价值循环 组合整体预期回报保持在15%-20% [4] 基金管理业绩 - 截至8月29日管理的招商品质发现混合任职回报达52.01% 招商优质成长混合(LOF)任职回报达34.37% 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居前 [1] - 9月2日起发行招商均衡优选基金(A类代码:024027)延续均衡风格 以动态再平衡视角争取长期较好投资体验 [1] 行业关注方向 -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 AI 处于0.5到1阶段 未来三年或将迎来盈利与估值提升 [5] - 关注生物医药领域 医保等民生政策支持加码 创新药出海有望延续高增速 [5] - 看好新消费领域 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新服务零售及产品业态带动内需增长 [5] - 持续看好红利方向 在增速降档和利率下行背景下 居民财富和保险资金配置需求将长期支撑红利策略表现 [5] 风险管理方法 - 通过季度和月度组合风险分析监控行业集中度 估值水平和资产预期回报 结合多因子分析进行动态再平衡 [6] - 避免单一行业过度集中 保留对周期与成长机会的灵活捕捉能力 通过系统性框架管理组合波动与预期收益率 [2] - 不盲目追逐短期热门高波动板块 以2-3年为维度评估资产表现 追求长期风险调整后稳健收益 [4] 投资理念形成 - 2014年通过分级基金B端杠杆和场内溢价捕捉套利机会 形成风险拆解与收益机会的直观理解 [2] - 2018年金融去杠杆和外部环境影响下体会到组合管理重要性 开始构建均衡风格加动态再平衡投资体系 [2] - 认为投资核心不是追逐风口而是拆解波动和风险 在合理框架中寻找长期回报 [1]
招商基金吴潇:一位均衡型选手的投资心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5:27
基金经理背景与业绩 - 基金经理吴潇拥有12年深度投研经验,包含8年基金产品管理实战,早期在国投瑞银基金任职,从绩效评估岗转向专户投资,曾通过分级基金套利机会实现丰厚收益 [3] - 截至8月29日,其管理的招商品质发现混合任职回报达52.01%,招商优质成长混合(LOF)任职回报达34.37%,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居前 [1] - 9月2日起发行新基金招商均衡优选基金(A类代码:024027),延续均衡风格与动态再平衡策略 [2] 投资框架与策略 - 核心投资框架为"均衡风格+动态再平衡",通过定价不同类别风格资产拉长久期,追求组合稳定性和长期回报,强调风险拆解而非追逐风口 [1][4] - 行业风险控制中,单一行业配置一般控制在15%以内,分散行业风险并控制风格总敞口 [5] - 组合整体预期回报保持在15%-20%,以2-3年为评估维度,结合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市场情绪进行多层面分析 [6] - 通过季度或月度组合风险分析监控行业集中度、估值水平和预期回报,结合多因子分析实现动态再平衡 [8] 市场观点与行业关注 - 当前居民和机构"资产荒"推动资金持续流入权益市场,红利股和传统消费配置价值突出 [6] - 重点关注三条产业主线:人工智能(AI)处于"0.5到1"阶段,未来三年盈利与估值或提升;生物医药受医保政策支持且创新药出海保持高增速;新消费领域新业态带动内需增长 [7] - 自由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被视为稀缺品,提供稳健回报且下行风险低 [7] - 红利策略在增速降档、利率下行背景下受居民财富和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求支撑 [7] 风险管理与投资理念 - 避免过度交易和择时,强调通过分散化和定价评估平滑风格波动,长期依赖优秀公司盈利提升形成个股Alpha [5][6] - 投资注重心态和纪律,避免情绪化决策,原则为"拆解风险、分散波动、保持耐心" [8] - 采用"共担风险"理念,将个人资金与客户资金共同管理,以建立投资者信任与稳定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