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系统

搜索文档
新型储能勇攀3亿千瓦高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7:23
宁德市产业地位 - 宁德市陆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 构建最完整锂电产业生态 贡献全球超五分之一锂电池产能[1] - 2023年获授"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称号 世界储能大会成为产业合作重要平台[1] 新型储能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行业快速发展[1] -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3] - 储能系统价格三年下降约八成 近期集采中标价低于0.4元/Wh[7] 政策目标与规划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2027年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目标[3] - 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3] - 工信部路线图规划:2027年装机超1.8亿千瓦 2030年超2.4亿千瓦 2035年超3亿千瓦[5] - 满足2030年13万亿千瓦时用电需求 促进28-30亿千瓦新能源消纳 需配套新型储能装机3亿千瓦[4] 行业挑战 - 面临安全风险 价格竞争激烈 产品参数虚标 技术同质化 无序扩张五大挑战[7] - 恶性低价导致减料减配 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企业毛利急速缩水[7] -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大快猛上"节奏易引发发展挑战[6] 高质量发展方向 - 需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 坚守安全底线 构建实证市场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融合零碳电力系统[8] - 政策要求2027年实现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提升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8] - "十五五"期间需坚持规划引领 统筹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协同发展 完善市场与价格机制[9]
2025世界储能大会聚焦储能前沿 签约18个项目
新华网· 2025-09-17 23:38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与会人士认为,在政策机制和技术驱动下,我国已经逐步建成了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 系。当前我国储能行业持续火热,储能产业稳步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生态加速完善。 与会嘉宾认为,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对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储能领域 还存在技术同质化与内卷式竞争等问题,需要各方面协力解决。 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 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储能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储能产业迈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新华社福州9月17日电(记者董建国、刘旸)2025世界储能大会17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大会开幕式 上共有18个项目签约,涵盖新型电池、新型储能系统、新材料、零碳园区等方向。 本届大会以"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为主题,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代表,产 业链企业代表相聚此间,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前沿技术,共话储能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
新型储能开启十年新征途,2035年装机超过3亿千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21:41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但需警惕价格竞争、技术同质化和无序扩张等挑战 未来需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高质量发展 [1][2][3][7][8][9][10]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宁德市构建完整锂电产业生态 贡献全球超20%锂电池产能 [1]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1] -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 [3] - 三年间储能系统价格下降约80% 近期集采中标价低于0.4元/Wh [8] 政策目标与规划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装机超1.8亿千瓦目标 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 [3] - 专项行动方案预计带动2500亿元直接投资 [3] - 工信部路线图规划:2027年装机超1.8亿千瓦 2030年超2.4亿千瓦 2035年超3亿千瓦 [6] - 业内专家预测2030年装机有望达3亿千瓦 但官方将目标节点放宽至2035年 [4][6] 行业挑战与问题 - 面临五大挑战:安全隐患、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产品参数虚标、技术同质化、无序扩张 [8] - 恶性低价导致减料减配 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8] - 价格战蔓延至海外 导致企业毛利急速缩水 [8] - 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大快猛上"节奏易引发发展挑战 [7] 未来发展路径 - "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需与源网荷环节融合 支撑13万亿千瓦时用电需求和28-30亿千瓦新能源消纳 [4] - 需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 重点包括坚守安全底线、构建实证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融合零碳电力系统 [9] - 八部门方案要求2027年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升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 [9] - 需通过政策机制和标准探索 促进成本下降后的高质量发展 [8][9][10]
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8亿千瓦——推动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12:01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 [1] 发展背景 - 新型储能被称作"充电宝" 可实现用电高峰放电和低谷充电 [1] - "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 [1] - 目标设置考虑与"十五五"能源规划有效衔接 统筹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保供需求 [1] 技术应用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1] - 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1] - 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实施举措 - 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 包括电源侧 电网侧和其他应用场景 [1][2] - 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 [1] - 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 [1] - 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 [1] - 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 [1] 应用场景 - 目前应用较多场景包括工业园区 算力设施 分布式光伏和通信基站 [2] - 创新应用模式促进用能效率提升 [2] - 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和现货市场建设 [2] - 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 [2]
推动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13 03:48
围绕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五方面举措。一是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二是推动 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三是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四是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五是加快新型 储能市场机制完善。 拓展应用场景方面,行动方案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其他应用场景考虑。 考虑目前应用较多的工业园区、算力设施、分布式光伏、通信基站等场景,创新应用模式,促进用能效 率提升。 此外,行动方案进一步鼓励完善新型储能相关市场机制,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建 设,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廖睿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 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 投资约2500亿元。 储能系统被形象称作"充电宝",可实现用电高峰时放电、低谷时充电。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 绍,"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在考虑 与"十五五"能源规划有效衔接的前提下,统筹新能源消纳、电力保 ...
一图读懂《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15:33
全球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 全球各国加大战略投入,美国、欧盟、韩国、澳大利亚等通过政策法案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净零碳工业法案》[5] -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规模达2亿千瓦,同比增长98%,新增装机1.9亿千瓦,其中美国新增1100万千瓦、英国60万千瓦、澳大利亚90万千瓦[5]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5] - 新型储能技术持续创新,包括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5] - 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如美国加州328.7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项目、缅因州8.5万千瓦铁-空气电池系统[6]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与市场 - 国家层面政策体系完善,出台《能源法》《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明确新型储能并网、调度、市场机制及安全要求[12] - 省级政策差异化推进,山东、江苏、新疆等省份聚焦独立储能、新能源融合、盈利机制优化等领域[12]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2024年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新增4237万千瓦/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倍[12] - 重点地区发展加速,江苏、新疆、浙江等7省区装机超百万千瓦,单站规模10万千瓦以上项目占比62%,时长2小时以上项目占比86%[13] 中国新型储能技术与应用 - 锂离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占比96.4%,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各占1%[22] - 应用场景以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为主,合计占比91%,其中独立/共享储能占46.3%,新能源配建占42%[14][15] - 技术创新取得进展,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多类技术向商业化过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中长/短时/超长时储能技术[20][24] - 试点项目推动技术转化,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911小时,浙江、江苏等省超100小时,新能源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改善至100小时[21]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链 - 锂电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28] - 关键材料产量增长显著,正极材料310万吨、负极材料200万吨、隔膜210亿平方米、电解液130万吨,同比均增超20%[26][27] - 储能造价水平下降,锂电池储能EPC价格降2%,锂离子电池系统降4%,全钒液流系统降2%[29] 标准体系与发展展望 - 2024年发布新型储能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涵盖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32] - 未来将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成本疏导机制、攻关核心技术、健全供应链体系,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31][33]
国电南瑞(600406):25Q1业绩增长延续 新能源与数字业务成亮点
新浪财经· 2025-05-02 18:26
财务表现 - 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17亿元,同比+11.33%,归母净利润76.10亿元,同比+5.94%,扣非归母净利润73.89亿元,同比+6.31% [1] - 24Q4营业收入251.04亿元,同环比+9.1%/+105.8%,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环比+3.8%/+77.9% [1] - 25Q1营业收入88.95亿元,同比+15.54%,归母净利润6.80亿元,同比+14.19%,首季增长延续 [1] - 24年毛利率26.66%,同比-0.14pct,净利率14.19%,同比-0.64pct,盈利能力维持高位 [1] 研发投入 - 24年研发投入40.32亿元,同比+15.94%,研发投入营收占比7.02%,加速攻关智能电网升级、人工智能电力调度、半导体器件、储能等方向 [1] 业务结构 - 24年新签合同663.2亿元,同比+13.8%,在手订单506.97亿元 [2] - 智能电网业务收入284.68亿元,同比+11.05%,特高压直流与新一代调控系统批量交付 [2] - 能源低碳业务收入121.85亿元,同比+26.4%,新型储能系统、控制自动化、调相机等贡献新动能 [2] - 数能融合业务收入123.65亿元,同比+11.05%,千亿级光明电力大模型在调度、运检场景加速落地 [2] 海外业务 - 24年海外收入32.79亿元,同比+135.1%,占比升至5.7% [2] - 新签沙特ADMS柔直阀项目大单,南美巴西控保及智利直流稳控等项目陆续投运,柔直阀、工业控制及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协同发力 [2] 行业前景 - 公司深耕"源-网-荷-储"全环节,叠加特高压+新型储能+海外电气化多重周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