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复美胶原棒1.0
icon
搜索文档
重组胶原蛋白之争未休:巨子生物承认局限性,华熙生物送检润百颜
新京报· 2025-07-02 09:19
行业检测标准争议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级权威机构采用HPLC-HRMS技术和"特征肽段-基质匹配标线法"检测润百颜产品中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为0.60mg/g(0.06%),并验证该方法能有效避免复杂基质干扰、精准识别重组胶原蛋白且过程准确[2][3] - 华熙生物对六款市场热销产品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质量参差不齐,但未公布未达标品牌名称,计划进一步测试为制定统一检测标准提供参考[1][3] - 巨子生物承认现有质量标准和方法存在局限性,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检测方法,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5] 企业技术路线差异 - 华熙生物强调即便在复杂基质中微量添加也可精确定量,认为"没有标准不代表无法验证",批评以无标准为由逃避检验的行为[1][6] - 巨子生物参考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和团体标准T/ZGKSL 004-2023检测显示其可复美胶原棒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4][5] 行业规范进程 - 华熙生物主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其检测方法可为监管部门制定标准提供参考[1][3] - 巨子生物表示将加速推进检测方法优化验证,持续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以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5]
华熙、巨子两大美妆巨头“开战”背后,到底谁在说谎?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21:19
行业标准与检测方法争议 - 巨子生物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需联合科研机构优化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1][2] - 行业争议焦点在于检测方法差异:大嘴博士采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测出胶原蛋白含量0.0177%,巨子生物第三方检测采用LC-MS/MS定性+双缩脲法定量,结果显示含量>0.1%[6][7] - 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检测复杂度高,因基质含多种干扰成分且添加量低,目前缺乏国家统一标准,专家建议参考医疗器械标准YY/T 1849-2022等方法学验证[9] 公司竞争与市场动态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产品线高度重合,次抛精华等功效型护肤品为直接竞争品类,双方矛盾公开化始于6·18市场争夺战[10][13]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11.6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70.59%),护肤板块收入25.69亿元(同比-31.62%)[14]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0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42.06%),市值一度突破920亿港元但争议后跌至545亿港元[14][16] 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 - 巨子生物计划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以推动产业规范化[5] - 华熙生物指责市场炒作"透明质酸过时论",认为资本推动题材切换导致资源向重组胶原蛋白倾斜[14] - 双方争议暴露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检测标准滞后问题,可能加速国家统一检测方法的建立[1][9]
巨子生物发声承认局限性
广州日报· 2025-06-25 17:08
公司声明与争议进展 - 巨子生物首次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并公布三项标准化升级措施 [2] - 公司表示产品研发与生产参考现有行业标准,符合化妆品备案技术文件要求 [2] - 承诺联合科研机构优化验证方法、主动公开原料及成品数据、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 - 争议源于第三方检测显示可复美"胶原棒1.0"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远低于标注0.1%临界值 [3] - 公司先后通过四种方式回应争议:援引行业标准自检、公布第三方机构函件、发布四家第三方检测报告 [3] 产品与财务数据 - 涉事产品为可复美品牌"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是该品牌明星单品 [3] - 可复美品牌2024年营收达45.4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82% [3] 行业动态 - 争议涉及两种检测方法差异: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与LC-MS/MS定性及双缩脲法定量 [3] - 华熙生物发表声明支持第三方检测方郝宇博士 [3] - 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被公司引用作为自检依据 [3]
巨子生物深夜再回应可复美配方事件:现有检测方法存局限性
新浪财经· 2025-06-24 09:14
智通财经记者 | 宋佳楠 6月23日晚,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子生物")发布关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 有关问题的声明,再次回应了此前因可复美产品引发的种种争议。 事实上,此前巨子生物已对可复美事件有过多次回应。5月24日,美妆博主 "大嘴博士" 发布视频,质疑 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涉嫌成分造假,重组胶原蛋白真实添加量仅为 0.0177%,且该 产品重组胶原蛋白最核心的构成要素 "甘氨酸" 缺失。 当日深夜,巨子生物旗下品牌 "可复美" 发布声明称,针对所谓 "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 到" 等不实指控,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 "可复美" 表示,事发第一时间,公司对相关产品进行检 测,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与网传的 "0.0177% 添加量" 严重不符。 双方争论的核心之一在于检测方法的不同,均指责对方方法 "不科学",而目前化妆品中的重组胶原蛋 白及其检测方法尚无国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可依据。 6月1日,巨子生物在官微发表《严正声明:巨子接受"大嘴博士"(郝宇)所用检测机构道歉,但将追究 造谣者法律责任》一文。文中提及,上述机构对"大嘴博士 ...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6.8-6.13)
财经网· 2025-06-13 22:52
*ST步森 - 公司澄清拟换届改选事项与"西凤酒借壳上市"无关,控股股东宝鸡方维同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确认无相关重组计划 [1] 来伊份 - 2024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下降主要因采取降本措施,优化门店租赁费、广宣物料及人力成本 [1] - 分销业务新增拓展至韩国、越南、泰国等本地连锁商超渠道,出口品类覆盖豆干、蜜饯、炒货等,SKU数增至30+ [1] 安井食品 - 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2] 海天味业 - 拟全球发售2.63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6%(15,794,300股),国际发售占94%(247,443,200股) [2] - 发行价格区间35.00-36.30港元,预计6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 [2] - 若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最大发行股数可达320,886,400股 [2] 联合利华中国 - 法定代表人变更,ROLAND POLAROID HUTABARAT接替钟兆民出任 [3] 星巴克中国 - 数十款产品降价,大杯平均降幅达5元,最低23元起 [4] - 将推出3款迪士尼联名冰摇茶新品及更多茶拿铁口味 [4][5] 重庆烧烤事件 - 商家因收费高于周边均价50%且修改结算单欺诈消费者,被处违法所得十倍罚款并停业 [5] 可复美胶原棒 - 复测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2%,与首次检测0.0177%高度一致 [6] - 核心氨基酸甘氨酸含量0.002%,远低于标注的0.1% [6] 胖东来 - 八千多名员工税后平均月收入约九千元,年净利润预计15亿元 [7] - 员工人均分配约十万元,管理层及技术人员人均七十万元 [7] - 未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6小时,年休假不低于40天 [7]
郝宇公布复测结果:可复美胶原棒1.0里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2%
财经网· 2025-06-12 11:07
6月11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再度发文,称自己已复测可复美。交叉检测结果显示:可复美胶原棒1.0里重 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仅只有0.02%,也就是万分之二。该结果,与团队第一次检测的0.0177%高度吻合。 重组胶原蛋白的核心氨基酸——甘氨酸。这次检测中凭借更高的检测精度,对它进行定量了,检测结果是0.002%。远 远低于产品标注的0.1%非微量添加的下限。 (大嘴博士颜究所公众号) 其介绍,这次检测机构更权威,是一家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的研究院;在检测标准上,参考并使用了最高的国家标准 GB 5009.124-2016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仪测定氨基酸的方法(以及NY/T 1975-2010); 此外,这次测试精度也更高,重点关注的甘氨酸检出限可以低到0.0001%。而且,团队对同一批样品进行了两轮复 测,结果都保持了高度一致,说明此次检测,不存在系统性偏差,数据稳定可靠。 其在阐述检测结果时披露,检测到的聚谷氨酸钠和精氨酸,分别是0.10%和0.18%。而上次检测中,这两个氨基酸分别 是0.1004%和0.1579%。交叉验证,团队两次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在排除了精氨酸和聚谷氨酸钠以后,那剩下测 ...
“商战”波及股票?检测结果发布后,巨子生物股价“狂泻”!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20:14
巨子生物检测争议事件 - 巨子生物公布可复美胶原棒1.0检测结果,确认产品含重组胶原蛋白且含量均大于0.1%,但未平息争议[1][4] - 检测采用两种方法:LC-MS/MS定性分析胶原蛋白存在,双缩脲法定量检测含量[4][5] - 检测涉及4家机构交叉验证,但被质疑方法不一致(未用质谱法定量)且缺乏交叉验证[1][5] 市场反应与股价影响 - 检测结果公布后,6月5日巨子生物股价单日暴跌8.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从713亿港元降至652亿港元)[1][4] - 自5月20日以来,公司市值累计蒸发268亿港元(从920亿港元高点缩水近1/3),与华熙生物公开质疑时间点吻合[7][10] 行业竞争与商战背景 - 争议被行业高管定性为"商战",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在6.18旺季直接竞争市场份额[2][10] - 华熙生物5月16日发文暗指巨子生物夸大胶原蛋白优势,并点名券商研报为其背书[7][10]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支持质疑者"大嘴博士",其关联公司为华熙生态成员[9][10] 行业标准问题 - 争议暴露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缺乏统一检测标准,不同机构方法差异导致结果可比性存疑[6] - 国家药监局2025年将启动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制定[6]
“胶原蛋白”之争:莫让科学探讨沦为无意义口水战
新京报· 2025-06-05 12:44
如果对医美界有所了解就知道,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是医美界的两大巨头。二者不仅存在市场竞争关 系,还被一些人解读为代表着某种技术路线之争:华熙生物代表的是玻尿酸,而巨子生物则是重组胶原 蛋白。因此,华熙生物下场之后,这场质疑就抹上了一层行业头部企业一决雌雄的色彩。 也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双方之间的发言可谓"热闹"。一方指责对方是"水军运营""拉踩测评",另一方 又回怼"颠倒黑白""恶意竞争",充满情绪化的口水仗,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本该处于最重要位置的群体——消费者却被忽视了。消费者大概对于言辞激烈的 指责兴趣不大,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这些医美产品,到底是否合格?作为消费者,无心更没有义务卷 入这种企业之间的口水意气之争。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场争议中,科学准则似乎也有被淹没的趋势。比如,巨子生物称,公司收到来自 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函,该机构表示对郝宇的做法"不予认同",且"从未做出任何形式的授权";而 巨子生物新出具的检测报告,打假者郝宇也并不认同。 这当中的反反复复、各说各话,实在是让人迷惑。本该是以科学为准绳的纠纷判定,已经陷入了一团乱 麻的状态。 然而,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这种状况 ...
“大嘴博士”郝宇发文质疑巨子生物最新检测报告:为什么没有检测机构的名字和盖章?
新浪科技· 2025-06-05 09:31
6月5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质疑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的争议有了新动态。今日早间,郝宇在其公 众号发布《详细解读巨子疑点重重的检测结果》,质疑巨子生物出具"这种拼图式的嫁接报告"。并表 示,"为什么没有检测机构的名字和盖章?" 昨日晚间,巨子生物在可复美官方微博发文称,此前委托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对争议产品的检测结果出 炉,可复美相关产品中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不存在网传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行为。 巨子生物称,针对可复美 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可复美胶原棒 1.0),其在四家 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均显示"确认产品中含有重组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同样大于0.1%"。 巨子生物还表示,各渠道可复美胶原棒1.0也因为售罄而陆续下架,目前部分渠道仍有库存持续销售, 不存在网传的"悄悄下架"一说。 郝宇表示,"这个检测报告打开以后,有一种开盲盒套组的感觉,没有任何一个检测机构的报告可以说 明问题,但组合起来以后,似乎又能说明自己合格了。" 他提到,"这种拼图式的嫁接报告,估计水军们也都看傻了。为什么不用一机构一方案,然后让不同的 检测机构做交叉验证,而是4家机构拼在一起凑成一 ...
郝宇再质疑:巨子生物的报告无检测机构名字和盖章,双缩脲法测试没测空白对照
财经网· 2025-06-05 08:07
检测方法争议 - 质疑巨子生物在A公司使用高精度质谱法后转而采用准确度较差的双缩脲法定量[1] - 指出质谱法结果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序列与人胶原蛋白同源性达100%但根据专利数据BLAST比对应为86%怀疑检测结果被人为提高[1] - 双缩脲法测试中未测空白对照导致配方中聚丙烯酸酯和精氨酸组合可能干扰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测定[1] 检测报告合规性 - 质疑四份检测报告未公开署名和盖章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要求[1] - 检测机构SGS因舆论压力退回检测请求被谴责缺乏社会责任[2] 产品下架与采样争议 - 巨子生物声明可复美胶原棒1 0因售罄下架否认"悄悄下架"传闻[2] - 建议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收集可复美1 0和2 0样品为消费者维权做准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