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保险年金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国寿寿险部署下半年七大重点工作:以更大力度推动销售渠道转型升级等
北京商报· 2025-07-23 20:05
公司战略部署 - 公司锚定集团"333战略"部署和寿险公司"三坚持""三提升""三突破"经营思路,强调统筹速度与效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1] - 公司计划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和2025年战略创新项目部署推进工作 [1] 重点工作部署 - 大力发展普惠、养老金融:加强普惠产品、健康险产品、商业保险年金产品供给,丰富普惠重点群体业务场景 [2] - 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推动产品业务多元化发展,提升投资能力,强化提质降本增效,增强资产负债管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2] - 推动销售渠道转型升级:重塑渠道战略定位,提升投产效率 [2] - 加快建设康养生态体系:突破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优化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构建健康服务管理体系 [2] - 强化数字化赋能与应用:加强科技基础支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推广,提升各领域数智化水平 [2] -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适当性管理,提升销售服务品质,综合治理客户投诉 [2] - 守住风险防控底线:治理关键领域风险,发挥综合监督机制作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
宏观策略周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助力市场信心回升-20250627
源达信息· 2025-06-27 16:53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国内证券市场主要指数全线上涨,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动消费供需双向升级,后续消费动能预计显著增强,成为经济增长核心拉动力,报告给出多方面投资建议[2]。 资讯要闻及点评 - 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强化金融服务,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9] - 九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黄金资源量增长5% - 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部署多项重点任务[11] - 1 -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但毛利润、营收保持增长,装备制造业效益高,“三航”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增长,“两新”政策效应显现,私营和外资企业利润保持增长[13][14][15] 周观点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解读 - 重点举措包括增强消费能力(支持就业增收、优化保障体系)、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信贷支持、多元化融资渠道)、挖掘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商品消费、支持服务消费、助力新型消费)[18][19] - 给市场带来提振,提升消费信心与意愿、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20] - 带来相关板块投资机会,如消费金融、商品消费、服务消费、金融科技板块[21][22] 市场概览 主要指数表现 - 本周国内证券市场主要指数全线上涨,创业板指涨幅最大为5.7%,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行业涨幅最大为7.7%[2]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 本周涨跌幅前五的行业为计算机、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通信、电力设备,涨幅分别为7.7%、6.9%、6.7%、5.5%、5.1%[28] 两市交易额 - 展示两市成交额与沪深300收盘价的走势图[30] 本周热点板块涨跌幅 - 炒股软件、稳定币、金融科技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白酒、天然气等板块表现不佳[34] 投资建议 - 关注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较好的行业,如非银金融、电子等[35] - 关注政策驱动及产业趋势下的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35] - 关注扩大内需带来的相关行业投资机会,如食品饮料、家电等[35] - 关注受益于大规模化债的相关行业投资机会,如业务To G的公司、基建产业链[35] - 关注央国企市值管理的投资机会,如低估值高股息央国企[35] - 看好黄金的中长期投资机会[36]
人民财评:构建长效机制 以金融活水激荡消费动能
人民网· 2025-06-26 13:30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六部门联合发布19项重点举措 旨在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挖掘释放消费潜力 [1] - 政策聚焦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 强化金融服务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通过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 保持流动性充裕 发挥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积极作用 [1] 增强消费能力措施 - 强化对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 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简化审批流程 [2] - 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2] - 研发养老专属产品 推进商业保险年金创新 扩大健康险和长期护理险覆盖面 [2] 扩大消费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健全专业团队 创新信贷产品 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 [3]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发放贷款 [3] - 支持服务消费企业发债 推动汽车、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扩容 [3] 重点消费领域支持方向 - 鼓励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加强机动车拆解、家电回收企业信贷支持 [4] - 优化汽车贷款审批流程 强化外贸企业内销金融支持 [4] - 加大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领域信贷投放 [4] - 创新文化旅游、体育娱乐融资模式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金融支持渠道 [4] 消费环境优化 - 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 [4] -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4]
大金融板块发力 沪指创年内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市场表现 - A股6月25日强势上攻,沪指涨1.04%报3455.97点创年内新高,深证成指涨1.72%,创业板指大涨3.11%报2128.39点,全市场成交额1639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915亿元,超3900只个股上涨 [1] - 券商板块持续爆发,国盛金控、湘财股份2连板,天风证券涨停,东方财富大涨超10%且单日成交332.35亿元连续两日居A股成交额之首,港股国泰君安国际暴涨198.39%,申万宏源香港涨超42% [2] - 银行板块多只个股股价创新高,工商银行上涨0.52%总市值2.73万亿元稳居A股市值第一,2025年以来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银行获险资举牌 [6] - 保险股全线飘红,港股阳光保险涨约5%总市值近400亿港元 [6] - 军工板块掀涨停潮,北方长龙等个股20%涨停,半导体板块台基股份20%涨停 [8] 行业动态 - 国泰君安国际成为首家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可交易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 [3]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金管局正就落实条例进行市场咨询 [3] - 金融政策组合拳发力,《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举措强化金融服务 [5] - 保险行业获政策支持,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7] 机构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银行股因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受险资青睐,H股银行股息率更高且可能通过股权投资实现业务协同 [6]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二季度存储厂商收入环比增长,存储模组厂迎盈利拐点,建议关注存储芯片设计厂商 [8] - 华泰证券认为A股风险偏好回升,大金融板块持续性及半年报业绩确定性方向受关注 [8]
六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有新意:金融支持消费转向长效机制
经济观察网· 2025-06-25 23:06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1] - 政策强调夯实宏观经济金融基础,支持居民就业增收,优化保险保障,积极培育消费需求 [1] - 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1] 政策创新与突破 - 政策突破传统金融模式主要服务于投资领域的局限,将金融支持拓展至更多消费场景,体现全方位扩大内需意图 [2] - 通过金融机制进行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形势和就业复苏,带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根本上提振消费 [2] - 政策注重从收入分配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两方面发力,而非仅依赖金融手段支持居民加杠杆 [3]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和稳健增值 [3] - 加快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3] - 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加大创新药支持力度,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 [3] 长效机制构建 - 金融支持消费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期培育,注重普惠性、可持续性和风险可控性 [5] - 建议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夯实长牛慢牛基础,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5] - 深化个人养老金等保障机制改革,缓解居民养老后顾之忧,增加中长期投资资金 [5] 政策实施挑战 - 政策需突破传统货币传导机制局限,构建能有效影响消费目标的传导路径 [4] - 针对小额消费品,贷款手续繁琐可能削弱消费者使用金融工具的积极性,需在机制设计与传导渠道上开拓创新 [4]
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意见 提出19项重点举措
环球网· 2025-06-25 09:27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重点举措,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1] 支持增强消费能力 - 夯实宏观经济基础,稳定消费预期,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 [2] -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强化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规范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2] -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加快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提升消费意愿 [2] 支持消费产业链融资 - 发挥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优化信贷产品,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2]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可按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 [2] - 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及科创企业发行债券 [2] - 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支持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2] 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推动扩大商品消费,鼓励金融机构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 [3] -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加大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丰富信用类金融产品 [3] - 助力培育新型消费,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有效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合作 [3] 对接消费领域重大工程 - 围绕文旅体育设施、赛事演艺场馆、医疗养老设施、通信基站、充电装备、适老改造等重点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3] - 优化贷款审批条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消费新业态培育建设 [3]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3] 支付便利化建设 - 持续优化支付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消费场景,提升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各类支付方式的兼容性 [3] - 提升适老化支付服务水平,优化外卡受理环境,深化信用卡消费场景合作,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需求 [3] - 鼓励试点地区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 [3]
“股债贷保”齐上阵 六部门打出金融促消费组合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20:15
金融促消费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 [1] - 政策涵盖六大方面19项举措,包括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居民消费潜力等 [1] - 明确金融支持三大重点领域: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 [2]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 提出五大发力方向:信贷支持主渠道、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债券市场融资支持、股权融资、多元化消费融资渠道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对26家金融机构发放的服务消费领域贷款按本金100%提供再贷款 [2] - 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业发放贷款,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质效 [2] 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 - 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鼓励科创企业发债推动智慧养老、智能医疗等产品升级 [3] - 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信贷规模,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3]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IPO或新三板挂牌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4] 金融机构协同与产品创新 - 引导消费金融公司提升自主获客和风控能力,汽车金融公司丰富购车信贷产品 [4] - 规范小贷公司业务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场景化消费金融产品 [5] - 鼓励研发长期限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发展老年旅游保险 [5] 消费基础设施与供应链优化 - 围绕适老改造、体育设施、充电装备等消费基建领域创新融资模式,加大贷款投放 [6] - 提升县域物流配送和供应链效率,合理设置贷款期限支持商贸流通项目 [6] - 优化消费支付服务,健全信用体系,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6]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要求金融机构与财政、产业部门协同,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7] - 完善消费领域贷款统计监测,强化信息共享和融资分析 [7] - 探索政策效果评估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投入 [7]
促消费!央行等六部门发布19条举措加强金融支持
Wind万得· 2025-06-24 18:28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出台19项举措强化消费领域金融服务,从供需两端释放消费潜能[1][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21家全国性银行及5家城商行[8] - 推动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债券发行、股权融资、消费ETF及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7][8][9] 总体要求 - 坚持供给优化与需求扩大结合,金融创新与市场化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融合[4] - 目标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4] 支持增强消费能力 - 实施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促进资本市场稳定[5] - 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5] - 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扩大商业健康险及旅游险覆盖,支持长期护理保险[6] 扩大消费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推广互联网技术应用[7]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100%申请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同步扩容[8] - 支持文旅、教育企业发债,推动汽车贷款ABS扩面,消费金融公司发债[8] 消费重点领域支持 - 商品消费:以旧换新金融服务覆盖家电、汽车,减免提前还款违约金[11] - 服务消费:延长文旅、体育等领域贷款期限,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12] - 新型消费:开发数字/绿色消费产品,与直播电商合作优化互联网贷款[12] 消费基础设施支持 - 创新文旅、医疗、充电设施融资模式,优化贷款期限匹配投资回报周期[13] - 支持REITs发行,为国际消费中心、县域商业体系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13] - 强化冷链物流、农村电商专属贷款,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商贸流通体系[14] 优化消费环境 - 推进支付便利化,提升数字人民币、外卡受理及适老化支付服务[15] - 依托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专业化信用产品,推动行业协会诚信建设[16] -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营销催收行为,完善纠纷处理机制[16] 流动性支持动态 - 央行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3月起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19] - 调整MLF中标方式为多重价位,利率政策属性退出[19]
利好来了!六部门联合印发
新华网财经· 2025-06-24 17:5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强化商品和服务消费金融供给 [1][3] - 总体要求包括坚持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法治化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支持相结合 [4] - 目标是通过19项举措从消费能力、金融供给、消费潜力、供给效能、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供金融支撑 [1][4] 增强消费能力与培育需求 - 实施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联动,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6] -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就业增收,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6] - 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商业健康保险及旅游保险,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障水平 [7]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消费行业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8]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城商行 [9] - 推动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 [9]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长周期消费产业,鼓励发行消费ETF [10]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推动商品消费以旧换新,加强汽车贷款、绿色智能家电及外贸内销金融支持 [11] - 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文旅体育等融资模式 [12]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金融支持,开发定制化产品并适当减费让利 [12]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设施等消费基建,优化贷款期限和审批条件 [13] - 加大对交通物流、冷链基地、农村电商的信贷支持,降低终端消费成本 [14] 优化消费环境 - 推进支付便利化,提升适老化及外卡受理服务,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 [15] -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商户和消费者信用识别 [15] -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产品营销和数据安全,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16] 组织保障与实施 - 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政金企合作及跨部门协调 [17] - 完善消费贷款统计监测,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并强化结果运用 [18]
大利好!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4 17:4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满足消费领域多样化融资需求[1] - 核心目标为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端服务结合,推动高质量消费供给并释放消费潜能,涵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等6方面19项举措[1][4] - 坚持三大原则:供给与需求协同优化、金融创新与法治化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融合[4] 宏观经济与居民收入支持 - 实施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再贷款等)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5] - 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以稳定就业,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并简化流程,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5] -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规范投资理财业务以提高财产性收入[5] 消费保障体系优化 - 鼓励开发长期限、收益稳健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及商业保险年金,推动养老财富储备[6] -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创新药保障及老年旅游保险[6]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 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加大对消费行业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推广互联网技术提升审批效率[7]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对21家全国性银行及5家城商行按贷款本金100%提供再贷款[8]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扩面[8] 重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 - 商品消费:加强以旧换新金融服务,支持汽车贷款(减免违约金)、绿色智能家电及外贸内销[11] - 服务消费: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领域信贷,创新文旅、体育等长周期融资模式[12] - 新型消费:探索数字/绿色消费金融渠道,开发体验/智能消费产品,支持直播电商合规授信[12]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等基建项目融资,优化贷款期限条件,推动REITs发行[13] - 强化商贸流通信贷(冷链物流、乡镇商业中心),开发农村电商专属贷款,提升海运物流金融供给[14] 支付与信用环境建设 - 优化重点场景支付服务(现金/数字人民币兼容),提升适老化及外卡受理能力[15] - 依托信用信息平台深化消费领域征信应用,推动信用贷款投放[15][16] 组织保障与实施机制 - 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政金企协作,完善消费贷款统计监测[17][18] - 强化政策宣传与案例总结,定期报告进展及问题建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