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指数基金

搜索文档
“指数直通车”:解决ETF与指数投资的三大痛点
搜狐财经· 2025-09-11 17:47
导语:指数直通车将投资流程的三个核心节点(找 → 比 → 投)与ETF、指数基金及交易渠道有机连 接,构建起完整的指数投资生态闭环。 作者:胡强 近年来,指数投资蓬勃发展,ETF与场外指数基金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增长,全市场相关产品已超过3000 只,覆盖450+指数,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多个市场。 投资者在指数投资过程中常面临三大痛点: 查找困难:产品数量庞大,如同大海捞针。 选择困难:同一指数往往对应多只ETF,难以判断优劣。 交易繁琐:确定产品后仍需切换不同软件下单,耗时费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易方达基金推出"指数直通车"微信小程序,打造覆盖"查找–对比–投资"的一站式服务 闭环。其核心特征如下: 全市场覆盖:囊括全部ETF与场外指数基金,总数3000+,指数覆盖450+。 股票选基:通过个股匹配相关指数与ETF。 实时行情:支持指数与ETF的涨跌幅、成交额实时同步。 灵活筛选:近100项列表指标、80+筛选条件,支持多维度比较与自定义筛选。 ETF对比功能:最多支持10只ETF同时比较,是当前唯一提供ETF直观对比的小程序。 交易直通:无缝对接券商、互联网平台、基金公司,实现场内ETF与场外基金全覆盖。 ...
2.8万亿!十年新高!牛市里最“忌讳”的是什么?……
对冲研投· 2025-08-18 20:13
市场资金动态分析 - 上证综指盘中触及3746点创十年新高 全市场成交量放大至2.81万亿 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超1% 北证50大涨近7% 显示居民端资金入市迹象显著增强[5] - 当前市场上涨主要由资金面推动而非基本面 资金可分为两路:以保险为代表的低吸型资金和以融资盘/资管盘为代表的高举型资金 两路资金交替进攻形成轮涨格局[5][6] - 低吸型资金入市逻辑源于中长期资金入市新政及利率下行带来的权益性价比 高举型资金则受市场突破前高后的赚钱效应吸引[6] 指数表现与资金结构 - 近一个月中证1000指数涨幅达10.14% 显著高于沪深300(4.60%)和中证500(6.06%) 国证2000涨幅9.70%[8] - 中证1000融资余额/流通市值占比达3.18%为各宽基最高 中证500(2.70%)和中证2000(2.42%)次之 沪深300(1.34%)和微盘股指数(1.47%)最低[8] - 涨幅最大指数对应融资盘介入最深 微盘股主要受非杠杆量化资管盘推动 沪深300则主要由保险/北向等无杠杆机构资金主导[8] 居民资金入市证据 -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 显示资金可能通过"固收+"产品或直接入市[11] - 2025年前7月A股新开户1456.13万户 较2024年同期增长36.88% 反映市场热度提升显著吸引居民资金[11] 投资策略建议 - 当前应保持持仓而非频繁切换 两路资金交替进攻特征决定耐心持有者更易获益 避免追涨杀跌[12] - 需建立止盈止损体系 左侧指标可观察乖离率(突破历史99%分位数)或融资买入额/全A成交额(超一年99%分位数) 右侧指标可参考5日均线支撑[13] - 场外指数基金因单日报价机制可有效抑制频繁交易 适合牛市环境下的资产配置[13]
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解读点评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公募基金行业 - **公司**:易方达、招商、景顺长城、中欧、富国、华夏、前海开源、嘉实、东方红资产、南方基金、兴全、渤海汇金、国泰、广发、大成、诺安、中信保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发行与存量规模 - **主动权益基金**:2025 年二季度新发数量和规模显著提升,平均募资规模达 5.2 亿元,红利价值和科技成长是布局重点;老产品赎回致整体份额下降 2.2%,规模持平于 3.33 万亿元;数量达 4260 只,同比增 3.5%,环比增 1.2% [1][2][5] - **固收加产品**:规模超越 2023 年下半年水平,达 2.16 万亿元;偏债混合 FOF 扩容幅度领先,一级债基单季度扩容超 10%;二季度发行 27 支新基金,募集总规模 392 亿元,平均单支 15 亿元 [1][2][7] - **FOF 产品**:延续一季度高位,新发规模 186 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 FOF 基金规模 1662 亿元,环比上升 10%;普通 FOF 增长最显著,前十大管理人占比有所下降 [1][4][8] - **被动指数产品**:二季度发行 109 只,首次破百,再创历史新高;平均单支产品发行规模回落至 3.97 亿元;富国、南方和汇添富基金募集规模领先;基本面主题、宽基主题、跨境中国香港主题及行业主题产品发行规模较领先 [9] 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表现出色,偏股基金指数涨幅 3.1%,跑赢宽基指数;创新药产业链领涨,红利低波资产优势显现;量化选股优势凸显,小盘成长与小盘价值产品表现突出 [1][19] - **固收加基金**:二季度所有细分品类均实现正收益,转债基金业绩最佳;整体调升股票仓位,增配港股资产 [1][22] - **FOF 产品**:2025 年至今 FOF 指数录得 3.19 个百分点的总回报,在各大类基金指数排名靠前;98%的 FOF 产品实现正向回报,偏股混合性 FOF 基金领涨 [24] 基金布局调整 - **固收加基金**:二季度整体调升股票仓位,但幅度不大;增配港股资产,尤其是港股红利和热门港股新消费领域;转债方面,不同细分品类表现分化;纯债端需关注科创债 ETF 交易拥挤度问题 [25] - **主动权益产品**:截至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为 87.3%,环比微降 0.1%;重仓持有港股的产品数量增加,比例提升至 17%;通信、金融等行业获增配,消费和制造板块被减持 [26][27] 被动指数产品市场 - **整体表现**: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整体规模达 5.79 万亿元,环比增速 12.6%;债券型 ETF 增速高达 76.2%,商品型 ETF 增长 48.3%,LOF 和场外指数基金环比上升 10.8%,货币型 ETF 环比上升 9% [11] - **品类结构**:宽基权益类环比上升 8%,达到 2.27 万亿元,占比小幅上升至 57.6%;跨境类权益受益于港股火热行情,以 13.5%的增速成为最大品类,总计 6713 亿,占 17.1%历史新高;行业主题中科技与制造板块领先,制造板块增长最快,为 12.5% [13][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欧和南方基金**:2025 年二季度管理规模分别为 132 亿元和 101 亿元;东方红资产凭借二季度大规模新发的偏债混合型产品,管理规模位列全市场第五 [8] - **LOF 和场外指数组合**:头部集中度增加,白酒基金 LOF 仍最大,为 397 亿,与第二名南方 7 - 10 年国开债差距不足 50 亿;前十大多为债券指数组合,仅白酒基金例外 [16] - **三季度跟踪指标表现**:三季度各类型指标增长前十包含四个股指、一黄金五债券;沪深 300 领涨 1203 亿,再次破万亿关口 [17] - **竞争格局**: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继续领跑,被动非货管理人前十均有增长且排名稳定,总体集中度 CR5 从 47.9 提升到 48.3,中部机构竞争加剧长期难逆转 [18] - **FOF 产品配置**: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得到各类 FOF 显著增配;低利率环境下偏债混合型 FOF 对短债基金加仓约 3.4 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 FOF 增配偏股混合型基金约 3.07 个百分点;平衡混合型 FOF 及目标日期型 FOF 整体加仓债券型基金及 QD 股票基金 [34] - **重仓次数较多产品变化**:混合债券一级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被重仓次数提升明显;2025 年二季度增配次数较高的产品包括诺安多策略(17 次)、中信保诚多策略(14 次)以及可转债 ETF(14 次) [35] - **FOF 产品直投股票比例**:截至二季度,149 只 FOF 直接配置股票;偏股混合型、目标日期型及股票型 FOF 直投股票比例均有所降低,其他类型 FOF 直投股票比例小幅上升 [36] - **ETF 资金流向**:二季度 ETF 资金流向显示,债券 ETF 延续大规模净流入趋势,宽基指数产品如沪深 300 资金净流入突出,恒生科技及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资金净流入靠前,红利指数录得较高资金流入 [3][37]
中金:势如破竹,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迈入新时代
中金点睛· 2025-05-09 07:33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三年内形成行业"拐点",解决经营理念偏差、功能发挥不足、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1][7] - 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服务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功能 [1][7]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制定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及纠偏机制,要求基准需定位产品风格并约束投资行为 [9] - 当前63.6%的主动权益基金以沪深300/中证800/中证500为基准,但持股偏离超30%的产品占比达94%,年化跟踪误差10%-20%的产品占55.9%-70.2% [10][13][16] 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改革 - 修订主动权益基金信披模板,新增日均偏离、跟踪误差等指标,强化业绩对比与费率透明度 [2][19] - 现行信披缺乏投资者盈亏数据,换手率需通过交易金额估算,信息比率等关键指标缺失 [19] 考核与薪酬机制调整 -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0] - 近3年50.6%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相关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将显著下调 [24] 权益类产品发展 - 2024年底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占比不足8%(2.5万亿元),被动权益基金占比升至11%(3.6万亿元) [25][26] - 实施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2025Q1 87%的ETF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平均耗时4.8天 [33][34] 长期投资行为引导 - 5%的权益基金存在显著风格漂移,部分产品换手率达5-10倍以上 [30][35] - 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强化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测 [29][30] 基金公司自购与投研建设 - 2025Q1基金公司自购非货产品39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18%,债券型占48% [39][43] - 构建投研能力评价体系,涵盖内部管理效率与外部业绩表现双维度指标 [45][46]
中金:被动产品规模下行,宽基指数资金流出
中金点睛· 2025-04-25 07:40
规模及竞争格局 - 被动产品整体规模5.14万亿元,季度规模增速为-1.0%,为近两年首次单季度下滑 [3] - 股票ETF规模仅增长0.3%,债券型ETF增长21.2%,商品型ETF增长39.9% [3] - 宽基产品规模下降5.6%至21,041亿元,占比降至57.5%,跨境类产品规模增速达16.4% [3] - 制造板块产品规模增长14.8%,科技主题增长1.3个百分点,消费主题规模下降2.2% [13] - SGE黄金9999指数规模增长289亿元,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和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增长显著 [24] - 行业CR5降至47.9%,产品CR10降至28.0%,尾部产品市占率扩充明显 [32] ETF产品资金流 - 股票产品2月份出现大幅资金流出,债券型产品延续流入趋势 [46] - 宽基指数全部呈现资金净流出,行业主题中机器人、科技AI等流入领先 [46] - 跨境产品中纳斯达克100、HKC互联网指数资金流入靠前 [46] - Smart Beta产品中自由现金流指数与各类红利指数净流入居前 [46] 基金规模 - 股票型产品数量1,438只,占比79.5%,ETF股票产品规模3.32万亿元,占比87.6% [6] - LOF及场外产品中债券占比75%,股票产品占比25% [6] - 沪深300指数跟踪规模9,454亿元,中证A500指数2,440亿元,均出现小幅下滑 [24] 新发产品 - 一季度被动权益产品发行99只,创历史新高,总发行规模709亿元 [38] - 平均发行规模7.16亿元,略超历史中位数水平 [38] - 科创综指ETF与中证A500指数基金发行规模领先,多只产品发行规模超15亿元 [44] 头部管理人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位列被动非货币产品管理规模前三 [31] - 前五家公司规模小幅回落,第六至第十的基金公司规模有所提升 [31] - 富国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管理规模增速较大,排名连续两年提升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