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众点评App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点评App会跟美团App越长越不同
36氪· 2025-06-27 10:31
大众点评业务发展 - 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覆盖144座城市及地区的3091家餐厅 过去一年平台美食订单量达9亿人次[2] - 点评事业部2025年4月并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由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兼任负责人[2] - 到店业务同比增长率(yoy)显著高于美团单独运营本地生活时期 竞争推动行业整体规模扩大[2] 平台竞争策略 - 坚持"信息密度"核心价值 避免内容泛化导致用户体验迷失[3][10] - 拥有数百人专业地图团队 实现全国上千万商家信息的精准结构化[8] - 与内容平台形成差异化定位 用户主动使用行为占比更高[2] 必吃榜运营机制 - 榜单完全基于用户真实评价 算法团队通过线下抽查+用户访谈保障公信力[11] - 2024年新增50多座城市覆盖 2025年扩展至更多海外地区[12] - 上榜餐厅线上套餐销售额平均提升近50% 即将推出"必吃榜套餐"营销活动[16] 美团生态协同 - 共享美团700人地图团队资源 提升商家信息准确度[4][8] - 利用美团线下BD网络强化商家服务能力[22] - 保持App独立性 美团侧重效率导向 点评专注体验发现[24][25] 下沉市场拓展 - 成立专门海外团队 瞄准疫后6亿人次出境游餐饮需求[21] - 通过在地化运营挖掘三四线城市"正式餐厅"盲区[20] - 垂钓点等新业态POI借助美团基建能力加速挖掘[23] 产品定位演进 - 模糊工具与内容平台界限 根据用户行为动态定义属性[9] - 收录非商业化POI(如拍照点) 与美团形成场景互补[25][26] - 开发AI找店功能 优化餐厅搜索效率[27] 商业化原则 - 事业部不背负商业化指标 核心目标为提升用户体验[17] - 榜单评审严格独立 其他部门无法提前获知结果[15] - 酒旅业务通过"必住榜"等衍生榜单实现自然协同[18][19]
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点评App会跟美团App越长越不同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6 11:13
核心观点 - 大众点评并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后保持独立定位 强调信息密度与真实体验 而非盲目内容化或商业化[4][5][26] - 2025年"必吃榜"覆盖144城3091家餐厅 年承载美食订单达9亿人次 体现平台作为餐饮风向标的影响力[3][12] - 美团基建能力(如700人地图团队)补足点评短板 但业务协同保持克制 避免破坏产品边界[4][23][25] 竞争策略 - 平台特质形成壁垒 用户主动打开率高于被动种草的内容平台 到店消费YOY增速超独家经营时期[4] - 核心优势在于真实评价+结构化信息 数百人专业团队保障商家数据准确性(如营业时间)[7] - 拒绝低效内容扩张 坚持高信息密度 用户一分钟解决问题优于十分钟无效停留[10] 榜单运营 - 必吃榜完全基于用户真实评价 算法+人工暗访双重审核 上榜商家线上套餐销售额平均提升50%[12][16] - 2024年新增50城 2025年扩展至海外 小店与区域连锁同步增长 不刻意区分连锁率[12][13] - 推出"必吃榜套餐"营销活动 帮助商家宣传招牌菜 但事业部不背负商业化指标[16][18] 产品定位 - 拒绝工具/内容二元定义 搜索场景为工具 浏览场景为内容平台[9] - 与美团App形成互补 美团侧重效率消费 点评专注体验发现(如垂钓点等非商业化POI)[25][27] - 下沉市场主动运营 按"200人对应1家正式餐厅"模型挖掘地方特色[22] 技术应用 - AI重点解决找店效率问题 非宏大规划 聚焦优化现有信息处理痛点[28] - 海外团队加速建设 疫后6亿出境游人次催生国际餐饮需求[23]
遇上商户差评骚扰、诱导好评?大众点评开通用户有奖举报渠道
北京商报· 2025-05-09 19:42
餐饮行业评价乱象 - 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商家频繁使用"刷好评"手段,如"一杯饮料换一个好评"、"15字好评免费领甜品"等套路 [1] - 此类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并损害线上评价的公信力 [1] - 消费者反映在用餐过程中被要求留下好评才能领取免费赠品,导致消费体验下降 [1] 大众点评治理措施 - 平台推出"全民监督机制",包含"诱导好评有奖举报"和"差评骚扰举报"两项新功能 [1][3] - 用户可通过上传照片和事件描述举报违规商户,首位举报成功者可获20元代金券奖励 [1] - 针对差评骚扰,平台通过站内问卷和自主举报通道收集违规线索 [3] - 违规商户将被扣除诚信分或受到警告处理,如某理发店因骚扰用户被扣3分诚信分 [6] 治理成效数据 - "五一"假期期间近400家商户因诱导好评被举报,32位用户获得奖励 [7] - 近700家商户因差评骚扰被举报,其中半数确认违规并受处罚 [7] - 2024年平台已警告超50万家商户,处罚超6万家商户 [7] - 平台拦截超156万次差评骚扰,警告超3万家商户,处罚1.35万家 [7] 技术升级计划 - 平台计划借助大模型技术加强AI评价识别,基于文风、内容和用户行为三维度进行筛查 [10] - 将对低质量AI评价采取屏蔽、折叠等处理措施 [10] - 未来将持续通过作者恳谈会收集用户反馈以优化服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