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设备

搜索文档
政策与市场共振 电力设备行业表现亮眼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32
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8% [1]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9% [1] - 1-5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578亿元,同比增长0.4% [1] - 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40亿元,同比增长19.8% [1] 电力设备板块表现 - 电力设备(申万)板块6月24日表现亮眼,多家公司股票涨停 [1] - 电力设备板块表现是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与企业主动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行业并购趋势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扩大带动风电、光伏等设备需求增长 [2]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储能系统、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点 [2] - 多家A股电力设备企业推进并购,覆盖电源设备、光伏、电网设备等领域 [2] - 内蒙古电投能源拟购买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100%股权 [2] - 国家电投远达环保拟购买五凌电力100%股权和广西长洲水电64.93%股权 [3] - 华电国际拟购买华电江苏能源等8家公司股权,交易完成后装机规模将提升至约7588万千瓦 [3] 技术发展方向 - 企业积极布局虚拟电厂电力聚合平台,整合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等资源 [5] - 北京合康新能在多个区域申请售电资质并已获得部分省份资质 [5] - 淮河能源虚拟电厂项目已完成硬件安装调试,处于平台功能开发阶段 [5] - 企业加大前沿技术投入以抢占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制高点 [5] - 储能领域需突破长时储能技术瓶颈,虚拟电厂依赖精准负荷预测与交易策略 [5]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风光发电增长与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 [6] - 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与用户电价承受力存在落差 [6] - 跨区域电力交易规则尚未统一 [6] 企业战略建议 - 构建"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双轮驱动模式 [7] - 通过研发钠电池、氢能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7] - 海外建厂规避贸易壁垒 [7]
突发|东方电气官网撤下董事长俞培根信息
第一财经· 2025-06-05 18:06
公司高层变动 - 东方电气官网管理团队页面出现重要变动 董事长俞培根相关信息被撤下 [1] - 俞培根自2021年4月起担任东方电气董事长 此前2019年4月调任该公司总经理 [2] - 中核集团官网显示申彦锋接任董事长 原董事长余剑锋数月未公开露面 [3] 高管履历 - 俞培根1962年出生 浙江大学毕业 拥有核电领域38年从业经验 [2] - 职业起点为1984年秦山核电厂主控室 历任操纵员至总经理等职 1997年升任副总经理 [2] - 2002年进入中核集团任核电部主任 后历任原中电投核电部经理 多家核电公司总经理等职 [2] - 2011年回归中核集团任副总经理 2019年调至东方电气前已担任核电总工程师等核心职务 [2] 企业背景 - 东方电气创立于1958年 是全球最大能源装备制造商之一 产品覆盖风电 太阳能 水电 核电等12大领域 [1] - 中核集团为中央直管特大型国企 承担国家核能开发 核工程建设双重使命 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 [3]
国网沈阳供电:新型电力系统激活城市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网· 2025-05-30 15:02
工业用电与数字化转型 - 2025年1-4月沈阳全社会用电量达154.6亿千瓦时,工业用电占比39.7%(61.45亿千瓦时),较历史峰值55%显著下降但仍为核心负荷 [1] - 沈鼓集团通过"沈鼓云"平台实现数字化工厂管理,生产流程依赖MES/EAM/QMS系统,5G+工业互联网技术保障精密部件(如叶轮)加工质量 [2][3] - 国网沈阳供电部署5G数智化配电网系统,可在75秒内自动隔离电力故障,保障高端制造企业供电稳定性 [4] 新能源转型与能效管理 - 北方重工利用25万平方米厂房屋顶光伏,年发电超2500万千瓦时,2024年向社会输送绿电1500万千瓦时,减碳14065吨 [6][7] - 国网沈阳联合政府建立"能效管理工作小组",为921家工商业用户完成新能源并网,构建负荷储备资源池 [6][7] - "电网负荷管理"系统实现政企协同,兼具电网稳定、能源转型和政企联动功能 [6] 智能网联与新型基建 - 大东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园联合26家企业及宝马完成东北首条"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计划拓展至红色文旅无人接驳专线 [8] - 盛京-滂江电缆隧道采用盾构技术,集成5G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四足机器人+无人机+红外监测实现地下30米智慧运维 [8][9] - 沈阳在新材料、生物医疗、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同步推进产业升级 [8]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用电大户变身“发电厂”
新华财经· 2025-05-27 16:30
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调节下,企业工厂利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低碳开展日常生产工作,多发的电量 会进入负荷储备资源池作为备用,确保电量充足、供电可靠。 "现在仅厂房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每年发电量就超过2500万千瓦时。仅2024年,除我们企业 的自用外,还累计向社会提供绿电1500多万千瓦时,累计减少碳排放量14065吨。"北方重工设备动能服 务部李生刚说。 走进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重工),记者看到一排排光伏板 在厂房的屋顶上整齐排列,并随着太阳变换着角度,从高处俯瞰下来蔚为壮观。 这个昔日的用电大户,如今成了"发电厂",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的自给自足,还能额外为社会输送"绿 电"。 拥有百年历史的北方重工可谓"中国重机工业的摇篮",产品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隧道工程等行业领 域,耗电量极大。"平均每年我们工业用电量能达到2200万千瓦时,每年电费支出就是一笔不小的成 本。"公司董事长孙贵臣说。 为响应"零碳产业园"的建设目标,2017年,北方重工找到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制定新能源改造方案。经勘 察后,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将北方重工的单向输电线路调整为双向输电,还特别搭建了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