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G1机器人

搜索文档
宇树人形机器人打擂台,竞技体育能否成为应用场景?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8:56
人形机器人今年忙于竞技体育。继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之后,5月25日晚,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格斗比赛 开赛,展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 擂台上,四支队伍的宇树科技G1机器人以粉、绿、红、黑头盔颜色区分,较为灵活地施展出拳、侧 踢、膝踢、闪避格挡等动作,甚至会拍屁股向对手"挑衅"。即使被击倒在地,除被KO外,机器人多能 在数秒钟内快速爬起。四队两两分组"厮杀",小组突围者再一决胜负,最终,黑队脱颖而出。 人形机器人格斗比赛现场。图:宇树科技 机器人的操作模式亦受外界关注。据宇树科技公司解释,虽然G1机器人具备AI语音操控、手柄操控、 体感操控三种模式,但AI语音操控响应延迟比较明显,参赛者均采用更精准和更易于上手的手柄操 控。而体感操控——通过穿戴设备进行遥操作,更具沉浸感,预计可在后续比赛中派上用场。 格斗比赛是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具像化展示之一。宇树科技之外,行业内不少公司今年都在借助竞技 体育形式来提升曝光度,带动订单转化。 例如,"清华系"的加速进化举办和参加机器人足球赛。旗下人形机器人代表清华大学获得今年3月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德国公开赛类人组成人尺寸组别的第一,还将参加今年7月在巴西举办的20 ...
小尺寸人形机器人为商业化打头阵,市场天花板有多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8:59
场景需求明显和价格优势是小尺寸机器人得以率先商业化落地的基础。业内通常将成年男性身型的大尺 寸机器人,作为未来适用于汽车制造等工业场景的款式,而小尺寸机器人更多应用于科研教育、文娱商 演、展览讲解等轻量化的场景。 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细分市场的竞争加剧。5月21日,智元机器人灵犀业务线总裁魏强在媒体沟通会上宣 布,于5月22日开始招募合作伙伴,探路灵犀X2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按照不同配置,这款身高约1.3米 的机器人的价格范围在10多万到40万之间。 据南都记者观察,当前市面上热销的人形机器人多为小尺寸——如凭借北京亦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出圈 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销量突破千台;和"甲亢哥"斗舞的众擎机器人PM01身高也仅1.38米,订单数量 已有数百台。 记者了解到,在展厅场景,智元已和中国移动合作布局灵犀X2。智元方面解释,引入人形机器人充当 讲解员,是为了解决当前专业人员招聘难、讲解员专业知识不全面、对新产品新知识学习时间长等痛 点。 松延动力董事长姜哲源近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对教育科研和展览文旅场景的客户而言,大尺寸人形机器 人并不能带来价值的显著提升,反而成本会大幅攀升。从外部市场情况看,卖得最好的人形机器 ...
宇树科技陷入舆论质疑,王兴兴知乎发帖再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4-21 21:50
文章核心观点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马拉松赛场摔倒引发广泛舆论质疑,公司虽作出回应和澄清但质疑未止息 [1][5] 事件背景 - 春晚出圈走红后宇树科技受关注 [4] 事件经过 - 4月19日北京亦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宇树科技G1机器人未出发就瘫倒在地 [4][5] - 4月20日知乎网友质疑宇树机器人质量,提及春晚表演情况 [1] 公司回应 - 创始人王兴兴称春晚表演演员摸机器人后颈是表演效果,机器人能自动下台;和刘谦互动死机是同事误按类似急停按钮 [1] - 员工称机器人摔倒系误操作,官方声明公司未参与比赛,是客户用自己算法参赛,不同操作或开发下机器人表现有差别 [5]
富国徐智翔:抓住科技投资的“奇点时刻”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3-03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A股科技板块行情指数震荡但结构主线清晰,是主动基金经理大展身手的舞台,徐智翔管理的基金表现出色,他揭示科技股投资底层逻辑是捕捉产业趋势“裂缝”中的阿尔法 [1][2][3] 捕捉“奇点” - 科技板块有很多大牛股,但科技股投资考验知识积累和认知跃迁,投资者需具备专业知识并把握市场供需和竞争格局 [5][6] - 徐智翔有新能源行业投研经验,经历三轮行情后相信“非共识”力量,形成寻找创新“奇点式”机会的投资框架,按产业生命周期分阶段投资 [7][8] - 2015年徐智翔推荐新能源上游锂矿,2021年新能源行业转化阶段他来到富国基金 [9][10] 机器人“奇点”或已至 - 2021年电动车产业进入价格竞争阶段,投资难度加大,徐智翔拓展能力圈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12][13] - 徐智翔早于市场关注AI,春节后布局AI产业链上游算力,更关注机器人行业,认为其市场空间大、确定性强 [13][14] -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能超电动车,美国机器人产业或率先进入“1 - 10”阶段,A股机器人产业也有投资机会 [17] - A股机器人产业有技术壁垒高的好公司,随着美国产业爆发进入质变窗口期 [18] 尾声 - 新兴产业投资会经历产业阵痛和超额衰减,能在共识形成前洞察先机的人可把握创新价值跃迁 [20] - 科技浪潮捕手的共同点是对产业好奇、对变化痴迷,徐智翔重视识别技术本质价值和对抗市场共识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