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
搜索文档
智微智能:股东涂友冬、翟荣宣、张新媛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共减持公司股份约4.66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7:47
股东减持 - 公司股东涂友冬、翟荣宣、张新媛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1] - 共减持公司股份约4.66万股 [1]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186%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行业终端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比53.57% [1] - 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占比15.78% [1] - 智算业务收入占比15.31% [1] - 工业物联网业务收入占比7.46%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7.88%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141亿元 [1]
智微智能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29.73亿元行业排第9,净利润2.42亿元行业排第10
新浪财经· 2025-10-31 08:0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7日,于2022年8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新一代AI基础设施提供商,聚焦于AI算力、边缘计算、物联网等领域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主要从事教育办公类、消费类、网络设备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9.73亿元,行业排名第9位(共63家公司)[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2.42亿元,行业排名第10位(共63家公司)[2] - 主营业务构成:行业终端收入10.43亿元,占比53.57%;ICT基础设施收入3.07亿元,占比15.78%;智算业务收入2.98亿元,占比15.31%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8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3% [6]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7.49%,高于去年同期的55.96%,且高于行业平均的34.3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2.32%,高于去年同期的17.76%,但低于行业平均的34.46% [3]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88万,较上期增加27.30%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442.64股,较上期增加25.36%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00.57万股,较上期减少22.69万股 [5] 业务进展与机构观点 - 子公司腾云智算定位为"AIGC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净利润1.62亿元 [6] - 2025年第三季度上线HAT算力租赁云平台,已在多家高校及线上渠道推广 [6] - 在边缘AI领域推出边缘AI Box全栈产品系列,端侧推出生成式AI BOX与具身智能控制器 [6][7] - 具身智能控制器在头部客户取得重大进展 [6][7] - 国投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亿元、4.83亿元、7.16亿元,维持"买入-A"评级 [6] - 招商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3.42亿元、4.43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7]
维宏股份前三季度营收3.98亿元同比增15.28%,归母净利润7471.07万元同比降10.07%,毛利率下降6.24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23 20:21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15.2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471.07万元,同比下降10.07%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34.48万元,同比下降2.64% [1]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68元 [1]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4.47%,同比下降6.24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18.79%,较上年同期下降5.21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为54.79%,同比下降5.6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4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率为33.00%,较上年同期下降5.86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21.63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42% [2] 费用与成本结构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为1.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4.71万元 [2]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42.77%,较上年同期下降5.86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0%,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64% [2]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9%,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55.80% [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以10月23日收盘价计算,市盈率(TTM)约为36.98倍,市净率(LF)约为3.91倍,市销率(TTM)约为6.33倍 [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35万户,较上半年末下降1356户,降幅9.11%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20.58万元增加至23.38万元,增幅为13.57%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工业物联网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一体机59.28%,控制卡28.32%,驱动器11.90%,其他0.50%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 [3]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国产软件、新型工业化、工业母机、伺服系统等 [3]
智微智能:实际控制人之一郭旭辉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5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0:50
公司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郭旭辉直接持有公司7620万股股份 约占公司总股本30.23% [1]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750万股 约占公司总股本2.97% [1] - 减持时间窗口为2025年10月14日至2026年1月13日 [1] 公司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行业终端占比53.57% ICT基础设施占比15.78% 智算业务占比15.31% [1] - 其他业务占比7.88% 工业物联网占比7.46% [1] 公司市值情况 - 当前公司市值达160亿元 [2]
又有上市公司参设并购基金
FOFWEEKLY· 2025-09-01 18: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一级市场并购重组热度显著提升 政策红利与产业需求升级双轮驱动并购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3][4][11] - 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并购基金更加活跃 从过去买规模转向买技术 聚焦获取核心技术补充产品线切入新市场 [9][12][13] - 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并购交易热点 通过并购基金方式灵活捕捉技术创新机会降低直接并购风险 [7][9][12] 上市公司维宏股份案例 - 维宏股份拟出资不超过1亿元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嘉兴宏溥智造并购私募基金 专注于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参股及并购机会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工业物联网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9.51% 净利润2924.7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4.57万元同比增长257.05% [8] - 本次投资依托专业机构团队优势项目资源优势 整合资源加快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8] 并购市场整体态势 - 2025年PE/VC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产业型LP出资占比42.01%成为最活跃群体 政策持续发力国资与市场化GP合作模式迭代 [11] - A股已有110家上市公司发布参设产业并购基金公告 合计预计募集总规模超过1280亿元 协鑫通威牵头设立700亿光伏并购基金已完成首期募资 [11] - 并购重组数量同比翻倍增长 超十亿元甚至百亿元案例增多 半导体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更受青睐 [11] 政策与区域动态 - 广州深圳南京等多地出台并购基金相关政策 北京上海安徽陕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相继宣布发起设立并购基金 多只并购母基金陆续落地 [13] - 政策松绑直接激活交易端 国资与产业资本快速入场卡位 并购从备选退出路径跃升为战略破局关键 [13][14] 行业发展趋势 - 并购基金成为企业强化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 不再只是简单财务投资工具 [16] - 一级市场并购浪潮是市场调整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共同结果 政策产业与资本三重共振将中国并购市场推向新高潮 [16][17][18]
AI需求持续发力!思科(CSCO.US)Q4营收盈利齐超预期 AI业务财年创收10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08:04
财务业绩 - 第四财季营收增长7.6%至147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46亿美元 [1] - 调整后每股盈利为99美分,高于预期的98美分 [1] - 调整后毛利率为68.4%,略高于预期的68.2% [1] - 网络业务收入为73.4亿美元,与预期一致,服务收入为37.9亿美元 [1] - 网络产品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来自基础设施、交换设备、路由系统等领域 [1] 业绩指引 - 2026财年营收指引为590亿至600亿美元,与华尔街平均预期595亿美元一致 [3] - 2026财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为4至4.06美元,与预期4.03美元一致 [3] - 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指引为146.5亿至148.5亿美元,中值147.5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46.5亿美元 [3] - 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为0.97至0.99美元,高于预期的0.97美元 [3] - 业绩指引基于当前关税政策持续至2026年底的假设 [3] 人工智能业务 - 2025财年人工智能业务收入约10亿美元 [4] - 大型云服务提供商AI基础设施订单达8亿美元,环比增长33%(上季度6亿美元) [7] - 2025财年AI总订单超20亿美元,为最初目标的两倍多 [7] - 与沙特AI公司Humain合作,参与阿联酋"星际之门"项目 [7] - 预计主权AI机遇将在2026财年下半年升温,公司将成为核心系统供应商 [8] 市场竞争与战略 - 面临博通、慧与科技等竞争对手在AI市场的挑战 [4] - 通过280亿美元收购Splunk增强安全与监控软件业务 [4] - 联邦企业业务预计在新财年增长,此前受政府采购政策变化影响 [4] - 传统企业市场优势可能推动AI基础设施支出增长 [7] 股价表现与市场评价 - 业绩公布后股价盘后微涨0.14%,年内累计上涨近20% [8] - 分析师认为公司在关键指标表现良好,2026年营收指引略高于预期 [8] - 长期投资者对业绩满意,但短期可能出现获利回吐 [8]
智微智能:减持主体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约4.7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1:49
业务收入结构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中行业终端占比最高达53.57% [1] - ICT基础设施业务占比15.78% [1] - 智算业务贡献15.31%收入 [1] - 工业物联网与其他业务分别占7.46%和7.88% [1] 管理层持股变动 - 三位高管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约19万股 占总股本0.075% [3] - 拟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4.7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0187% [3] - 减持计划实施期间为2025年8月28日至11月27日 [3]
维宏股份2025上半年营收2.60亿元 金属切削业务回暖
全景网· 2025-08-01 14: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9.5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924.79万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64.57万元,同比增长257.05%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金属切削市场回暖带动该板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9% [1] - 激光加工市场、家居装饰市场、伺服驱动器市场分别增收7%、6%、15% [1] 重点发展领域与产品规划 - 金属切削领域为发展重点,维宏NK300CX PLUS/NK550M数控系统已获市场认可 [2] - 下半年将推出高档五轴加工中心数控系统和车铣复合系统 [2] - 新一代数控平台的激光切割系统进入研发中后期,预计25年/26年小范围投入市场 [2] - 精密切割领域产品预计第四季度推向市场 [2] - 家装市场计划拓宽产品种类,并攻关超快激光、免编程加工中心、智能桥切等衍生市场产品 [2] - 伺服驱动器板块中220V和380V产品矩阵市场反响向好,低压直流伺服进入规划阶段 [2] 技术优势与研发成果 - 公司拥有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是国内少数掌握该技术并提供成熟商品化产品的企业之一 [2] - 报告期内专利受理10件,专利授权且有效1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件 [2] -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专利受理468件,专利授权且有效227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86件 [2] 公司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工业物联网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领域,是国内较早专注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的公司之一 [3]
智微智能:2025年半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223.53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1:21
核心财务影响 - 公司计提2025年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总额5223.53万元 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1] - 该减值导致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减少3968.96万元 同步减少所有者权益同等金额 [1] - 本次减值规模相当于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的41.81% [1] 业务结构特征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以行业终端为主 占比53.57% [1] - ICT基础设施业务贡献营收占比15.78% 智算业务占比15.31% [1] - 工业物联网业务占比7.46% 其他业务占比7.88% [1] 市场估值情况 - 公司当前市值达130亿元 [2]
聚焦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新一届智能制造科技50评选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23:23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新一届智能制造科技50榜单评选活动启动,紧扣"具身智能"和"'人工智能+'行动"等政策导向 [1] - 评选聚焦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四个赛道 [1] - 工业物联网领域关注预测性维护、企业级应用软件、数字化平台、工业AI、工业5G等技术 [1] - 智能制造赛道涵盖"灯塔工厂"、全集成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物流等场景 [1] - 智能机器人技术注重人机协作、机器视觉技术、智能传感器等应用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赛道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1] 行业专家观点 - 智能制造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人工智能发展为产业提供软硬件支持 [1] - 智能制造企业处在战略机遇点中心,抢占战略高地是发展侧重点,但需制定短中长期规划应对转型风险 [2] 评选流程与目标 - 评选流程分为材料提交与初筛期、评审专家团队走访访谈、最终发布年度榜单并举办颁奖典礼三个阶段 [2] - 主办方旨在挖掘智能制造领域标杆企业,助力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