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搜索文档
雷军官宣小米YU7发布时间,机构称YU7存在热销程度大超市场预期的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09:46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3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跌0 83%报23335 51点 恒生科指跌1 08% 国企指数跌0 81% [1] - 科网股普跌 黄金股高开 油气设备与服务板块多股上涨 [1] - 三花智控首日上市下跌7%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蔚来、地平线机器人、小鹏汽车、携程集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跌幅居前 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少数公司上涨 [1] 小米汽车动态 - 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将于6月26日晚7点正式发布 [1] - 天风证券认为小米YU7热度已实现破圈 作为高端化代表之作 选装配置性价比是热卖关键 [1] - YU7存在热销程度超预期可能 高端定价和运动属性风格或能获得估值溢价 [1] - YU7将首次验证小米人、车、家生态闭环 [1] 港股投资主题 -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 聚焦港股新CP(支持T+0)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 覆盖A股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中国核心AI资产及A股稀缺科技龙头 [2]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成熟,消费经济新增长点不断涌现,聚焦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4:07
6月19日午盘,恒生指数下挫2.02%,报23231.4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38%,报5090.33点;恒生国企指数走低2.12%,报8412.32点。相关热门股中,恒生 科技指数ETF(513180)午后跌超2%,港股消费板块持续下挫,港股消费ETF(513230)现跌近2.5%,持续打开低位布局通道。 1)港股消费: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2)港股科技: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软硬科技兼备,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 消息面上,本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力提振消费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总的来 看,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不断显现,消费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从未来发展看,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成熟, 银发经济、首发经济、低空经济等快速发展,消费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消费内生动能仍需增强。 申万宏源证券(000562)表示,消费板块近期展现出较强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机构称科技仍将是中长期配置主线,聚焦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14:12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7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恒生指数跌0.13%至24028.8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06%,国企指数跌0.23% [1] - 相关ETF如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港股消费ETF(513230)均小幅微跌,呈现低位布局机会 [1] 消费行业动态 - 618购物节与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叠加,刺激家电、数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需求爆发 [1] - 政策推动下,耐用可选消费品需求释放将带动相关行业繁荣,并为内需市场扩容提供支撑 [1] 投资主线分析 - 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契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在低利率环境下兼具安全性与收益确定性 [1] - 科技仍是中长期配置主线,建议关注估值较低的细分板块 [1] - 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以旧换新政策显效,新消费潜力在技术赋能下持续释放 [1] 港股投资标的 - 港股消费ETF(513230)覆盖电商及新消费赛道,相对A股更具稀缺性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软硬科技龙头,相对A股科技标的更稀缺 [2]
机构称港股将成为本土在岸资金+全球新秩序下的核心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科技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09:52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3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恒生科技指数低开0 9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下跌,持仓股中小鹏汽车、比亚迪股份、蔚来、金山软件、腾讯音乐、比亚迪电子、理想汽车等跌幅居前 [1]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 - 截至6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最新估值(PETTM)为20 27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9 06%的估值分位点,即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90%以上的时间 [1] 港股投资机会 - 申万宏源认为中国香港地区将在全球金融秩序重构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本土在岸资金+全球新秩序下的核心资本市场 [1] - 港股优质资产繁荣度不断提升,A-H溢价将不断收敛 [1] - 2025年下半年港股投资机会将继续扩散,重点关注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广义成长板块 [1] - 新消费个股中期仍有阿尔法优势,但短期面临性价比不足的问题 [1] 港股ETF投资方向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是中国核心AI资产 [2]
ETF主力榜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获主力资金加速买入,国债ETF获主力关注-20250610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29
ETF基金主力资金流向 - 2025年6月10日共245只ETF获主力资金净买入,298只遭净卖出,其中86只净买入金额超1千万元 [1] - 十年国债ETF(511260)以32.34亿元净买入居首,国开ETF(159650)和0-4地债ETF(159816)分别获15.21亿元和10.93亿元净买入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和国债ETF(511010)分别获8.48亿元和9.10亿元净买入 [1] 主力资金净买入ETF明细 - 股票型ETF中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以3.43亿元净买入领先,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和恒生医疗ETF(159506)分别获1.98亿元和1.06亿元净买入 [3] -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近5天累计获57.28亿元净买入,信用债ETF(511190)和十年国债ETF(511260)分别获54.50亿元和46.23亿元净买入 [18] - 香港证券ETF(513090)近5天获12.17亿元净买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和科创50ETF(588000)分别获9.83亿元和7.12亿元净买入 [20] 主力资金净卖出ETF明细 - 信用债ETF广发(159397)以5.22亿元净卖出居首,信用债ETF(511190)和A500指数ETF(159351)分别遭4.81亿元和4.19亿元净卖出 [5] - 股票型ETF中光伏ETF(159857)和煤炭ETF(515220)均遭约0.10亿元净卖出,信创ETF基金(562030)遭0.10亿元净卖出 [7] - 银华日利ETF(511880)近5天遭57.50亿元净卖出,华宝添益ETF(511990)和信用债ETF天弘(159398)分别遭38.22亿元和27.05亿元净卖出 [22] 连续资金流向 - 创业大盘ETF(159814)连续16天获净买入累计1.44亿元,10年地方债ETF(511270)连续12天获43.42亿元净买入 [11]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连续10天获16.88亿元净买入,中证2000ETF(563300)连续12天获3.41亿元净买入 [13] - 交易货币ETF(511690)连续13天遭3237.34万元净卖出,银行ETF优选(517900)连续9天遭2054.56万元净卖出 [15]
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升温,更多优质中概股有望回港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3:15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收窄至0.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小幅上涨 持仓股中理想汽车、地平线机器人、阅文集团、腾讯音乐、网易、小米集团等涨幅居前 [1] - 快手、美的集团、同程旅行等跌幅居前 [1] A to H上市趋势 - 年内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5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1] - 后续仍有近50家A股计划赴港上市 其中已通过备案或已递交材料的超20家 [1] - A to H上市浪潮或长期改善港股市场结构 形成优质公司上市与资金涌入的正循环 [1] - 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1] - 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促使更多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市场 [1] 宁德时代H股表现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创下年内全球市场IPO融资之最 [2] - H股出现比A股还贵的"罕见"现象 原因包括龙头估值溢价、基石投资者占比较高、AH溢价中枢趋势性变化 [2] - 外资已持有宁德时代A股近1400亿元(截至3月31日) 国际长线资金仍积极参与港股发行 [2] - 反映全球资金在港股市场对国内稀缺性资产的配置需求提升 [2] 恒生科技指数ETF特点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在A股同赛道ETF中规模和流动性领先 支持T+0交易 [3] - 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 在外围扰动下具备韧性 [3] - 硬科技方面代表中国AI核心资产 成分股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 包含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联想等 [3] - 新消费方面超一半权重在电商零售、汽车、家电、消电、旅游等可选消费板块 包含"蔚小理"、小米、联想、携程、同程、海尔、美的等 [3]
美股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大幅增加,或强化港股AI产业链的投资情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0:30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7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恒指高开2.24% 恒生科技指数高开2.72%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中 腾讯音乐 比亚迪电子 京东健康 携程集团 理想汽车 美团等涨幅居前 [1] 货币政策影响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 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 - 政策利率降低0.1个百分点 [1] 美股科技巨头财报影响 - 微软 谷歌 Meta 亚马逊等公司财报显示资本支出大幅增加 对AI需求持续乐观 [1] - 中泰国际认为这将强化港股AI产业链(硬件及软件)的投资情绪 [1] - AI产业链 机器人 智能驾驶等相关股份有望继续获得超额收益 [1]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非美货币尤其亚洲货币集体大涨 显示资金明显流入亚洲区 有利于港股情绪修复 [1] - 若中美短期正式启动贸易磋商并有积极进展 恒生指数或上试23,200点 [1] 政策面支持 - 内部政策面给予人工智能 高端制造 消费升级等具备"安全与发展"双重属性的板块更多确定性溢价 [1]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特点 - 在A股上市的同赛道ETF中规模和流动性双双领先 支持T+0交易 [2] - 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 在外围扰动下具备韧性 [2] - 硬科技方面 恒生科技代表了中国AI核心资产 成分股深度聚焦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阿里 腾讯 小米 美团 中芯国际 联想等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股"七巨头" [2] - 新消费方面 恒生科技超一半权重在电商零售 汽车 家电 消电 旅游等可选消费板块 包含"蔚小理" 小米 联想等硬件厂商 携程 同程等OTA平台 以及海尔 美的等家电龙头 [2]
恒生科技这轮到底涨的啥?
小熊跑的快· 2025-04-02 06:48
文章核心观点 - 港股科技指数走势受中国经济和全球资金(美国国债)影响,这轮大跌后是否有机会需综合考量内资和外资流向 [1] 内资情况 - 2024年9月16日至2025年3月末,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3500亿港元,2025年1月单月净流入达1256亿港元创近四年新高,恒生科技指数从2024年9月低点4800点启动至2025年3月最高触及5800点,区间涨幅超20% [1] - 9月到现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规模增加27.68亿元,较9月增加13.7%;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规模从120亿元增至180亿元,连续6日净申购超10亿元,保险机构申购多 [4] - 2020年以后新发基金有50%仓位可投资港股;保险资金多通过申购ETF或主动权益投资港股,个人投资者南下难以统计且2024年9月以来因A股小股票涨幅大南下不多 [4] - 2024年9.18 - 10.8,恒生科技指数ETF涨40%,2025年1.13 - 3.07涨幅39.5%;第一轮恒生互联网ETF涨幅39.8%,第二轮涨幅40%,后期两者溢价拉平,3月后互联网指数走势比恒生科技差 [5] - 从去年8月以来,85%以上交易日南下是净买入,2024.9.18到现在累计净买入7099.14亿人民币,2020年后发行的权益类基金总计规模约1.56万亿,能配置7800亿,减去已南下的7099亿,所剩大概还有2400亿 [7] 外资情况 - 2024年9月美债收益率降到10年期3.6%,很多long only资金流入港股,10.8日很多对冲基金卖出 [10] - 2025年1月第二轮部分外资回来,估计12月回来,但2.23日对冲基金几乎净流出,2.13开始外资未显示净流入,最近6周全球资金流出股市,最大担忧是4.2日关税 [11] 资金流向数据 - 每周资金流向:137亿美元流向债券,90亿美元流向现金,20亿美元流向黄金,1亿美元流出加密货币,7亿美元流出股票 [12] - 美银私人客户:管理资产3.9万亿美元,63.3%为股票,18.9%为债券,11.1%为现金,过去4周买入必需品、银行贷款、消费ETF,卖出医疗、股息、资源ETF [14] - 美银牛熊指标从4.3跃升至4.8,受全球股票指数广度改善、高收益债券流入、美银全球FMS现金水平低、信贷市场技术面非常乐观推动 [14] - 美银全球基金经理调查:过去2个月FMS现金水平低于4%,若2月FMS显示现金回升至4%以上,“卖出信号”将结束 [15] - 黄金:过去4年第6大流入(20亿美元),作为政策不确定性对冲;TIPS:2022年3月以来最大流入(10亿美元),作为通胀对冲;股票:10个月来首次连续流出(上周7亿美元);科技:有记录以来第2大流出(41亿美元);基础设施:2022年6月以来最大流入(5亿美元);欧洲:2023年1月以来最大流入(16亿美元);中国:有记录以来第3大流出(47亿美元) [17] 其他信息 - 保险资金配置主要看国债收益率,目前为1.7% [9] - 需等这周关税政策后再观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