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

搜索文档
76家!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广东篇), 建议收藏!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7 20:40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发布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发布《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年)》,包含500+代表性企业榜单,并在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浙江宁波)正式宣发 [1] - 此前发布的《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产业地图(2023年)》覆盖300+企业,行业领取超5000份 [1] - 各区上榜企业名单将陆续发布,企业可提前报名申请上榜或领取地图 [1][9] 广东省生物制造产业布局 - 广东省生物经济规模达1.3万亿元(2022年),全国排名第三,政策明确推动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 [2] - 深圳市将合成生物列为"20+8"未来产业,建设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 [2] - 广州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材料领域,组建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资源,南沙区和从化区出台细化扶持政策 [2] 广东省生物制造企业榜单 - 广东省共有76家企业入选《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农业等多领域 [3] - 上市企业包括卫光生物(人血白蛋白)、健康元(单抗/吸入制剂)、沃特股份(酵母底盘细胞产品)、华大智造(DNA测序)等 [4][5][6] - 融资活跃企业:瑞德林(C轮,绿色活性原料)、瑞风生物(B轮,基因编辑药物)、森瑞斯生物(A轮,角鲨烯/麦角硫因)等 [6][7] - 新兴技术企业聚焦合成生物学应用:中科钢碳(二氧化碳转化)、中科碳元(DNA数据存储)、柔脉医疗(再生医学人工血管)等 [7]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设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专题论坛 [12][14] - 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20+报告)、产业高层座谈会(20+行业领袖)、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 [14][15] - 参会者可免费领取价值499元的产业地图,上榜企业可申请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13][17] 其他地区企业榜单 - 已发布区域榜单包括浙江篇(65家)、江苏篇(80家)、上海篇(66家) [8]
【宝鸡】海关“手把手”指导企业办理通关手续
陕西日报· 2025-07-24 07:44
公司业务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主要生产擀面皮、油泼辣子等特色食品,产品受到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人喜爱,计划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1] - 公司向宝鸡海关求助以解决员工对食品出口流程及政策不熟悉的问题,海关第一时间派团队上门提供指导 [1] - 海关的专业指导增强了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传播西府美食文化的信心 [2] 海关支持与服务 - 宝鸡海关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现场解答擀面皮出口相关问题,宣传最新通关政策及原产地、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1] - 海关科普国外食品安全法规,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指导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通关手续 [1] - 海关推行"一企一策"帮扶政策,安排专人专岗提供"一对一"指导,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2] - 海关将特色食品生产企业"请进来"面对面交流,解决出口手续、加工贸易账册等问题 [2] 行业数据与政策 - 上半年宝鸡出口擀面皮、西凤酒、植物提取物、猕猴桃脯等特色食品1764批次,货值5326.6万元 [2] - 宝鸡海关结合本地实际,落实西安海关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聚焦特色产品出口 [2] - 宝鸡海关出台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措施36条,助推本地外贸企业提档升级 [2]
预喜率上升!超1500家公司业绩预告出炉,这些行业超预期
券商中国· 2025-07-20 15:11
A股上半年业绩预告分析 - A股已有超15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限超100%的公司超300家,超500%的有40余家 [3] - 全部A股预喜率为43.29%,较2024年的42.64%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近十年同期较低水平 [3] - 业绩高增行业集中在AI硬件、资源品和券商板块,预喜率前五为非银金融(82.5%)、有色金属(74.1%)、电子(61.0%)、农林牧渔(56.6%)和汽车(51.7%) [3] - 业绩增速中位数前五为钢铁(85.1%)、非银金融(66.7%)、有色金属(62.4%)、机械设备(56.7%)和农林牧渔(54.8%) [3] 行业业绩表现 - 传媒、农林牧渔、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家用电器等行业增长显著 [6] - 超预期行业前五位为建筑材料、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农林牧渔、家用电器 [6] - 轻工制造、商贸零售、环保、石油石化等行业业绩预告整体负增长且同比下滑幅度较大 [7] - 制造板块业绩增速可能最高,TMT改善幅度可能最大,轻工、有色、非银等行业半年报业绩增速可能较高,建材、电子、通信等行业改善幅度可能较大 [8] 个股评级上调案例 - 妙可蓝多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2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56.29%至88.86%,评级由"中性"上调为"增持" [10] - 山高环能上半年净利扭亏为盈,UCO产量提升、价格上涨,评级由"增持"上调至"买入" [10] - 晨光生物上半年利润改善超预期,评级上调至"强烈推荐" [10] - 博瑞医药双靶点GLP-1/GIP受体激动剂BGM0504片IND申请获受理,评级上调至"买入" [11] 下半年市场展望 - 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走高,指数或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短期配置方向关注半年报业绩高增板块 [12] - 光大证券建议短期关注半年报业绩占优板块,中长期关注内需消费、科技自立与红利个股三条主线 [12] - 太平洋证券预计指数将震荡上行直至突破去年高点,主线包括反内卷政策相关板块、产业重大转折板块和高股息板块 [13] - 中原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且估值合理的成长标的,短线关注煤炭、有色金属、金融等行业 [14]
2025年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沙利文
搜狐财经· 2025-06-21 21:57
行业概述 - 化妆品原料行业涵盖基质原料、一般添加剂和活性原料三大体系,是产品功效的核心载体[6][7] - 全球市场定义明确,中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原料分类进行规范[8] - 生物技术、绿色化学和AI配方研发推动原料创新升级[8] 发展历程 - 全球发展经历四阶段:天然原料→合成化学→功效型→生物技术驱动[9][10] - 中国实现从基础原料国产化到全球创新引领的跨越,核心企业包括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等[9][10] - 标志性事件包括华熙生物透明质酸规模化生产、巨子生物类人胶原蛋白获奖等[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料供应商(基础原料+活性成分),中游为配方研发与制造商,下游覆盖多元消费场景[11][12][13] - 上游技术支撑包括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等,中游关键转化环节涉及微囊化等工艺[12] - 下游应用场景涵盖护肤、彩妆、医美等,渠道包括电商、CS渠道等[12] 商业模式 - 包括原料销售(标准化/定制化)、专利授权、联合研发、技术赋能服务等模式[14][15] - 服务型模式被领先供应商推广,降低中小品牌库存压力[14] - 收费方式多样,如按重量计价、年费+销售分成、技术模块收费等[15] 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从2019年885.6亿美元增至2024年1142.4亿美元(CAGR 5.2%),预计2029年达1694.3亿美元(CAGR 8.2%)[21][23] - 中国市场从2019年1147.8亿元增至2024年1603.9亿元(CAGR 5.7%),预计2029年达2561.8亿元(CAGR 8.6%)[25][27] 政策环境 - 中国政策持续规范行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文件简化审批流程[29] - 国际政策如欧盟有害成分禁令、美国MoCRA法案强化安全监管[29] 未来趋势 - 生物技术驱动原料革命:微生物发酵、基因编辑等技术应用[31] - 精准护肤需求升级:抗衰、修护等靶向成分研发加速[31] -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生物制造、环保包装成为竞争门槛[31] 竞争格局 - 全球厂商集中在欧美(巴斯夫、路博润)和亚太地区,维琪科技等中国企业在多肽领域表现突出[33][34] - 欧美企业优势在于基础原料和综合供应能力,亚太企业专注高端活性成分[33] 细分领域-多肽市场 - 多肽按作用机制分为信号肽、载体肽、神经递质抑制肽、酶抑制剂四类[36] - 全球发展经历医药转化→生物智造→智能设计阶段,中国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40][41] - 产业链上游以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为核心,中游聚焦分子修饰技术,下游应用于抗衰等功效产品[42][44] - 商业模式采用"产品+服务+技术"复合模式,包括原料销售、定制服务、联合运营等[46][47]
研判2025!中国保健品原料制造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0 09:33
保健品原料制造行业概况 - 2024年保健品原料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9.93% [1][11] - 产品结构:维生素及矿物质占30%,植物提取物占25%,氨基酸及蛋白质占20%,益生菌占15% [1][11] - 下游保健品市场规模达4142亿元,同比增长2.7%,带动原料需求增长 [9]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4]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等文件规范行业标准 [4][6] - 政策鼓励发展功能性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新兴领域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中药材种植、植物种植、基础化工原料等 [7] - 中游:保健品原料制造,包括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 [7][12] - 下游: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涵盖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剂型 [7] 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分为多赛道布局和细分领域专注型 [12] - 维生素赛道代表企业:东北制药、振华股份、安迪苏等 [12] - 氨基酸赛道代表企业:梅花生物、无锡晶海、华恒生物等 [12] - 植物提取物赛道代表企业:晨光生物、莱茵生物、康隆生物等 [12] - 益生菌赛道代表企业:科拓生物、蔚蓝生物等 [12] 代表企业业绩 - 浙江医药2024年营收93.75亿元,维生素及类维生素业务占比50.09% [14] - 梅花生物2024年营收250.7亿元,动物营养氨基酸业务占比58.33% [17] 发展趋势 - 需求多样化:美容养颜、改善睡眠等功能性原料需求增长 [19] - 精准营养:个性化定制原料市场空间扩大 [19] - 国际化:中国企业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