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植物提取物
icon
搜索文档
晨光生物:近日正式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6:56
每经头条(nbdtoutiao)——多地出现"负电价",既然卖电"不挣钱",为何电厂不愿停机? (记者 曾健辉) 2024年1至12月份,晨光生物的营业收入构成为:农副食品加工业(植物提取物)占比100.0%。 截至发稿,晨光生物市值为65亿元。 每经AI快讯,晨光生物(SZ 300138,收盘价:13.36元)10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晨光生物科技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邯郸有限公司、邯郸晨光植物蛋白有限公司于近日正式收到了 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专利名称分别为"一种叶黄素酯油悬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拖 链浸出器料液比、液位、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等。 ...
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圆满收官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12:12
大会概况 - 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于2025年10月23日至26日在陕西西安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拾'光织锦 不啻微芒 砺行致远启新章",吸引了近3000名行业人士参与 [2] - 大会期间成功举办1场主论坛、28场各类会议及活动,百余位嘉宾贡献近200场主题分享和11场圆桌讨论 [2] 权威发布与行业倡议 - 开幕式发布《中国特殊食品新质生产力》书籍,旨在指导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3] - 大会期间发布《2025中国液体蛋白行业发展白皮书》《绵羊奶营养与功能蓝皮书》等多部行业报告 [3] - 启动中营保研发基金和食品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后者旨在形成"数据—研发—监管—消费"良性循环的产业新生态 [3] - 《中英健康与衰老联合实验室》青年学术开放基金签约,为青年学者搭建创新平台 [3] 成果展示与产业交流 - 超过50家副会长及会员单位展示了特殊食品领域最新的尖端科技、创新成果和产品 [4] - 设立"'拾'光织锦不啻微芒"特展专区,回顾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十周年产业成果及协会十年发展历程 [5] - 学术论文壁报展区展出30篇优秀壁报,"陕西特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展示地方特色产品 [5] 标准制定与组织建设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原配料专业委员会举行换届仪式 [7] - 启动《婴幼儿配方食品及乳制品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测定》团体标准工作 [7] - 审议通过并发布《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含量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人群营养健康干预研究实施指南》2项团体标准 [7]
晨光生物:2025年1-9月计提减值损失共计2489.61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17:39
公司财务影响 - 2025年1-9月计提减值损失共计2489.61万元 [1] - 该事项相应减少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2489.61万元 [1] - 该事项相应减少所有者权益2489.61万元 [1] -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未经会计师确认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的营业收入100%来自农副食品加工业(植物提取物)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70亿元 [1]
溢多利涨2.10%,成交额2421.2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4.2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0 11: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盘中上涨2.10%,报6.81元/股,成交2421.29万元,换手率0.73%,总市值33.4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4.29万元,大单买入450.66万元(占比18.61%),卖出564.95万元(占比23.33%)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1.62%,近5个交易日无涨跌,近20日下跌5.15%,近60日下跌10.16%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4.48%;归母净利润1399.70万元,同比减少66.50%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生物酶制剂83.94%,植物提取物8.34%,饲料和饲料添加剂6.78%,其他产品0.9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5亿元 [3] 业务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生物酶制剂、甾体激素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动物营养与健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原料药,概念板块包括维生素、原料药、合成生物、横琴新区、饲料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2.01万,较上期无变化;人均流通股24399股,较上期无变化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159865)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557.58万股,较上期增加85.06万股 [3]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1015
第一创业· 2025-10-15 13:17
核心观点 - 国内半导体产业三季度业绩增速呈加速趋势,继续看好半导体产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2] - 通用动力机械行业的海外需求非常旺盛,看好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3] - 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上行,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修复[6] - 晨光生物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力,盈利增长势头显著[8] 产业综合组 - 伟测科技2025年7-9月实现合并营业收入44,832.4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4.40%[2] - 伟测科技2025年1-9月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08,257.7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6.22%[2] - 瑞芯微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6,000万元到80,000万元,同比增长116%到127%[2] - 瑞芯微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73,500万元到77,500万元,同比增长114%到126%[2] - 瑞芯微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约50%,低于上半年,主因DDR4芯片价格暴涨促使客户向DDR5转型[2] 先进制造组 - 六氟磷酸锂平均价从9月26日的5.83万元/吨上涨到10月13日的7.15万元/吨[6] - 价格上涨原因包括供应端中小企业因亏损停产、储能领域需求爆发、海外订单增加[6] - 截至10月10日,六氟磷酸锂库存1500吨,位于2019年以来35%的分位数,行业库存较低[6] - 六氟磷酸锂涨价导致电芯成本增长约0.40-0.59元/kWh,对电池组成本影响幅度在0.1%到0.2%之间[6] - 短期内若存在快需慢供缺口,价格将偏强;若闲置产能复开顺畅,价格将转入高位震荡[6] 消费组 - 晨光生物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78亿-3.14亿元,同比增幅达344.05%-401.55%[8] - 晨光生物2025年1-9月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18亿-2.54亿元,同比增长1398.00%-1645.38%[8] - 业绩高增得益于棉籽业务扭亏为盈及植物提取业务底部回暖[8] 通用动力机械行业 - 宗申动力预计1-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6.65亿至7.82亿元,同比增长70%至100%[3] - 宗申动力扣非净利润为6.27亿至7.37亿元,增幅70%至100%,按中值计算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3] - 业绩增长主因通用机械业务和摩托车发动机业务规模增长,以及投资联营企业收益提升[3] - 隆鑫通用也发布了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0%的第三季度业绩预告[3]
溢多利(300381) - 300381溢多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20 14:24
业务运营与产品进展 - 维生素B12生产已停止 [2] - 动物用植物提取物完成多项试验并获2项新产品证书(红三叶草提取物和石香薷提取物) [2] - 人用植物提取物开发4款新产品(酸樱桃冻果发酵产品/竹叶提取物/黄檗树皮提取液/紫锥菊微晶纤维素复合粉)并优化4种植物提取工艺(高粱/灵芝/玫瑰茄/可可) [2] - 生物酶制剂2024年产量41,533吨,销量42,383吨,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 [2] - 湖南鸿鹰基地生产酒精用酶/纺织用酶,湖南康捷基地生产食品用酶/洗涤用酶/其他生物合成产品 [6] 市场与销售布局 - 海外市场覆盖30多个国家完成产品注册,与60多个国家2300多家客户建立合作 [2] - 打造亚俄/欧洲/美洲三大区域品牌 [2] - 德国子公司筹备完成,2025年力争销售突破 [2] 股东与市值管理 - 截至2025年9月10日股东户数20,222户 [4] - 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开展市值管理 [6] - 采用业绩说明会/调研活动等多渠道投资者沟通 [6] 战略与管理重点 - 聚焦生物酶制剂/植物提取物核心业务 [5] -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产品并降低成本 [5] - 推进一体化/3A精益化/基地智能化管理 [5] - 巩固国内市场同时拓展全球市场 [5]
化妆品原料企业30强揭晓,背后的价值逻辑是什么?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4 21:03
行业调研背景与意义 - 中国香妆协会发布2024年度化妆品原料企业30强调研结果 旨在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下游品牌选择供应商 企业定位竞争力和政策制定提供全景视图 [3] - 原料创新被视为化妆品产业的"芯片" 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3] 市场规模与结构特点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达644.29亿元 [7] - 市场集中度高 呈倒金字塔结构:TOP5企业营收153.95亿元占23.9% TOP10企业营收240.07亿元占37.26% TOP30企业营收354.53亿元占55.03% [8] - 中腰部企业规模较小:第1-10名企业平均营收24.01亿元 第11-30名企业平均营收5.72亿元(仅为头部企业1/4) 第31-50名企业平均营收1.42亿元 50名后企业多数年营收不足1亿元 [9] - 头部市场由外资主导:TOP30企业中外资总营收205.47亿元占57.96% 德国企业平均营收18.71亿元 瑞士企业平均营收17.5亿元 中国企业虽然15家进入30强但平均单产仅9.94亿元 [10][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持续突破:华熙生物占全球透明质酸市场44% 南京科思占全球防晒剂市场20%-30% 广州天赐为全球第二大卡波姆生产商 深圳维琪在多肽领域 珈凯生物在植物提取物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3][14] - 高附加值活性成分成为竞争焦点:重组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 玻色因 多肽等活性物市场快速扩张 具有高溢价特点吸引大量研发投入 [14] - 国产替代成为不可逆转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妆品基础原料主要生产基地 基础原料实为"中国制造 外资贴牌" 国产原料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未来3-5年有望在中高端市场实现份额跃升 [14][15] 评价体系与方法论 - 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核心部分:数据采集与复核 评价维度 排名算法 [17] - 评价维度三大指标:财务表现权重50%(仅计算化妆品原料自研自产收入且需被IECIC收录) 创新能力权重40%(含研发投入占比 专利数量与质量 新原料开发 营销推广支出) ESG表现权重10% [17][18][19][21] - 采用加权博尔达算法:将财务数据排名和专家综合排名进行加权计算 兼顾定性与定量分析 [24][27] - 数据验证机制:企业自主申报 第三方独立调研 上下游交叉验证 公示举报社会监督 专家组经过3个月调研走访上百家企业 [29] 协会战略意图 - 评价系统最重要出发点是弘扬"品牌建设" 鼓励以长期主义价值观打造品牌 而非简单以销量排序 [30] - 品牌建设涵盖产业链所有环节 需要每个环节都有品牌意识才能推动中国品牌发展壮大 [30] - 原料创新是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是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的核心战略支点 [32] - 30强名单是系统化的行业语言 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公共努力 推动行业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行为倡议 [33]
爆炸事故、1人死亡!这家公司官网变黑白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2:24
事故概述 - 2025年8月21日5时40分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某干燥车间的一台干燥设备发生爆炸 [3] - 事故造成1人死亡 3人重伤 4人轻伤 [3][4] - 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配合政府开展救援及事故调查工作 [3] 资产损失情况 - 事故发生在植物提取生产工序中的干燥车间 [3] - 初步核算财产损失达200多万元人民币 [3] 公司经营影响 - 公司声明事故不会对未来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 - 公司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自查并落实整改措施 [3] 公司背景 - 莱茵生物为专业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 [6] - 公司是全球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及国内首家植物提取行业上市公司 [6] - 公司总市值达61亿元人民币 [6] 市场表现 - 事故发生后公司股价曾出现直线跳水 [6] - 截至8月22日午间收盘股价报8.26元/股 单日涨幅0.98% [6]
莱茵生物干燥车间爆炸致多人死伤,事故正调查!官网变黑白色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10:20
事故基本情况 -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某干燥车间的一台干燥设备于2025年8月21日5时40分许发生爆炸 [1] - 事故造成1人死亡 3人重伤 4人轻伤 [1][2] - 经全力救援救出7名受伤人员 其中3人重伤 4人轻伤 另1名被困人员抢救无效死亡 [2] 事故影响评估 - 事故对车间及设备等资产造成一定损失 初步核算财产损失约200多万元 [1] - 公司表示本次事故不会对未来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 - 公司官网首页已变黑白色以示哀悼 [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1] - 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工作 [1] - 正全力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伤员救治 善后处置及事故调查工作 [1][2] 生产流程说明 - 公司植物提取生产工序分为前处理 提取 分离 纯化 浓缩 干燥及包装等 [1] - 本次事故发生在其中一个干燥车间 [1]
莱茵生物:公司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
第一财经· 2025-08-21 20:11
事故概述 - 公司某干燥车间的一台干燥设备发生爆炸 造成1人死亡 3人重伤 4人轻伤 [1] - 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约200多万元 [1] - 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公司正全力配合主管部门进行伤员救治、善后处置及事故调查工作 [1] 生产运营影响 - 事故发生在植物提取生产工序中的干燥环节 生产工序包括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及包装 [1] - 本次事故不会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