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机械臂
icon
搜索文档
仪征化纤实现聚酯切片检测数智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11:31
技术升级 - 公司引入两台智能机械臂实现聚酯切片色值测试标准化、程序化、无人化作业 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该目标的企业 [1] - 智能机械臂以标准化操作取代人工干预 规避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波动 实现核心测试环节智能化管理 [1] - 通过对每只样品杯进行数字化评估与筛选 有效消除容器差异带来的系统误差 实现"容器零差异" [1] 效率提升 - 第二台机械臂投入使用后 单次测试位从12个大幅扩展至20个 提升单位时间内检测通量 [1] - 智能设备与检测技术优化组合提升检测效率和数据准确率 实现检测流程数智化转型 [1] - 测试平台兼容性得到拓展 支持新旧两款仪器并行使用 为设备迭代提供平稳过渡方案 [1] 行业地位 - 公司成为国内聚酯切片检测领域首家实现无人化作业的企业 树立行业技术标杆 [1] - 工业级机械臂应用解决长期依赖人工操作的行业痛点 包括放置姿态不一、重复性差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1] - 通过二次机械臂升级改造优化路径节点 展现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1]
建成1年孵化23家企业,优质“生态圈”引导机器人云集在西南丨AI成都
36氪· 2025-08-04 16:55
核心观点 -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5+N产业生态体系 培育机器人产业集群 连接产业链上下游 推动技术攻关 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 助力成都机器人产业发展 [3][7][13] 中心定位与建设 - 由成华区与青岛创新奇智联合打造 2023年9月启动建设 2024年3月7日正式运营 [3][6] - 构建5+N产业创新生态圈 包含链主企业资源对接 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基金 领军人才和技术中介五大核心要素加N个应用场景 [7] - 四大功能定位:助力本地企业技术推广 联合高校技术攻关 提供中试孵化服务 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3] 运营成果 - 孵化23家企业 其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18家 [7] - 协助安川电机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认证体系 该体系被采用为成都市国家人社部职业等级认证标准 [9] - 培育安目森科技(2024年4月成立) 已成为长安比亚迪供应商 产值达500万元 [9] - 孵化智速引擎(2025年4月注册) 开发AI农事大脑系统和K12阶段AI课程 进入成都20多所中小学 [9][12] 产业生态建设 - 成立成都市机器人产教联合体 汇聚近60家龙头企业 23所高校和15家科研机构 [6] - 产教联合体产出专利99项 双创获奖项目超20项 入选省级产教联合体拟培育名单 [6] - 产业基金计划投资智速引擎天使轮融资 [12] - 将联合深圳跨维智能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与赋能中心 [14] 人才培养 - 机器人行业年人才缺口超10万人 全国工业机器人年缺口达70万人 [13] - 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操作人员和运维人员两类 [13] - 应用产 学 研 训 创人才培育模式 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13] - 计划10月主办大学生创新大赛 预计千余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项目参赛 [14] 区域发展优势 - 成都相关部门和国企主动开放机器人应用场景并发布需求清单 [13] - 成都人口聚集 拥有多所专业对口知名高校 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13] - 通过园-校-企三元协同模式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联动 [6]
“走进越疆科技,领略智能机器人魅力”——走进上市公司专题活动
全景网· 2025-04-23 17:2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已推出二十余款协作机器人产品 [3] - 智能机械臂具备视觉与听觉识别技术 能够灵活操作物体并实现灵敏避障 [3] -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可承担制作早餐 接待客户 递送文件等高难度任务 [3] - 在工业领域拥有超过200个成熟应用场景 商业/科研教育/医疗理疗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达3.74亿元 同比增长30.3% [8] - 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收入增长稳定 [8] 技术优势与竞争地位 - 产品性能优越 整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 安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 - 研发响应速度较境外品牌具有巨大优势 [6] - 作为2015年成立的行业先锋 是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 [1][3] 市场拓展与增长动力 - 采用全球化+智能化双轮驱动战略 成效显著 [6] - 商业领域因可复制性强成为增速最快的应用方向 [6] - 投资者认为工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商业服务场景想象空间无限 [4] 投资者关系 - 通过实地参观和高管对话形式搭建投资者沟通平台 [1] - 展示技术实力与战略雄心 增强投资者长期持有信心 [8][13] - 获得"投教先锋"纪念杯 表彰其在投资者关系管理领域的标杆实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