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具身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交易所亮剑“15倍股” 谁在炒作“小流通盘”上纬新材?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7:57
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股价从7月78元/股涨至11048元/股,累计上涨132005% [2] - 公司总市值从32亿元上涨至446亿元,涨幅达14倍 [2] - 成为A股年内首只15倍股 [8] - 8月6日股价跌幅20%,收于8838元/股,总市值降至356亿元 [12] 借壳交易 - 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 [4] - 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华为前副总裁、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 [4] - 市场猜测智元机器人可能将机器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推动转型为人形机器人平台化企业 [5] 流通盘与交易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及5%以上股东合计持股占比约85%,外部流通股仅占15% [3] - 上交所对部分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因存在异常交易行为 [3] - 股票交易7次触及异常波动情形,7次触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6]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两次公告对上纬新材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7]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250% [11] - 归母净利润299004万元,同比减少3291%,扣非净利润260414万元,同比减少3702% [11] - 净利润下滑主因海外美金应收账款汇兑损失及销售费用增加 [11] 行业背景 - 智元机器人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5] - 2025年量产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等多场景 [5] -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5]
极智嘉IPO后首份成绩单惊艳!预计上半年营收劲增,亏损收窄九成,具身智能再添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8-04 23: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收入9 95-10 3亿元 同比增长27-32% [1] - 报告期内亏损净额4500-5500万元 同比收窄90-92% 经调整亏损净额1000-2000万元 收窄90-95% [1] - 收入增长主因仓储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交付量增加及订单执行效率提升 [1] - 亏损收窄得益于主营业务规模效应释放带动毛利提升 以及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产生汇兑收益 [1] 具身智能战略布局 - 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 聚焦机械手拣货 通用机器人等B2B场景技术研发 [2] - 新业务与现有AMR产品线协同 利用品牌影响力 销售渠道及场景数据加速技术落地 [2] - 具身智能业务覆盖全球40余国 服务超800家终端客户 2024年客户复购率74 6% 关键客户复购率84 3% [2] - 专利储备达1867项 研发人员占比41% 为行业最大研发团队之一 [3] 行业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率先实现行业落地 智元机器人构建"本体+AI"全栈技术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在汽车工厂商用 [3] - 极智嘉具身智能聚焦物流领域 凭借场景理解力与全球化能力占据独特生态位 [3]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动AI在物流 制造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4] - "人工智能+物流"场景加速落地 为技术先行者创造战略机遇 [4] 长期发展前景 - 从仓储机器人企业向综合性智能机器人企业转型 突破成长天花板 [3] - 商业化能力 全球化布局 AI研发能力形成多重共振 支撑持续高增长 [4] - 龙头效应 技术壁垒及具身智能突破将驱动业绩与估值上行 [5]
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打工”实录|对话智元机器人
虎嗅· 2025-08-03 08:02
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行业在202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1] - 通用具身机器人已进入工厂作业场景 项目运行时间仅半年 [1] - 行业核心议题包括人形机器人定义 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 工厂落地路径 [1] 技术进展 - 大模型技术被定位为机器人的"灵魂"组件 [1] - 具身智能系统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产线的场景迁移 [1] 企业实践 - 富临精工绵阳工厂成为具身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 [1] - 智元通用 安努智能 富临精工三家企业形成产业链协作 [1] - 创新生产部门直接参与机器人产线适配工作 [1] 行业信息价值 - 访谈包含一线应用场景数据 客户反馈等产业一手资料 [1] - 完整记录具身机器人工厂作业全流程耗时3小时 [1]
懵了!10倍大牛股,停牌核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21:01
公司股价表现与停牌核查 - 上纬新材股价于7月30日创下99元/股的历史新高,收盘报92.07元/股,涨幅9.37%,总市值达371亿元 [1] - 公司股票因7月9日至7月30日期间7次触及异常波动和7次严重异常波动,被交易所重点监控并停牌核查,预计停牌不超过3个交易日 [5] - 停牌前11个交易日连续"20cm"涨停,年内涨幅达1288.09%,成为2025年首只"10倍股" [6] 交易数据异常 - 7月22日至30日换手率持续高位,按外部流通盘计算达31%-61%,显著高于前期水平 [5] - 公司累计发布9次异常波动及风险提示公告,声明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市盈率远超行业均值 [5][6] 控制权变更事件 - 智元机器人通过持股平台智元恒岳以21亿元收购公司63.62%股份,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6] - 收购方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无重组计划或主营业务调整计划,强调此次仅为控股权收购而非借壳上市 [7] 收购方背景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拥有"本体+AI"全栈技术,三大产品线覆盖商用场景,2025年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 [6] - 创始团队包括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稚晖君),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 [7] 主营业务概况 - 上纬新材主营环保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材料及新型复合材料,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 [6] - 行业将此次收购视为"具身智能+资本"模式的典型案例,但双方均否认存在资产重组计划 [7]
21特写|“11连板”!上纬新材激情迸发的“智元”幻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9:15
公司市值变动 - 上纬新材总市值从公告前的32亿元暴涨至266亿元,涨幅近八倍 [1] - 当前市值较智元机器人3月公布的150亿元估值高出77% [1] - 五年前上市时总市值仅10.04亿元,勉强达到科创板发行门槛 [2] - 上市后三年净利润稳定在8000万元左右,但市值长期徘徊在30亿元附近 [2] 收购背景与动机 - 智元机器人耗资21亿元入主上纬新材,声称"暂无借壳计划" [3]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已完成13轮融资,拥有豪华投资人团队 [4] - 公司具备机器人全栈技术,拥有三大产品线,2024年12月开启商业化量产 [4][5] - 2025年3月估值150亿元,2024年营收过亿元,目标数倍增长 [5] - 近期中标1.24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中的7800万元标包 [6] 潜在资本运作路径 - 可能通过36个月后重大资产重组实现曲线上市 [8] - 或采取业务拆分、渐进式注入方式规避借壳认定 [8] - 可能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绑定上下游产业链 [9] - 已通过合资公司模式绑定软通动力、卧龙电驱等产业方 [9][10] - 未来可能收购产业合作方培育的子公司资产 [10] 财务与业务状况 - 智元机器人收购资金包含银行并购贷款,面临较高杠杆压力 [12] - 上纬新材当前市盈率219.19倍,远超行业平均24.06倍 [13] - 收购协议包含业绩承诺:2025-2027年新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13] - 设置原股东回购条款对冲退市风险,回购利率8% [13] - 近期豁免多名董监高股份限售承诺,可能影响利益绑定 [14] 行业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商业化爬坡阶段,头部企业仍普遍亏损 [12] - 智元机器人被研报评为"商业化速度最快的本体公司之一" [5] - 具备算法领先优势,拥有百万真机数据集和自研大模型 [5] - 全链条布局导致资金消耗大于同行 [12] - 行业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应用场景有限的挑战 [12]
三问“稚晖君们”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09:51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自7月9日发布易主公告后连续走出9个20cm涨停板,创下A股"20cm"一字连板纪录 [2] - 7月22日短暂开板后再度强势涨停,区间涨幅超过500% [3] - 11日内涨跌幅达519.41%,成交额21.75亿,成交量54.61万,区间换手率13.54% [4] 收购策略与股权结构 - 收购方通过"三步走"策略精准控制66.99%股权:第一步协议转让24.99%+5%,第二步原股东放弃表决权,第三步要约收购37% [6][7] - 66.99%持股比例使大股东获得绝对控制权,可无视其他股东反对实施重大决策 [8][9] - 收购主体智元恒岳为交易专门成立,出资方恒岳鼎峰和智元盈丰各占49.5%,普通合伙人占1% [12][13] 资金安排与财务杠杆 - 高达11.61亿元要约收购资金尚未完全到位,部分通过银行并购贷款解决 [14] - 仅需支付20%保证金(2.32亿元)即锁定交易,按当前股价已实现超500%浮盈 [14][15] 战略意图与行业背景 - 智元机器人作为具身机器人头部公司已完成9轮融资,估值达150亿元,2025年1月实现量产1000台 [18][19] - 市场猜测收购目的可能涉及资产注入,但直接借壳上市存在监管障碍 [16][17] - 智元机器人对外投资达96项(直接27+间接69),存在通过上纬新材整合产业链的可能性 [20][21]
人形机器人公司加快融资及上市步伐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20
资本涌入与投融资动态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 15万元设备采购项目 创公司最大单笔订单记录 [1] - 7月人形机器人赛道密集融资: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 云深处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 它石智航完成1 22亿美元天使+轮 小雨智造完成约1亿元A++轮 星海图两轮融资超1亿美元 智元机器人获正大集团战略投资 [1] - 2024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发生77起投融资事件 超过去年全年的67起 涉及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 银河通用等头部企业 [1] - 宇树科技C轮融资吸引中国移动 腾讯 阿里 蚂蚁 吉利资本等机构 上市前估值达120亿元 公司已完成9轮融资并启动上市辅导 [2] - 智元机器人获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 将拓展生命科技 新零售等垂直场景 此前已获腾讯 京东 比亚迪等产业资本加持 [2] 商业化进展与订单突破 - 头部公司订单放量:优必选在手订单达百台 新中标近亿元项目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合计中标1 24亿元订单 乐聚机器人预计全年交付量达千台 松延动力总订单超2500台 合同额超1亿元 [5] - 量产里程碑:智元机器人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 乐聚机器人完成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 宇树科技春晚亮相产品京东首发即售罄 [3] - 传统巨头入局:广汽集团推出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计划2025年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 2026年整机量产 [3] 二级市场联动与上市进程 - 上纬新材因智元机器人关联方收购控制权复牌后连续多个交易日"20cm"涨停 [3]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辅导 智元机器人拟冲击港股IPO 极智嘉7月登陆港交所 乐动机器人 仙工智能等计划年内赴港上市 [4]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 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出台具身智能支持政策 [4] - 技术突破推动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成本从10万美元向2万美元下探 商业化门槛降低 [5] 行业阶段与未来展望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宇树科技创始人预计未来3-5年应用加速 服务业 工业 救援等场景逐步推进 但大规模推广仍需时间 [6] -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指出核心技术 场景落地瓶颈待突破 需通过技术攻关 开放场景 补强生态推动从展示向应用跃迁 [6]
智元机器人拟入主 上纬新材“八连板”
经济观察网· 2025-07-18 13:13
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自7月9日复牌以来连续8个交易日20cm涨停,区间累计涨幅超330% [1] - 7月18日再度涨停 [1] 控制权变更 - 7月1日公司公告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7月8日公告智元机器人拟至少收购63.62%股份 [1] - 收购方式为"协议转让+主动要约",每股转让价格7.78元,总价款9.41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主体,实控人变更为邓泰华 [1] 交易进展 - 交易尚需股东会审议通过及相关监管机构批准 [2] - 需取得上交所合规性确认及完成股份过户登记 [2] - 交易最终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2] 收购方背景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是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估值150亿元 [3] - 具备"本体+AI"全栈技术,拥有三大机器人家族 [3] - 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场景 [3] - 2024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 [3] -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3] 被收购方情况 - 上纬新材成立于1992年,2020年科创板上市 [4] - 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 [4] - 2024年营收14.94亿元(同比+6.73%),归母净利润8868.1万元(同比+25.01%) [4] - 2024年一季度营收3.69亿元(同比+10.65%),归母净利润2255.06万元(同比+22.26%) [4] 交易意义 - 若完成将成为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后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首单收购案例 [3] - 公司复合材料技术与智元机器人硬件制造需求形成互补 [4]
中国移动采购1.2亿元人形机器人,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方案通过
山西证券· 2025-07-15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同步大市 - A(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行业内出现中国移动采购人形机器人、比亚迪成立具身智能实验室等事件,多晶硅等产品价格有不同表现,投资上有重点推荐和建议关注的标的 [1][3][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预算1.2405亿元(含税) [3] - 7月9日智元机器人、安努智能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展直播,展示通用具身机器人真实作业表现 [3] - 7月8日比亚迪汽车宣布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未来数年投入数千万港元支持运营 [4] -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原则同意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提交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 [5] - 7月3日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李乐成表示将助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6] 价格追踪 - 多晶硅本周致密料均价35.0元/kg、颗粒硅均价34.0元/kg较上周持平,硅料报价区间提升至4.5 - 5.0万元/吨,上调25% - 35%,新订单成交量有限 [7] - 硅片本周130um的182 - 183.75mm N型硅片均价0.88元/片持平,130um的182*210mm型硅片均价1.00元/片下降1.0%,7月9日N型硅片价格大幅上涨 [7] - 电池片本周182 - 183.75mm N型电池片均价0.230元/W持平,182*210mm N型电池片价格0.240元/W下降2.0%,厂家积极规划上调报价 [8] - 组件本周182mm TOPCon双玻组件价格0.68元/W、210mm N型HJT组件价格0.830元/W、182*182 - 210mm集中式BC组件价格0.78元/W、分布式BC组件价格0.80元/W均持平 [8] - 玻璃本周3.2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18.0元/㎡下降2.7%,2.0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10.5元/㎡下降2.78% [9][10]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BC新技术方向爱旭股份、隆基绿能等不同方向的多家公司 [11] - 建议积极关注信义光能、协鑫科技等多家公司,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建议关注优必选、亿嘉和等公司 [11] 首选股票评级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评级| | ---- | ---- | ---- | |600732.SH|爱旭股份|买入 - B| |601012.SH|隆基绿能|买入 - B| |688303.SH|大全能源|买入 - B| |601865.SH|福莱特|买入 - A| |002056.SZ|横店东磁|买入 - A| |300274.SZ|阳光电源|买入 - A| |688472.SH|阿特斯|买入 - A| |605117.SH|德业股份|买入 - A| |300682.SZ|朗新集团|买入 - B| |603688.SH|石英股份|买入 - A| [2]
「智元」向上,「优必选」向下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13 01:32
优必选现状分析 - 花旗银行下调优必选2025年和2026年出货量预期,从500/3000台下调至300/1000台,主要因人形机器人进展延迟和比亚迪订单推迟至三季度[2] - 2024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收入约3500万元,实际交付仅10台,原定2024年底的小规模量产推迟至2025年二季度[2] - 股价从上市发行价90港元跌至77.1港元(7月11日收盘价),较巅峰328港元下跌76.5%,股东持续抛售[3] 行业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2024年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台,营收超10亿元,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占比至少30%,预计2024年增量达3-4倍[7] - 智元机器人2024年营收约1亿元,2025年1月完成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预期全年营收数亿元[7] - 银河通用和松延动力等创企在药店场景和工业订单分别实现超亿元营收,优必选在工业场景仍处POC阶段[7] 资本市场动态 - 智元机器人通过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66.99%股权,借壳登陆A股,市值从31.38亿元飙升至54.25亿元,连续三日涨停[10] - 智元机器人生态链覆盖超40家企业,包括蓝思科技、中大力德等上市公司,采用华为式"合资+投资+合作"模式[13] -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研报指出上游供应链公司将优先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浪潮,但优必选产业链未受市场追捧[8][9] 行业发展趋势 - 特斯拉Optimus因供应商砍单事件推迟量产计划,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短期受挫[16] - 硬件派(如宇树科技)与软件派(如智元机器人)均面临商业化落地挑战,高估值可持续性存疑[16] - 行业竞争加剧,多数创企前景不乐观,需突破算力、算法、核心零部件等商业化卡点[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