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二号

搜索文档
逐梦星辰 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加速轨道”
金融时报· 2025-06-27 09:55
"商业航天产业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300832)三大特点,既是技术的革命式突破,又是生产 要素的创新配置,同时能带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畅向记者表示。日 前,"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航天")方舟实 验室,探访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的实践。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经过十年耕耘,我国商业 航天已经从技术探索迈入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新阶段。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布局的新兴产 业、未来产业,商业航天在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重塑新动能方面,凸显出以自主技术创新撬动 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潜力。 颠覆性技术和科技创新集中涌现,是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自2018年4月投入运营 以来,银河航天就始终坚持硬核技术攻坚,面向国际前沿,不断取得突破。"我们生产的柔性太阳翼轻 薄、柔软,可以在火箭里进行折叠装载,使得火箭一次能够承载多块太阳翼,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 射。"银河航天星座通信系统架构师林广荣介绍说。2023年7月23日,银河航 ...
卫星互联网行业运载火箭深度报告(二):火箭总运力提升拐点已至,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进展
民生证券· 2025-06-26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中国商业火箭真正拐点,发射工位数量及效率提升,25、26年是新一代可回收火箭首飞验证大年,未来重载火箭研发稳步推进,低轨通信星座部署为商业火箭行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一代商业火箭将密集首飞,我国正处于火箭总运力大幅提升前夕 - 政策推动火箭产业商业化发展,“国家队”推进旗下商业火箭公司成立,民营火箭发射次数占比提升,但目前大型星座仍由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因民营火箭运力与可靠性无法满足卫星载荷要求 [1][8][20] - 2025年是我国空间发射能力提升的拐点,发射工位数量及效率提升,在建、规划发射工位将形成“沿海 + 内陆”互补发射网络;25、26年是民营及国家队可回收火箭首飞验证大年,若试飞成果积极,27 - 28年商业火箭发射次数将提升、成本大幅降低,重载火箭研发也在稳步进行 [2][23][33] 他山之石:SpaceX猎鹰九号领跑全球火箭发射,星舰试飞紧锣密鼓 - 可回收复用火箭突破后,SpaceX发射次数激增,2024年其发射次数占美国发射总数的87.34%、全球发射数量的52.47%,猎鹰火箭单位发射价格降低,成本降至1500 - 3000美元/公斤区间 [40][41] - 星舰致力于实现完全可回收,通过“筷子夹火箭”捕获回收降低成本,试飞验证了快速发射、迭代技术路线可行性,目前正在验证V2版本及有效载荷部署,目标成本为每公斤10 - 100美元 [47][48] 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巡礼 - 蓝箭航天是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朱雀三号计划2025年下半年首飞,目标降低发射成本 [61] - 东方空间实行“引力”三步走战略,引力一号2024年首飞,引力二号预计2025年首飞,引力三号预计2027年首飞 [67] - 天兵科技是商业航天领域领先企业,天龙二号2023年首飞,天龙三号预计2025年试飞,性能对标猎鹰9号 [76][78] - 星河动力是国内首家掌握500km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和成功开展商业组网卫星发射的私营航天公司,智神星一号计划2025年8月底首飞,谷神星二号计划2025年上半年首飞 [80][82] -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系列可回收复用火箭,“星云 - 1”预计2025年完成发射 - 回收任务 [84] - 星际荣耀是商业运载火箭领先企业,双曲线一号2019年首飞,双曲线二号2023年实现国内首次可复用火箭的复用飞行,双曲线三号计划2025年底首飞、2026年实现复用飞行 [87][89] 投资建议 - 行业投资建议:低轨通信星座部署为商业火箭行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2025年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展确定性强,建议关注信科移动、震有科技、上海瀚讯、海格通信、九丰能源、斯瑞新材、高华科技、超捷股份 [3][93] - 信科移动: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等业务,背靠中国信科,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保持标准制定领先优势,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9亿元、1.08亿元、2.54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94][95] - 震有科技:业务涵盖公网和专网通信领域,在卫星核心网领域有独特优势,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1.48亿元、2.35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96][97] - 上海瀚讯:是军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供应商,是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9亿元、3.06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99][101] - 海格通信:是无线通信和北斗导航领域龙头,前瞻布局多个创新领域,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4亿元、8.33亿元、9.95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104][107] - 超捷股份:长期致力于紧固件等产品研发销售,2022年收购成都新月进军航空航天机加工领域,2024年商业航天业务实现盈利,后续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有望提升 [108][109] - 九丰能源:是清洁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签约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2025年液氢产品实现独家配套供应,积极开展二期项目准备工作 [111] - 高华科技:研发生产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系统,产品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冶金等领域,2024年航天市场稳定增长,开拓商业航天领域客户 [116][117] - 斯瑞新材:致力于高端应用领域产品研发销售,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为商业航天行业服务,产品有多个客户 [118]
把“性价比”刻进火箭DNA里 点赞“朱雀三号”的回收技术
央视网· 2025-06-26 17:33
央视网消息:"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这两天持续在北京开展。其中,北京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成为记者关注的一个热点。 "朱雀二号"是国内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而为这枚火箭提供动力的,是北京亦庄一家民营企业蓝箭航天自主研制 的"天鹊"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不仅四次助力"朱雀二号"成功入轨,也为我国在绿色推进剂领域抢占了全球技术先机。目 前,采用同系列发动机、具备垂直回收能力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也已完成地面全系统测试,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进行首飞,有 望成为中国首枚实现垂直回收的液体火箭。那么,"朱雀三号"和"朱雀二号"相比,在技术上有哪些新的突破? 火箭一级段回收将节省70%发射成本 精准回收的信心来源:九机并联动力系统 这是"朱雀三号"一级尾段的1∶1九机并联动力系统模型。就在几天前,这套系统刚刚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完成地面热 试点火,总推力突破7500千牛,刷新了我国商业液体火箭试验的新纪录。 可以看到,火箭尾部的这组动力核心,由九台蓝箭自主研发的天鹊-12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组成。这九台发动机每一台都可以精 准地调节推力大小,其中中间的这台和十字交叉的四台是可以调整方向。 因为执行 ...
开拓“星海天路” 北京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6:19
(活力中国调研行)开拓"星海天路" 北京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陈杭 吕少威)全球首枚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应用3D打印技术的火 箭发动机……中新社记者连日来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蓝箭航天空间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河动力")等企业,探 秘北京商业航天何以"九天揽星河"。 "由于市场需求远超现有运载能力,未来五至十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将保持'百花齐放'态势,持续涌现 新型火箭公司、卫星企业及创新应用模式。"夏东坤表示,公司将积极开展国际化布局,拓展泰国、马 来西亚等国的市场,提升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完) "除发动机外,3D打印技术还可应用于复杂管路制造,带动火箭相关制造领域成本实现指数级下 降。"星河动力执行总裁夏东坤举例称,通过3D打印等创新设计,该公司成功将发动机制造成本降至以 往的十分之一,既保证了质量一致性,又为商业航天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降本的同时,星河动力还持续提高火箭利用效率。夏东坤说,公司在火箭末级上增加可持续供电装 置,维持在太空中的姿态和轨道。未来将大范围 ...
酒泉,一座被航天改变的城市
36氪· 2025-06-23 08:14
2024年10月30日早上0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今年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67周年。自中心成立以来,酒泉这座城市的命运便与我国的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酒泉,正在被航天改变。 01 与航天结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58年,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 这里,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十个第一: 首次地对地导弹发射 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首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除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还建设了其他四座卫星发射基地,分别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东方航天港。 虽然我国的航天发射基地越建越多,但是载人航天发射场只有酒泉一个。 这是因为,载人航天对选址的要求更高。 目前,全世界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场也只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及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这三个。 66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这里说一个冷知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在酒泉。 酒泉位于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四省 ...
金融资本助力“飞天梦”携手托举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崛起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包括C919大飞机、"星网计划"、无人机物流配送和eVTOL取得全球首张适航证等成就 [1] - 航空航天产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创投机构、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的支持 [1]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关键阶段 [1] 政策支持与产业机遇 - 国家持续将航空航天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推动行业发展,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1][2] -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十四五"规划将航空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2024年和2025年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 民用航空市场快速扩张、商业航天需求激增、低空经济场景拓展蕴含大量产业机遇 [2] 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2018年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收入约2980亿美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约7% [3] - 商业航天已成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卫星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为商业航天开辟更广阔空间 [3] - 美国星链已部署低轨卫星超过8000颗,计划最终发射4.2万颗,中国低轨卫星数量存在较大差距 [6] - 地球低轨轨道资源上限约6万颗,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发射数量或有望达到2024年的数倍 [6] 投资机构布局与策略 - 公募基金密集布局航空航天主题产品,创投机构通过"投早投小"、立体赋能培育独角兽企业 [1] - 金融机构应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一级市场吸引长期资本聚焦关键技术,二级市场发挥公募基金定价功能 [3] - 航天航空产业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往往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耐心资本" [3] - 公募基金在二级市场支持产业,如永赢基金发行全市场首只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 [5] 代表性投资案例 - 君联资本投资银河航天(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第一家独角兽公司)和蓝箭航天(中国唯一同时掌握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全部关键技术的民营企业) [4] - 银河航天取得多项突破:发射中国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完成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实现中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出海 [4] - 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液体火箭是中国首款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的低成本液体火箭,其遥二运载火箭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5] - 深创投在eVTOL整机、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及地面应用等多个关键领域完成一系列代表性项目投资 [5] 未来投资方向 - 卫星互联网在军事、太空资源和技术方面均为重要领域 [6] - 低空经济场景拓展蕴含巨大市场机遇,如无人机物流、eVTOL载人等领域 [6] - 2025年或将成为低空经济正式落地的元年,中国已有全球唯一同时拿到TC、PC、AC的eVTOL厂商 [7] - 复合材料与高端制造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如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碳纤维复材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 [7] 产业协同发展 - 公募基金可与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掘优质项目 [8] - 二级市场机构可为一级市场提供赛道景气度判断和估值参考,一级市场机构可为二级市场提供产业创新趋势和技术颠覆线索 [7] - 强调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落地应用 [8]
星空闪耀“北京箭”
中国青年报· 2025-06-22 06:24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格局 - 北京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和卫星制造产业链聚集区 [1] - 北京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 [1] - 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 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1] "南箭北星"产业布局 - "南箭"以经开区、丰台区、大兴区为主 聚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企业 [2] - "南箭"区域取得火箭领域多个"第一" [2] - "北星"以海淀区为主 集聚微纳星空等企业 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聚集区 整星研制能力全国领先 [2]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星河动力计划2024年成为首家年度发射次数达两位数的民营企业 [1] -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火箭将首飞 是国内第一款可重复使用的中大型运载火箭 [1] - 蓝箭航天建成全国首个商业发射工位 上月成功发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 [2] - 北京支持企业开展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包括液氧甲烷/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等技术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北京将商业航天场景纳入《北京市2024年科技新场景工作要点》 [3] - 统筹推动11家市级部门及国家机构推广商业航天应用场景 [3] - 发布首批商业航天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3] - 支持成立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 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平台 [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北京商业航天集群点燃星河梦想
新华社· 2025-06-20 20:32
■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 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汪江波摄) 星河动力与蓝箭航天同在北京南部经开区的"火箭大街"上。这里集中了近60家上下游企业,具备从箭体设计到总装测试的全流程能力;在北京北 部,以海淀区为核心,聚焦"星"——卫星研制、星座组网与数据应用,逐步形成协同密集的卫星产业集群。"南箭北星"的集聚格局正在北京加快 形成。 300多家高新航天企业、46家全国商业航天百强企业在京设点,70%以上的民营火箭整箭企业集中于此,构建起覆盖火箭、卫星、测控、应用等环 节的产业体系……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正以商业航天为画笔,在太空写下创新答卷。 星河动力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民营航天公司,其研制的谷神星一号是我国民营航天领域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成 功率最高的商业运载火箭。 ■5月19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飞行试验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星空闪耀“北京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9 10:24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 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6月1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来到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时,该公司执行总裁夏东坤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年的发射计 划,"有希望成为民营企业里面第一个年度发射次数达到两位数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力研发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画面。受访者供图 "如果骄傲一点说,北京的商业航天生态可以排最好,低调一点说,最好之一。"这句打趣背后,夏东坤 认为,北京集聚了丰厚的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附近集聚的同行,彼此竞争,又互相合作,为商业航 天这个产业积累经验和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向新向强发展。 距离星河动力一条马路的是蓝箭航天。该企业是国内首家获得火箭研制、生产、试验等关键环节的完备 资质许可的商业航天企业,建成全国首个商业发射工位。上个月,蓝箭航天刚刚成功发射了朱雀二号改 进型遥二运载火箭(ZQ-2E Y2),将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资料显示,北京强 ...
蓝箭航天:研制并发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
新京报· 2025-06-18 20:2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是国内唯一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建设和布局的民商火箭公司 [1] - 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2] - 2022年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国内民商火箭公司首次在国家最高级别科技奖励中获奖 [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选择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因其具有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价格便宜、燃烧产物洁净、无积炭等优势 [2] - 2017年将液氧甲烷确定为自研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二号"的推进剂,这一选择被认为是大胆而理性的 [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TQ-12)是国内首台民营企业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水平达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4] - TQ-12A发动机在TQ-12基础上改进,增强了卫星发射能力并为子级回收及可重复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4] - 天鹊15A(TQ-15A)是国内推力最大的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真空推力提高11.8%,真空比冲提高126m/s [5] 产品与未来规划 - "朱雀三号"火箭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计划于2025年首飞 [6] - "朱雀三号"火箭一级发动机在回收后可不下箭检查,加注完成即可再次飞行,实现"航班化运营",发射成本可降低80%-90% [6] - 公司湖州热试中心创造了TQ-15A单台发动机一天六试的点火试车纪录,为发动机重复使用和批量生产提供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