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检验检测
icon
搜索文档
苏博特(603916):混凝土外加剂龙头,基建保障中期确定性
国盛证券· 2025-07-18 16: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1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苏博特为减水剂行业龙头,技术底蕴深厚参与大量重点工程建设,客户认可度高,功能性材料和检测业务增厚收入业绩,基建需求拉动下减水剂发货端复苏,成本持续优化利润率有望改善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混凝土外加剂龙头,业绩底部回升 - 苏博特主营混凝土外加剂研产销,在多地建有生产基地,2017 年 11 月上市,人才团队实力强,产品应用于众多重点工程 [1][14] - 2024 年公司收入 35.6 亿元,同比降 0.75%,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降 40.2%;2025 年 Q1 收入 6.8 亿元,同比增 17.8%,归母净利润 0.2 亿元,同比增 15.4% [1] - 2024 年高性能减水剂收入 18.6 亿元,同比下滑 8.8%;功能性材料收入 6.7 亿元,同比增长 29.5%;技术服务收入 7.6 亿元,同比增长 0.8%;其他收入 2.1 亿元,同比增长 26.2% [16]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 32.8%,同比降低 2.3pct,整体费用率偏高,销售净利率 4.9%,同比降低 1.6pct [26] - 截至 2025 年 Q1 末,公司实控人合计持股 46.63%,股权结构稳定 [31] 行业:基建托底需求,供给加速出清 需求:地产下滑仍有拖累,基建有结构性亮点 - 混凝土外加剂上游为原材料,中游是生产商,下游是商混使用企业,2022 年以来商混产量持续下降,2024 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产量 24.9 亿立方米,同比下滑 10.1% [33] - 2025 年地产数据下行,1 - 6 月地产开发资金等数据同比下跌,外加剂需求承压,样本混凝土企业发运量同比下跌 14.4% [41] - 2025 年 1 - 6 月基建全口径投资额同比增长 8.9%,不含电力口径下累计同比增长 4.6%,重点项目水泥直供量同比微增 0.2% [45] - 2025 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情况良好,基建资金面有望改善并加快实物工作量落地 [48] 供给:市场化推动出清,集中度有望提升 - 2022 年以来需求下滑,外加剂产量收缩,2024 年三家外加剂上市公司合计销量、销售均价、整体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下滑,近 60%的外加剂企业退出 [50] - 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分散,2023 年销量及高性能减水剂销量口径下国内市场 CR5 分别为 28.4%、38.7%,尾部企业退出后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55] 公司:大型基建拉动需求,经营质量优化 大型基建拉动发货持续改善,利润率有望修复 - 公司双院士科研团队,采用顾问式营销,拥有 9 大合成基地和多个复配基地,产能持续增长 [60][63] - 公司参与众多重点项目,24Q2 起发货端同比转正,25Q1 高性能减水剂销量同比增长 27.7% [67][70] - 未来 2 - 3 年川藏铁路等多个基建项目高峰期,公司发货端有望提升,基建拉动下收入规模增长,利润率有望改善 [73] - 2024 年高性能减水剂直接材料占比 83.1%,公司有聚醚产能,环氧乙烷价格下滑减轻原材料成本压力 [85] 功能性材料拓增量,检测业务稳利润、现金流 - 公司功能性材料 2024 年销量 31.4 万吨,同比增长 16.5%,收入 6.7 亿元,同比增长 29.5%,2025Q1 销量和收入同比增长,已成为重要补充 [92] - 公司检测业务 2024 年收入 7.71 亿元,同比增长 0.5%,净利润 1.58 亿元,净利率达 20.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35 亿元,对利润和现金流有益 [101] 财务结构优化,现金流显著增强 - 公司 2024 年基本计提完 2021 年及之前因地产风险形成的应收款项减值,减值损失对利润侵蚀压力减轻 [108] - 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控,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 5.8 亿元,同比增长 57.0%,资本开支降低,自由现金流转正 [110] - 2024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低,截至 2025 年 Q1 末,带息债务 23.9 亿元,现金类资产 16.0 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余额 32.81 亿元,备用流动性充足 [119]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8.0、42.6、46.7 亿元,同比变动 6.8%/12.2%/9.6%;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2.3%/32.4%/32.6% [123] - 高性能减水剂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21.4 亿元/24.1 亿元/26.8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26%/27%/28% [125] - 功能性材料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8.5 亿元/10.4 亿元/11.8 亿元,毛利率保持在 30%左右 [125] - 技术服务业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7.65 亿元/7.69 亿元/7.72 亿元,毛利率保持在 53%左右 [125] - 高效减水剂 2025 - 2027 年收入 0.42 亿元/0.39 亿元/0.37 亿元,毛利率维持在 22%左右;其他业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2.3 亿元/2.5 亿元/2.8 亿元,毛利率 25%左右 [125] 估值及投资建议 - 选取垒知集团等三家企业为可比公司,2025 年 PE 平均值为 68.6X,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9 亿元、2.04 亿元、2.46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X、20X、17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26]
青岛斯坦德北交所IPO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7-17 17:56
7月14日,斯坦德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坦德)董事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申请公开发 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 | 工商注册 0 发生变更新版雕刻 | | | | 不 LEDIR | (創是能量 | | --- | --- | --- | --- | --- | --- | | 企业名称 | 断坦帶給測學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3702003950946370 | | | | 法定代表人 | ● 韩连超 TAFF TAST > | 经营状态 | 开业 | | | | 成立日期 | 2014-08-06 | 行政区划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 | | | 注册资本 | 6,300.4284万(元) | 实搬资本 | 6,084.4284万(元) | | | | 健康之 | 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 所属行业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 | | 工商+册号 | 370200230036922 日期制 | 组织机构代码 | 39509463-7 | | | | 纳税人识别号 | 913702003950946370 | 与 因此人资质 |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 ...
不超4.07%!三维天地遭“组团”拟减持,有股东欲“清仓”,去年净利转亏
深圳商报· 2025-07-16 10:12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股东北京维恒、三维智鉴、成贤一期、雅枫一期拟于8月6日至11月5日期间合计减持不超过314.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7% [1] - 北京维恒和三维智鉴合计持有1418.84万股(占总股本18.34%),计划减持不超过232.05万股(占总股本3%) [3] - 成贤一期和雅枫一期合计持有82.70万股(占总股本1.07%),计划清仓减持全部股份 [3] 股东持股结构 - 北京维恒持有773.91万股(占总股本10.01%),三维智鉴持有644.93万股(占总股本8.34%),两者为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 [2][3] - 成贤一期持有54.88万股(占总股本0.71%),雅枫一期持有27.82万股(占总股本0.36%),两者为一致行动人 [3] - 上述四名股东合计持有1510.15万股,占总股本19.41% [2][3] 历史减持情况 - 成贤一期、雅枫一期及其关联方成贤三期曾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通过集中竞价减持77.35万股(占总股本1.01%),减持价格区间为30.10-31.25元/股 [3][4] - 前次减持完成后,成贤三期持股比例降至0%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0.46亿元、0.08亿元、-1.88亿元,呈现上市后业绩波动加剧趋势 [5]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预算收紧导致收入增长不及预期,以及研发和营销投入增加 [8] 业务与市场动态 -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智化检验检测管理、数据资产管理等应用软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 [4] -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7月16日公司股价单日大跌7.27%至37元/股,市值28.62亿元,但近一年累计涨幅近30% [8]
五亿多份检验检测报告,为质量“把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 [1] - 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53057家,全年出具报告5.53亿份 [1] -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数量1067.01万台套,同比增长3.87%,资产原值5701.70亿元,同比增长8.01% [2] 行业结构变化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等传统领域机构数量下降0.44% [1]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占比11.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95倍 [2] - 机构总量与小微机构占比首次下降,反映行业集聚度提高 [2][3] 监管与市场规范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罚没款3571万元 [1] - 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 [1] - 行业逐步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势头 [2][3] 技术创新与国际拓展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国内首套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服务30余家国内外企业 [3] - 加入国际合格评定组织的机构485家,获得境外资质的机构205家,开展境外业务的机构434家,23家机构在境外设立48家分支机构 [4] - 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启动"一带一路"国际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 [4]
2024年检验检测机构国产仪器占比93%,达992.51万台套
仪器信息网· 2025-07-15 13:5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呈现良性增长势头 [2][5] - 行业呈现"三升三降"特点:营收/单位产值上升、机构数量/报告数量下降;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4][5][6] - 机构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拐点,全年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同比下降1.44%,报告数量5.53亿份,同比下降8.66% [5] 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 - 国产仪器设备数量达992.51万台套,同比增长4.11%,占比突破93%,替代率创新高 [1][3] - 国产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716.44亿元,同比增长9.59%,占行业总设备资产65.18% [3][15] - 核心检测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填补9项工业机器人合格评定能力空白 [6][19] 结构优化与集聚效应 - 规模以上机构7972家(占比15.03%),贡献81.24%行业营收,头部企业虹吸效应显现 [9] - 东部地区机构数量占比42.29%,营收占比61.86%,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营收合计占比55.24% [10]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6025家(占比11.36%),营收贡献率47.6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95倍 [6][13] 新兴领域布局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传统领域下降0.44% [6] - 建成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国家质检中心291家,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 [6] - 微轻小无人机飞行性能检测系统填补技术空白,重量不足50克且精度达厘米级 [18] 区域发展案例 - 重庆两江新区检验检测机构2024年营收超55亿元,占全市40%,拥有国家质检中心13家 [22][23] - 辽宁省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助力企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独角兽" [19][20] - 珠三角地区形成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创造营收660亿元 [7] 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 - 推动检验检测数字化技术攻关,试点智能化发展,提升检测效率50%以上 [15][20] - 485家机构加入国际合格评定组织,205家获境外资质,23家设立48家境外分支机构 [8] - 开展"一带一路"国际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促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8]
超前布局赋能新质生产力 检验检测行业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0:10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检验检测行业加速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与国家创新链前端延伸实现同频共振[1] - 2024年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机构数量53057家同比下降1.44%,报告数量5.53亿份同比下降8.66%[1] - 单机构平均营收增加51.51万元,单报告平均营收增加110.89元,显示"含金量"提升[1] 市场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机构(营收超1000万)占比升至15.03%(7972家),同比增长7.02%[2] - 小微机构(100人以下)占比96.14%(51007家),同比下降0.12%[2] -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下降0.44%[2] 技术创新与高端化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营收2322.44亿元(占比47.63%),同比增长7.58%[3] - 专精特新企业检验检测机构1500家(占比2.83%),营收806.23亿元(占比16.53%)[3]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电弧防护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服务30余家电网企业[4] - 北斗卫星质检中心研发50克级厘米精度测试系统,解决无人机飞行性能检测难题[4] 新兴领域布局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构建AI测评体系,覆盖90%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及智能家居、汽车领域[5]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向产品设计、研发等创新链前端延伸[5] 政策导向与未来规划 - 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重点突破数字化、智能化检测核心技术[3][6] - 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化与高端价值链延伸,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6]
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
新华财经· 2025-07-14 23:03
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支持检验检测机构针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服务能效 [1]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标准电弧能量、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国内首套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检测数据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E专家组评审,已服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30余家国内外企业 [1]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 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分析产业现状,编制与产业发展图谱相配套的检验检测供需清单,针对空白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 [2] - 国家通信导航与北斗卫星应用产品质检中心攻克超小型化集成设计、低功耗技术难题,研制出重量不足50克、精度达厘米级的测试系统,填补微轻小无人机飞行性能检验检测技术空白 [2] 培育引导未来产业 -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超前布局,向创新链前端延伸,服务产品设计、研发和中试 [2]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与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联合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面向人工智能的测评体系、测试数据基准和检测工具链,覆盖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行业领域及90%以上智能语音交互效果评测场景,为国产大模型、工业AI应用等提供智能检测解决方案 [2] 下一步计划 - 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和协同创新,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进检验检测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2]
北矿检测北交所IPO过会专注有色金属检测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公司概况 - 北矿检测是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之一,专业从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及仪器研发 [1]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公司作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负责或参与了矿石及精矿、重有色金属、贵金属、合金等领域的7项国际标准、82项国家标准、216项行业标准及6项团标的制定或修订 [2] - 公司拥有13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2] 上市进展 -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2025年第14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北矿检测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1] - 公司北交所IPO于2024年12月30日获得受理,2025年1月21日进入问询阶段 [1] - 公司拟募集资金1.79亿元,用于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 业务情况 - 业务涵盖矿石及矿产品、冶炼产品、环境样品、再生资源、先进材料、选冶药剂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及标准化、技术推广、高端分析仪器研发等领域 [1] - 2021-2023年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服务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1%、2.72%、3.04%,在该领域排名第一 [3] -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分别为9461.43万元、9174.09万元、1.1亿元和6545.63万元 [3] - 2024年度仲裁检测业务收入占比为46.88%,其毛利率为77.29% [5][6]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65.59%、62.65%、64.69%和65.67%,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50.15%、46.83%、47.21%和41.99%) [4] - 剔除仲裁检测业务后,2024年度委托检验检测业务的毛利率为50.49%,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差异较小 [6] 行业情况 - 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077亿欧元上升至2023年的2785亿欧元,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 [2]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36% [2] 监管关注点 - 北交所重点关注公司经营独立性、关联交易公允性以及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的合理性等问题 [3][4] - 公司需说明与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在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等方面的分离情况 [4] - 需说明关联销售的具体情况、定价依据及折扣率确定过程 [4]
北矿检测过会:今年IPO过关第33家 中信证券过3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2 15:32
北矿检测IPO过会情况 - 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符合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要求,成为今年第33家过会企业(上交所+深交所20家,北交所13家)[1]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刘拓、王京奇,这是中信证券今年保荐成功的第3单IPO项目(前两单为江苏汉邦科技和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1] 公司股权结构与发行计划 - 控股股东矿冶集团直接持股86.11%,通过矿冶总院间接持股1.53%,合计控制87.64%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2]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832万股(不含超额配售),若行使15%超额配售权则总发行量不超过3,256.8万股[2] - 募集资金17,879.78万元,主要用于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有色金属检验检测领域领先机构,业务覆盖矿石矿产品、冶炼产品、环境样品、再生资源等全产业链检测,并涉及技术研发、标准化及高端仪器开发[1] 上市委问询重点 - 业绩增长持续性:要求说明高毛利率合理性、仪器业务订单稳定性(2025年上半年收入实现情况)、碳酸锂期货检验业务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风险[3] - 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需解释无需出具检测报告的关联业务定价依据及折扣率确定过程[3] 2025年IPO市场数据 - 上交所+深交所过会企业20家,保荐机构以国泰海通(4家)、中信建投(3家)为主,行业涵盖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4][5] - 北交所过会企业13家,保荐机构分散,涉及国投证券、平安证券、德邦证券等,北矿检测为第13家过会企业[5]
IPO审1过1,2024年至今首家最近一年营收低于1.5亿元的企业
梧桐树下V· 2025-07-11 19:58
公司概况 - 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于7月11日获北交所审核通过,成为2024年至今第36家过会企业[1]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48亿元,为36家过会企业中最低,此前最低为中草香料的1.8939亿元[1] - 公司专业从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及仪器研发,业务覆盖矿石、冶炼产品、环境样品等检测领域[4] 股权结构 - 矿冶集团直接持股86.11%,间接持股1.53%,合计控股87.64%[5] - 国务院国资委通过100%控股矿冶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74万元、11047万元、1480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26.9%[7]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15万元、4166万元、506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23.7%[7] - 2024年毛利率61.4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44.35%[18][19] - 2024年销售费用率仅1.25%,不足行业平均13.44%的1/10[22][23] 市场地位 - 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领域市占率第一,2023年市场份额3.04%[9][10]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LME指定检测机构[9] 关联交易 - 控股股东矿冶集团2022-2024年分别位列第一、第一、第三大客户,收入占比从6.23%降至2.79%[13] - 同期矿冶集团作为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37.28%降至13.06%,主要涉及安环、燃料动力等[14][15] 募资计划 - IPO拟募资1.788亿元,其中3621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投向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项目[27] - 报告期内累计现金分红3040万元,财务费用连续三年为负值[25][26] 审核关注重点 - 业绩增长持续性:需说明高毛利率合理性及仪器业务订单稳定性[28] - 关联交易公允性:要求解释无需检测报告业务的定价模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