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出清

搜索文档
白酒行业专题报告:雾锁千嶂破,目向星河开
华创证券· 2025-06-27 1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茅台与泡泡玛特兼具卓越消费、收藏和金融属性,但在需求粘性、产品矩阵、周期属性上存在差异 [9] - 酒企处于增长与价格关键抉择期,建议头部酒企把握政策窗口期,进一步调降全年增速目标,放宽后三个季度业绩增幅考核压力 [9] - 短期行业有两个观测指标,一是政策执行回归边界,二是酒企降低年报目标,预计三季度预期底部将明确 [9] 各部分总结 原有框架叠加政策加码,白酒正经历极致压力测试期 - 行业去库周期、商务需求疲软,原预计年中出现底部,但 5 月 18 日国务院反对浪费条例出台后,部分地区执行层层加码,餐饮酒水消费短期承压 [6][12] - Q2 白酒动销偏弱且压力逐月增加,区域有分化。高端茅五库存增至 1 个月以上,次高端多在 3 个月以上;飞天批价跌破 2000 元,普五降至 890 元左右。江苏、四川有韧性,山东、河南压力大 [13] - 公司采取措施管控批价,6 月 25 日部分国资渠道停货后飞天批价反弹近 70 元,判断批价阶段性底部已现 [16] 短期观测指标:政策执行回归边界,酒企降低年报目标 政策执行:从社论到执行尺度有边界 - 人民网、新华社发文纠偏禁酒执行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现象,预计 7 月后消费需求有望修复,后续重点观察非公务用餐喝酒场景恢复情况 [19] 酒企适当放宽年内增长目标 - 重点观察头部酒企是否主动下修全年增长目标,市场对全年盈利预期下修幅度将在中报前后明确,白酒底部或再迎历史性布局机会 [22] "新老消费"之辩:价格为供需外化,短期供给调整更为有效 三重需求属性对比茅台与泡泡玛特 - 共性是均具消费、收藏和金融属性,差异在于需求粘性、产品矩阵、周期属性 [24][27] 启示:价格为供需外化,长期看需求培育,而短期更看供给约束 - 飞天茅台行情在泡泡玛特 IP 迭代中上演,泡泡玛特靠 IP 推新支撑业绩,名优白酒供给稀缺,长期价值高,当下头部酒企在探索需求转型 [28] - 价格稳定是企业经营基础,应保持供需紧平衡,需求短期难调时,供给端调整是必要手段 [43] 建议:增长与价格关键抉择期,进一步降低既定增长目标将是最优解 - 当下需求压力放大"增长 - 去库和稳价"三角矛盾,酒企年初已适度降目标,但政策加码使需求压力增大 [44][47] - 建议头部酒企果断停货、补贴渠道和消费者,与国资部门沟通调降全年增速目标,以换取价格稳定和品牌长期价值 [47] 投资建议:优质红利定价范式,中期底部吸筹区间 头部酒企安全边际的三个视角 - 假设不增长情景下,高端酒股息底线稳定,茅台、五粮液、老窖股息率分别为 3.6%、4.8%、5.2%,对长线资金有吸引力 [8][48] - 从存酒价值看,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头部酒企估值在 10 倍 PE 以内,老窖、古井、今世缘接近 10 倍 [8][53] - 24 年至今白酒在基金持仓中占比下降,25Q1 占比约 6%,较 20 年高点 14%有加仓空间;食品饮料板块较标配规模欠配,也有加仓空间 [8][54] 反者道之动,且行且珍惜,头部白酒底部吸筹区间 - 建议重视龙头白酒战略性底部吸筹窗口,首推茅台、古井,其次推荐五粮液、汾酒,持续推荐老窖、今世缘 [6][58]
算命、修家谱、卖课…私募基金违规被通报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5 16:54
私募基金违规操作现象 - 深圳证监局通报指出部分私募机构从事与主业无关业务 包括销售伪金交所产品 卖课 算命 为券商引流开户获取返佣 债券私募利益输送 基金与高管自有资金进行高买低卖交易等 [1] - 违规核心原因在于合规意识淡漠 为追求经济利益偏离主业 个别机构甚至沦为犯罪工具 [1] - 通报列举六类典型无关业务:销售伪金交所产品 对外提供咨询服务 对外提供居间服务 销售投资标的公司股权 协助非公司员工获取基金从业资格 在办公场地开展无关活动 [1] 具体违规案例 - 股权类私募销售伪金交所产品:与房企签署《承销协议》 向自然人投资者推介伪金交所发行的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计划 收取150余万元咨询顾问费 [3] - 私募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签署数十份融资服务协议 帮助标的企业从其他渠道融资并按比例收取服务费 [4] - 私募销售标的公司股权:通过零对价受让新三板摘牌公司股份再转让给自然人投资者 获利20余万元 所获款项用于基金清算 [5][6] - 私募协助非员工违规注册基金从业资格:将外部人员添加至基金业协会培训系统完成考核认证 扰乱行业秩序 [7] - 私募在办公场地开展无关活动:与关联公司混同办公 现场人员从事易经算命 知识付费 修订家谱等业务 [8] 行业监管与出清趋势 -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登记数量仅116家 同期注销928家 注销数量为新登记量的8倍 行业总量较2023年减少810家至12083家 [10] - 中基协新增"12个月无在管注销"类型 2024年已有598家私募注销 纪律处分超200份 [10] - 募资能力成为GP生存关键 已有百余家私募因12个月无在管基金被注销 [11] - 监管强化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市场正在淘汰无实力机构 推动行业分化 [12] 行业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拟于7月发布榜单以鼓励优秀机构与人才 [14][18]
多地证监局开罚单!这些知名私募受罚
证券时报· 2025-06-21 18:48
进入6月,多地开出新一批私募管理人罚单。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发现,最新罚单涉及多家知名私募,迦明资产、佳岳私募等公司管理规模都在20 亿元以上。 佳岳私募成立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协会完成登记,属于私募证券投资管理人。协会网站显示该私 募的管理规模区间为20亿~50亿元。 此外,6月以来,北京焰石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垒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别被北京证监局 和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利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则被山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 管措施。协会网站上还公示了三家私募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分别为山东图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益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时(厦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行业继续出清,今年注销已达580家 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继续呈现快速出清的势头,又一批存在问题的私募陆续退出市场。 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80家私募注销,其中266家为主动注销,275家为协会注销,38家为12个 月无在管产品注销,另有1家为依公告注销。从注销情况看,总体延续了此前趋势,但速度有所减缓。其 知名私募涉及多项违规 近日,浙江证监局网站发布公告,对杭州迦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 ...
多地证监局开罚单!这些知名私募受罚
券商中国· 2025-06-21 15:15
知名私募涉及多项违规 近日,浙江证监局网站发布公告,对杭州迦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迦明资产")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浙 江证监局表示,经查,该公司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中存在以下行为:一、管理的部分基金投资范围不符合基金 合同约定;二、向托管人提供非实际履行的投资协议。根据有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该公司采取出具警示 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迦明资产成立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完成登记,管理人类型为私募创业投资,管理规 模区间为20亿~50亿元。 进入6月,多地开出新一批私募管理人罚单。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最新罚单涉及多家知名私募,迦明资产、佳岳私募等公司管理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上。 责编:杨喻程 排版:汪云鹏 校对: 杨舒欣 此外,6月以来,北京焰石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垒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别被北京证监局和上 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利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则被山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 协会网站上还公示了三家私募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分别为山东图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益神私募基金 管理有限公司、金时(厦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支付行业冰火两重天大型机构业务持续聚焦 尾部公司不断出局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1
刚宣布筹划赴港上市的支付公司拉卡拉,6月17日盘中一度涨停,最终收盘涨16.16%。自4月年内股价 低点以来,这家主营数字支付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已累计上涨近130%。 拉卡拉所处的支付行业近年来正经历着加速出清与整合。近日,又一家支付机构获监管准许,缩减业务 类型,退出预付卡相关业务。今年5月末,央行信息显示,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支付牌照遭注 销,年内被注销支付公司增至6家。 近年来,支付行业中的头部、腰部"玩家"加快战略布局,以满足合规和抢占市场,而尾部中小支付机构 则遭遇市场清退和淘汰。 业内研究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作为金融和商业基础设施,支付行业提高从业门槛是必然的,从近 一年多的变动来看,行业逐渐出清是趋势,头部支付机构业务也更加聚焦。 头部机构筹划赴港上市 6月16日晚间,拉卡拉公告称,筹划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此次H股 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在公告中,拉卡拉解释,赴港上市是"推进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 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 6月17日,拉卡拉股价在开盘后出 ...
制造业苦内卷久矣
虎嗅· 2025-06-13 16:32
本文来自:嬉笑创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做了一张有意思的图,也侧面说明为什么汽车行业的内卷被监管盯上。 今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整体好转(图1),虽然确实量的贡献大于价格,体现在工业增加值增速远高于PPI增速,但毕竟趋势向好。 如果再做细致拆分,会发现行业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图2)。如果我们进一步把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分行业的利润增速放在一起比较,并且做出 今年前4个月和去年全年的对比,就可以看到图2。 图1 图2 纵轴是利润增速,横轴是固定资产增速。一个肉眼可见的相关性是,除了个别行业以外,投资增速越高,利润增速越低,甚至负增长。 我们再叠加时间维度。红色是今年前4个月的结果,蓝色是去年全年的结果。 简单来看,从蓝色到红色,如果变动方向是往左上角去的,是投资在减速、利润在增长,行业出清并且整体利润改善。如果变动方向是往右下角去的,那投 资还在加速,利润在恶化。 基本上,利润在萎缩区间而投资仍在加速的,主要就是汽车和纺织服装。 其余大部分行业都在往左上角改善,包括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器材、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化学制品等。铁路和航空航天尤其强劲,利润高增, 投资降 速但仍在高区。 通用设备是少数利润好转、 ...
海王生物引援广东国资失败 “新生”的机会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22:41
海王生物重组失败及财务困境 - 公司终止与丝纺集团7.67亿元股权交易及配套定增计划,但仍寻求与国资合作[1]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下滑(378 3亿元→364 2亿元→303 2亿元),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10 27亿元/-16 9亿元/-11 93亿元)[2] - 医药商业板块营收占比超66%,2024年毛利率降至8 54%(较2019年12 22%下滑3 68个百分点)[2] 财务风险与行业背景 - 2024年应收账款达153亿元(占总资产53 2%),资产负债率三年攀升(83 14%→86 94%→90 13%)[2] - 行业受政策冲击:国家集采、区域统采导致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额减少[2] - 历史扩张埋隐患:2016-2018年通过并购投入近50亿元使营收从136亿元增至383亿元,但"两票制"后行业进入出清期[2] 行业现状与政策动向 - A股22家医药商业公司2024年收入增速仅0 27%,扣非净利润下滑9 64%;2025年Q1进一步恶化(收入-1 01%,扣非净利润-14 35%)[3] - 医保预付金制度(2024年11月出台)有望缓解医疗机构回款难题,改善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压力[3] 潜在转型方向 - 引入国资可解决资金困局,同时需创新商业模式[3] - 参考同业案例:上海医药CSO业务2024年规模80亿元(+177%),九州通通过REITs盘活物流资产实现轻资产运营[4]
魏建军在炮轰谁?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6 21:32
今天市场讨论最火,也是跌的最惨烈的,无疑是整车板块,中国目前最大的两家民营车企, 比亚迪和吉利,在港股分别大跌8.6%、9.5% ,直接 跌麻了,要知道,上周五,比亚迪才刚刚刷新了股价的历史新高,而另外一家主机厂赛力斯还直接涨停了,结果过了一个周末,直接从KTV抬进 了ICU。 大跌的原因是这样的,我把逻辑尽量讲完整点。 上周五的时候,长城汽车的董事长, 魏建军 ,找媒体做了个专访,痛批了一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乱象,完整的视频在下面,我帮大家先贴出来。 大家没时间看的话,我简单总结一下访谈想传达的意思: 1、视频以发改委发言人,关于整治内卷式竞争、整治行业劣质低价的市场乱象的讲话开篇,魏总在这个访谈中,扮演着 行业卫道士 的角色,有那么 点"清君侧"的意思了。 2、提到的第一个乱象, 恶性的价格战 ,直接导致全行业损失超过千亿,有些车企"卖一辆亏一辆"。 3、第二个乱象,恶性的价格战背后,有几个衍生的问题,一是降价多的车型必定 偷工减量 ,损失汽车安全性;二是整车降价,压力传导到 供应链 ,严 重拖欠供应商货款,账期大幅拉长,零部件厂商也过不下去;三是持续降价,导致二手车 保值率 暴跌 ,在海外"影响中国车企形 ...
容百科技(688005)2024年及25Q1业绩点评:业绩出现波动 待新材料业务提供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5-22 14:28
本报告导读: 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连续数年位列行业首位,龙头地位稳固。三元海外产能的落地和固态、锰铁锂和钠 电正极等新产品的推进将有望推动业绩改善。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三 元正极行业竞争压力仍在,公司25Q1盈利出现亏损,下修公司2025-2026 年EPS 为0.70 (-0.04)元、1.02(-0.02)元,新增2027 年EPS 为1.50 元。公司作为三元正极材料全球第一,新材料 业务逐步培育中,考虑当前锂电行业出清期盈利不稳定部分可比公司PE 估值波动较大,参考可比公司 给予2025 年2.02X PB,上调公司目标价为25.82 元,维持增持评级。 三元正极龙头地位不变。据公司2024 年报援引鑫椤锂电数据,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 95.3 万吨, 同比下滑 1.6%;在中国市场以外的海外市场中,三元仍占据了约 90%的市场份额。2024 年公司三元正 极材料出货约12 万吨,同比增长20%,全球市占率超 12%,增长明显快于行业。2024 年,公司三元正 极业务全年盈利5.04 亿元。进入2025 年,公司一季度三元正极业务盈利约6800 万元。 固态电池、锰铁锂、钠电正极将贡献新增量 ...
打折也退不了
投资界· 2025-05-21 16:05
流动性困境。 作者 I 王露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印象中,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幕—— 从 上 个 月 开 始 , 耶 鲁 大 学 捐 赠 基 金 打 折 出 售 旗 下 私 募 股 权 资 产 , 交 易 规 模 高 达 6 0 亿 美 元,创投圈轰动一时。最新交易细节来了:尽管耶鲁出售资产中不乏顶级机构的基金份 额,但几乎没人出价。 换言之,打折也卖不掉。 "这是私募股权流动性危机的一抹缩影。"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负责美元基金业务的卢羽 睿律师告诉投资界,越是急于出售,越会被买家狠狠压价。 犹记得去年北京某老牌VC跟我们分享一段经历:带着被投企业见了2 0 0多家投资机构聊 老股出售,但无人出价。一级市场流动性困境,历历在目。 LP抛售 "打折也卖不掉" 事情始于上个月,耶鲁大学扔出一记惊雷——耶鲁捐赠基金宣布出售旗下私募股权资产。 这笔交易高达6 0亿美元,是耶鲁首次大规模出清私募持仓,也是全球最大一笔由LP发起 的S交易。 一时间,创投圈激起千层浪。 成立于1 8 90年的耶鲁捐赠资金,在传奇投资人大卫·斯文森带领下,从1 9 85年开始重仓 VC/PE等资产,3 0余年时间创下超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