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搜索文档
台基股份股价跌5.02%,嘉实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300股浮亏损失2821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日股价下跌5.02%至41.05元/股 成交额6.12亿元 换手率6.17% 总市值97.10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2日 2010年1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功率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1] - 收入构成:模块44.19% 晶闸管42.65% 其他业务13.16% [1] 基金持仓情况 - 嘉实中证2000ETF(159535)二季度持有13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28% 位列第七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2821元 最新规模2057.67万元 [2] - 基金经理李直任职7年253天 管理总规模183.61亿元 最佳回报82.77% 最差回报-50.62% [2] 基金业绩表现 - 嘉实中证2000ETF今年以来收益34.49% 同类排名1161/4222 [2] - 近一年收益75.74% 同类排名857/3781 [2] - 成立以来收益40.56% 成立日期2023年9月14日 [2]
大行评级|海通国际:上调舜宇光学科技目标价至90.53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格隆汇· 2025-08-27 10:3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52.6%至16.5亿元 [1] - 收入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为关键亮点 [1] 业务展望 - 管理层有信心收入持续录得中至高个位数增幅 [1] - 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稳定 [1] - 今年镜头及模块均价预计分别提升25%和13% [1] - 明年镜头及模块均价预计分别提升1.6%和6% [1] - 汽车产品业务收入今明两年预计增长20%和18% [1] 盈利预期与评级 - 各业务板块利润扩张 [1] - 目标价由72.1港元上调至90.53港元 [1] -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1]
兆驰股份2025年上半年LED产业链业务营收达28.08亿元 同比增长8.67%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11: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84.83亿元 同比下降10.89% [1] - LED产业链营收28.08亿元 逆势同比增长8.67% 贡献净利润4.03亿元 [1] - 智能终端业务毛利率微升0.8个百分点至12.5% [1] LED业务表现 - MiniRGB芯片单月出货量突破1.5亿颗 市占率超50% [2] - Mini/MicroLED显示出货面积同比翻倍增长 [2] - Mini/MicroLED显示模组产能达25000平方米/月 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 - 在P1.5及以上显示产品中市占率超过85% [2] - Mini/MicroLED模组成功向国际一线大客户大规模出货 [2] 智能终端业务策略 - 越南生产基地产能从200万台扩张至1100万台 增幅达5倍 [1] - 海外出货量占比提升至45% 有效规避关税壁垒 [1] - 首款搭载MiniLED背光的4K智能电视登陆欧洲市场 获欧盟RED网络安全认证 [1] - 在德国IFA展斩获10万台订单 单价较传统机型高30% [1] 光通信业务进展 - 光通信器件及模块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 经营状况逐月改善 [2] - BOSA器件市占率快速提升至40% [3] - 100G及以下速率光模块完成多家头部设备商验证并实现批量出货 [3] - 400G以上高速光模块产品已研发立项 [3] - 具备25G DFB激光器芯片量产能力 计划2026年推出50G及以上速率光芯片 [3] 未来战略规划 - 继续深化以光技术为根业务的产业布局 [3] - 开拓磷化铟、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3]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3]
立讯精密,拟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23 17:5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创新科技公司,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等领域提供垂直一体化开发与智造解决方案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市场,2024年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每五部智能汽车中即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4] - 业务覆盖全球29个国家及地区,拥有105个生产基地、28个自设研发中心、94个测试实验室及66个地方办事处 [4]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2140.28亿元、2023年2319.05亿元、2024年2687.95亿元 [4] - 毛利保持稳定:2022年254.86亿元、2023年257.38亿元、2024年270.7亿元 [4] - 净利润逐年提升:2022年104.91亿元、2023年122.43亿元、2024年145.79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达617.88亿元,较2024年同期524.07亿元显著增长 [5] 业务构成 - 消费电子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1909.47亿元(占比89.2%)、2023年2046.76亿元(占比88.3%)、2024年2330.96亿元(占比86.7%)[6] - 汽车电子业务快速增长:2022年61.49亿元(占比2.9%)、2023年92.52亿元(占比4.0%)、2024年137.58亿元(占比5.1%)[7]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稳步扩张:2022年128.34亿元(占比6.0%)、2023年145.38亿元(占比6.3%)、2024年183.60亿元(占比6.8%)[7] 研发投入与客户结构 - 研发投入金额保持高位:2022年84.47亿元、2023年81.89亿元、2024年85.56亿元 [7] - 研发费用率有所下降:2022年3.9%、2023年3.5%、2024年3.2% [7] - 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83.1%、2023年82.4%、2024年78.5% [8] - 单一大客户依赖度显著: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73.3%、2023年75.2%、2024年70.7% [8] 资本运作与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IPO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充、生产基地升级、技术研发投入及智能制造能力提升 [3] - 募集资金还将用于投资上下游优质标的、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营运资本 [11]
立讯精密正式递表赴港IPO全球化步伐提速
新浪财经· 2025-08-20 05:12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8月1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 - 本次发行是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决议 [1] - 申请材料为草拟版本 可能随监管要求更新修订 [1]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3.3%/75.2%/70.7% [1] - 超七成收入依赖单一客户 [1] 募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升级生产基地 重点扩张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产能 [1] - 投入技术研发 提升制造流程自动化水平 [1] - 补充营运资金需求 [1] 业务表现 - 汽车电子业务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49.6% [1] - 2024年汽车电子营收138亿元 占总收入5.1% [1] - 2025年Q1汽车电子收入同比增速达62.3% [1] 全球化布局 - 制造基地覆盖中国及越南/泰国/印尼等10个国家 [1] - 在中国10个省份设有生产基地 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 [1] - 香港上市有助于拓宽国际融资渠道 支持海外业务扩张 [1]
立讯精密正式递表赴港IPO 全球化步伐提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20:28
赴港上市进程 - 公司已于2025年8月1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刊登申请材料 [1] - 上市需取得中国证监会 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机构批准 存在不确定性 [2] - 本次发行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 [2] 客户集中度 - 2022年至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3.3% 75.2%和70.7% [1] - 超过七成收入依赖于单一客户 该客户为苹果公司 [1] 业务结构与发展 - 汽车电子业务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9.6% 2024年营收138亿元占总收入5.1% [3]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高达98.9% [3] - 产品应用于全球50%智能手机 33%智能可穿戴设备及20%智能汽车(2024年销量计) [1] 全球化布局 - 制造基地分布中国 越南 泰国 印尼 马来西亚 罗马尼亚 摩洛哥 印度 墨西哥 德国等国家 [3] - 中国基地整合完整产业链与高素质人才 形成精密制造技术高地 [4] - 东南亚布局利用相对优势劳动力成本与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 [4] - 墨西哥 德国等地产能布局贴近当地市场 缩短交付周期并拓展国际份额 [4] 募资用途 - 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升级生产基地 特别是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产能扩张 [2] - 部分用于技术研发 完善制造流程 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2] - 部分用于投资上下游产业链优质标的 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营运资本 [2] 战略收购 - 2024年启动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厂商莱尼公司相关业务 2025年7月完成 [3] - 收购加强公司在欧洲 非洲及美洲的战略部署 [3]
立讯精密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1:29
公司上市动态 -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18日向联交所提交香港主板上市申请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创新科技企业 提供跨领域垂直一体化开发与智造解决方案 [1] - 业务覆盖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通信与数据中心及其他领域 [1] 市场份额数据 - 2024年全球每两部智能手机中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1] - 2024年全球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1] - 2024年全球每五部智能汽车中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1]
威胜信息:7月31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夏基金、国泰海通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8-01 19:41
国际化战略进展 - 公司国际化战略明确通过"走出去、本地化、总包模式"开拓海外市场,目前进展有序[2] - 东南亚布局印尼本地工厂已开张,2025年将承接印尼及周边国家产品交付,成为东南亚本地化枢纽[2] - 中东布局沙特工厂推进厂房建设,计划下半年投入使用,覆盖中东需求[2] - 美洲布局墨西哥完成土地和厂房采购,推进本地工厂生产计划[2] - 本地化运营以区域枢纽为核心,印尼覆盖东南亚、沙特覆盖中东、墨西哥覆盖美洲,南非并购成功则辐射非洲[2] - 总包模式2025年重点开展市场调研、产品培育和队伍建设,未来五年作为重要发展方向[2] 新一代台区融合终端发展 - 2025年电网投资超8000亿元,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是重点,配电台区智能终端需满足"一通道一密钥"技术要求[3] - 应用场景共800万个台区,2025年终端标准全面切换,上半年因新老标准交替未招标,需求集中在下半年[3] - 下半年南网预计2次招标、国网1-2次招标,共3-4次,公司迭代升级的融合终端及双模标准采集芯片将参与采购[3] - 国家电网2025年配网和输电线路招标模式调整为区域联合采购,对公司无影响[3] AI+能源数字化战略 - 公司以"互联网+芯片+人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布局源网荷储预测、智能拓扑识别、配电网接地故障研判等技术[3] - AI+边缘计算在终端设备嵌入轻量化模型,提升边端侧智能化水平[4] - AI+微电网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优化策略,提高响应速度和能源利用率[5] - AI+大数据整合多维度能源数据,实现用户用电行为分析及智能管理[6] - 云边端协同布局云端大模型与边端轻量化模型,覆盖能源全生命周期优化[7] - 内部转型构建本地AI大模型和知识库,应用于智能问答、客服、编程等场景[7] 与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合作 - 2025年与华为深化融合,面向全球绿色供电、电网稳定运行及缺电国家提供解决方案[8] - 国内将AI技术导入电网,聚焦电网安全运行和配电网建设[8] - 海外共同开发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中东、非洲等市场[8] - 成立联合攻关小组,签订国内外市场合作背书,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8] 海外本地化投入与风险应对 - 人才配置每个国家设项目经理,包括本部派驻总经理和本地行业专家[8] - 组织架构总部为强矩阵结构,设国际平台,各事业部设国际产品线[8] - 市场选择聚焦代表性国家(印尼、沙特、南非、墨西哥),以点带面降低区域集中风险[9] - 项目筛选优先选择有资金保障的项目,要求政府背书及中信保全额投保[9] 零碳工厂与零碳园区规划 - 公司零碳项目已进入全绿电+全智能,中标长沙湘江新区1.7亿元零碳园区项目[10] - 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华为合作推动制定零碳园区和绿电国家标准[10] - 国内牵头制定整体解决方案,落地衡阳国家计算产业园项目[10] - 国际市场重点拓展中东地区,推动医院、矿区及清真寺等场景的零碳项目[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主营收入13.68亿元,同比上升11.88%;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上升12.24%[11] - 2025年第二季度主营收入8.13亿元,同比上升4.9%;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上升3.18%[11] - 负债率34.83%,毛利率39.02%[11] 机构评级与预测 - 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1家[12] - 机构目标均价为54.61[12] - 2025年净利润预测范围7.00亿-8.11亿,2026年预测范围8.58亿-10.13亿[14]
宏达电子20250427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名称,但从内容可知是军工行业相关公司 [2][3][4][5][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毛利率情况** - 元件毛利率约 50.3%,模块毛利率约 51.49%,二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元件降近 1 个百分点,模块降近 4 个百分点 [1] - 产品发展周期影响毛利率,早期项目规模小、营收低时毛利率低,有足够多批产项目支撑、营收规模起来后,对毛利有很大增长影响 [2][3] - **订单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订单增速较快的是航天口(战展方向项目)和传中传,电子作为中间体变化不明显 [4] - 一季度以国内军方十四五交付需求为主,出口订单感受不明显 [5] - 一季度订单结构变化,一是过去两年耽搁的十四五交付项目集中交付赔偿;二是公司作为偏上游企业,跟进项目多 [7] - 展望全年,超过十万亿的行政训练单需求问题不大 [8] - **信用减值问题** - 2025 年 Q1 信用减值比往年多,原因是去年底回款不好,账户占比高且账息滚了一年增长 [8] - 半年度信用减值会有明显改善,因去年底回款及大部分商业承兑会在今年 6 月到期恢复成现金 [9][10] - **订单金额情况** - 订单金额含税,预计今年全年月均 1.5 亿水平,公司对完成保底行政计划有信心 [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于产品细分,如固体和非固体、某块陶瓷细分可拆分,但数据多未详细拆分 [1] - 具体赔偿项目及订单细节在电话里不便交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