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尿嘧啶注射液
icon
搜索文档
因垄断地塞米松原料价格 津药药业等四家药企被罚3.62亿元
环球网· 2025-06-17 17:28
垄断处罚事件 - 津药药业、仙琚制药、联环药业、西安国康瑞金制药四家药企因垄断地塞米松原料价格被合计罚款3.62亿元,其中3.55亿元为企业罚款,500万元为自然人郭某某顶格罚款 [1][2] - 四家企业通过口头协议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从8000元/公斤上涨至1.3万元/公斤,同步停止供货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1][2] - 联环药业罚款金额占其最近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2.53%,将减少2025年净利润6103.82万元 [6][8] 涉事企业背景 - 津药药业主要从事甾体激素类、氨基酸类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产品覆盖70余个原料药品种和10余个剂型,国内销售覆盖近百个城市 [5] - 联环药业成立于1999年,产品涵盖泌尿系统类、抗组胺类等五大系列,2003年登陆沪市主板,近年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7.66% [7][8] 津药药业历史违规 - 津药药业第四次因垄断被罚,2021年以来包括下属公司已有三次被处罚记录 [1][4] - 2023年控股孙公司因固定氟尿嘧啶注射液价格和分割市场被罚2988万元,该药物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和多种癌症 [4] - 2021年因划分醋酸氟轻松原料药市场并固定价格被罚4402.26万元 [4]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从严从重处理价格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2] - 监管部门明确表示听证意见不足以推翻事实认定,对联环药业的听证申请不予采纳 [7]
津药药业四年4起垄断被罚没1.7亿 时任代理董事长刘欣领罚60万
长江商报· 2025-06-16 09:23
反垄断处罚事件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津药药业等4家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协议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3.62亿元 [1] - 津药药业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从最高9000元/公斤提高至13800元/公斤,涨幅超过53% [1][4] - 津药药业总经理刘欣因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被罚款60万元 [1][5] 公司高管变动 - 刘欣在2023年9月董事会换届时已不在公司高管名单中,当时年龄为55岁 [1][6] - 2021年6月张杰辞去董事长职务后,刘欣曾两次代行董事长职责 [6] - 公司先后由李静、徐华接任董事长职务 [6] 历史垄断行为 - 2021年4月公司因划分醋酸氟轻松原料药销售市场并固定价格被罚没4402.26万元 [7] - 2022年11月子公司天津金耀药业因滥用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场支配地位被罚2772.13万元 [7][8] - 2023年3月子公司天津天药医药科技因固定氟尿嘧啶注射液价格被罚2988.43万元 [9] 处罚金额汇总 - 4年来公司因4起垄断案件合计被罚没1.71亿元 [2][10] - 最新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中公司被罚没6919.24万元 [6] - 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4276.44万元和减免后罚款2642.8万元 [6]
国药现代:国药一心氟尿嘧啶注射液新增规格获批
快讯· 2025-05-28 16:49
药品批准 - 国药现代控股子公司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1] - 氟尿嘧啶注射液在已有规格10ml:0.5g的基础上新增两个规格10ml:0.25g和20ml:0.5g [1] - 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258091和国药准字H20258090 [1] - 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1] - 药品生产企业为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审批结论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增加10ml:0.25g和20ml:0.5g规格等申请事项 [1]
健友股份(603707):点评:生物药进入兑现期,看好向上拐点
浙商证券· 2025-05-15 2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注射剂国际化能力稀缺性和业绩弹性,第三大增长引擎高毛利生物产品线进入兑现期将驱动盈利能力提升 [3][7] - 2025Q1 原料药承压,制剂仍快速增长 [7] 报告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39.24 亿元(YOY - 0.20%),归母净利润 8.26 亿元(YOY + 536.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7.82 亿元(YOY + 566.00%) [1] - 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8.85 亿元(YOY - 11.85%),归母净利润 0.85 亿元(YOY - 52.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75 亿元(YOY - 56.05%) [1] - 2025Q1 原料药板块受客户采购策略调整影响,肝素原料药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51.61%,制剂业务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8.30%,国内制剂因部分产品续标收入阶段性承压 [1] 业务拆分 制剂业务 - 非肝素制剂放量驱动海外制剂增长,看好国际生物药大分子进入兑现期。2024 年制剂收入 30.50 亿元(YOY 10.05%),占比 77.74%;非肝素制剂 14.67 亿元(YOY 24.25%),占比 37.38%;美国子公司 Meitheal 销售收入 19.35 亿元(YOY 18.7%) [1] - 2024 年多个药品获 FDA 批准上市,2025 年 4 月利拉鲁肽获 FDA 批准上市,看好与国内优秀企业合作产品在海外市场商业化带来的弹性和确定性 [1] - 国内在集采增量加持下,基础肝素制剂及其他无菌注射剂产品市场拓展深入,2024 年国内制剂销售数量增长 15.7%,磺达肝癸钠注射液销售收入增长 103.18%,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液销售收入增长 53.96% [2] - 2024 年中国市场新增 8 个药品批件,随着中美双报逻辑落地,有望在中国无菌注射剂领域高速成长 [2] 原料药业务 - 2024 年标准肝素原料药收入 7.87 亿元,收入占比 20.06%,肝素原料药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 2019 年超六成降至 2024 年二成附近,体现从传统原料药供应商到国际无菌注射剂企业的转变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 EPS 分别为 0.65、0.90 和 1.22 元,2025 年 5 月 15 日收盘价对应 2025 年 16 倍 PE [3]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923.59|4784.73|5985.88|7243.62| |(+/-) (%)|-0.20%|21.95%|25.10%|21.0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26.14|1057.01|1447.28|1976.77| |(+/-) (%)|536.09%|27.94%|36.92%|36.59%| |每股收益(元)|0.51|0.65|0.90|1.22| |P/E|21.10|16.49|12.05|8.82|[9]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 2024 - 2027 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涵盖流动资产、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内容 [10] - 主要财务比率涉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指标预测 [10]
ST赛隆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净利润暴跌447.67%
金融界· 2025-05-07 09: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64亿元,同比下降15.15%,较2023年3.11亿元显著下滑 [1][3] - 归属净利润-0.33亿元,同比暴跌447.67%,扣非净利润-3349.96万元,同比下降1275.25% [1][3] - 毛利润从2023年1.43亿元降至2024年1.01亿元,降幅明显 [3] - 滚动环比数据显示营业总收入、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13.30%、2285.66%和675.05%,与2023年增长趋势(总收入增17.58%,净利润增125.55%)形成反差 [3] 研发进展 - 盐酸艾司洛尔、氟尿嘧啶等12种原料药获上市批准,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等获药品注册证书 [4] - 完成硫酸艾沙康唑、培美曲塞二钠等原料药及制剂的申报 [4] - 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低,未能显著提升收入或竞争力,反而加重财务负担 [4] 市场与销售 - 医药行业政策调整(如带量采购范围扩大)加剧市场竞争 [5] - 公司调整销售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并降本增效,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下降未显著改善净利润 [5] -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销售策略调整效果有限 [5] 经营挑战 - 行业政策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导致经营压力显著增加 [1][5] - 2024年业绩未能延续2023年增长势头,收入和利润双降 [3] - 未来需加强研发成果转化和销售策略优化以应对竞争 [5]
ESG年报解读|太极集团同比去年减碳近五成;子公司因质量违规,被暂停国家集采申报资格一年半
搜狐财经· 2025-04-16 11:38
公司概况 - 太极集团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拥有13家制药厂、20余家医药商业公司,是国内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的公司之一 [3] -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23.86亿元,同比下降20%,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96.76% [13] 集采违规事件 - 子公司四川太极制药因受托生产的间苯三酚注射液不符合GMP要求,被取消集采中选资格,与持有人四川海梦智森一起被列入"违规名单",暂停一年半内参与国家集采资格 [4] - 违规原因是受托生产企业部分批次产品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未按规范开展偏差处理,持有人未能有效监控 [4] - 该药品在第十批集采中以每支0.22元的最低价中标,此前已引发对成本覆盖能力的质疑 [4] - 太极集团在第十批集采中另有自行申报的两款药品中标:氟尿嘧啶注射液和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 [5]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司将"产品质量安全"认定为2024年ESG报告中最重要的议题 [6] - 下属企业所有药品生产线均已通过GMP符合性检查,实行"三检制"管理制度 [5] - 2024年2853家供应商中近20%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 - 但质量管理绩效披露透明度不足,关键质量活动信息缺失 [7]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由13名董事构成,已超期服役,换届选举延期 [8] - 子公司西南药业和中药材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约1亿元 [8] - 公司正在搭建财税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合规能力 [9] ESG表现 - Wind ESG评级为BBB级,位列国内制药行业前20% [10] - 2024年运营碳排放总量11.3万吨,同比下降45.65%,营收排放强度下降31.43% [12] - 减排措施包括能源管理体系优化、设备改造和清洁能源利用 [12][13]
2毛钱的仿制药暴雷,问题出在哪儿?
虎嗅APP· 2025-03-29 17:59
核心观点 - 第十批集采出现超低价中标现象,部分仿制药价格低至0.22元/支,引发行业对成本与质量的担忧 [1][4] - B证药企数量激增,通过"立项+外包研发+委托生产"模式参与集采竞争,但存在质量管理风险 [2][10] - 监管趋严背景下,部分B证企业因生产管理问题被处罚,暴露出行业野蛮生长的隐患 [5][8][12] - 仿制药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企业为抢占集采窗口期压缩流程,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稳定性 [16][18][19] - 行业成本压力加剧,企业通过原料国产替代、裁员、转战海外市场等方式应对集采冲击 [21][22][23] 集采低价现象 - 第十批集采间苯三酚注射液出现0.22元/支的"地板价",较最高有效申报价暴降92.36% [4] - 阿司匹林肠溶片低至3分钱/片,行业测算实际成本至少需五六毛钱 [1] - 有药企报价0.53元/支已引发哗然,0.22元/支直接击穿行业心理底价 [11] B证企业问题 - 全国B证企业数量从2021年140家激增至2023年1172家,增长率达465% [10] - 第十批集采中选药品30%为受托生产,间苯三酚注射液9家中标企业有6家是B证企业 [11] - 部分B证企业参保人数波动异常,如海梦智森2022年从十余人骤增至255人又降至31人 [6] - 受托方四川太极曾因生产劣药被罚,此次再因生产过程偏差被列入违规名单 [3][8] 行业影响 - 集采导致仿制药研发项目紧急叫停,企业前期投入可能血本无归 [16][17] - 仿制药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稳定性观察期被大幅缩减 [18][19] - CRO机构为多家企业提供同款药品研发服务,存在质量差异风险 [19] - 注射剂企业加速原料国产替代,进口辅料使用率明显下降 [21]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药企裁员30%并停止仿制药研发,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出路 [22] - 技术人员需兼职管理岗位,人工成本成为重点压缩对象 [21][22] - 行业人员薪资结构调整,15%纳入绩效导致实际收入下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