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icon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首予中原内配“买入”评级,利润增长势头强劲
格隆汇· 2025-11-14 13:20
格隆汇11月14日|华鑫证券研报指出,中原内配聚焦汽车核心零部件主业,工业机器人布局与海外扩产 驱动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Q3归母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增长64.72%。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 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8.67/3.26/3.18亿元,同比+16.35%/+39.89%/+55.76%。业绩整体稳健,利润 增长势头强劲。电控执行器领域,公司产品线完整覆盖汽油机尾气阀门电控执行器、柴油机智能型电控 执行器、可变截面电控执行器及控制系统等。同时,公司前瞻性地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 领域,已构建起"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双极板、空压机、增湿器、氢气循环泵"五大氢能产业格局,为公 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小批量多品种及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使得公司能够抗行业周期涨跌、收入 保持稳定上升状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
【新华财经调查】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河北如何破局?
新华财经· 2025-11-06 15:58
行业政策与定位 - 氢能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为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 [2] - 河北作为国家首批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 [1][3] 产业发展阶段与瓶颈 - 行业即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需重点解决产品经济性问题以满足市场化要求 [2] - 行业瓶颈主要是供需错位和储运制约,氢能资源分布与需求区域严重割裂,跨区域运输成本高企导致供需失衡 [3] - 储运成本占到氢气总成本的40%左右 [4] - 产业应用初期面临三大问题:客户承担试用成本和应用风险(是否敢用)、氢气经济性差导致支付价格分歧(是否有资金用)、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否有条件用) [3] 河北产业实践与技术创新 - 在张家口布局“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采用离网制氢模式,达产后绿电制氢成本有望降至18元/kg以内 [4] - 海泰新能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正式开工,主线1037.82km,设计压力7.2MPa、管径813mm,途经18个区县,旨在破解绿氢地理错配难题 [4] - 河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4518辆,其中氢能重卡2800辆,位居全国第一 [5] -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已降至2500元/kW以下,预计2030年可降至200元/kW,低于传统内燃机水平 [5] 商业模式探索与未来方向 - 唐山钢铁企业利用自有工业副产氢为内部运营车辆提供低成本氢源,构建氢能重卡应用闭环,模式日趋成熟并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6] - 旭阳集团定州园区依托煤化工产能推进工业副产氢全链条发展并形成稳定盈利,计划将“定州模式”推广至其他园区,长远目标是构建绿氢生态 [6] - 未势能源瞄准副产氢丰富地区,通过合作提供稳定货源和运力,先以低成本副产氢带动产业链,再逐渐切换成绿氢 [7] - 未来产业方向是供给端从绿氢替代工业副产氢,应用端从交通领域拓展到工业领域 [7] - 预计到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1.3亿吨,工业需求占主导地位,占比约60%,当氢气价格达到12-16元/kg时将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 [7]
潍柴动力:公司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优秀人才的招聘与培养
证券日报· 2025-10-14 16:06
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发展 - 公司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优秀人才的招聘与培养,并拥有高端专业人员 [2] - 公司已全面布局基础材料、关键组件、电堆、发动机全产业链、多层级氢燃料电池技术规划 [2] - 公司相关氢燃料电池产品性能指标居行业领先水平 [2]
80个项目签约为河南带来什么
河南日报· 2025-09-27 08:27
项目签约概况 - 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开幕式现场集中签约80个项目 [1] - 大会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268个 [1] - 现场签约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领域 [1] - 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80% [1] 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领域 - 永道控股集团在郑州航空港区投资40亿元建设环保装备制造项目 覆盖污水装备制造、危废、节能环保全产业链 [2] - 循环经济低碳数字化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新乡延津 构建完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包括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及深加工、废旧金属回收加工 [2] - 新乡锂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基础与循环经济项目高度契合 [2] 新能源产业领域 -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驻马店合作拟建设电芯生产项目 [2] - 德萨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在济源落地新能源专用车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项目 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超过15亿元 [2] - 项目集中签约反映河南在新能源领域强大吸引力 [2] 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商丘市投资建设杰克服装机械智能装备制造项目 [3] - 公司看中河南广阔市场及深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 项目旨在助力本地服装企业降本增效并向智能制造转型 [3]
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有了“北京模式”
北京晚报· 2025-09-13 14:4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机制 - 北京市正式发布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工作机制 聚焦创新策源 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落地四大领域 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北京市共有1475家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 [2] - 强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模式 在区块链与先进计算 RISC-V等强应用牵引产业领域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2]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 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 [2]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 采用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基金模式 引导企业出资出题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3] - 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 发挥北京智源研究院 北生所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作用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孵化平台 培养引进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4] - 优化产业共性平台体系 加强概念验证 中试等共性平台建设 [4] - 加强北京市首台套示范应用 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 [4] 部门分工机制 - 市发改委负责统筹 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负责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 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 [4] - 市经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 聚焦从1到10和从10到100的产业化 [4] - 各区负责产业落地执行 [4] 产业地图升级 - 北京产业地图从静态规划图升级为动态实景图 引入动态地图技术 [6] - 覆盖产业园区 重点企业 楼宇地块 创新资源等10类数据 包含78个产业园区和1652家园区代表企业 [6] - 展示700个创新资源和93个楼宇地块信息 同步设置英文版提升国际化展示能力 [6]
亿华通终止收购旭阳氢能 产业协同步伐引关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0:19
交易终止事项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定向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计划 [1] - 终止原因为交易双方在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 基于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审慎考虑 [1] - 交易终止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 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深耕氢燃料电池领域十余年 以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为核心主业 [2] -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燃料电池领域重大专项课题 [2] - 燃料电池系统已配套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主流商用车企业 车辆在北京、张家口、上海等地实现规模化运营 [2] 2025年业务进展与战略合作 - 240kW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配套车辆出口澳大利亚 深化国际化市场 [3] - 新一代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首台在广西百色正式下线 [3] - 与鹏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索吕梁当地氢能重卡应用模式 [3]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国内氢能产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025年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收官之年 [4] - 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持续推动氢能产业政策接续发力 市场预期下半年迎来新一轮政策催化 [4] - 行业将从示范期向规模化发展期过渡 实现量的兑现 [4]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 终止收购不意味放弃产业链整合 可能是基于交易性价比与发展节奏的理性调整 [4] - 未来将通过自主研发深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合作探索协同发展路径 [4] - 公司技术积累、市场份额与人才储备优势显著 有望持续发挥技术引领与场景示范作用 [5]
河北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新能源并网达4243.5万千瓦
中国电力报· 2025-08-01 08:46
项目规模与产出 - 自2015年设立以来累计新能源并网规模达4243.5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3478.64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约28559万吨 [1] - 已建成电网送出通道6条 总接入能力3800万千瓦 计划今年投产电网工程4项 新开工5项 谋划6项 预计到“十五五”末总接入能力可达6200万千瓦 [1] - 规划至2030年实现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 光伏发电装机2400万千瓦 光热发电装机600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达3300万吨标准煤/年 80%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 [2] 机制创新与市场交易 - 建立“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 累计交易绿电约100亿千瓦时 减少企业和用户电费支出约25亿元 [1] 产业链发展 - 成功吸引明阳 金风等31家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 形成覆盖风电整机 叶片 塔筒 高效光伏组件 先进储能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链 [1] - 风电主机年生产能力达1500台 风电叶片年生产能力超1000套 全国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已建成投运 [1] 未来规划 -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继续深化创新示范使命 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2]
四川自流井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新高地
新华财经· 2025-06-22 14:07
氢能产业链发展 - 自流井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链条,涵盖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储氢井等装备制造 [1] - 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9.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1] -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总投资2.42亿元,占地121亩,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检测中心、科研中心等 [1] 园区建设进展 - 东方锅炉电解槽标准化厂房主体已完工,综合楼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8月底主体结构封顶 [1] - 整个园区标准化厂房计划2025年底全面建成交付 [1] - 先期引入东方锅炉电解槽装备制造、亿华通氢能装备制造、氢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示范项目 [1] 产业生态布局 - 构建"东锅片区+国际陆港片区"两园协同、"龙头+配套+场景"一体的产业生态布局 [2] - 东锅片区以东方锅炉为核心,布局节能环保装备、化工容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2] - 已建成东方锅炉45-90兆帕高压储氢设备生产线,投运川南首个氢能重卡物流园(12辆49吨级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2] 政策与研发支持 - 自贡市纳入四川"成德自攀"氢能产业集群(2025-2027年) [2] - 《自贡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落地实施,提供全链条支持体系 [2] - 成立四川西南氢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装备制造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2] 投资与产能 - 2024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10.4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3.14亿元 [2] - 空气预热器换热元件数字化生产线厂房及配套办公楼已完工,预计2024年8月投产 [2]
中原内配:目前泰国工厂建设有序推进中,预计气缸套产品三季度开始投产
巨潮资讯· 2025-06-06 18:33
泰国工厂建设进展 - 泰国工厂机加工和铸造产线正在建设中 气缸套产品预计三季度开始投产 [2] - 公司根据业务拓展需求 后续将在泰国工厂建设其他产品生产线 [2] - 2025年3月公司向泰国公司增资41 000万泰铢 泰国工厂总投资额由不超过人民币2 1亿元增至不超过人民币3 5亿元 [2] - 增资后泰国工厂设计规划调整为建设铸造生产线4条 气缸套加工生产线18条 气缸套年设计产能700万只 [2] 核心产品与产能规划 - 公司核心产品分为四大板块 内燃机关键零部件(气缸套 活塞 活塞环 轴瓦) 汽车电子涡轮增压器电控执行器 制动系统复合制动鼓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零部件 [2] - 子公司恒久制动的双金属制动鼓二期项目预计今年6月下旬完成机加工产线调试并投产 达产后制动鼓年产能将提升至140万只 [2] - 当前该子公司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市场需求旺盛 新产能将有效满足订单增长需求 [2] 战略合作与新兴领域布局 - 公司近期与阳光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在氢能装备制造 制氢加氢设施建设 氢能车辆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重点推进河南省内氢能基建与场景落地 [3] - 关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公司将关注行业趋势 结合业务需求探索合作机会 [3] 经营优势 - 公司依托高端科研平台 精益化成本控制 大客户开发能力及高效团队管理实现毛利率稳定性 [2]
中原内配“牵手”阳光电源子公司 拓展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21:20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中原内配与阳光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能源结构转型实现优势互补 [1] - 阳光新能源是阳光电源控股子公司 主营光伏新能源电站设备及系统服务 [1] - 中原内配是全球气缸套龙头企业 产品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1] 公司业务布局 - 中原内配在内燃机核心零部件市场占有率领先 同时布局汽车电子和制动系统领域 [1] - 公司已构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五大氢能产业格局 坚持双线并行发展路线 [1] - 阳光新能源及其母公司在氢基能源投资和装备制造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2] 合作项目细节 - 双方将建设100MW风电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一期50MW [2] - 计划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深度合作 共同开拓市场 [2] - 将在河南省内合作推进制氢站、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2] 合作预期效益 - 合作将提升公司绿色电力消费 降低用能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 [2] - 通过绿电长协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 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2] - 有助于加快公司能源结构转型 实现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3] 战略意义 - 合作将推动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及氢能产业项目开展 [3] - 双方将发挥技术、市场、资源优势 深化氢能领域合作 [3] - 有助于公司全面拓展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