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共享单车
搜索文档
鄂尔多斯打造清洁能源典范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6:57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0月14日电 (记者 李爱平)10月10日,全球首个"2880kW光储充一体化搭配1056度 超充矿卡"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正式投运,以"18分钟充800度电"的超充能力刷新全球矿卡补 能速度纪录。 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鄂尔多斯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鄂尔多斯紧紧围绕"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建设主题,通过构建 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绿色转型,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 代能源。 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正从单一的煤炭基地向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为可持续 发展目标7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5年,鄂尔多斯已建成电力总装机603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达2371万千瓦,占比39.3%,新 能源产业从零星布局步入规模发展阶段。 在广阔的鄂尔多斯,不同的清洁能源技术根据地域特色蓬勃发展。 在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总投资27.7亿元的风储协同构网型新型电站项目已获得核准批复,拟新建 500MW风电和25万千瓦/5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 而在传统煤炭矿区,同样孕育 ...
两轮出行为何越来越受青睐(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41
核心阅读 因便捷、灵活等特点,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为主的两轮出行,越来越成为人们短途通勤与休闲生活的 选择。两轮出行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更推动相关产业向智能化、可回收等方向升级,带动全产业链 绿色转型。 作为一种绿色、便捷的交通方式,经过多年发展,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主的"两轮出行",已经成为 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2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 辆。我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 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助推两轮出行市场蓬勃发展。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投放超1200万辆共享单车,平均每天有2400万人次选择骑行共 享单车。如今,北斗技术与共享单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用户找车换车的便利性,提升用户的骑行体 验。 "过去一年,美团共享两轮车总骑行里程超百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逾58万吨。"美团共享两轮车相关 负责人说,调研发现,共享单车用户中,约23%的骑行行为替代了汽车等出行方式。 两轮出行,为何越来越受青睐? 绿色高效出行,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碳减排 "凭借灵活、高 ...
我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完成 两轮出行为何越来越受青睐(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05
行业规模与渗透率 - 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1] - 中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 [1] - 全国骑行爱好者超过1800万人,超过1亿人次经常性骑行 [3] 市场增长与用户行为 - 2021年至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自行车单程平均骑行时间从12.6分钟增长至13.88分钟 [2] - 2021年至2023年,全国轨道公交站点周边自行车骑行活动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 [4] - 全国轨道周边电动自行车骑行服务占比2022年增长13%,2023年进一步增长11.3% [4] - 电动自行车使用频率提升速度比自行车更迅速 [4] 共享出行市场 - 全国共投放超过1200万辆共享单车,平均每天有2400万人次骑行 [4] - 美团共享两轮车过去一年总骑行里程超过百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逾58万吨 [4] - 共享单车用户中约23%的骑行行为替代了汽车等出行方式 [4] 环境影响与经济效益 - 全国每日因两轮出行减少的碳排放约1万吨,相当于节省汽油约660万升(以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 [2] - 2023年两轮出行共计减少碳排放429.25万吨,节省环保成本总计约26亿元 [2] 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 北斗技术与共享单车深度融合,提升找车换车便利性和骑行体验 [4] - 氢能共享单车投入市场,具有快速换氢、续航100公里等特点 [5] - 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整体回收率约25%,共享自行车领域基本实现废旧自行车100%回收再利用 [5]
内蒙古首例制储用氢能共享交通示范项目落地
势银能链· 2025-09-04 11:49
项目概况 -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贯穿氢气制储用全产业环节的示范项目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正式落地[4] - 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分两期推进一期投资800万元二期投资2000万元[4] - 项目采用电解制氢固态储氢低压加注和固态用氢系统实现全流程低压用氢技术[6] 技术特点 - 项目以低压固态储氢产品贯穿始终使整体系统运行能源效率提升35%[6] - 技术大幅提升运行安全性降低用氢成本有效提高氢能综合利用能效[6] - 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全产业链本地化运营[4] 应用场景 - 一期应用端开发包括氢能两轮车亲子车观光车其中氢能共享单车投放100辆[2][4] - 二期将氢能应用拓展到市政车辆公交车及场内特种用车进一步完善氢能交通网络[4] - 项目紧密结合旅游城市特色通过氢能共享出行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理念融入城市发展[6] 资源基础 - 项目立足康巴什区丰富的光资源优势及现有城市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富裕电力[4] - 搭建电解制氢固态储氢便携加注氢共享车一体化体系[4]
山东新能源市场现“虹吸”效应,这家江苏企业携手华旺青岛能源“加仓”山东
大众日报· 2025-08-28 13:2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81亿元 同比下降28.3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亿元 同比下降45.88% [2] - 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亿元 同比下降43.85% [2] 主营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涵盖智能电网 新能源 储能三大板块 [2] - 自持发电场站15座 总装机容量超1GW 覆盖风电 光伏及储能电站类型 [2] - 电力交易业务已拓展至江苏 山东 安徽 湖南 蒙西等省份 [2] 氢能业务进展 - 新能源制氢核心装备业务在山东新增落地场景 [2] - 旗下清耀新能源聚焦分布式制氢装备与小容量制氢测试装备研发 [2] - 中标华旺青岛能源项目 提供撬装式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系统 [3] - 为山东首个镇域级氢能单车示范工程"华旺智行"供应氢气 首期投入氢能两轮车400辆 [3] 氢能产业生态 - 华旺青岛能源建设日加氢能力10吨的全国最大加氢站 [8] - 氢能共享单车采用固态储氢技术 续航达100公里 换氢效率较锂电充电提升3倍 [10] - 单车氢燃料成本低至0.85元/罐 较锂电方案具备显著经济性 [10] - 氢能共享单车已在青岛泊里镇投放1000辆 成为全国最大规模氢能两轮车应用案例 [10] - 规划至2025年底投放量突破1万辆 覆盖青岛全域及周边 [10]
赫美集团:公司能源板块现有业务包括风光电制绿氢绿醇、能源站及氢能共享单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7:08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能源板块现有业务包括风电解制绿氢绿醇 其中两个项目尚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2] - 能源站业务包含一座具备氢气加注功能的站点 [2] - 氢能共享单车已投入运营 当前投放量为500辆 [2] 传统业务战略定位 - 商业板块(含服饰业务)将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及实际情况进行运营 未提及新能源替代计划 [2] 业务发展阶段 - 绿氢绿醇项目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尚未形成规模化运营 [2] - 氢能共享单车已实现实际投放 但规模较小仅500辆 [2]
从“黑”到“绿” 山西鹏飞集团以氢能驱动能源革命
新华财经· 2025-07-25 11:50
公司转型战略 - 公司从1993年单一煤焦企业转型为拥有氢能全产业链的中国500强企业,完成"黑色能源"到"绿色动能"跨越式转型[1] - 2019年基于资源禀赋优势率先布局氢能改革,定位为未来能源革命核心方向[2] - 提出"国家战略就是最大战略"的发展理念,将企业转型与国家能源革命战略深度绑定[1] 氢能产能与技术 - 鹏湾氢港产业园实现每天1.3万立方米焦炉尾气100%资源利用,氢气转化率达120%超预期,产出纯度99.999%[2] - 一期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高纯氢项目2022年投产,2023年投运干熄焦余热发电制绿氢示范项目[2] - 研发全国首套250KW单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3] 研发与标准建设 - 与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及中科院合作,在氢能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取得突破[3] - 牵头制定5项行业团体标准,参与工业氢/高纯氢等国家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规范化[3] - 联合中国移动建立AI工业智能实验室,打造全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本质安全标杆[3] 应用场景拓展 - 2023年起投运氢能共享单车/公交/重卡等交通工具,车辆具备空气污染物吸附功能[4] - 构建零碳智慧物流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4] - 2024年开通晋津氢能重卡700公里零碳通廊,累计行驶4300万公里减碳2.7万吨[5] 行业地位 - 公司制氢能力处于全国前列,获批山西省氢能成果转化基地和关键技术中试基地[3]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行业"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驱动山西向氢能产业高地转型[3] - 氢能重卡运输网络覆盖山西、陕西、河北等多地,形成规模化碳中和应用场景[5]
鹏飞氢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时代答卷
中国能源网· 2025-07-14 17:19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贯穿"制、储、运、加、用、研、装备制造"的氢能全产业链体系 [1] - 利用焦炉煤气富氢资源通过变压吸附工艺实现年产2万吨高纯氢项目投产 [3][4] - 配套建设3×500Nm3/h水电解制绿氢项目 [4]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 已建成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 其中北姚加氢岛日加注量达8吨为全球最大 [6] - 规划布局千座综合能源岛作为长期发展目标 [13] 氢能交通应用规模 - 已投运830辆氢能源车辆 包含重卡/中巴/大巴/装载机/共享单车等多种车型 [8] - 氢能重卡运营网络覆盖省内5地级市及省外陕西榆林/天津港口 [8] - 累计行驶里程超4200万公里 实现减碳2.8万吨 [8] 制造产能与技术突破 - 鹏飞智创汽车制造产业园建成5条生产线生产自主品牌氢能重卡 [8] - 研发全球首套250kW氢燃料发动机(单堆) [11] - 主导制定五项制氢工艺团体标准 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种制氢标准的企业 [11]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作为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一企带一链"产业协同 [11] - 规划建设百万辆氢能重卡/百万吨氢能供给基地/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13] - 战略布局覆盖晋冀津京蒙陕甘宁疆等区域 [13]
ESG概念股掀涨停潮 反映出市场对绿色低碳赛道的关注
深圳商报· 2025-07-11 01:19
ESG相关企业股价表现 - 7月10日A股市场中多家深圳ESG相关企业股价强势上涨 氢能源与光伏板块联动升温 [1] - 赫美集团、拓日新能、美丽生态等深圳企业涨停 其中赫美集团、美丽生态收获"两连板" 拓日新能以"三连板"延续强势 [1] - 拓日新能股价本周内上涨34.83% 总市值63.44亿元 [1] 赫美集团业务发展 - 赫美集团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39% [1] - 公司2024年通过破产重整引入控股股东 确立氢能源发展战略 重点布局风光电制氢、综合能源站及氢能共享单车等绿色能源产业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8.78% 形成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1] - 公司7月5日ESG评级上升 表明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 光伏产业政策影响 - 拓日新能近期因光伏产业政策利好受到市场追捧 [1] - 国家能源局强调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光伏行业 包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优化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机制等 [1] A股ESG报告披露情况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持续上升 截至4月30日共有2469家A股公司发布独立的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约占全部A股的45.6% 同比增长17% [2] - 62家上市公司获得AAA评级 约占全部A股公司的1.1% 264家公司获得AA评级 约占全部A股公司的4.9% [2] 深圳企业ESG表现 - 深圳企业表现突出 涵盖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 [2] - 鹏鼎控股、迈瑞医疗、传音控股、新产业、共进股份、平安银行等获得AAA评级 [2] - 健康元、绿联科技、豪鹏科技、招商银行、中兴通讯、汇川技术、第一创业、万科A等获得AA评级 [2] - 共进股份、绿联科技、招商银行股价今年以来涨超两成 [2] ESG概念股活跃原因 - ESG概念股活跃是政策强力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加速与国际ESG投资潮流涌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2] - ESG报告是市场波动"双刃剑" 实质性的ESG改善与评级提升可能带来估值溢价和股价正面反应 [2]
鹏飞集团:踔厉打造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智慧企业
中国化工报· 2025-04-30 11:01
公司概况 - 山西鹏飞集团成立于1993年,现拥有1500亿元资产和3万名职工,业务涵盖煤炭、焦炭、化工、氢能、装备制造、物流、文旅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煤炭年产能3000万吨、焦炭400万吨、甲醇30万吨、LNG 2亿立方米、合成氨10万吨、高纯氢2万吨,形成全产业数智化、循环化、绿色化能源体系 [1] - 2019-2024年连续6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024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2位 [1][26] 绿色转型战略 - 公司以"煤-焦-化-电-氢"全产业链为基础,将焦炉煤气转化为氢能源,实现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打造全国领先的焦炉煤气制氢项目 [3][6] - 投资18亿元建设干熄焦发电项目,年处理红焦380万吨,发电5.64亿千瓦时,回收高温高压蒸汽189万吨/年 [6] - 已投运830台氢能源车辆,涵盖重卡、装载机、共享单车等车型,总里程超3500万千米,打造全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示范场景 [8] 科技创新布局 - 引进德国SCP炼焦设备和美国热循环炼焦技术,建立"四无"清洁生产模式,甲醇联产LNG合成氨项目为全球唯一在同一工艺生产三种产品的企业 [15] - 与上海交大、中北大学等共建实验室,自主研发全球首套250kW氢燃料发动机,获得两项氢气制备国家发明专利 [17] - 与阿里、腾讯、华为合作建设云算力平台,形成六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生产经营数据实时运算 [18] 产业升级成果 - 常信煤矿获智能化标杆示范矿井认证,焦化厂和甲醇制氢热源厂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成为全国少数拥有2座绿色工厂的企业 [3][16] - 建成全国首家干熄焦余热电解制绿氢项目,落地山西首个氢能装备制造及整车装配检测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种制氢工艺标准的企业 [7][8] - 2023年被授予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构建起从煤炭到氢能的全循环产业体系 [7] 国际化发展 - 与德国阿德勒斯霍夫产业园合作引进人才模式,与法国瓦兹河谷省达成氢能飞机合作意向,计划为戴高乐机场提供氢能源 [36] - 与美国康菲石油合作探索氢能发展路径,与红杉资本共建零碳智慧物流平台,引进毕马威和IBM团队提升管理效能 [37] - 计划布局千座综合能源岛、推广百万辆氢能重卡,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智慧企业 [39] 社会责任 - 累计捐资超3亿元用于救灾、防疫、教育等领域,2021年山西洪灾捐赠1亿元,疫情期间捐赠1.5亿元 [22] - 成立山西省鹏飞慈善基金会,已向社会捐款8000余万元,参建孝义老城保护开发项目 [22][23] - 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0%,本科占比30%,建立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8亿元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