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控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菱电电控: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关于菱电电控调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及部分限制性股票作废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13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 关于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调整 2021 年及 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 属期、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及 2023 年限制性股 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 暨部分限制性股票作废事项 之 法律意见书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 中国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 88 号中航国际广场 A 座 16 层 邮政编码:610094 电话:86-28-8621 1976 传真:86-28-8621 1976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 关于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调整 2021 年及 2023 年限制 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 分第三个归属期、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及 2023 年限制性股票 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暨部分限制性股 票作废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致: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武汉菱电 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电电控"或"公司")的委托,就公司 调整 2021 年及 2023 年限制 ...
中国汽研:60载坚守初心,挺起汽车强国建设科技脊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16:2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60年前,历经三次重大技术引进:贝利埃技术引进铸就"红岩神炮"、斯太尔项目引进缔造重卡精品、五十铃技术合作深化技术创新 [5] - 从服务重型车拓展至全汽车领域,从共性技术服务转向关键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撑,现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构建者与标准引领者 [1] - 完成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示范,构建覆盖"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5] 技术实力与基础设施 - 拥有9个国家级平台、2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包括亚洲最大汽车风洞、全球最大整车天线OTA实验室、中国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测中心 [5] - 建成全球首个覆盖300万公里中国场景的智能测评体系,牵头承担305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 [5] - 累计获科技奖励285项(国家级5项、省部级87项、行业级193项),申请专利1059件 [7] 行业服务与影响力 - 推出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等测评体系,成为行业价值共识 [8] - 开发底盘测功机、航空轮胎高加速试验台等首台套装备,实现天然气汽车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国产替代 [7] - 通过"标准引领+平台赋能"解决行业痛点,构建产业生态,推广新技术与新规范 [8] 未来战略布局 - "两大引领行动":推动智能安全国际标准制定,构建交通全生命周期生态;建立汽车行业垂直大模型平台及智驾场景数据共享库 [14] - "三大卓越计划":轩辕•驭电计划布局固态电池/V2G/氢能测评;鲲鹏•智行计划实现AI化智能决策;丝路•通达计划推动技术标准全球化互认 [15] - 聚焦飞行汽车、AI大模型、车用操作系统等前沿领域,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平台与电池智能预警算法研发 [10] 行业趋势与定位 -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电动化、数智化转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由大到强关键期 [12] - 公司定位为"国家战略科技支柱",目标构建覆盖研发-测试-认证的全球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15] - 计划在"十四五"收官阶段强化安全/智能/绿色/体验四大技术根基,拓展X前沿技术方向 [16]
产业变革迈向“新汽车”时代 中国汽研从行业服务加速向生态引领方向跨越
证券日报网· 2025-06-12 10:45
为有力担当科技强国的央企使命,广泛凝聚行业众智、产业合力,更好发挥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 车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6月11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 (601965)")举行的60周年发展大会暨科技周活动在重庆开幕。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全面回顾了企业六十年发展历程,并勾勒出面向"新汽车"时代的战略蓝 图。 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并进 加速创新外,中国汽研市场布局也在呈现新局面。对此,周玉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以重 庆为总部,完成华东、华南、华北区域基地的总体布局,并积极拓展海外多国市场,推动检测能力属地 化。 产业迈向"新汽车"时代 周玉林对汽车产业的变革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 当前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碳中和与万物互联成为推动世界转型的两大核心力量,同时AI正在引 发新一轮科技浪潮,将带给人类社会深远的影响,通过"人工智能+"将赋能万物智能。 中国汽研始建于1965年3月,原名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2012年,公司成功登陆A股,成为汽车行业第 一家科技服务类整体上市公司。创建以来,公司资产从百万元级增长至百亿元级,营收、利润稳步增 长,成为行业领先第三方机构。 财报数 ...
昆山“专精特新”增量苏州第一 截至目前,累计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8家
苏州日报· 2025-05-14 09:02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分布 - 昆山26家企业入选江苏省2025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数量位列苏州大市第一 [1] - 昆山累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8家,国家级"小巨人"数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1] - 昆山高新区本次入选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昆山比重50% [2] 企业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锐芯微电子专注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其固体微光成像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研发投入占营收20% [1] - 昆山众泰兴自动化设备采用高精度机械臂、传感器及3D视觉定位技术,产品装配精度≤0.01毫米,2024年销售计划同比增长50% [2] 政策支持与金融措施 - 昆山构建"培育库—实施库—完成库"三级梯队培育体系,强化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协同 [2] - "昆链贷"资金池累计为617家企业提供信贷40.3亿元,降低融资成本1.34亿元,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昆山众泰兴新厂区聚集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发展环境,计划2025年冲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奥海科技: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共筑长期增量-20250513
华创证券· 2025-05-13 1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奥海科技“强推”评级 [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共筑长期增量 [1][8] - 奥海科技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充储龙头,手机充电器全球份额第一,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数字能源两大增量赛道,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国补及端侧AI带动的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以及PC、IoT以及后装市场的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及数字能源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奥海科技:全球手机充储龙头,拓展新能源汽车及数字能源两大增量赛道 - 深耕消费电子充储领域,创立于2004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专注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通过外延并购与内部研发结合拓展业务,制定“一三三战略”聚焦三大百亿赛道 [14][15][16] - 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刘昊和董事刘蕾夫妇为实际控制人,核心高管经验丰富推动不同市场发展 [20][21] - 公司营收高速成长,2024年营收64.23亿元,归母净利润4.6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4.42亿元,归母净利润1.247亿元,毛利率净利率趋于稳定,研发费用率维持稳定,充电器及适配器贡献主要营收,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数字能源业务 [25][27][32] 二、消费电子: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积极布局手机后装市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 - 端侧AI大势所趋,消费电子需求提振,智能手机市场复苏,AI手机渗透率攀升,端侧AI推动充电功率和电池容量提升,有望带动充电器单价提高 [33][36][49] - 无线充电市场持续增长,国内外市场发展,手机领域贡献巨大,预计2025年无线充电手机市场扩大 [50][53][55] - 奥海科技充电器全球市占率第一,前装市场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完成20W - 200W主流功率段布局,完善全球化“研产供销”体系;后装市场为安克创新代工,打造自主品牌“AOHI”及“移速”,与前装市场差异化布局 [58][61][71] 三、新能源汽车电控:汽车智能化趋势凸显,奥海力争跻身国际电控前列 -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出货量增长,智能化趋势凸显,电控是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国产新能源车企崛起 [76][81][86] - 奥海科技收购智新控制,背靠东风集团,收购后业绩上扬,核心业务为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产品,出货份额持续提升,客户广泛,研发制造实力强,完成三大关键升级,构建“汽车电子+”产业生态 [93][98][109] 四、数字能源:服务器电源在研功率高达8000W,全面布局充电桩逆变器等多项业务 - 服务器电源:AI推动服务器需求,服务器电源作为核心模块有望受益,奥海科技量产及在研功率覆盖550 - 8000W,技术有突破,导入头部厂商 [110][113] - 其他:收购飞优雀布局充电桩领域,开发国际化交流充电桩;布局欧洲逆变器市场,2024年实现三大突破,推动新能源业务增长 [116][118] 五、盈利预测及估值 - 关键假设为消费电子业务受益于国补及端侧AI量价齐升,拓展IoT和PC;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产品向高端升级;便携储能及其他业务有望受益AI浪潮带来的服务器需求 [120]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31亿、103.11亿、121.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7亿、8.01亿、9.61亿元,给予2025年22X PE,目标股价48.35元 [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