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充电器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不足,跨境产业怎样再上台阶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6
区位优势与贸易繁荣 - 广西凭祥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陆路枢纽,凭借"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境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1] - 2024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物324.8万吨(同比+31.4%),货值2889亿元(同比+30%),智能卡口系统实现20秒/车的通关效率[2] - 智慧口岸项目推进"两个24小时"目标:24小时无人化通关+南宁至越南北江/北宁省24小时门到门运输[10][11] 跨境产业链发展现状 - 水果贸易形成"口岸通关-交易中心-深加工"全链条,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实现线上化交易平台[3] - 2024年落地加工企业27家(规上1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23%,完成行业产值14.08亿元,盐津铺子年加工果干能力超1万吨[3][4] - 制造业采取"东部研发-多地配件-凭祥组装"模式,如豪越车业电动车组装后出口东南亚[6] 新兴业态与基础设施 - 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直播基地日处理3000单,2024年进出口货值超200亿元(增速全区第一),公共清关中心日处理能力100万件[7] - 智慧物流体系成型:"智慧友谊关"APP实时追踪查验进度,智能调度系统提升果蔬通关效率50%以上[2][7] - 中科阿尔法等13个重点项目签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12] 产业升级挑战 - 深加工能力不足:70%企业仅从事初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附加值较低[9] - 人才吸引力薄弱:12.84万常住人口难以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配套生活设施亟待完善(在建240套员工宿舍)[12][13] - 产业集群度待提升:需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研发-制造-贸易"一体化生态[12] 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 形成"东盟原料-凭祥加工-全国销售"的跨境协作模式,如越南凉粉草加工为仙草冻销往商超[4][5] - 强化中国-东盟供应链:凭祥作为前沿阵地,推动双方在资源、市场、技术等要素的深度整合[8] - 带动边民就业:加工/物流/电商等领域创造近万个岗位,边民人均收入增长35%[7][13]
企业赶工忙 多地外贸数据走出上扬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13
外贸大省表现亮眼 - 山东省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1.73万亿元人民币,列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增长6% [2] - 广东省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江苏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浙江省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9.8% [2] -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64.1%,同比增长4.8%,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拉动全国进出口增长3个百分点 [2] 中西部外贸潜力释放 - 中西部18省份上半年进出口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高出全国8.3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8.1% [3] - 陕西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445.14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回升 [4] - 陕西吉瑞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月承接东南亚订单30万件小风扇,总价160多万元 [4] - 中国重汽集团绵阳卡车分公司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近60%,产值增长超70%,创近三年最高纪录 [4] 外贸韧性与政策支持 - 国内稳外贸政策通过提升贸易便利化、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帮扶企业开拓多元市场等措施增强出口韧性 [5] - 专家预计下半年将加码稳外贸政策,重点出台针对受冲击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 [6] - 建议通过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梯度化产业布局和共享展会资源拓展新兴市场 [6] - 未来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多元市场为支点、产业出海为通道、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外贸战略格局 [6]
打造合作新窗口 “链”接东盟大市场
广西日报· 2025-07-01 10:50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底,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150家企业155个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1] - 园区通过落地加工、新兴产业和共建模式三大方向推动发展,形成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1][4][6] 落地加工产业 - 东兴市落地加工企业从2015年6家增长至64家,覆盖海产品、农产品、中药材加工等领域,2024年新增11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 [2] - 广西金姑坚果产业利用越南腰果原料加工零食销往国内市场,中越泰国际食品将荔浦芋制成零食出口越南并获市场热销 [2] - 防城港建设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整合149万亩种植基地,打造研发、加工、贸易全产业链平台 [3] 新兴产业布局 - 中科阿尔法在凭祥产业园生产手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预计2024年产值达5000万元,瞄准东盟4万亿美元GDP市场 [4] - 北海铁山港海洋能源装备基地和崇左片区铆焊制造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及精密制造产业,强化与东盟产业链合作 [5] - 广西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通过园区载体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产业转移 [4][5] 园区改革与共建模式 - 推行"一强化、两剥离"改革,实施岗位聘任制和竞聘上岗,提升招商引资效率 [6] - 创新"2+N""3+N"共建模式,引入中交集团、中国电子等央企及民企合作,已落地项目超90个,总投资2300亿元 [6][7] - 百色产业园与长三角共建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联合民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6] 区位与政策优势 - 东兴口岸通关效率支撑企业稳定获取越南原材料,凭祥等园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加工贸易枢纽 [1][2] - 广西设立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1-5月签约4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加速产业资源对接 [5]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610
东吴证券· 2025-06-10 11:24
核心观点 - 并购重组行情有望开启,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产业周期驱动力增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支持并购重组行情 [1][14] - 预计 6 月份实体经济流动性或继续回升,5 月社融增速或继续抬升 [2][18] - 本周中美高层通话与超预期非农就业提振市场情绪,美股大涨,美债利率大幅上行,美国劳动力市场并非那般强劲 [3][4] - 各类金融机构发行的科创债中,证券公司所发行的科创债配置价值或更可观 [5] -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将在 1.6%-1.7%的箱体中震荡,若央行重启买入国债,短端利率下行的确定性更高 [6] - 建议关注核心科技题材转债和业务不确定小、可支配现金充裕、对股权投资和收并购表态积极的中低价标的 [8] - 预计锅圈、精锻科技、隆鑫通用、奥海科技、中恒电气、比亚迪等公司未来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10][11][12][13] 宏观策略 并购重组助力科技企业估值提升 -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监管机构推出举措优化并购重组环境 [14] - 2025 年不到半年并购重组完成项目数量超 2024 年全年,后续项目释放将进入活跃期 [14] - 央国企主导整合浪潮,新兴产业成并购焦点 [14] - 当下宏观环境与 2013 - 2015 年相似,经济转型诉求强,并购重组可提升产能利用率,创造新需求 [14] - 今年中国资产重估受益于科技突破,并购重组有望聚焦新兴科技领域 [14] - 自 2024 年新“国九条”发布,政策引导上市公司提前布局,为并购重组行情发展打下基础 [14] 融资需求与社融增速 - 周度 ECI 指数显示 6 月初经济运行平稳,供给端季节性回落,需求端有结构性分化 [17] - 预计 5 月融资需求环比回暖,社融增量和增速继续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 7000 - 8000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 2.2 - 2.5 万亿,4 月社融增速或环比回升至 8.8% [17][18] - 6 月在贷款季节性新增和政府债券融资支持下,实体经济流动性或继续回升 [2][18] 海外市场情况 - 本周中美高层通话与超预期非农就业提振市场情绪,美股大涨,美债利率大幅上行,10 年期美债利率升 10.52bps 至 4.506% [3] - 美国 ISM 调查数据走弱与贸易逆差收窄,或表明“抢进口”行为结束 [3][19] - 5 月非农就业数据略超预期,降息预期降温,但劳动力市场并非强劲 [3][4] 固收金工 科创债新政策 - 2025 年 5 月相关政策发布,引导资金向早期、中小企业、长期项目和硬科技领域倾斜 [22] - 政策要点包括扩大发行主体范围、优化债券条款设计、优化发行流程、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考核体系 [22] - 与过往政策相比,科创债从单一融资工具变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平台,募集资金用途更灵活 [22] - 券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和创投机构等将受益 [22] - 5 月金融机构科创债发行放量,发行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票面利率低,平均约为 1.81% [23] - 证券公司发行的科创债配置价值或更可观 [22][23][24] 债券市场分析 - 本周 10 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债券市场微幅震荡,需关注关税政策和央行重启买入国债的可能性 [6][24] - 预计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1.6% - 1.7%箱体震荡,若央行重启买入国债,短端利率下行确定性更高 [6][24] - 本周美债收益率曲线全线反弹,预计美债收益率仍在高位震荡 [24][25][27] 转债与债券数据跟踪 - 建议关注核心科技题材转债和中低价标的 [8] - 本周新发行绿色债券 10 只,规模约 95.70 亿元,成交额 531 亿元 [8][28] - 本周新发行二级资本债 2 只,规模 60.00 亿元,成交量约 1213 亿元 [9][30] 行业 锅圈 - 领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提供商,市场规模大,竞争格局分散,公司份额居首 [31] - 门店规模巩固供应链壁垒,上游整合,下游深挖场景 [32] - 单店营收修复确定性强,中期拓店万家乐观 [32]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72.8/83.4/94.4 亿元,归母净利 3.3/4.0/4.9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10][32] 精锻科技 - 精密齿轮行业龙头,形成多业务驱动发展格局 [11][33] - 差速器总成业务市场空间广阔,营收有望持续高增速 [33] - 铝合金锻件加码电动化转型 [33][34] - 入局机器人减速器赛道,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关节供应商 [11][34]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23.06/26.52/31.19 亿元,归母净利润 2.41/2.90/3.59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11][34] 隆鑫通用 - 摩托车行业领跑者,形成三大品牌矩阵 [34] - 战略聚焦主业,股权重组落地,有望发挥协同效应 [34] - 无极品牌多方面能力改善,大排量摩托车空间广阔,品牌势能向上 [34][35]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208.8/240.2/264.2 亿元,归母净利润 18.7/22.9/25.7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12][35] 奥海科技 - 全球手机充电龙头,布局三大高成长领域 [35] - 手机充电器全球第一,产品和业务结构持续升级 [35] - 新能源电控和服务器电源贡献新增长 [35] - 预计 2025 - 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 84.58/103.54/126.05 亿元,归母净利润 6.32/7.94/9.90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12][35] 中恒电气 - 高频开关转型数字能源,HVDC 直流供配电领军者 [36] - HVDC 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外积极布局 [37] - 公司竞争优势凸显,伴随渗透率提升业绩有望超预期 [37]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1.81/2.40/3.06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12][37] 比亚迪 - 5 月销量 38 万辆,同增 15%,出口持续强劲,预计全年销量 550 万辆,同增 25 - 30%,出口翻倍至 80 万辆+ [38] - 插混份额略降至 46%,方程豹交付突破 10 万辆 [38] - 5 月电池装机同增 101%,闪充刀片通过新国标检测 [38]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 550/683/823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13][38][39]
奥海科技20250609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奥海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奥海科技长期发展逻辑稳健,短期内业绩关注度高,目前市值约100亿,有望实现50%至翻倍的增长,未来发展值得积极关注[4][24] - **论据** - **业务多元且增长良好**:业务涵盖物联网充储电、新能源汽车和数字能源等,2024年安卓手机充电业务营收约35亿占比最大,新能源车载电子及服务器相关产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各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增长,安卓手机充电器市场规模有望从150亿拓展到300亿,IoT业务预计增长超40%,汽车产品增速约50%[2][3][14] - **战略布局合理**:实施“133战略”,聚焦能源交换、高效充储和集中供给,布局智能物联网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数字能源;完成产能全球化布局,通过越南、印度等地生产降低关税风险[2][7] - **客户拓展顺利**:正在导入多个龙头客户,包括韩国、北美和汽车行业,今年已有部分营收贡献,明年开始放量;新能源汽车业务新导入广汽、吉利、长安和小米等客户优化客户结构[4][5][21] - **财务表现优秀**:2019 - 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3%,净利润16%;2024年营收64亿,归母净利润4.65亿;预计今年盈利6.3亿,明年8亿,后年达10亿[2][6] - **市场前景广阔**:手机充电器市场因高功率化和快充普及有增长空间;IoT产品因接口和协议统一及新技术政策需求提升;AI服务器市场增长迅速;光储充一体化产品有市场需求且公司有相关产能和认证[15][17][22][23] - **估值具有吸引力**:公司估值较低,无论与同行相比还是自身绝对估值,都有吸引力[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发展历程**:2004年成立,从区域性电源制造商发展成全球智慧能源生态引领者;2012年在东莞建首个产业化园区;2020年上市后提出133战略;2022年控股武汉智新进入电控领域;2024年完成产能全球化布局[7] - **产能布局**:越南、印度各占10%,印尼15%左右,以供应当地品牌如OPPO、vivo、小米等[7] - **手机充电器市场情况**:客户相对集中于手机品牌商,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计持平或略增,大陆市场因财政补贴表现不错;单价因AI需求提升,高功率化和快充普及推动氮化镓工艺发展;2024年60瓦以上充电器出货占比30%多、收入占比一半,100瓦以上充电器出货占比百分之十几、营收占比接近30%[15] - **不同品牌单瓦价值量差异**:三星和苹果单瓦价值量高于安卓,因单机价值量差异大,如50瓦安卓充电器单价约20元,三星达1元/瓦,苹果约1.5元/瓦[16] - **自有品牌业务**:包括主打发烧友群体和性价比群体两个品牌,2025年增速预计50%左右;奥海品牌定位海外数码产品玩家,宜速是性价比品牌,2024年营收不到4亿,2025年预计达6亿左右[18][19] - **新能源汽车领域情况**:2024年营收约5.5 - 5.6亿,2025年预计达8亿左右占总营收约10%;全球电动车销量中国市场约1300万辆,三电系统占成本50%,公司聚焦电控系统占比约5.5%,低端车单机价值量一两千元,高端车双电控系统五六千元,国内市场规模接近千亿[20] - **服务器电源业务**:产品功率覆盖550瓦到8000瓦,AI服务器市场增长迅速,海外部分产品单瓦价值量可达三四元,国内价格更低,主要客户包括华勤技术、浪潮信息和新华三集团[22] - **光储充一体化产品**:提供工商业和户用光伏逆变器、储能设备和充电桩;光伏逆变器产能单月突破50兆瓦时;储能获欧盟和德国认证;充电桩业务通过收购进入国内外市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增量422万台,同比增长25%,年末总数1280万台,与新能源汽车比例约2.7:1[23]
奥海科技: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共筑长期增量-20250513
华创证券· 2025-05-13 1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奥海科技“强推”评级 [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共筑长期增量 [1][8] - 奥海科技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充储龙头,手机充电器全球份额第一,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数字能源两大增量赛道,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国补及端侧AI带动的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以及PC、IoT以及后装市场的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及数字能源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奥海科技:全球手机充储龙头,拓展新能源汽车及数字能源两大增量赛道 - 深耕消费电子充储领域,创立于2004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专注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通过外延并购与内部研发结合拓展业务,制定“一三三战略”聚焦三大百亿赛道 [14][15][16] - 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刘昊和董事刘蕾夫妇为实际控制人,核心高管经验丰富推动不同市场发展 [20][21] - 公司营收高速成长,2024年营收64.23亿元,归母净利润4.6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4.42亿元,归母净利润1.247亿元,毛利率净利率趋于稳定,研发费用率维持稳定,充电器及适配器贡献主要营收,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数字能源业务 [25][27][32] 二、消费电子: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积极布局手机后装市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 - 端侧AI大势所趋,消费电子需求提振,智能手机市场复苏,AI手机渗透率攀升,端侧AI推动充电功率和电池容量提升,有望带动充电器单价提高 [33][36][49] - 无线充电市场持续增长,国内外市场发展,手机领域贡献巨大,预计2025年无线充电手机市场扩大 [50][53][55] - 奥海科技充电器全球市占率第一,前装市场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完成20W - 200W主流功率段布局,完善全球化“研产供销”体系;后装市场为安克创新代工,打造自主品牌“AOHI”及“移速”,与前装市场差异化布局 [58][61][71] 三、新能源汽车电控:汽车智能化趋势凸显,奥海力争跻身国际电控前列 -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出货量增长,智能化趋势凸显,电控是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国产新能源车企崛起 [76][81][86] - 奥海科技收购智新控制,背靠东风集团,收购后业绩上扬,核心业务为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产品,出货份额持续提升,客户广泛,研发制造实力强,完成三大关键升级,构建“汽车电子+”产业生态 [93][98][109] 四、数字能源:服务器电源在研功率高达8000W,全面布局充电桩逆变器等多项业务 - 服务器电源:AI推动服务器需求,服务器电源作为核心模块有望受益,奥海科技量产及在研功率覆盖550 - 8000W,技术有突破,导入头部厂商 [110][113] - 其他:收购飞优雀布局充电桩领域,开发国际化交流充电桩;布局欧洲逆变器市场,2024年实现三大突破,推动新能源业务增长 [116][118] 五、盈利预测及估值 - 关键假设为消费电子业务受益于国补及端侧AI量价齐升,拓展IoT和PC;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产品向高端升级;便携储能及其他业务有望受益AI浪潮带来的服务器需求 [120]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31亿、103.11亿、121.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7亿、8.01亿、9.61亿元,给予2025年22X PE,目标股价48.35元 [2][10][123]
奥海科技(002993):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共筑长期增量
华创证券· 2025-05-13 16: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1][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共筑长期增量 [1][8] - 奥海科技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充储龙头,手机充电器全球份额第一,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数字能源两大增量赛道 [6][10] - 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国补及端侧AI带动的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以及PC、IoT以及后装市场的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及数字能源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奥海科技:全球手机充储龙头,拓展新能源汽车及数字能源两大增量赛道 - 深耕消费电子充储领域,创立于2004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专注充储电产品,通过外延并购与内部研发拓展业务,制定“一三三战略”聚焦三大百亿赛道 [14][15][16] - 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刘昊和董事刘蕾夫妇为实际控制人,核心高管经验丰富推动不同市场发展 [20][21] - 公司营收高速成长,2024年营收64.23亿元,归母净利润4.6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4.42亿元,归母净利润1.247亿元;毛利率/净利率趋于稳定,研发费用率维持稳定;充电器及适配器贡献主要营收,数字能源储能业务增长快且毛利率提升 [25][27][32] 二、消费电子:端侧AI带动手机充电器量价齐升,积极布局手机后装市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 - 端侧AI大势所趋,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49亿台,中国0.72亿部,AI手机渗透率攀升,端侧AI推动充电功率和电池容量提升,有望带动充电器单价提高 [33][36][49] - 无线充电市场持续增长,2016 - 2021年中国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32.12%,预计2024年达286.77亿元,全球2022 - 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6%以上,手机领域贡献巨大 [50] - 奥海科技充电器全球市占率第一,2024年近18%,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完成20W - 200W主流功率段布局,无线充电多领域产品领航,完善全球化“研产供销”体系;后装市场为安克创新代工,打造自主品牌“AOHI”及“移速”,与前装市场差异化布局 [58][61][71] 三、新能源汽车电控:汽车智能化趋势凸显,奥海力争跻身国际电控前列 -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2013 - 2024年出货量从1.8万辆增至1286.6万辆,2024年销量占比41.00%,智能化趋势凸显,电控是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国产新能源车企崛起 [76][81][86] - 奥海科技收购智新控制,背靠东风集团,收购后业绩上扬,2024年营业收入5.53亿元,毛利1.11亿元;核心业务为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产品,出货份额持续提升,客户广泛,力争跻身国际前列,完成三大关键升级,构建“汽车电子+”产业生态 [93][98][109] 四、数字能源:服务器电源在研功率高达8000W,全面布局充电桩/逆变器等多项业务 - 服务器电源:AI推动服务器需求,预计2024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约1365.4万台,2029年全球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将达11.8亿美元,奥海量产及在研功率覆盖550 - 8000W [110] - 其他:收购飞优雀布局充电桩领域,开发7KW/11KW/22KW国际化交流充电桩;布局欧洲逆变器市场,2024年实现三大突破,推动新能源业务增长 [117][118] 五、盈利预测及估值 - 关键假设为消费电子业务受益于国补及端侧AI量价齐升,拓展IoT和PC有望放量,后装市场代工与布局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产品向高端升级;便携储能及其他业务有望受益AI浪潮 [120]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31亿、103.11亿、121.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7亿、8.01亿、9.61亿元,给予2025年22X PE,目标股价48.35元 [2][10][123]
Temu美国站部分商品价格翻倍
36氪· 2025-04-30 11:51
跨境电商平台Temu和SHEIN涨价 - Temu美国站部分从中国发货的商品价格提高至原来2倍以上,主要针对从中国直接配送到美国的商品[1] - 一款标价13.2美元的女式凉鞋最终价格为32.5美元(含18.3美元进口费用和1美元销售税),约为原价2.5倍[1][5] - 小型蒸汽熨斗从最初显示的26美元飙升至结算时的60美元[2] - SHEIN也已在美国启动类似涨价措施[5] 涨价原因 - 美国政府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措施(低值免税规则)[5] - 从5月2日起进口商品需支付估价120%关税或每件100美元(6月1日起200美元)[5] - 进口费用包含平台代缴的海关相关手续费[3] 商业模式调整 - Temu增加可从美国国内仓库发货的商品并在网站突出标记[6] - 但美国库存商品大多仍为中国制造,库存耗尽后可能因关税影响涨价[6] - 直接出口廉价中国产品到海外的商业模式被迫调整[6] 对亚马逊平台影响 - 亚马逊中国卖家如安克创新科技已对手机充电器等产品全面涨价[7] - 部分卖家计划5月后涨价5成,因利润微薄且难以削减成本[7] - 韦德布什证券推测亚马逊销售商品最多7成是中国制造[7] - 多家亚马逊卖家取消参加Prime Day活动或减少广告支出[7]
Temu美国站部分商品价格翻倍
日经中文网· 2025-04-30 11:05
跨境电商平台Temu和SHEIN涨价 - Temu在美国对从中国直接发货的商品大幅涨价,部分商品价格提高至原来2倍以上 [2][4] - 一款标价13.2美元的女式凉鞋最终价格为32.5美元,约为原价的2.5倍 [4] - 小型蒸汽熨斗最初显示26美元,结算时飙升至60美元 [4] - SHEIN也已在美国启动涨价措施 [6] 涨价原因 - 美国政府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措施 [6] - 5月2日起进口商品需支付估价120%关税或每件100美元(6月1日起200美元) [6] - 特朗普政府取消"低值免税规则"制度 [6] 商业模式调整 - Temu已增加可从美国国内仓库发货的商品 [6] - 在美国网站突出标记国内有库存的商品 [6] - 中国电商被迫转变原有商业模式 [5] 亚马逊平台影响 - 亚马逊卖家对中国产品进行涨价,如安克创新科技已对手机充电器等产品涨价 [7] - 部分商品需要涨价5成 [7] - 亚马逊销售的商品最多有7成是中国制造 [8] - 多家亚马逊卖家决定不再参与今年Prime Day活动 [8] 行业影响 - 征收关税的影响正逐渐扩展至美国消费者 [2] - 涨价现象频发,表明关税政策已产生实质性影响 [2] - 原本为7月促销活动准备库存的时期,部分卖家取消向中国的订单或减少广告支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