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
搜索文档
赵福全新书《新汽车创新战略》出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25
日前,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汽车产业 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团队编著的"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第九部专著《新汽车 创新战略》正式出版。这部新书对"新汽车"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广大业界同仁奉上了又一场思 想盛宴。 以高端对话探索"新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新汽车"的概念是赵福全最先提出的,早在2017年他就首次谈到"新汽车",之后一直持续研究、不断深 化理解。此次在新书前言中,赵福全又一次强调了"新汽车"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新汽车"开始进入 到全面落地的新阶段,围绕"新汽车"的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以及商业模式上的 深入探讨,变得非常必要且紧迫。 与此前该系列的其他著作一样,新书《新汽车创新战略》也源自"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该栏目 自2014年创办以来,迄今已完成77期对话,诸多不同岗位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与赵福全一起,碰撞思 想、交流观点、分享洞见。"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就是赵福全团队将这些对话内容进 行系统编撰和深度加工而成的,旨在以书面形式沉淀智者心声、指引产业方向、铭记发展历程。此前,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五大技术群解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8 16:42
节能技术群 未来 5 ~ 15 年,内燃机仍将是汽车重要动力来源 节能技术群方面的判断认为,应推进节能低碳多路径并举发展,未来5~15年,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 PHEV、REEV)销量在乘用车新车中的比例将达到1/3;到2035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实现全面混动化;到2040年,混合动力汽车在传统能源商用车新车占 比将超过65%,低碳零碳商用车的渗透率也将达到15%以上。 "节能技术群的总体目标非常明确,即通过系统性的技术革新,为汽车产业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我们为乘用车和 商用车规划了清晰且差异化的技术路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节能技术群召集人李开国告诉记 者,"对于乘用车,我们的核心策略是'动力升级,混动是重点'。对于商用车,由于应用场景复杂,我们采取'多动力并存'的务实路径。" 从产品角度来看,预计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5%以上,其中BEV占80%;新能源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将从当前的城市、短途场景不断拓展至中 长途场景;到2040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到75%左右 ...
贾可:中国新汽车,再度改变世界的机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19 07:04
加入轩辕同学 , 成就新汽车人! 作 者 | 贾 可 编 辑 | 张 南 设 计 | 张 萌 Editor's notes 编者按 "中国汽车产业,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供应链,为此也正在加紧出海。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中国的汽车的同行们,在致力于与全球汽 车行业共存共赢。" 轩辕同学校长、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贾可博士指出,"如今,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全产业链生态升级等关键赛 道上,走出了一条具备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发展之路。" 10月14日,雷诺集团全球项目"Tech World Tour"(科技世界探索)抵达中国,该项目是构建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的重要活动,此前已完成法 国、西班牙两站,首次来到亚洲。 近30名外国媒体记者、内容创作达人跟随雷诺汽车走进中国,通过实地探访,打破刻板印象,见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科技领域取得的实质 性领先。 如今,中国已经从雷诺的销售市场跃升为不可或缺的"创新策源地"与"全球技术合作的新枢纽"。在这里,雷诺集团中国正以前瞻性的布局和创新合 作模式,积极应对技术趋势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雷诺而言,深耕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读懂中国,方能引领世界。如何 ...
贾可:中国汽车的十大决断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3 15:4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成为第一经济支柱[9] - 2024年行业收入10.647万亿元(+4%),利润4623亿元(-8%),利润率降至4.3%,低于工业企业平均1.7个百分点[11] - 行业面临"内卷式"恶性竞争,表现为卷成本、卷技术、卷资金等六种形式,导致利润恶化[10][11] 政策与监管动向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政策升级为综合整治[20][21] - 2025年3月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需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23] - 工信部2025年开展车辆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问题[23]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安全是汽车产品底线,涉及安全的成本不可削减,偷工减料将导致品牌崩塌[25][28] - AI技术正全面赋能企业经营,促进决策科学化、供应链优化和产品研发创新[35][36] - 新汽车发展仍处早期阶段,电动化是过渡,AI驱动的智能化才是未来竞争核心[53] 供应链与生态建设 - 主机厂应放弃大而全模式,聚焦核心业务并与专业供应商分工协作[39][41] - 需构建和谐产业生态,过度压榨供应商将导致质量下降和信任体系崩塌[45][46] - 全球本土化是出海必由之路,需实现生产、供应链、研发等全方位本地化[48][50] 战略发展方向 - 头部企业需审视护城河,弱势品牌需巩固基本盘,新进入者需突破传统思维[17] - 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构建技术/品牌/供应链壁垒,积累资金储备[59][60] - 超越用户期待需精准产品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简单价格战[31]
12.98万元起,一汽丰田bZ5诠释何为“合资新力量”
中国青年报· 2025-06-12 19:59
产品发布 - 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 共推出4个版本 官方指导价12.98万元起 [2] - bZ5定位为一汽丰田在智电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旨在开创"合资新力量" [2] - 车型版本包括550 JOY、550 PRO、550 PRO智行版以及630 PRO [2] 战略定位 - "合资新力量"包含4个新维度:新用户、新汽车、新营销、新使命 [2] - 新用户定义为跨越年龄层、拥有年轻心态且有坚定主张的人群 [2] - 新汽车指能吸引新用户的高品质、高科技车型 [2] 产品特性 - bZ5强调安全性和原创性 传承丰田严苛标准和全产业链制造品质 [3] - 550 PRO版搭载车内生物监测系统 可实现全车监测和紧急提醒功能 [3] - 系统在检测到儿童遗留时10秒内启动双闪鸣笛 5分钟内自动开启空调并通知车主 [3] 研发背景 - bZ5是丰田本土化原创开发的第一款产品 采用全过程正向开发 [3] - 该车型是丰田RCE体制下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产品 [3] - 作为丰田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 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3] 行业定位 - 合资车企过去20多年承担"让中国普通消费者开好车"的使命 [3] - 一汽丰田希望通过本土化战略吸引新用户 推动智电新汽车普及 [3]
产业变革迈向“新汽车”时代 中国汽研从行业服务加速向生态引领方向跨越
证券日报网· 2025-06-12 10:45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汽研创建于1965年3月,原名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2012年成为汽车行业首家科技服务类整体上市公司 [2] - 公司资产从百万元级增长至百亿元级,2024年营业收入46.97亿元(同比增长14.65%),净利润9.08亿元(同比增长8.56%) [2]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0.62%),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6.29%) [2] - 公司完成三次重大技术引进(贝利埃技术、斯太尔91系列技术、五十铃技术),解决国防安全和"缺重少轻"问题 [2] 科技创新成果 - 累计获得专利1059件,荣获国家、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励285项 [3] - 开发底盘测功机、航空轮胎高加速试验台等首台套高端测试装备,以及天然气汽车电控系统、氢气流控阀组等国产替代关键部件 [3] - 发布"3+X"汽车指数测评体系,"中国汽研测评"成为行业价值共识 [3] - 推出"117"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公司从"装备资质驱动"向"产品力驱动"转型 [3] 市场布局战略 - 以重庆为总部,完成华东、华南、华北区域基地布局,拓展海外多国市场 [3] - 推动检测能力属地化,构建全球化业务网络 [3] 行业趋势与战略转型 - 汽车产业呈现电动化、数智化趋势,AI引领"新汽车"发展 [4] - "新汽车"定义为数据驱动、具备自我进化的新物种,包含传统硬件能力、数智化能力、持续进化能力 [4] - 中国汽车企业从国际化向全球化发展,形成"新出海"趋势,侧重品牌建设、韧性供应链构建 [5] - 公司战略从行业服务向生态引领跨越,定位转型为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商和产业生态运营商 [5] - 业务上构建"研发-测试-认证-品宣"体系,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5] - 未来将强化数字化与AI能力,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国际竞争力 [5]
赵福全:得生态者得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1:27
汽车产业变革与生态化发展 - 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特征是生态化发展,未来"得生态者得汽车产业" [1] - 碳中和与万物互联是驱动变革的两大核心因素,碳中和是生存基础,万物互联是重构社会的手段 [5] - 汽车从代步工具演变为移动空间、数据载体、互联节点、计算单元、智能终端和储能装置,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母生态 [5] 中国汽车市场2030年展望 - 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预计达3000万辆,自主品牌国内销量2220万辆(乘用车占比70%,商用车400万辆),海外销量1000万辆("中国造海外销"600万辆,"海外造海外销"400-500万辆) [4] - 合资品牌中国产海外销规模2024年80万辆,2025年90万辆,2030年150万辆 [4] - 20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销量预计达4150万辆 [5] "新汽车"生态与产业融合 - "新汽车"是基于数据、可自进化、承载智能移动空间的新物种,其生态特征为多产业融合、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同 [6] - 传统垂直产业链被打破,形成信息通讯、互联网、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方参与的立体网状生态 [6] - 企业需从制造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型,整车企业需成为共创型企业,避免全栈自研,强调协同创新与研产供销服一体化 [6] 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 - 技术需与经营结合,设立CTO Plus角色统筹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大项目经理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 [7] - 分工模式为整车企业做"体"、大供应商做"块"、单个供应商做"点",企业需全栈受控而非全栈自研 [7] - 硬件同质化(大单品)+软件个性化,工程师红利最大化,资本作为生态建设的粘结剂和催化剂 [7] 全球化与AI赋能 - "新本地化"成为新型国际化模式,研发基于本地数据与场景,全球化公司需从总部主导(7:3)转向区域主导(3:7) [7] - AI是汽车产业最大应用载体,将改变产品形态、合作模式和业务边界,企业需All in AI(产品力、创造力、管理力) [8] - 融合创新需跨学科/领域/产业,实现知识、技术、虚实、团队四重融合,产品迭代需全生命周期提速(输入/定义/执行/迭代) [8] 开放创新与价值观 - 中国汽车产业需坚持开放创新,AI时代需专业知识与正确价值观并重,重视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