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大麦1号

搜索文档
跨越五千里!“汾酒第一车间”深入新疆奇台,种下清香品质“芯片”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44
行业背景 - 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行业共识为"不缺酒 但长期缺好酒" [4]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14.5万千升 同比下降1.8% [4] - 行业销售收入7964亿元 同比增长5.3% [4] 公司战略布局 - 汾酒将"第一车间"布局在新疆奇台大麦产区 跨越五千多里 [3][4][6] - 奇台县拥有耕地220万亩 年均日照3000小时 无霜期约160天 具备麦类作物生长优越条件 [3][6] - 汾酒自2009年起将原粮基地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2012年成立原粮公司 [8] - 公司以北纬36度到45度黄金种植带为基准 建设高粱 大麦 豌豆原粮基地 总规模达140万亩以上 [8]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汾酒集团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联合认证新疆奇台试验站 聚焦大麦新品种选育 [8][9]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 经汾酒测试认定 [14] - 该品种具备亩产高 抗逆性强特点 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 [1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汾酒实现营收360.11亿元 净利润122.43亿元 [15] - 青花系列等中高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35% [1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采用订单农业模式稳定收购价格 在奇台县种植1300亩大麦 [18] - 通过"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构建全产业链绿色品质体系 [8] - 形成"种 酿 藏"全产业链布局 推动清香白酒走向世界舞台 [8][21]
新疆板块板块活跃!新疆百万千瓦风储项目建设提速,新能源、物流、农业等多产业链迎来发展良机
搜狐财经· 2025-08-09 16:12
新疆板块市场表现 - 新疆板块早盘表现活跃 板块内2只个股涨停 新疆交建涨停 北新路桥涨超8% 青松建化 新疆火炬涨超4% [1] - 新疆交建股价13.81元 涨幅10.04% 北新路桥股价4.56元 涨幅8.83% 新疆火炬股价21.06元 涨幅4.83% [2] 新能源项目进展 - 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额敏公司塔城100万千瓦风储项目112台风机基础全部浇筑完成 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 - 新疆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加速建设 带动风电设备 储能等相关产业链发展 [2] - 西北跨省调峰市场开启 有助于提升新疆新能源消纳能力 [2] 企业战略合作与布局 - 绿能慧充与新疆商贸物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喀什 和田等六个重点地区共同搭建物流 应急无人机机队基地 [2][3] - 汾酒集团在新疆奇台县建立原粮基地 推进"汾酒大麦1号"制种基地建设 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2][3] - 安徽建工 新疆火炬 东宏股份等多家企业在新疆新设公司 布局当地市场 [2] 产业链协同效应 - 汾酒在新疆奇台县建设大麦制种基地 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带动种子培育 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绿能慧充与新疆商贸物流合作 布局物流基地和无人机机队 将带动物流运输 智慧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3]
“汾酒大麦1号”在新疆奇台发芽,与全国化品类引领共筑“粮心、酒魂”信任闭环
财经网· 2025-08-08 20:02
上游原粮基地建设 - 公司在北纬36度至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建设超140万亩高粱、大麦、豌豆原粮基地,奠定清香型白酒酿造基础 [1] - 新疆奇台县落地"汾酒大麦1号"专用品种项目,标志公司向上游生产深度合作与标准制定转型 [1][3] - 奇台县位于北纬45°大麦核心产区,拥有220万亩耕地,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具备优质大麦种植条件 [2][3] 大麦原料战略价值 - 大麦作为"世界第一酒粮",抗旱耐逆性强且不与主粮争地,是清香型白酒制曲核心原料 [2]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科院培育,亩产高、抗逆性强,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 [3] - 公司采用规模稳定订单模式收购,保障种植户积极性,奇台种植户首次试种1300亩 [3][4] 产品与文化战略升级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采用"微氧呼吸结构"设计,实现瓶储陈化功能,强化"时间价值"概念 [6] - 杏花村酒家北京首店以"晋味入馔"为特色,成为京津冀市场战略载体及文化传播窗口 [6][7] - 公司计划2025年通过玻汾控量、老白汾上量、青花20放量、青花26/30增量四轮驱动实现全价格带覆盖 [7] 全国化市场布局 - 2024年省外营收占比目标提升至65%以上,计划新增15个环山西亿元市场 [7] - 长三角、珠三角聚焦高端圈层营销,长江以南培育差异化清香消费群体 [7] - 青30·西藏文创单品作为非标产品补充渠道利润,强化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 [7]
跨越五千里山河,汾酒以品质之约铸就清香新史诗
经济观察报· 2025-08-08 19:26
清香品类复兴与汾酒增长动力 - 清香型白酒品类正向20%市场份额目标进发,品质成为决胜关键[2] - 公司通过原粮自控、工艺创新、全链标准的系统性实践构建"品质驱动增长"底层逻辑[2] - 高品质为汾酒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将引领高质量发展清香时代[1][17] 原粮战略与品质保障 - 公司在北纬45°新疆奇台建立"汾酒第一车间"大麦制种基地,利用当地3000小时年日照和160天无霜期气候优势[4][6] - 推出定制化"汾酒大麦1号"品种,亩产提升15%,糖化效率提高20%,发酵周期显著缩短[6] - 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产区"种源创新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酒曲的品质闭环管理[6][7] - 在全国布局140万亩原粮基地,采用"土地备案+五统一"管理模式保障原料品质[9] 产品结构与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品牌及玻汾、老白汾、青花20、青花30四大单品[13] - 青花30·复兴版及青花40等高端产品表现突出,成为清香高端标杆[16] - 营收实现"三级跳"重回行业前三甲,即将进入持续稳健增长第二阶段[13][17] 发展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制定者之一,坚持"品质+文化"发展公式[13] - 建立全产业链品质管控体系,执行严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标准[14] - 作为清香品类"领头雁",肩负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使命[17] - 方正证券研报预计25-26年进入复兴纲领第二阶段,27-30年全面提升产品价格[17]
汾酒在奇台:4000年粮仓的现代酒韵
和讯· 2025-08-08 18:49
汾酒专用大麦品种研发与种植 - 汾酒首次在新疆奇台县制种基地进行"汾酒大麦1号"生产实验,籽粒饱满度、色泽等感官品质过关且产量良好[3]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汾酒集团测试认定,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7][9] - 该品种在奇台经历极端天气仍表现优异,计划在当地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7] 奇台县作为大麦产区的优势 - 奇台位于北纬45°黄金种植带,年日照约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雪水灌溉和肥沃土壤为麦类作物提供理想生长条件[6] - 当地有4000多年耕作历史,全县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大麦之乡",大麦产量高、品质好[6] - 汾酒选择奇台建立制种基地,采用规模稳定订单模式收购,对当地大麦科研育种和全产业链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9] 大麦在白酒酿造中的核心价值 - 大麦是制作优质大曲主要原料,能提供良好麦香与清香,其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的特性特别适合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5] - 作为"世界第一酒粮",大麦在白酒、啤酒、威士忌酿造中扮演不可替代角色,是酒类风味的奠基者[5] 汾酒原粮基地战略布局 - 公司2009年率先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战略规划,10多年间持续强化"第一车间"布局[12] - 以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为基准,建设高粱、大麦、豌豆等原粮基地总规模达140万亩以上[12] - 建立"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体系[1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从140亿元增长至360亿元,增幅达157%[12] - 同期销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推动中国酿造走向国际市场[12] 产业链价值创造 - 从原粮种植到农民增收再到区域发展,形成贯通沃土与云端的价值链条[14] - 通过科技育种、产业反哺、绿色生产等方式,打造"从种子到酒杯"的现代产业链范本[14]
奇台大麦与清香汾酒双向奔赴:一场跨越五千里的品质约定!
第一财经· 2025-08-08 16:01
核心观点 - 汾酒集团在新疆奇台县建立"汾酒大麦 1号"试验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培育专用制曲大麦,实现从产业链末端向源头环节的深度布局 [1][3][6][8] - "汾酒大麦 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的特点,为制曲糖化及发酵奠定卓越原料基础 [8][9] - 公司自2009年起布局原粮基地建设,目前总规模达140万亩以上,形成"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管理模式,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体系 [12] - 此次合作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实现产业链与生态链共振,既提升汾酒品质又促进当地农业科研和乡村振兴,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创新样本 [14] 地理优势 - 奇台县位于北纬45°黄金种植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气候,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雪水灌溉和肥沃土壤为麦类作物提供理想生长条件 [6] - 当地耕作历史长达4000多年,现有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麦乡",具备4000年大麦种植传统 [6][14] 品种特性 - "汾酒大麦1号"在奇台试种期间表现优异,经历极端风雨天气仍保持良好田间表现,产量和感官品质均达标 [8][9] - 该品种由顶尖育种团队研发,精准匹配白酒酿造需求,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能促进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 [3][8] 产业模式 - 公司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奇台试验站,开展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8] - 采用"企业+科研+基地"模式,实现从优选品种到优质产品的完整路径,推动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14] 战略布局 - 公司以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为基准建设原粮基地,形成覆盖高粱、大麦、豌豆的140万亩种植规模 [12] - 通过"第一车间"IP打造品质信任闭环,在原材料供应和绿色化转型方面寻求突破,应对"不缺酒但缺好酒"的行业现状 [14]
新疆之北,当大麦的生命力遇见汾酒匠心
北京商报· 2025-08-08 13:02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种粮和全产业链质控提升原粮品质与供应稳定性 强化"品质汾酒"战略以应对高端白酒市场竞争 [1][4][11] 原粮基地建设 - 在新疆奇台建立大麦制种基地 依托年日照3000小时和无霜期160天的气候优势试种专用品种"汾酒大麦1号" [2][4] - 原粮基地总规模达140万亩 覆盖北纬36°-45°黄金种植带 保障高粱/大麦/豌豆的稳定供应 [4]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产业扶贫 [9] 品质管控体系 - 2009年起自建原粮基地 制定"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战略目标 实现从种植到生产的全程可控 [5] - 发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 建立全链质控网络确保原料可追溯 [7] - 采用智能化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手段 精准管控原粮生长过程 [7] 财务表现与战略方向 - 2024年实现营收360.11亿元 净利润达122.43亿元 [11] - 持续扩大原粮基地规模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提升产品竞争力 [11] - 将绿色原粮基地定位为"第一车间" 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复兴纲领的核心环节 [8]
跨越五千里,“汾酒第一车间”一粒种子的产业价值革命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2:48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白酒行业迈入"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阶段,清香型白酒品类正向20%市场份额进发[1][4] - 公司选择逆向布局产业链上游,通过原粮自控、工艺创新和全链标准构建"品质驱动增长"模式[1] - 行业竞争维度正从后端酿造向前端种源延伸,种源创新成为破局关键[7] 原粮基地建设与种植管理 - 公司在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建设140万亩原粮基地,覆盖高粱、大麦、豌豆等作物[4] - 采用"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种、酿、藏"全产业链体系[4] - 新疆奇台县基地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具备得天独厚的麦类种植条件[2]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精准匹配酿酒需求[3] - 该品种在奇台试种表现优异,经受住极端天气考验,计划大面积推广[3] - 公司是行业少数对原料种子进行标准化命名并投入定向培育的企业[7] 产业链协同与价值创造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农户收益,如李俊山1300亩大麦种植获得定金支持[6] - 原粮基地被视为"第一车间",既保障品质又带动农户增收和区域产业兴旺[6][7] - 形成"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优质原粮-消费产品"的完整价值链[7]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持续扩大原粮基地规模并优化种植布局[7] - 通过原粮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提升产品力与竞争力[7] - 目标破解行业"品质焦虑",实现土地与时间的长期价值[7]
汾酒第一车间“开进”新疆奇台,种源创新酿造一杯好酒
贝壳财经· 2025-08-07 17:0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新疆奇台县建立"汾酒大麦1号"制种基地 作为品质酿造"第一车间" [1][3] - 公司自2009年将原粮基地纳入发展战略 以北纬36°-45°黄金种植带建设基地 总规模超140万亩 [7] - 采用"土地+备案+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 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体系 [7] 原粮基地优势 - 奇台县耕地面积220万亩 属国家认证"大麦之乡" 具有4000年耕作历史 [6] - 当地年日照3000小时 无霜期160天 雪水灌溉与肥沃土壤提供优质生长条件 [7] - 大麦抗旱耐逆性强 不与主粮争地 被誉为"世界第一酒粮" [10] 品种研发创新 - "汾酒大麦1号"由公司联合中国农科院培育 为专用制曲品种 [11] - 品种具备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 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 [11] - 企业深度参与种源创新 对科研团队和种植农户形成双向激励 [14] 产业协同模式 - 通过订单模式稳定收购价格 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15] - 当地种植户李俊山种植1300亩 公司支付定金保障收益 [16] - 该模式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 形成互利共赢价值链 [15][16] 品质保障体系 - 大麦作为清香型制曲关键原料 提供麦香与清香味 [2] - 大麦酶系发达且淀粉含量适中 促进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 [2] - 新疆基地建设完善原粮版图 为"最干净、最卫生"产品提供保障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