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仙草

搜索文档
沪上阿姨上市后股价过山车:资本狂欢下的新茶饮生存样本
新浪证券· 2025-06-13 17:14
上市表现与估值波动 - 沪上阿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暴涨74.68%至197.6港元,次日下跌8.78%,一周内累计跌幅超20%,6月初股价跌至125港元较首日高点缩水37% [1] - IPO公开发售获3616.83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940亿港元,发行价113.12港元(区间上限),首日市值181亿港元,中签者每手盈利超2500港元 [2] - 首日动态市盈率51.95倍(TTM)远超行业,一周内市值蒸发48亿港元缩水26.8%,5月底市盈率回落至36.9倍仍高于行业均值 [2] - 流通盘仅2.3%,首日换手率180%,稀缺筹码被投机资金短时爆炒导致估值泡沫 [3] 商业模式与经营困境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15.2%,显著低于同行30%+增速 [4] - 99.7%门店为加盟店,9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食材设备,2024年单店GMV从155.9万元降至137万元(跌幅12.12%),日均销售额仅3833元 [4] - 2024年关店率12.7%(超1000家),远高于行业健康水平4%,加盟商控诉物料定价过高(水果价达市场两倍)及罚款严苛 [4] - 食材毛利率提升至22.8%反映向加盟商转嫁成本策略,加剧加盟体系恶化 [5] 市场竞争与战略挑战 - 下沉市场布局50.4%覆盖率,但副牌"轻享版"(客单价2-12元)及"茶瀑布"表现不佳,后者304家门店9个月GMV仅7380万元,单店贡献不足主品牌1/3 [5] - 供应链依赖第三方导致成本劣势,蜜雪冰城原料自产使成本低10%-20%,县级市场同类产品售价6元vs蜜雪4元 [5] - 行业增速从2024年8.2%放缓至2025年预计7.5%,价格战中主品牌15-20元价格带受喜茶压制(最低4元)与蜜雪冰城上下夹击 [6] 行业格局与资本反思 - 新茶饮行业从规模崇拜转向盈利本质,蜜雪冰城1800亿港元市值源于供应链壁垒而非单纯万店规模 [6] - 上市募资60%拟投入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目标将食材损耗率从行业均值20%降至古茗水平10% [6]
1元冰杯卖爆:蜜雪冰城们赔本赚吆喝,图什么?
36氪· 2025-06-12 09:21
这个夏天,你买冰杯了吗? 在蜜雪冰城门店前,一位年轻人点了一杯售价1元的"雪王冰杯",并熟练地从背包里拿出一罐东方树叶倒入杯中,自制起了"DIY冷泡茶"。几乎相同的画 面,也出现在古茗、书亦烧仙草门口,蔓延至社交平台、便利店、商超与短视频中的"宅家水吧"。这一次品牌们围绕在一杯"塑料杯+冰块"的微型单品上短 兵相接。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冰杯"不再只是杯冰水,而是平台流量的新入口,它便脱离了低价商品的范畴,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全新的关系载体。 有人买的是冰,有人买的是自定义;但所有人,都在用一块钱,重启夏天的想象力。 1 元冰杯,蜜雪冰城、古茗、书亦烧仙草齐上场 2024 年夏天,蜜雪冰城率先以 1 元冰杯在新茶饮市场打响第一枪。这款产品杯子容量达 660 ml,冰块分为"满冰"与"冰水混合"两种。上线初期,门店常常 断货,有顾客抱怨点单后被平台退款,甚至一度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雪王冰杯,售价 1 元 蜜雪冰城致歉,1元冰杯事件 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并非营销套路,而是供应链的真实承压。而成本端来看,根据蜜雪冰城招股书数据显示,蜜雪冰城杯子的成本为 0.3 元,吸管成本 0.11 元,包装袋成本 0.09 元, ...
《中国独角兽排行榜2025》出炉 书亦烧仙草实力上榜
财富在线· 2025-06-06 13:07
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8.46万亿元 [1] - 6家川企上榜,全部来自成都,包括书亦烧仙草、医联、准时达、威斯克生物、驹马物流、Fiture [1] - 独角兽企业以突破性技术或新颖商业模式被视为经济发展风向标 [1] 新茶饮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689亿元 [1] - 行业在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赋能下加速迈向品质化、规模化扩张 [1] - 书亦烧仙草上榜反映市场对新茶饮行业的持续看好 [1] 书亦烧仙草发展路径 - 从2007年首家门店扩张至5200多家门店 [2] - 发展策略包括:锚定大单品、优化产品结构、构建供应链体系、完善运营管理 [2] - 供应链覆盖30+种植基地、29个仓储体系、200条冷链专线,实现闭环管理 [3] 书亦烧仙草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主打健康茶饮,推出白月光果茶系列、金桔柠檬水等热门产品 [3] - 创新养生饮品如双皮奶、桃胶莲子、阿胶系列受年轻人青睐 [3] - "橙漫山茶花"40小时热销100万杯,单店单日最高出杯超465杯 [3] - "杨梅"和"不老莓"系列上市2周销量均超100万杯 [3] 独角兽企业代表案例 - 中科宇航(估值160亿元)、星河动力(150亿元)为航天领域代表 [2] - 比亚迪半导体、沐曦集成、瀚博半导体估值均达100亿元 [2] - 医疗健康领域数坤、德晋医疗估值均为92亿元 [2] 书亦烧仙草核心竞争力 - 产品力、供应链与品牌搭建形成多维共振 [5] - 入选独角兽榜单体现18年行业深耕与未来潜力 [5]
互联网打响即时零售“争夺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8 05:55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加剧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启动"奶茶免单"活动,引发用户对即时零售业务的广泛关注 [1] - 京东、美团、淘宝三巨头相继发力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态势不断升温 [1] - 淘宝闪购上线6天单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 [2] 平台促销活动效果显著 - 淘宝闪购"奶茶免单"活动预计将送出1亿杯奶茶 [3] - 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带动茶饮品牌销量激增,库迪咖啡日均订单量一度飙升至90万单 [4] - 淘宝闪购拉动饿了么多地订单增长,部分餐饮品牌订单量较4月激增近100% [4] 商品价格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 - 在补贴加持下,即时零售平台商品的单品折算价格普遍低于传统电商 [4] - 同规格6听罐装可口可乐,美团闪购最低价8.9元,京东秒送11.9元,淘宝闪购最低12.9元 [4] - 传统电商同规格12听罐装可口可乐售价分别为49.9元、48.98元,需次日送达 [4]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2023年我国即时电商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36% [5] - 预计2027年即时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5] 平台布局与行业趋势 - 美团闪购业务快速扩张,2024年即时配送日订单量峰值达9800万单 [6] - 京东七鲜通过"仓店网融合"模式加速布局即时零售赛道 [6] - 行业专家认为更激烈的竞争会促使商家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带来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购物体验 [6] - 平台需建立差异化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6]
传统甜品遭新茶饮夹击,30岁满记甜品再出发
36氪· 2025-04-29 10:11
公司发展现状 - 2024年传统门店业务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 [1] - 线下门店从2023年底193家增至2024年底243家,同比增幅27% [1] - 新零售业务GMV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总收入17% [3] - 2022-2024财年GMV分别为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增速27%、45% [26] 战略规划 - 未来3-5年聚焦消费者满意度,以直营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 [3] - 目标实现直营门店500家、加盟门店2000家,三大业务(直营/加盟/零售)各创10亿元净营收 [3] - 2024年初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新零售、加盟及门店升级 [18] - 推出便携杯装产品进入电商及商超渠道,并扩展自助业务(早鸟场、午夜场、冰室) [22][24][25] 历史沿革与挑战 - 1995年创立于香港,2005年进入内地,巅峰期门店超500家,2018年营收达10亿元 [4][6] - 曾因固守堂食模式(95%收入依赖堂食)错失外卖机遇,被7分甜等茶饮品牌弯道超车 [12][13] - 2024年门店缩减至232家(较峰值减少54%),面临茶饮赛道挤压(茶饮甜品占市场34.6%) [16][28] 行业竞争格局 - 初代甜品品牌(许留山、鲜芋仙)多数衰落,仅剩满记与鲜芋仙应对茶饮冲击 [9] - 茶饮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杯装杨枝甘露、奶茶"粥化")抢占市场份额 [13][15]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1715亿元(同比增13.2%),但甜品企业注册量跌至3.2万家 [27][28] 产品与渠道变革 - 改良产品形态(杯装杨枝甘露、碗装双皮奶),加入潮流饮品、烘焙点心及儿童套餐 [22][23] - 新零售业务尝试打造常温长保产品(如双皮奶),强调工艺壁垒与渠道合作 [32] - 人均消费37.85元,价格高于茶饮竞品(杨枝甘露26元/杯),面临性价比质疑 [31] 管理调整 - 2021年安达富资本完成全球门店整合,引入CEO金国超及茶饮行业高管 [18][20] - 2022年合并小满茶田,强化茶饮基因,开放加盟并优化外卖店型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