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

搜索文档
柠檬价格飙涨 杭城“酸经济”入夏升温
每日商报· 2025-07-03 07:46
柠檬消费市场趋势 - 柠檬成为今夏消费热潮中的"主角",从水果到饮品、甜品,"出镜率"持续攀升 [1] - 全国柠檬批发价同比涨幅超过六成,杭州市面上单颗柠檬售价已突破5元 [1] - 柠檬消费需求火热,但原材料端面临持续涨价 [1] 价格变动与供应链 - 2025年6月全国柠檬批发均价达12 83元/公斤,同比上涨63%,环比4月增长超29% [2] - 四川安岳柠檬主产区收购价一度突破8元/斤,涨幅明显 [2] - 安岳柠檬受天气影响产量下滑,加上运输、人工成本上涨,供货紧张 [2] - 进口柠檬货源几乎中断,终端零售普遍依赖国产柠檬 [2] - 社区水果店单颗柠檬售价普遍在4元至6元之间,销量显著增加 [2] 下游行业影响 - 柠檬茶连锁品牌单店日销量达六七百杯,但未调价以维持客源 [2] - 高端甜品店改用冻干柠檬替代新鲜柠檬以控制成本,产品价格上调2元至36元/片 [2] 消费行为与市场表现 - 柠檬成为茶饮爆款和社交平台"流量密码",天猫平台"柠檬茶"相关产品搜索量同比上涨41% [3] - 瓶装柠檬茶饮月销量突破20万件,小红书"柠檬茶"相关笔记总量达7740万条 [3] - 社交平台推动"柠檬新吃法"流行,如"冻柠一夜茶""柠檬气泡瓶"等 [3] - 盒马等零售端集中陈列柠檬热销单品,消费者形成日常饮用习惯 [3]
实用主义主导,父亲节“他经济”线上线下齐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6-16 07:39
父亲节消费趋势 - 线下商场和线上购物平台均推出父亲节促销活动,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实用性和品质的礼物[1] - 与母亲节鲜花热销不同,父亲节花束销售遇冷,花店生意明显冷清[2] - 花店推出创新产品如彩票花束和可搭配香烟的特色花束,但销量不佳[2] 实用型礼物销售情况 - 服饰类商品在父亲节期间销售表现突出,男装品牌推出满减活动如满300减50,销量可观[4][5] - 线上购物平台父亲节相关搜索热度高,"中年男人有8宝"话题热度达6435万,"爸爸会偷偷期待父亲节礼物"热度达6115万[5] - 线上平台推出各类父亲节商品如服饰、剃须刀、养生礼盒、保健按摩仪器、茶具套装等[5] 特色产品销售表现 - 甜品店推出的父亲节特色蛋糕销量较好,6寸售价158元,10寸售价288元,已售出13个[4] - 汽车等男性消费为主的产品推出"父爱同行 驾享无界"等主题活动,推动线上消费热潮[5] 行业趋势 - 父亲节期间以实用性为导向的"他经济"全面开花,展现市场对不同节日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6] - "他经济"在未来节日市场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6]
“地摊提拉米苏让上百人上吐下泻”,网红摆摊生意吓退了多少打工人?
36氪· 2025-05-26 16:42
食品安全事件 - 安徽亳州蒙城县"如花提拉米苏"流动摊贩导致上百名消费者出现高烧、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部分需住院治疗[1] - 涉事店主抖音账号"如花·提拉米苏王国"粉丝过万,现已设为私密状态[2] - 消费者组成上百人的维权群"提拉米苏中奖协商群",店主在群中致歉并建议就医[2] 产品与经营模式 - 涉事提拉米苏售价25元/份,以"独家配方、真材实料、用心制作"为卖点[2] - 流动摊贩形式缺乏冷藏设备,奶油、乳酪易变质,资质存疑[4] - 提拉米苏制作门槛低,原料成本可控,预制和批发供应链成熟[4] - 摊主开设摆摊教学课程,授课费2900元/人[12] 行业趋势 - 地摊甜品成为热门品类,如水果麻糍日销售额可达千元[7] - 地摊提拉米苏价格介于高端餐厅与普通地摊食品之间[11] - 年轻人将摆摊视为就业替代选择,受"月入3万"案例吸引[11] - "教你摆摊赚大钱"内容泛滥,但实际存在加盟骗局风险[15] 产品风险分析 - 生鸡蛋可能滋生沙门氏菌,冷藏不当加剧风险[3] - 装饰花瓣可能存在农药残留或本身不可食用[4] - 麻糍类产品口感偏腻影响复购率,小料增加库存压力[17] - 大锅卤菜品类存活率不足30%[17]
在上海,青春经济与区域发展这样深度融合
央视新闻· 2025-05-13 09:40
青年夜校带动夜间消费 - 上海普陀区鸿寿坊青年夜校为白领提供美育课程 带动周边烘焙店订单数量增长50% [3] - 夜校学员课后前往周边餐饮娱乐场所 延长夜间消费时间 拉动青春小店经济活力 [4] - 青年夜校成为青年人消费内容板块 带动商业夜经济发展 目前覆盖普陀区4家商业型青年中心 未来计划推广至全市 [8] 咖啡行业创新模式 - 徐汇区天平街道探索"咖啡+"消费新场景 区域内聚集近150家咖啡饮品店 密度为市区最高之一 [9] - 咖啡馆主理人秦舒琪针对学生群体推出非咖啡类饮品买一送一活动 试行三个月销量良好 [12][14] - "毛姆礼帽"咖啡馆推出"咖啡+文学"系列周边产品 定期举办主题沙龙 形成"文商展一体"模式 [14] 青春小店特色发展 - 长宁区愚园路摄影创意工坊通过青春经济市集获得曝光度 政府提供免费摊位和线上宣传支持 [17][19] - 长宁区搭建青春经济服务团 为70多家青春小店量身定制展示平台 帮助引流和拓宽渠道 [19] - 东华大学课题组调研52条街巷特色小店 通过"高校+社区+企业"联动打造"一店一特色"青春街区矩阵 [25][27]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长宁区发布专项政策 从资金扶持、场地对接、流量推广等环节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周期支持 [20] - 设立青春街区联络官 帮助小店搭建异业合作和资源整合服务 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氛围 [29]
传统甜品遭新茶饮夹击,30岁满记甜品再出发
36氪· 2025-04-29 10:11
公司发展现状 - 2024年传统门店业务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 [1] - 线下门店从2023年底193家增至2024年底243家,同比增幅27% [1] - 新零售业务GMV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总收入17% [3] - 2022-2024财年GMV分别为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增速27%、45% [26] 战略规划 - 未来3-5年聚焦消费者满意度,以直营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 [3] - 目标实现直营门店500家、加盟门店2000家,三大业务(直营/加盟/零售)各创10亿元净营收 [3] - 2024年初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新零售、加盟及门店升级 [18] - 推出便携杯装产品进入电商及商超渠道,并扩展自助业务(早鸟场、午夜场、冰室) [22][24][25] 历史沿革与挑战 - 1995年创立于香港,2005年进入内地,巅峰期门店超500家,2018年营收达10亿元 [4][6] - 曾因固守堂食模式(95%收入依赖堂食)错失外卖机遇,被7分甜等茶饮品牌弯道超车 [12][13] - 2024年门店缩减至232家(较峰值减少54%),面临茶饮赛道挤压(茶饮甜品占市场34.6%) [16][28] 行业竞争格局 - 初代甜品品牌(许留山、鲜芋仙)多数衰落,仅剩满记与鲜芋仙应对茶饮冲击 [9] - 茶饮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杯装杨枝甘露、奶茶"粥化")抢占市场份额 [13][15]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1715亿元(同比增13.2%),但甜品企业注册量跌至3.2万家 [27][28] 产品与渠道变革 - 改良产品形态(杯装杨枝甘露、碗装双皮奶),加入潮流饮品、烘焙点心及儿童套餐 [22][23] - 新零售业务尝试打造常温长保产品(如双皮奶),强调工艺壁垒与渠道合作 [32] - 人均消费37.85元,价格高于茶饮竞品(杨枝甘露26元/杯),面临性价比质疑 [31] 管理调整 - 2021年安达富资本完成全球门店整合,引入CEO金国超及茶饮行业高管 [18][20] - 2022年合并小满茶田,强化茶饮基因,开放加盟并优化外卖店型 [20][21]
甜品赛道的行业整合正在加速
虎嗅APP· 2025-03-26 21:19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茶饮品牌通过甜品化菜单模糊品类边界,甜品销售额占比从5%跃升至18% [1] - TOP10新茶饮品牌甜品SKU数量较两年前增长170% [1] - 甜品头部品牌扩张迟缓,区域玩家内卷求生 [1] - 新茶饮品牌甜品销售表现强劲:喜茶芒椰糯米饭首月销量突破300万份,奈雪霸气榴莲千层华南单店日销超200份 [1] 甜品行业发展现状 - 甜品赛道IPO案例稀缺,头部品牌普遍呈现"强盈利能力但谨慎资本化"特征 [3] - 甜品场景覆盖能力弱于茶饮咖啡,主要覆盖亲密社交和家庭社交场景 [5] - 甜品成瘾性弱于咖啡因和茶多酚 [6] - 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2018-2021年资本驱动型扩张导致单店模型失衡 [6][7] 满记甜品发展战略 - 未来3-5年计划加盟门店突破2000家,加盟业务目标10亿净营收 [2][19] - 采取"直营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战略,目标直营门店500家,零售业务10亿净营收 [19] - 新零售业务GMV同比增速达395%,终端覆盖超12000个 [14] - 零售业务过去3年增长20倍,GMV同比增长426% [15] 供应链策略 - 采取"双轨并行"机制:经典单品规模化自产,应季新品柔性化供应链 [14] - 拥有三大中央工厂和1200+甜品产品储备 [14] - 供应链体系从服务餐饮进化为同时服务餐饮和零售 [14] 产品创新与品牌升级 - 将港式甜品向中式甜品领域拓展,增强文化包容性 [16] - 通过元素融合创新产品,如薄荷味白雪冰与巧克力结合 [17] - 具备矩阵上新能力,可同步推出杯装、碗装、碟装等多形态产品 [17] 行业未来趋势 - 市场将呈现二八效应和马太效应,头部品牌占据主要份额 [10] - 行业整合已在加速,区域品牌逆袭仅为个案 [10] - 未来关键变革将发生在消费者体验环节 [18] - 需适应消费者生活方式变化,抢占单手消费场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