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零售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亚朵陷“医院枕套事件”争议 涉事门店获集团“安心酒店”认证
中国经营报· 2025-06-05 12:27
事件概述 - 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酒店被曝客房枕头出现印有医院Logo的枕套 客人于6月3日在社交平台发帖引发热议 [4] - 涉事酒店抖音账号深夜致歉 称问题根源为门店自采洗涤供应商严重工作失误 已终止合作 同时承认查房环节存在疏漏 [4] - 涉事酒店获得亚朵集团"安心酒店"认证 该认证包含专人巡查、检验客房及备品清洁质量等标准 [2][8] 事件细节 - 酒店致歉声明未解释具体混洗原因 行业人士分析可能存在医院与酒店布草混洗或装车混装的情况 [6] - 行业人士指出 正规洗涤厂严禁酒店布草与医院、餐饮等不同业态产品混洗 不同酒店布草及同一酒店不同品类需分开清洗 [6] - 多位从业者认为事件暴露洗涤环节漏洞及客房服务失职 国内酒店集团对布草洗涤业务监管重视度不足 [7] 涉事酒店运营情况 - 携程平台显示该酒店拥有96间客房 2016年开业 2020年装修 卫生评分为4 8分 截至6月4日23时部分房型已订完 [8][9] - 亚朵自有预订平台显示该酒店获12815条点评 总体评分4 7分 540条提及"房间整洁" 仍保持"安心酒店"认证 [8] - 亚朵安心认证包含"洗涤安心"标准 要求合作洗涤厂经国家认证并定期第三方检测 [8] 公司背景与业绩 - 亚朵集团成立于2013年 旗下6个品牌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营酒店1727家 加盟店占比98% [10] - 2024年营收72 48亿元(同比+55 3%) 调整后净利润13 06亿元(同比+44 6%) 零售业务GMV达25 92亿元(同比+127 7%) 占总收入约30% [11] - 零售大单品深睡记忆枕PRO系列累计销量超380万只 夏凉被类产品年销量超77万条 2025年Q1零售GMV同比增长70 9%至8 45亿元 [12] 经营数据变化 - 2024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由377元降至351元 日均房价由464元降至437元 入住率由77 8%降至77 4% [12] - 2025年Q1核心指标进一步下滑 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304元 日均房价418元 入住率70 2% [12] - 公司上调2025年收入指引 预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5%-30% 主要基于零售业务表现 [12] 历史卫生问题 - 3个月前广州白云区某亚朵酒店被曝花洒存毛发问题 涉事酒店未公开回应 广州超40家亚朵均获"安心酒店"认证 [9]
一心堂:1Q因费用率影响利润增速-20250429
华泰证券· 2025-04-29 12: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17.45 元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主因上年同期新冠相关高基数、计提存货及商誉减值较多以及受行业政策影响;1Q25 因行业竞争加剧、精简部分门店且销售费用率上升,收入及利润增速承压,但看好后续调整后业绩增速改善 [1] - 考虑行业竞争及门店精简影响,下调零售及批发收入预期,预测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 6.0/6.7/7.5 亿元,同比 +427%/+12%/+12%,给予 25 年 17x PE 估值,目标价 17.45 元 [5][15] 各部分总结 经营情况 - 2024 年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00/1.14/2.50 亿元,同比 +3.6%/-79.2%/-65.8%;1Q25 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47.67/1.60/1.57 亿元,同比 -6.5%/-33.8%/-36.3% [1] - 2024 年零售业务收入 133.74 亿元,同比 +3.1%,其中药品零售 129.38 亿元,同比 +2.5%,便利品销售 4.36 亿元,同比 +25.5%;截至 24 年末门店总数达 11498 家,相比 23 年末净增加 1243 家,云南省外布局持续加强;1Q25 末门店总数达 11451 家,相比 23 年末净减少 47 家,部分省份门店精简 [2] - 2024 年新零售业务总销售额 12.93 亿元,同比 +47.6%,其中 O2O 业务收入 10.11 亿元(占比 78.2%);24 年泛健康品类收入同比 +29.3%,功能食品收入同比 +120%、个护品类收入同比 +28.7% [3] 费用与毛利率 - 2024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6.11%/2.59%/0.05%/0.58%,同比 +1.74/+0.13/+0.00/+0.22pct;1Q25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3.98%/2.33%/0.05%/0.62%,同比 +2.57/+0.25/+0.00/+0.26pct;公司加强销售投入,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 [4] - 2024 年/1Q25 毛利率为 31.79%/31.84%,同比 -1.21/+1.48pct,1Q25 毛利率因门店经营质量改善同比上升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 25 - 27 年收入至 200.0/221.7/245.5 亿元,下调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至 6.0/6.7/7.5 亿元;给予 25 年 17x PE 估值,目标价 17.45 元,维持“买入”评级 [5][15] 财务指标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17,380|18,000|20,004|22,168|24,55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549.44|114.14|601.00|671.88|750.40|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94|0.19|1.03|1.15|1.28| |ROE(%)|7.11|1.44|7.44|8.56|9.90| |PE(倍)|15.24|73.37|13.93|12.46|11.16| |PB(倍)|1.08|1.12|1.06|1.09|1.13| |EV EBITDA(倍)|5.68|11.11|4.15|4.03|3.86|[7][23]
传统甜品遭新茶饮夹击,30岁满记甜品再出发
36氪· 2025-04-29 10:11
公司发展现状 - 2024年传统门店业务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 [1] - 线下门店从2023年底193家增至2024年底243家,同比增幅27% [1] - 新零售业务GMV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总收入17% [3] - 2022-2024财年GMV分别为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增速27%、45% [26] 战略规划 - 未来3-5年聚焦消费者满意度,以直营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 [3] - 目标实现直营门店500家、加盟门店2000家,三大业务(直营/加盟/零售)各创10亿元净营收 [3] - 2024年初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新零售、加盟及门店升级 [18] - 推出便携杯装产品进入电商及商超渠道,并扩展自助业务(早鸟场、午夜场、冰室) [22][24][25] 历史沿革与挑战 - 1995年创立于香港,2005年进入内地,巅峰期门店超500家,2018年营收达10亿元 [4][6] - 曾因固守堂食模式(95%收入依赖堂食)错失外卖机遇,被7分甜等茶饮品牌弯道超车 [12][13] - 2024年门店缩减至232家(较峰值减少54%),面临茶饮赛道挤压(茶饮甜品占市场34.6%) [16][28] 行业竞争格局 - 初代甜品品牌(许留山、鲜芋仙)多数衰落,仅剩满记与鲜芋仙应对茶饮冲击 [9] - 茶饮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杯装杨枝甘露、奶茶"粥化")抢占市场份额 [13][15]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1715亿元(同比增13.2%),但甜品企业注册量跌至3.2万家 [27][28] 产品与渠道变革 - 改良产品形态(杯装杨枝甘露、碗装双皮奶),加入潮流饮品、烘焙点心及儿童套餐 [22][23] - 新零售业务尝试打造常温长保产品(如双皮奶),强调工艺壁垒与渠道合作 [32] - 人均消费37.85元,价格高于茶饮竞品(杨枝甘露26元/杯),面临性价比质疑 [31] 管理调整 - 2021年安达富资本完成全球门店整合,引入CEO金国超及茶饮行业高管 [18][20] - 2022年合并小满茶田,强化茶饮基因,开放加盟并优化外卖店型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