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房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再现“现房销售”宅地
证券时报· 2025-11-12 22:37
土地市场动态 -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挂牌一宗位于福田梅林的宅地,地块编号B405-0308,土地面积4994平方米,建筑面积18550平方米,挂牌起始价4.8亿元,计划于12月10日出让 [1] - 该B405-0308宗地内的商品住房需全部实行现房销售,这是深圳近年来第二宗要求全现房销售的宅地 [1]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要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 [2] - 今年前三季度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累计值为23305.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约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5.4% [2] - 自2019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和城市开展现房销售试点,2023年11月岳阳市平江县出台措施明确新出让土地上的商品房须完成竣工验收后方可销售 [2] - 为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平江县给予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土地价格优惠等七大奖励 [2] - 现房销售或将逐渐推进,预计更多库存量大的城市或区域将率先推进 [3] 行业影响与企业策略 - 现房销售对于房企而言增加了资金占用周期和成本压力 [2][3] - 头部房企凭借资金实力率先布局现房销售,而部分中小房企则通过联合开发、缩短开发周期等方式适配现房模式 [3] - 热点城市的热点地块、定制类别墅项目以及高库存、信心弱的区域被观点认为适合实行现房销售 [3] - 在库存量较小的地区实行现房销售可能减少新增供应,影响市场供需平衡,需要政府精准把控推进节奏 [3]
房产的价值,有了新锚点
吴晓波频道· 2025-11-07 08:30
房地产市场现状与核心矛盾转变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月下降5.5%,2024年全年下降12.9%至97385万平方米 [3][10] - 二手房市场持续调整,挂牌量处于历史高位,出现“降价急售”现象 [3][4][10] - 房地产市场主要矛盾从“够不够”转变为“好不好”,从增量需求转向存量博弈 [8][10][11] - 人口结构变化是根本原因,城镇常住人口占比从1995年不到30%升至2024年6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6.2%升至15.6% [8][10] “十五五”期间房地产政策新方向 - 政策焦点从“房住不炒、增加供给”转向“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和“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6][8][11] - 官方文件提及“房”的次数显著增加,十三五规划3次,十四五规划9次,十五五规划13次 [21] - 核心方向包括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推进现房销售制 [12][14][15] - 现房销售面积占比从2019年10%提升至2024年初33%,未来规模或将超越期房 [17] 未来高品质房产的定义与特征 - 好房子标准包括住宅工业化、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绿色智慧建筑普及、数字智能化推进等 [12][14] - 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安全体检制度、安全管理资金筹集、质量安全保险制度 [14] - 地理位置仍是核心价值支撑,一二线热点城市线上二手房找房人数占比超过60% [18] - 大城市虹吸效应增强,例如2024年杭州常住人口同比增加10.2万人 [18] 专家对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的观点 - 市场分化加剧,一二线城市将在未来两年逐步企稳,但内部非核心区与三四线城市情况类似 [21] - 人口老龄化催生适老化住宅改造需求,全国可改造量超1.4亿套 [22] - 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如下调商贷利率至2.5%以下甚至2.0%,优化一线城市限购范围 [23] - 新模式探索包括滞销商品房回收后作为公租房或保租房入市,并通过类REITs或CMBS融资其货值的65%-70% [24] 潜在政策支持与行业转型路径 - 可进一步释放的政策包括全面放开限购、鼓励投资性需求、允许私人自建房等 [26] - 现房销售全面推行面临挑战,地价不变情况下售价需涨30%才能覆盖财务成本,其中仅3年银行利息就占12% [25] - 科技赋能将重塑行业生态,BIM技术、智能家居、数字化营销推动开发、交易、居住全链条效率提升 [14] - 货币锚点变化引发资产价值重估,能够穿越周期的房产值得重点考虑 [25]
最近两年买房,请牢记7字真言:买现、买低、不买远,很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0-20 14:20
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 - 2023年8月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至50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为56个,分别较上月增加10个和5个 [1] -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49个,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1个,同比下跌城市数量与上月持平 [1] - 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在环比和同比层面均呈增加趋势,显示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1] 购房需求结构变化 - 市场投机风险增大,依靠炒房牟取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3] - 具备结婚、落户、子女教育等实际需求的刚需购房者仍是市场重要支撑 [3] - 房贷利率持续下调降低了刚需购房者的置业成本 [3] 刚需购房策略建议 - 建议购买现房而非期房,可实地考察房屋质量、户型、楼层等关键因素,避免期房烂尾风险和质量问题 [4] - 当前开发商普遍面临资金压力,融资渠道受限,销售业绩下滑,部分开发商为降低成本可能偷工减料,期房质量难以保证 [4] - 建议购买多层住宅而非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公摊面积更小,防火抗震性能更好,出行更为便利,且避免了高层住宅拆迁难的问题 [6] - 国家出台"限高令"鼓励建造多层住宅 [6] - 建议避免购买远郊房产,远郊配套设施往往不完善,交通不便,生活成本较高,且市场下行时贬值风险更高 [6]
2025年9月起,房子、车子、票子、消费全变样!4大变化关系你钱包
搜狐财经· 2025-09-18 01:03
房地产行业 -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价呈现补跌趋势 部分区域房价收入比超过40 [2] - 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势头放缓 例如某省会城市从每平方米1.5万元跌至1万元 [2] - 现房销售比例提高 万科、碧桂园等龙头房企新楼盘现房占比有望达50%以上 [3] 汽车行业 -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优惠2-3万元 例如某款国产SUV从15万元降至12.8万元 [4] - 进口豪华品牌降幅显著 某款进口轿车从50万元下调至40万元出头 [4] - 新能源汽车贬值速度惊人 例如某国产新能源车一年间亏损6-8万元 [6] - 华为、小米等新势力车企推出新车型 产品定价将更具吸引力 [5][7] 消费市场 - 2025年8月CPI同比下降0.4% 猪肉价格从15元/斤降至13元/斤 [9] - 北京计划发放10亿元消费券 涵盖餐饮、家电、文旅、服饰等领域 [12] - 家电品牌提供双重叠加优惠 例如原价3500元空调最终3000元购得 [14] - 景区门票实行半价优惠 鼓励民众外出旅游 [14] 宏观经济 - 货币购买力提升 同样金额可以购买更多商品 [9][10] - 超发货币主要停留在银行体系或资本市场 未对消费品价格造成推升效应 [10] - 居民储蓄额持续攀升 消费需求相对疲软 [11]
烂尾楼“反杀”来了!最高法定调,银行傻眼了,开发商也崩溃了?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56
最高人民法院新规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示,购房者遭遇烂尾楼时可解除购房合同和贷款合同,无需承担还贷责任[4] - 新规具有法律效力,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烂尾楼纠纷时须参考此判例进行裁决[6] - 政策转向传递了清算期房模式的强烈信号,现房销售将逐渐成为主流[14][15] 对购房者的影响 - 购房者解除合同后,还款责任转移至违约的开发商,断供行为不会影响个人征信[6] - 购房者有权追回首付款及已偿还的贷款本息,开发商需承担剩余银行贷款的偿还义务[7] - 新规为陷入烂尾楼困境的购房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其能合法争取回购房款并摆脱征信污点[16] 对开发商的影响 - 开发商需对烂尾楼承担全部责任,包括退还购房款和承担剩余贷款偿还义务[7] - 过去依赖预售资金的“空手套白狼”模式难以为继,无法按时交房将自行承担房贷责任[15] - 开发商群体对新规措手不及,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1] 对银行的影响 - 银行需更加审慎地评估开发商实力,不能一味将追款希望寄托于购房者[16] - 新规扭转了以往保护银行利益的倾向,金融合同不能凌驾于公平正义之上[10] - 若还款责任转嫁给开发商,银行将面临巨额坏账风险[9] 行业背景与数据 - 全国烂尾楼数量高达约231万套,涉及超过百万家庭陷入“钱房两空”的困境[14] - 预售制度弊端显现,市场信心濒临崩溃,现房销售模式正成为主流[14] - 烂尾楼纠纷涉及购房者与开发商的商品房销售合同关系,以及购房者与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关系[9]
中介说漏嘴,今明两年买房,牢记7个字:“买旧、买大、不买三”
搜狐财经· 2025-09-02 03:32
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建议购房者优先选择现房或次新二手房以规避风险 并推荐大户型住宅以实现长期居住需求 同时明确避免三类问题房产[3][15][24] 买旧(现房与次新二手房优势) - 现房与次新二手房提供实体验房条件 可直观评估层高 格局和采光 避免期房宣传与交付差异[6] - 现房彻底规避楼盘烂尾风险 保障资金安全与交付确定性[9] - 现房可实现快速入住 避免期房等待期间产生的租金成本与搬迁麻烦[12][13] 买大(大户型住宅优势) - 大户型满足家庭人口增长与物品收纳需求 直接提升长期生活品质[17] - 大户型在二手房市场更具流动性与保值性 抗跌能力强于小户型[20] - 一步到位购买大户型避免后期换房产生的高额税费 中介费及搬迁成本[23] 不买三(避坑房产类型) - 房龄超20年的老破小存在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维修成本高且因政策变化导致流动性极差[26] - 公寓存在公摊面积过大 商业水电费率高 居住环境混乱及转手税费过高等硬伤[28] - 违建房及小产权房缺乏合法审批手续 面临强制拆除风险且投资资金无法律保障[30][31]
迪拜住宅房地产销售额上半年增长36%
商务部网站· 2025-08-09 01:30
迪拜住宅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迪拜住宅房地产销售额达2620亿迪拉姆(约合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6% [1] - 交易量为91,900宗,同比增长23%,市场整体表现强劲,买家需求旺盛 [1] - 期房销售占总交易量逾七成,现房市场需求持续上升,4月至6月期间创下14,200宗交易的季度新高 [1] 交易结构分析 - 期房交易为64,500宗,同比增长近30% [1] - 现房交易同比增长10% [1] - 仅有约21%的计划于今年完工的项目达到75%以上的建设进度,显示交付可能面临延迟 [1] 市场展望与开发商表现 - 市场预计将在首购房者激励计划等措施推动下保持活跃,逐步迈向更成熟、均衡的阶段 [1] - 按开发商交易量排名,Emaar、Damac和Sobha继续位居前三,Beyond凭借迪拜海事城项目首次跻身前十 [1] - 截至今年底,迪拜仍有逾61,800个住宅单位在建,预计2026-2027年还将新增逾10万个单位 [1]
Taylor Morrison(TMHC)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3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交付3340套房屋,平均价格58.9万美元,房屋交割收入约20亿美元,调整后房屋交割毛利率为23%,销售、一般和行政(SG&A)费用率为9.3%,实现了90个基点的费用杠杆 [6][22][27] - 报告净收入为1.94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92美元,调整后净收入为2.04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2.2美元 [22] - 金融服务收入为5300万美元,毛利率为51.1% [28] - 取消率从去年的9.4%升至14.6%,占初始积压订单的比例从5.2%升至9.2% [26] - 预计全年交付1.3 - 1.35万套房屋,平均交割价格在59.5 - 60万美元之间,调整后房屋交割毛利率约为23%,GAAP全年房屋交割毛利率约为22.5% [24][25] - 预计全年SG&A比率将改善至中9%区间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房屋交割业务:第二季度房屋交割量同比增长4%,平均交割价格下降2%,特建房屋销售占比从去年的59%和上季度的58%升至本季度的65%,房屋交割收入增长2% [22]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从去年的4900万美元增至5300万美元,毛利率从42.5%升至51.1%,捕获率达87%,买家信用指标健康,平均信用评分751,首付22%,家庭收入18.8万美元 [28][2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多数市场特建房屋社区数量低于新房平均水平,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许多市场的转售库存供应月数有所缓和,整体市场足迹的平均供应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8] - 第二季度净订单2733份,同比下降12%,每月净吸收速度降至每个社区2.6份,取消率上升 [2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采用平衡的产品组合战略,提供待建和特建房屋,主要集中在有吸引力的核心子市场,以应对市场波动,保持稳定的毛利率 [11] - 强调与客户紧密合作,通过泰勒莫里森房屋融资团队提供个性化激励措施,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9] - 作为社区开发商,继续致力于执行社区开发项目,满足客户对社区的需求 [17] - 行业面临竞争压力、高取消率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等挑战,公司通过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和采购效率以及利用数字销售工具来提升竞争力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市场环境独特,公司第二季度业绩仍达到或超过了大部分关键指标的指引 [6] - 春季销售季节开局平淡,销售趋势疲软且波动,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尤其是在首次和首次升级购房市场 [7][8][9] - 消费者偏好转向特建房屋,公司特建房屋销售占比升至新高,预计短期内该比例仍将高于正常水平,但长期来看业务将在待建和特建房屋之间更加平衡 [11][12] - 公司认为市场对经济适用、理想的新建房屋的需求仍然存在,其多样化的产品组合能够满足这一需求,随着市场动态稳定,公司有机会重启增长 [1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发布了年度可持续发展和归属感报告,主题为“弹性”,体现了公司在应对市场挑战时的财务表现、房屋性能以及社区的长期吸引力和宜居性 [31] - 公司与肯尼迪刘易斯达成了一项30亿美元的灵活融资安排,旨在增强现金生成、减轻资产负债表压力并提供更多资产处置选择 [2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第二季度特建房屋销售占比升至71%的原因及未来趋势 - 这是由于库存分布、消费者对特建房屋激励措施的偏好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的,短期内特建房屋销售占比仍将较高,但长期公司倾向于待建和特建房屋更平衡的组合 [36][38][40] 问题:全年调整后毛利率为23%,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毛利率的趋势 - 预计第三季度房屋交割毛利率约为22%,第四季度大致也在22%左右,具体会受利率和激励措施的影响 [25][44] 问题:与肯尼迪刘易斯的30亿美元融资安排的具体情况 - 该安排适用于现有和新收购的资产,公司约35项资产中的一部分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转移至该安排下,它类似于土地银行,双方共同承销交易,能提供更多资产处置的时间和灵活性 [53][54][55] 问题:2026年公司的增长预期 - 公司尚未准备好对2026年进行指引,但预计未来每年都会有增长,增长将取决于市场情况和土地投资回报 [60][61] 问题:在当前环境下公司放缓销售速度的意愿和下限 - 公司会根据不同资产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销售速度,在一些核心位置的资产会保持耐心,长期来看销售速度应在低3的水平 [68][69] 问题:公司在土地市场看到的软着陆情况及影响 - 土地市场在收购方面出现了一些软着陆,体现在交易时间、条款和价格上,开发成本也有所缓和,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 [72][73][74] 问题:7月销售情况及价格与速度动态 - 7月第一周销售较慢,之后交通、网站活动和销售活动有所回升,订单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地理组合和特建房屋渗透的影响 [83][84][86] 问题:取消率上升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 取消率上升主要是由于购房者现有房屋出售问题、融资问题和竞争对手的激励措施等,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保留定金,并鼓励购房者在12个月内重新购房 [98][99][101] 问题:2026年春季销售季节是否会加速开工 - 这将取决于市场情况,公司会优先发展待建房屋业务,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在合适的位置补充特建房屋库存 [107][108] 问题:不同细分市场的利润率和激励措施变化 - 激励措施在成品库存房屋上的成本最高,度假生活方式购房者的激励措施可能更多集中在选项购买上 [113] 问题:第三季度后半段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 主要是由于特建房屋渗透增加和相关激励措施导致的,混合因素的影响较小 [115][116] 问题:佛罗里达州活跃成年购房者的来源 - 佛罗里达州的购房者来源多样,包括州内和州外,不同地区和季节有所差异,公司对佛罗里达州市场持乐观态度 [122][123][125] 问题:特建房屋的定义及与去年同期的比较 - 第二季度特建房屋销售占比为71%,去年同期约为59%,本季度特建房屋销售并交割的比例为28%,高于历史水平 [126][127][129] 问题:东部市场(佛罗里达州和亚特兰大)的销售情况 - 东南部市场(卡罗来纳州和亚特兰大)销售同比改善,佛罗里达州市场情况不一,奥兰多销售增长,社区组合更加平衡,萨拉索塔销售和库存管理表现良好,坦帕市场较为疲软 [136][137][139] 问题:西部市场(北加州和南加州)的情况 - 南加州社区表现优于公司平均水平,但社区数量减少对销售有一定拖累,北加州萨克拉门托市场稳定,湾区市场销售持平,新社区的开业将有助于增长 [142][143][145] 问题:消费者调查的主要结论 - 消费者财务状况良好,但宏观环境影响了他们的购房意愿,一些政策变化可能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 [146][147][148] 问题:盐税扣除上限提高对购房者的帮助 - 该政策主要影响加利福尼亚州的购房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信心,但不是购房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151][152]
全面现房销售,还有多远?
搜狐财经· 2025-07-06 12:00
现房销售政策推进现状 - 湖北荆门出台政策推进现房销售,要求2026年起新地块原则上实行现房销售 [2] - 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试点现房销售政策,包括海南、雄安新区、北京、深圳等,但多数仍停留在试点或部分项目阶段 [5][6] - 目前仅海南和雄安新区实现全面落地,其他地区政策执行存在"原则上"等模糊表述,实际执行力度有限 [6] 现房销售面临的行业挑战 - 开发商资金压力大,现房销售需垫付全部建设资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现金流紧张 [7][8] - 现房销售回款周期长,相比期房开盘即回款模式,资金周转效率下降约2-3年 [10] - 行业生态链依赖预售制,涉及开发商融资、银行放贷、土地财政等多方利益,单一销售模式改革难以推进 [12][13] 购房者应对策略 - 建议优先选择资金实力强、信誉良好的大型开发商项目,降低烂尾风险 [14] - 需密切关注各城市政策执行差异,辨别实质性推进与形式化表态 [15] - 行业转型需要配套融资模式改革,全面现房销售预计仍需较长时间实现 [16][17]
楼市“现房风”!现房销售占比大幅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7-02 22:24
现房销售趋势 - 深圳2025年上半年一手住宅现售网签6745套,占比30.9%,较2024年下半年提升6.3个百分点,较2023年同期(14.6%)翻倍增长,2025年6月单月占比达42% [2] - 现房销售定义为竣工验收合格、可即时交付并办理产权的商品房,与期房相比优势在于"所见即所得"、快速产权转移和降低时间成本 [3] - 部分现房占比提升源于预售项目去化周期延长转为现售,如深圳罗湖某项目开盘两年后剩余房源以现房形式销售并加大折扣 [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多地政策推动现房销售转型:信阳明确新出让土地商品房一律现房销售,土拍市场"现房地块"数量增加 [4] - "保交楼"政策导向下,开发商响应现房交付号召,部分城市要求土地拍卖时约定现楼销售条件 [3] - 全国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23%至1.1亿平方米,同期期房销售面积同比降31%至2.9亿平方米 [4]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现房销售要求开发商承担项目全周期资金投入,竣工后方可回款,显著提高资金和时间成本 [5] - 高得房率期房对现房市场形成竞争,但刚性需求购房者更倾向选择现房或短期交付新房 [3] - 预售资金监管趋严和按揭贷款合规化缩小期房与现房的资金回笼周期差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