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珂谧
icon
搜索文档
“好品山东”练就质量金招牌——山东打造品牌建设新范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9 14:29
山东品牌高质量发展 - 山东省政府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见面会,福瑞达、海信、华光国瓷、鲁花4家企业展示品牌建设新范式,体现"制造流程之美"与"产品串接之美"的融合 [1] - 山东品牌崛起以创新为底色,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跃升 [1]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福瑞达 - 以"做适合中国人的护肤品"为初心,开发国内首款透明质酸原液次抛精华、微生态护肤产品及全球首个王浆酸化妆品原料 [2] - 拥有专利17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等30余项,瑷尔博士品牌提出"微生态护肤"理念并建立皮肤菌群数据库,5年实现10亿元销售规模 [2] 海信 - 耗时10年攻克RGB-Mini LED技术,研发"信芯H7"画质芯片,首创RGB光色同控算法,控光精度达传统液晶3倍以上 [3] - 芯片研发团队集中封闭攻关3年,推动显示技术从"追赶一代"跨越至"定义一代" [3] 华光国瓷 - 自主研制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等国际领先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将国宴级健康用瓷推向大众市场 [3] 鲁花 - 培育油酸含量超75%的高油酸花生,独创5S物理压榨工艺去除黄曲霉素并锁住营养,推动中国花生良种第六次更新换代 [3] 品牌建设策略 - 福瑞达打造颐莲、瑷尔博士等五大品牌,依托"妆药同源"科研基因建立科技护肤形象 [4] - 海信以"质量为先"和"用户至上"为核心,通过体育营销加速海外市场认知,实现"造船出海" [4] - 鲁花从种子培育到食用油生产建立全产业链品牌根基,带动农民增收 [4] - 华光国瓷融合传统文化,在全国16城建立文化艺术馆,强化国瓷文化场景体验 [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海信作为智能家电"链主"企业,2024年带动25家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2025年将带动28家 [5] - 福瑞达智美科创园拥有35条化妆品生产线,年规划产值40亿元,共享研发资源推动美丽产业升级 [5][6] - 鲁花延伸农业板块,利用花生副产品提取蛋白肽生产水溶肥,形成"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模式 [6] 行业发展模式总结 - 山东企业以科技强链(福瑞达美妆、海信显示技术)、品牌增值(华光国瓷文化、鲁花农业)、生态共赢(产业链协同)为底层逻辑 [6]
玻尿酸巨头山东福瑞达:微生态护肤5年实现10亿销售规模
大众日报· 2025-07-24 11:3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最早掌握玻尿酸原料工业制备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行业地位显著[1] - 公司提出"始于玻尿酸但不止于玻尿酸"的发展理念,业务范围持续扩展[1] - 旗下新锐品牌瑷尔博士提出"微生态护肤"理念,5年内实现10亿销售规模[1] 技术创新 - 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研发20年,实现高纯度王浆酸的高效生物合成[2] - 国内首个王浆酸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珍稀成分获准进入化妆品应用领域[1] - 基于王浆酸的高端产品瑷尔博士「精研金致」系列将于7月底上市[1] 品牌战略 - 推行多品牌集团化运营,重点打造颐莲、瑷尔博士、伊帕尔汗、善颜、珂谧五大品牌[2] - 依托"妆药同源"科研基因建立科技护肤品牌形象,覆盖多个细分赛道[2] - 7月27日将举办首届颐莲品牌文化大会,强化品牌文化塑造[2] 生产制造 - 推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透明化、柔性化"五大升级[2] - 从原料到成品需经过8次质量检测,涉及200多个指标,实验室实现国际互认[2] - 投资建设福瑞达智美科创园,拥有35条化妆品生产线,年规划产值40亿[2] - 建设省内首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年规划产值10亿[2] 发展模式 - 采用"生活美容+医学美容"双美生态发展模式[2] - 主动对接"北方美谷"战略,完善产业布局[2]
福瑞达年报解码:地产业务剥离阵痛后,多引擎战略逐步破局
犀牛财经· 2025-03-25 20: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73% 主要受剥离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影响[3] - 剔除房地产业务剥离影响后 净利润同比增加6.15%[3] - 资产负债率下降至20.20% 因剥离房地产业务剩余价款用于归还金融机构借款[3]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05% 连续五年保持增长[3] - 研发重点投向化妆品 医药和原料业务[3] 各业务板块营收表现 - 化妆品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46%[4] - 医药板块营收同比下降1.41%[4] - 原料及添加剂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43%[4] 化妆品业务发展 - 颐莲品牌夯实高保湿品牌定位 瑷尔博士保持国内微生态护肤第一品牌优势[4] - 珂谧品牌围绕胶原蛋白市场精准突破 渗透医院和药店渠道[4] - 三大品牌分别主打喷雾 益生和胶原产品线[4] 医药业务优化 - 医药业务下半年企稳回升 通过销售组织结构 渠道和模式调整实现[4] - 推进医药营销模式创新和团队变革 配套创新激励政策[4] - 明确颈痛系列 小儿解感颗粒 舒腹贴膏 丹皮酚软膏的产品定位[4] - 加大OTC市场力度 以KA为突破口 采用品牌化销售策略[4] - 抓住补益类产品增长机会 推动相关产品上市销售 形成产品矩阵[4] 原料及添加剂业务转型 - 加快向高端化转型 扩大食品级和化妆品级产品定制化服务[5] - 凭借透明质酸构建技术壁垒 强化纳他霉素的头部地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