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润熙泉
icon
搜索文档
胶原蛋白卖不动了,知名品牌多店清空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0:56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双十一期间胶原蛋白市场整体表现不复往年,凉意凸显 [1] - 双十一大促全网累计销售额突破万亿元大关,但美妆板块的胶原蛋白品牌表现难言乐观 [5] - 行业龙头巨子生物与锦波生物增长步伐放缓 [1] 主要公司销售动态 - 可复美GMV同比下滑,在抖音平台10月9日至16日GMV为0.5-0.75亿元,较去年同期1亿元以上明显缩水 [5] - 可复美自2025年6月起连续跌出抖音美妆榜前20名,其近30天在抖音销售额1亿+,其中胶原棒贡献30%份额 [5] - 可复美在天猫大促美妆榜单中从2023年第10位升至2024年第5位,2025年回落至第20位 [5] - 花旗研报指出巨子生物主打产品因促销策略更严谨导致价格吸引力下降 [5]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在多个平台官方店铺已清空,上美股份旗下"胶原丽"已完成工商注销 [1] 公司战略调整与业务拓展 - 以医疗器械见长的锦波生物开始尝试向C端消费市场延伸,其合作品牌"同频"开售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首日全天 [5] - 长期深耕消费端的巨子生物开始向B端业务布局,其全资子公司获得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7] - 两大巨头跨越市场边界,从医疗器械领域跨界至消费赛道,从C端市场延伸至B端场景 [7] 财务与资本市场表现 - 锦波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6] - 锦波生物总市值从年中一度突破500亿元波动下行,截至11月12日开盘市值下跌至267亿元 [6] - 巨子生物自2025年5月20日盘中触及阶段性高点85.14港元以来,股价累计最高跌幅达55.18%,11月12日开盘报39.32港元/股,总市值421.1亿港元 [6][7] - 锦波生物核心产品"薇旖美"毛利率高达95%,但原价6800元产品遭部分经销商压价至千元级促销 [6] 行业技术研发趋势 - 胶原蛋白赛道正在快速"去美容化",从护肤跨向医疗,从情绪价值转向结构科学 [9] - 行业竞争进入第三阶段,比"材料科学+临床转化",市场不再为"添加胶原"买单,而要看能否通过临床、进入Ⅲ类产品 [12] - 华熙生物在2025年8月末开始密集披露5项重组胶原发明专利,累计已公开8项相关生产制造专利 [10][11] - 福瑞达旗下珂谧已斩获七项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另有两项三类医疗器械项目在研发中 [12] - 丸美生物在珠海建设Ⅲ类医械中试基地,敷尔佳成为国内首例"双腔固液分离"形式Ⅲ类无菌医械,江苏吴中东万生物完成国内首个重组I型人胶原原料主文档登记 [12]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从激昂的"神话"叙事阶段步入考验耐心、技术深度与战略定力的"长跑" [1] - 竞争核心从"谁先推出产品"转向"谁能证明功效",需打通原料—质控—注册—临床—生产—终端的完整链 [13] - 产业化与临床成为行业真正门槛,没有生产线和质量体系很难进入Ⅲ类医械的更深水区 [12]
胶原蛋白卖不动了,知名品牌多店清空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9:58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双十一期间胶原蛋白市场整体表现不复往年,凉意凸显 [1][3] - 行业龙头巨子生物与锦波生物增长步伐放缓 [1]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在多个平台的官方店铺已清空,上美股份旗下"胶原丽"已完成工商注销 [1] 主要公司市场表现 - 可复美在抖音平台近30天销售额为1亿+,其中胶原棒贡献30%份额,但10月9日至16日其GMV为0.5-0.75亿元,较去年同期1亿元以上明显缩水 [4] - 可复美自2025年6月起连续跌出抖音美妆榜前20名,在天猫大促美妆榜单中从2023年第10位升至2024年第5位,2025年回落至第20位 [4] - 锦波生物总市值从年中一度突破500亿元波动下行,截至11月12日开盘市值下跌至267亿元,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5] - 巨子生物股价自2025年5月20日盘中高点85.14港元累计最高跌幅达55.18%,11月12日开盘报39.32港元/股,总市值421.1亿港元 [5] 企业战略调整 - 企业打破业务边界,以医疗器械见长的锦波生物尝试向C端消费市场延伸,其合作品牌"同频"开售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首日全天 [4] - 长期深耕消费端的巨子生物向B端业务布局,其全资子公司获得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的"重组I型α1亚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医疗器械注册证 [5] - 锦波生物核心产品"薇旖美"除皱针剂毛利率高达95%,年销量突破百万支,但原价6800元产品遭部分经销商压价至千元级促销 [4] 行业技术竞争焦点 - 胶原蛋白赛道快速"去美容化",从护肤跨向医疗,竞争核心转向"材料科学+临床转化" [7][9] - 华熙生物2025年8月末开始密集披露5项重组胶原发明专利,累计已公开8项与重组胶原蛋白有关的生产制造专利 [7] - 福瑞达旗下珂谧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斩获七项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另有两项三类医疗器械项目处于研发中 [8] - 丸美生物在珠海建设Ⅲ类医械中试基地,敷尔佳在2025年拿到重组Ⅲ型胶原贴敷料伦理审批与临床备案,成为国内首例"双腔固液分离"形式Ⅲ类无菌医械 [8] - 江苏吴中从源头突破,东万生物完成国内首个重组I型人胶原原料主文档登记 [9]
胶原蛋白“退烧”:巨子、锦波互侵腹地,近10家A股企业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2:10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双十一期间胶原蛋白市场整体表现不及往年,凉意凸显 [1] - 双十一大促全网累计销售额突破万亿元大关,但美妆板块的胶原蛋白品牌表现难言乐观 [2][3] - 行业正从一个激昂的"神话"叙事阶段,步入考验耐心、技术深度与战略定力的"长跑" [1] 主要公司市场表现 - 可复美在抖音平台GMV为0.5-0.75亿元,较去年同期1亿元以上明显缩水,且自今年6月起连续跌出抖音美妆榜前20名 [3] - 可复美在天猫大促美妆榜单中从2023年第10位上升至2024年第5位,2025年回落到第20位 [3] - 锦波生物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低,总市值从年中一度突破500亿元波动下行至267亿元 [4] - 巨子生物股价自今年5月20日阶段性高点85.14港元以来累计最高跌幅达55.18%,11月12日总市值为421.1亿港元 [5][6] - 锦波生物核心产品薇旖美原价6800元遭部分经销商压价至千元级促销,渠道价格乱象侵蚀销售额 [4] 公司战略调整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在多个平台官方店铺已清空,上美股份旗下"胶原丽"已完成工商注销 [1] - 锦波生物从以医疗器械见强项开始尝试向C端消费市场延伸,其合作品牌"同频"开售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首日全天 [3] - 巨子生物从长期深耕消费端开始向B端业务布局,获得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6] - 华熙生物在清空官旗后开启新一轮胶原蛋白布局,2025年8月末开始密集披露5项重组胶原发明专利 [8] - 福瑞达旗下珂谧主打术后修复,已斩获七项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另有两项三类医疗器械项目处于研发中 [9]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竞争核心从"谁先推出产品"转向"谁能证明功效",需打通原料至终端的完整链才算进入牌桌 [11] - 市场竞争从第一阶段比品牌、第二阶段比渠道,进入第三阶段比"材料科学+临床转化" [10] - 技术关键词从"添加"与"补充"转向"三螺旋结构""高稳定性""小分子形态"等专业成分词汇 [9] - 丸美生物在珠海建设Ⅲ类医械中试基地,敷尔佳成为国内首例"双腔固液分离"形式Ⅲ类无菌医械,江苏吴中东万生物完成国内首个重组I型人胶原原料主文档登记 [9][10]
山西女首富的胶原蛋白卖不动了,公司市值5个月蒸发2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23:3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0%;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0%以上,分别为62.51%、66.25%和70.92%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同比增速出现较大回落,分别为30.44%、7.36%和6.96% [4]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36%,但扣非净利同比下降16.72%,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8.05% [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5] 核心产品动态 - 核心产品薇旖美上半年贡献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34.7%,但同比增速减少超70个百分点 [7] - 受薇旖美影响,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整体收入增速从2024年前两季度的84.37%降至2025年的33.41% [7]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前两季度实现收入1.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39%,但对整体业绩贡献依然有限 [8] 股价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于5月21日报577.50元/股,总市值突破500亿元,年内累计涨幅近180% [9] - 截至10月31日,公司股价报251.28元/股,总市值回落至289.1亿元,较高点跌去超200亿元 [10] 行业竞争格局 - 以公司和巨子生物为代表的胶原蛋白企业普遍出现增速回落、毛利收窄等问题 [1]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被传停运,聚源上美子公司"胶原丽"也已被传悄然注销,行业整体步入调整阶段 [1] - 公司主力产品薇旖美于4年前获批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该领域首张"械三证" [14] - 行业头部企业巨子生物于2024年10月获得其首张重组胶原蛋白"械三证",打破了公司长期以来的独家局面 [14]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路径 - 公司定位并非医美企业,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本质上是"人体的一种生命材料",医美领域仅是技术验证的入口,长远战场在于"医疗深水区" [14] - 公司长期将资源聚焦于B端的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发与销售,相对忽视了面向C端消费市场的品牌建设与渠道开拓 [15] - 公司2025年以来明显加速对C端市场的探索,创始人亲自出镜与头部主播合作,并将技术合作品牌"同频"引入直播间 [15] - 巨子生物通过绑定头部主播、大规模品牌投放和线下渠道铺设,迅速建立起强大的消费者认知 [15]
山西女首富的胶原蛋白卖不动了,公司市值5个月蒸发2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23:27
业绩增长态势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0%;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0%以上,分别为62.51%、66.25%和70.92%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30.44%、7.36%和6.96% [3]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36%,但扣非净利同比下降16.72%,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8.05% [3] - 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3] 核心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薇旖美上半年贡献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34.7%,但同比增速减少超70个百分点 [3] - 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整体收入增速从2024年前两季度的84.37%降至2025年同期的33.41% [3] - 薇旖美是国内唯一获批的Ⅲ类重组胶原蛋白注射剂,但其业绩贡献力度正逐渐下滑 [3] 新兴业务发展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在前两季度实现收入1.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39% [3] - 尽管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增速显著,但由于业务体量较小,对整体业绩贡献依然有限 [3]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于5月21日报577.50元/股,总市值突破500亿元,年内累计涨幅近180% [4] - 截至10月31日,公司股价报251.28元/股,总市值回落至289.1亿元,较高点跌去超200亿元 [4] - 股价波动反映了市场对其增长逻辑的再定价 [6] 行业竞争格局 - 以锦波生物、巨子生物为代表的胶原蛋白企业普遍出现增速回落、毛利收窄等问题 [1]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被传停运,聚源上美子公司"胶原丽"也已被传悄然注销,行业整体步入调整阶段 [1] - 巨子生物于2024年10月获得其首张重组胶原蛋白"械三证",打破了锦波生物长期以来的独家局面 [9]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路径 - 公司在原料与技术层面具备显著优势,基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构建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8] - 公司长期将资源聚焦于B端的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发与销售,相对忽视了C端消费市场的品牌建设与渠道开拓 [9] - 创始人杨霞认为医美领域仅是技术验证的入口,公司的长远战场在于需要长期积累和严谨临床的"医疗深水区" [9] - 2025年以来公司明显加速对C端市场的探索,创始人亲自出镜与头部主播合作,并将技术合作品牌"同频"引入直播间 [10] - 公司正尝试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叩响C端消费市场的大门,寻求在医疗级标准与消费市场认可之间找到平衡 [10]
三季报增速放缓?技术壁垒难掩锦波生物商业化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0:05
业绩增长态势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0%,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0%以上,但第二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及扣非净利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30.44%、7.36%和6.96% [3]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36%,但扣非净利同比下降16.72%,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8.05%,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3] 产品结构变化 - 核心产品薇旖美上半年贡献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34.7%,但同比增速减少超70个百分点,导致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整体收入增速从2024年前两季度的84.37%降至33.41% [4]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前两季度实现收入1.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39%,但由于业务体量限制,对整体业绩贡献依然有限 [4] 二级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于5月21日报577.50元/股,总市值突破500亿元,年内累计涨幅近180% [6] - 截至10月31日,公司股价报251.28元/股,总市值回落至289.1亿元,较高点跌去超200亿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主力产品薇旖美曾长期是唯一获批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但行业另一头部企业于2024年10月获得首张重组胶原蛋白"械三证",打破了独家局面 [7][8] - 以公司及巨子生物为代表的胶原蛋白企业普遍出现增速回落、毛利收窄等问题,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被传停运,聚源上美子公司也被传注销,行业整体步入调整阶段 [2]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路径 - 公司长期定位并非医美企业,将资源聚焦于B端的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发与销售,相对忽视了C端消费市场的品牌建设与渠道开拓 [8] - 今年以来公司明显加速对C端市场的探索,创始人亲自出镜与头部主播合作,并将技术合作品牌引入直播间,尝试以多元方式叩响C端消费市场大门 [9] - 公司在原料与技术层面具备显著优势,基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构建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7]
华熙生物澄清总部搬迁传闻 拟调整部分品牌运营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9-21 09:06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否认总部迁址传闻但确认调整品牌运营地至华东地区以利用当地生态优势 [2] - 公司关闭营收规模较小的护肤品品牌润熙泉并加大对核心品牌润百颜的营销投入 [4] - 公司董事会进行人事调整 业务副总裁樊媛和邹松岩未能获得连任 [2]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8.08亿元 同比下滑31.44% [5] - 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为35.74% 同比下滑超6个百分点 [5] - 润百颜官宣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张艺兴 预计带来显著宣传支出 [5] 行业对比 - 美妆企业普遍集聚江浙沪地区 例如珀莱雅总部位于杭州 敷尔佳和贝泰妮品牌运营地位于上海 [2]
医美龙头“跨界”求变
深圳商报· 2025-09-12 02:05
公司战略转型 - 华熙生物通过全资子公司Bloomage Biotechnology以每股12港元价格认购圣诺医药约1735.24万股新股 总投资额1.38亿港元 持股比例达9.44% [1] - 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华熙生物在业绩承压之下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转型 [1] - 圣诺医药首席执行官潘洪辉表示 华熙生物是圣诺医药的战略合作伙伴 企业希望医美管线在华熙的助力下更快推进至临床和商业化进度 [2] 业务表现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已关闭天猫旗舰店 抖音、微信等平台的官方店铺全部清空商品 其它社交账号停止更新许久 [1] - 润熙泉品牌2020-2024年累计实现营收3亿元 未达到公司设定的10亿元目标 [1] - 华熙生物旗下肌活和米蓓尔等胶原蛋白相关团队规模从100人以上大幅缩减至10余人 公司正在推进大规模裁员并提供"n+1"赔偿 [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含胶原蛋白产品)收入同比下滑29.74%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9.57% 出现"三连降"局面 [2] 组织架构调整 - 华熙生物的业务调整始于2024年公司启动的"变革元年"战略 [2] - 截至2025年4月 公司已有18位高管离职 包括刘爱华、郭珈均等核心管理人员 [2] 市场表现 - 截至9月11日收盘 圣诺医药股价为18.78港元/股 [1] - 圣诺医药曾是国内风光一时的"小核酸第一股" 小核酸药物通过提前阻断"坏蛋蛋白"的生成来对抗疾病 [2]
华熙生物持续“瘦身”护肤品牌
新浪财经· 2025-09-11 19:24
公司业务调整 - 关停润熙泉品牌 该品牌定位大众抗衰修护护肤 核心成分为冻龄元胶原蛋白 定价在300元以内 对营收和利润贡献无意义[1] - 停止运营与乐华娱乐合作的儿童护肤品牌润熙禾 多品牌矩阵从盲目扩张转向聚焦与收缩[6]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占比从超70%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40.36%[3] 战略定位与业务重心 - 强调胶原蛋白并非公司战略 核心业务始终为透明质酸 反对外界将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对比[2] - 定位为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非单一护肤品公司 以全产业链为基础 凭借B端原料和医疗终端环节保持抗风险能力[4] - 原料业务除玻尿酸外 布局依克多因、麦角硫因、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PDRN等成分 但玻尿酸核心地位不可撼动[6] 品牌运营挑战 - 主品牌润百颜、夸迪、BM肌活、米蓓尔自2023年开始双位数下滑 2022年表现最好的润百颜和夸迪仅达13亿元量级[9] - 四大主品牌概念区隔模糊:润百颜主打修护 夸迪切入抗衰 BM肌活聚焦代谢 米蓓尔瞄准敏感肌护理 但消费者心智区隔度不鲜明[9] - 过度依赖外部资源营销 未能建立长期主义价值 2025年初起停止价格促销投放 转向内容场景深度互动 形成"内容种草-品牌建设-销售转化"闭环[3] 行业环境与战略反思 - 线上流量成本高企 消费市场承压 单纯依靠高强度投放换销量的模式难以为继[4] - 多品牌战略需要成倍资源和管理能力 流量红利消退后必须回归聚焦 明确战略核心品牌与试验性品牌[10] - 国货美妆行业进入品牌结构再平衡阶段 需避免子品牌消耗资源拖累整体业绩[11]
润熙泉关停 华熙生物化妆品业务突围记
北京商报· 2025-09-10 20:48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关停润熙泉品牌以聚焦主业和主要品牌 该品牌对营收和利润贡献没有意义[2][4] - 润熙泉是公司2019年推出的功能性护肤品牌 曾被视为胶原蛋白领域的探索 但公司否认其与胶原蛋白战略的关联[7] - 公司2024年开启变革元年 对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进行五大方面变革 包括经营逻辑 产品 渠道 组织和品牌[10][11] 品牌表现分析 - 润熙泉在2020年至2024年10月累计营收达3亿元 目标曾设定为冲击10亿元[7] - 公司四大主要品牌2024年营收数据:润百颜9.23亿元 夸迪6.49亿元 米蓓尔2.9亿元 BM肌活2.79亿元[6] - 功能性护肤业务2024年总营收25.69亿元 同比下降31.62% 四大品牌分别下滑22.63% 41.69% 31.76% 52.06%[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1.61%和70.59%[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9.57%和35.38%[8]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9.12亿元 同比下降33.97%[8] 业务发展历程 - 功能性护肤业务2019-2022年营收从6.34亿元增长至46.07亿元 2022年占比达72.45%[9] - 同期公司整体营收增速分别为49.28% 39.63% 87.93% 28.53%[9] - 销售费用从2019年5.21亿元增长至2022年30.49亿元[9] 行业竞争环境 - 功效护肤领域面临发展瓶颈 头部品牌逐渐聚焦 其他品牌发展空间有限[7] - 流量成本持续上涨和投资效益下降导致业绩增长停滞[9]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功能性护肤产品市场份额受到挤压[9] 组织架构优化 - BM肌活与米蓓尔已进行组织结构优化 建立更扁平 更敏捷的团队架构[11] - 调整后人效显著提升 库存周转效率改善 综合费率持续下降[11] - 公司总经理聚焦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 培养创业型团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