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
搜索文档
绿电澎湃润南国 数智赋能启未来——南方电网 “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综述
中国电力报· 2025-11-03 16:28
论坛核心成果 -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白皮书在论坛上正式发布,系统梳理了公司“十四五”期间的建设成果与创新实践 [1] 绿色电力供给 -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网,西电东送累计电量超9500亿千瓦时,送电能力突破5800万千瓦 [1][2] - 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57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3.5倍,成为区域第一大电源,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66% [2] - 西电东送清洁电量占比超80%,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或建设 [2] - 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高达88%、93%,减少数百万千瓦调节电源建设成本 [2] 绿色电力消费 - “十四五”以来南方五省区电能替代电量突破24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3] - 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超10万支充电桩遍布城乡,粤港澳大湾区达成欧标充电桩县区全覆盖 [1][3] - 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量达2500亿千瓦时,超此前三年总和,港澳台绿证交易实现全覆盖 [3] 源网荷储协同 - 抽水蓄能装机突破“三个一千万”,新型储能装机超1500万千瓦,需求侧响应水平达7.6% [5] - 110余家虚拟电厂聚合可控负荷1580万千瓦,深圳虚拟电厂集群实现110万千瓦实时可调负荷,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5][6] - 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接入可控负荷达全网最大负荷的24.6%,电动汽车邀约填谷、V2G反向放电场景全覆盖 [6] - 建成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36个近零碳示范区,其中25个获碳中和认证 [6] 数字化与智能化 - 超100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机巡为主、人巡为辅”,500千伏及以上线路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全覆盖 [8] - 99.5%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升至99.72%,配网自愈覆盖率达97.71%,较2020年分别提升50和超63个百分点 [8] - “大瓦特·驭电”大模型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全自主可控电力市场求解器“天权”计算性能超越国际顶尖产品 [8] - 电鸿生态圈链接超500家产业伙伴、3000余款电力终端,适配100余款主流芯片和40余款模组 [8] 市场机制与创新 - 电力交易市场主体注册数量超过22万家,占全国四分之一,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七成 [1] - 粤桂黔出台共享储能租赁指导价,桂黔琼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调频服务实现五省区全覆盖结算 [6] - 公司牵头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发布能源领域电力方向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9]
南方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0
更"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 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能源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实 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10月29日至31日,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 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期间,海南省政府与南方电网对外发布《海南 清洁能源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将全力推动海南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行地,支撑海南自 贸港、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论坛上,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白 皮书》,系统梳理展现"十四五"时期南方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实践。5年 来,南方电网创新提出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清洁低碳供给格局 基本形成,数字电网载体作用充分发挥,绿色互动消费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储能规模利用质效齐升,电 力市场体制机制带动取得突破,技术装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示范平台带动效能全面凸显。 能源转型呈现新气象 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如今 ...
2025数博会聚焦电碳算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41
行业趋势与需求 - 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增长催生海量算力需求 节能减碳诉求推动产业变革 [1] - 2024年至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达20%左右 远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1] - 电力供应成为算力发展重要影响因素 算力规模直接关系数据加工处理效率与能力 [1] - AI快速发展推动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需构建数算网能协同新型基础设施 [1]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南方电网研发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 以电力基础设施为基石 智能化推动算力资源经济绿色流动 [1] - 系统具备实时监测能力 同步追踪算力任务电力消耗 算力输出与碳排放数据 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2] - 系统实现动态调度功能 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出清电价信号 驱动算力任务向低电价区域转移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10%以上 [2] - 借助绿电超发信号实现算力任务分钟级转移聚合 大幅提升绿电使用比例 [2] - 通过确定性网络技术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与东数西算枢纽实现算力互济 [2] - 形成模型加策略加平台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整体解决方案 [2] - 为用户提供算力淘宝式服务 自动基于电价绿电情况匹配符合价格预期低碳标准及性能要求的最佳智算路径 [2] 实践成效与发展方向 -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7月将苏州用户yolov5目标检测训练任务迁移至贵州贵安新区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实施 [3] - 在108小时训练过程中节约10%算力综合成本 消纳113.4千瓦时绿色电力 [3] - 电算协同重要基础是算力柔性调度能力 需重点解决应用协同数据协同模型协同三大问题 [3] - 未来算力资源使用有望像水电一样便捷统一可量化 需建立精准高效的算力度量体系 [3]
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试运行
央视新闻· 2025-08-31 07:21
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 - 中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于8月28日上线试运行 实现电力、算力与碳排放的实时联动和优化调度 将助力数据中心节能降碳、降本增效 [1] - 系统实现电网、算网、通信网三网融合 当西部地区出现更便宜电价时 自动将3D渲染、大模型训练等计算任务调度至西部算力节点 [1] - 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充裕时 系统集中使用绿色电力支撑计算任务 [1] 算力能耗与成本效益 - 预计到2030年中国算力能耗一年达到4800亿度电 碳排放超过2亿吨 [3] - 算力用电综合成本每降低1毛钱 每年可为算力产业节约480亿元 为广大终端用户提供更普惠的算力 [3] - 每提升1%的绿电使用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 相当于种植1.1亿棵树 [3]
实时联动 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试运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8-29 07:12
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 - 中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上线试运行 实现电力、算力与碳排放实时联动和优化调度 [1] - 系统实现电网、算网、通信网三网融合 根据电价和新能源发电情况自动调度计算任务 [1] - 当西部电价更低时自动将3D渲染、大模型训练等任务调度至西部算力节点 [1] - 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充裕时集中使用绿色电力支撑计算任务 [1] 算力能耗与成本效益 - 预计2030年中国算力年能耗达4800亿度电 碳排放超2亿吨 [3] - 算力用电综合成本每降低0.1元 每年可为产业节约480亿元 [3] - 绿电使用比例每提升1%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 [3] - 每减少2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1亿棵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