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系列期权

搜索文档
郑商所金融支农再升级,“保险+期货”十年深耕,为乡村振兴注活水、添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9-30 15:51
秋分时节,谷穗金黄。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保险+期货"这一金融支农创新模式也迎来了落地十周年。 作为国务院首批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已连续十年开展"保险+期货"。 十年间,郑商所坚守为农初心,持续迭代项目方案、扩大保障半径——累计支持试点250个,覆盖16个 省(区、市),截至2024年末已惠及近76万农户,为苹果、红枣、花生、白糖、棉花、油菜六大特色品 种系上"价格安全带"。 从"试点萌芽"到"全域铺开",郑商所立足农户需求、发挥期货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破解了"靠天 吃饭""丰年不丰收"的难题。未来将继续护航农民稳收增收,绘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白糖期货"打头阵",稳价保收"蔗里无忧" 白糖,是郑商所首批"保险+期货"项目的品种之一。 2016年"保险+期货"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郑商所当年即启动6个棉花与白糖试点项目,其中在广西 武鸣县、扶绥县、武宣县支持开展了首批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之后从未间断。期间,郑商所持 续结合试点成效与品种上市进展,不断探索优化,截至目前已连续10年在广西开展糖料蔗"保险+期 货"项目。 在"保险+期货"模式的护航 ...
白糖期货波动加大 关注系列期权参与机会
期货日报· 2025-09-29 07:29
白糖期货市场行情 - 受巴西食糖产量数据偏空影响,9月18日白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放量下破5500元/吨关键支撑位,随后反弹,整体波动加大 [1] - 巴西甘蔗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巴西中南部地区8月下半月甘蔗压榨量为5006.1万吨,同比增加10.68%;食糖产量为387.2万吨,同比增加18.21% [6] 白糖系列期权产品特性 - 白糖系列期权是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存续期限通常约为2.5个月,明显短于白糖常规期权4~5个月的存续期,使投资者能在较短交易窗口内实现策略闭环 [2] - 系列期权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由于存续期较短,其时间价值较少,因此权利金通常更低 [2] - 系列期权具有更高的Theta值,时间价值衰减速度更快,为卖方增强短期持仓盈利潜力,也为买方在短期快速波动中提供更好收益弹性 [3] - 系列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曲面通常更为陡峭,因存续期短,市场情绪和预期被放大,导致不同行权价上的波动率倾斜和期限结构变化更为显著 [4] 巴西糖业基本面多空因素 - 巴西糖醇价差显著收窄,乙醇折糖价开始高于原糖期货价格,将甘蔗用于生产乙醇比生产食糖具有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6] - 巴西的醇油比价持续低于0.7,当含水乙醇价格对汽油价格的占比低于70%时,消费者更乐于使用含水乙醇,从而提振乙醇需求 [6] - 巴西甘蔗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该榨季无论是甘蔗累计入榨量抑或累计产糖量都出现下降 [6] 白糖系列期权交易策略 - 若认为后续白糖期货价格可能上涨,可买入白糖2601系列期权5700元/吨行权价的看涨期权,根据9月26日夜盘数据,其权利金为170元/手 [7] - 为保护已在5500元/吨入场的期货多头头寸,可买入白糖2601系列期权5300元/吨行权价的看跌期权,根据9月26日夜盘数据,权利金为115元/手 [7]
用好期货期权工具 促进云南糖业高质量发展
期货日报网· 2025-09-26 07:37
郑商所在云南昆明举办"期权+"培训活动 参加培训活动的几位糖业企业代表表示,在白糖系列期权推出后的市场培育关键期,郑商所聚焦白糖主 产区集中开展"期权+"培训,有助于提升产业企业和会员单位对期权功能作用的认识。此外,配套举 办"共话期现"等座谈会,重点拓展期现结合业务案例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产投对接。 云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认为,用好期货、期权工具,可以有力地促进糖业发展。培训活动针对性 强、内容丰富,集中解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开展信息交流,加强期权交易的技能培训,可 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支持。 "多年来,云南糖业发展得到了郑商所的持续大力支持,期货交割库点增至1个厂仓、3个交割库,1个制 糖厂的产品被划定为免检产品。同时,郑商所还根据云南省食糖物流情况变化,调整了库点的布 局。"邓毅表示,今年云南省白糖期货交割仓单规模创造了新的纪录,5月份白糖期货仓单数量一度达到 11033张。目前,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进入新阶段,期权工具是期货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抓手。做 好期货及衍生工具培训,是助力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实体企业应提升对期货和期权工具认 识、理解、运用的程度。 云南英茂糖业(集团) ...
用好期货期权工具 促进云南糖业高质量发展 郑商所在云南昆明举办“期权+”培训活动
期货日报网· 2025-09-26 02:08
行业风险管理培训 - 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云南昆明面向产业企业、期现贸易商、会员单位举办了3场白糖“期权+”培训活动,旨在探索拓展白糖“期权+”模式并强化产业利用期权管理风险的能力[1] - 白糖系列期权上市后,郑商所会同市场机构在广西、云南等主产区举办专题培训,引导企业深入了解期货、期权工具,糖企关注度提升并创新使用期权工具衍生出套保新模式,学习意愿较强[1] - 培训配套举办“共话期现”座谈会,重点拓展期现结合业务案例模式,以有效促进产投对接[1] 云南糖业市场地位与产量 -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食糖产区,2024/2025榨季食糖产量为241.88万吨,同比增长19.04%,占全国总产量的21.67%[1] - 云南汇集了多家大型白糖生产、贸易及终端用糖企业[1] 期货市场支持与交割情况 - 郑商所持续支持云南糖业发展,期货交割库点增至1个厂仓和3个交割库,1个制糖厂产品被划定为免检产品,并根据食糖物流变化调整库点布局[2] - 今年云南省白糖期货交割仓单规模创新纪录,5月份白糖期货仓单数量一度达到11033张[2] - 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进入新阶段,期权工具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抓手[2] 企业对培训与市场环境的反馈 - 糖业企业代表认为,在白糖系列期权推出后的市场培育关键期,郑商所聚焦主产区开展培训有助于提升产业对期权功能作用的认识[1] - 云南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认为培训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开展信息交流和技能培训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支持[2] - 云南英茂糖业集团负责人指出2024/2025榨季充满挑战,国内外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多,行业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3] - 系列培训基于现实需求举办,为企业提供了系统学习平台,有助于企业从理解、尝试到最终善于运用期权,将金融工具转化为管理优势[3]
郑商所服务新疆发展出实招、见实效
期货日报网· 2025-09-25 03:55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上市相关期货期权品种、完善规则制度、加强市场培育等方式,多措并举服务新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棉花、红枣等产业领域成效显著 [1][2][3] 期货市场服务新疆产业发展的举措 - 上市与新疆产业密切相关的期货期权品种,包括红枣期货、尿素期货及期权、白糖系列期权等,在郑商所上市的47个品种中,有10余个与新疆纺织、林果、化工产业相关 [3] - 完善棉花、红枣、白糖等品种的业务规则,增加交割方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将棉花基准交割地调整至新疆,突出其主产区地位 [4] - 优化交割库布局,2017年后在新疆累计增设多家交割库,包括1家白糖交割厂库、5家棉花交割仓库、6家红枣交割仓库及3家红枣交割厂库,目前在新疆共设23家交割库 [4] - 加强市场培育,2020年以来联合当地单位举办8次产业活动、50余场特色品种市场活动、40余场专业培训,并遴选了12家疆内"产业基地" [4] - 打造"保险+期货"等特色模式,在新疆累计支持开展59个相关项目,为约83万吨、货值79亿元的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并探索"保险+期货+N"等金融综合支农途径 [5] - 培养期货人才,与当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设立乌鲁木齐服务与发展中心,开展"期货知识进校园"活动惠及7所高校的1.1万名学生,支持会员举办近60场企业服务活动 [5] 期货服务新疆农业发展的成效 - "保险+期货"项目自2016年以来在新疆27个地区开展,累计惠及农户近8万户,赔付总额达2.34亿元,促进了农民稳收增收 [6][7] - 红枣期货上市后,枣农议价能力显著改善,例如2021年因高温减产,枣农根据期货价格成功将收购价从5元/公斤提升至8元/公斤 [7] - 创新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就业与增收,如新疆利华棉业的模式帮助农民获得每亩600~7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并带动6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麦盖提红枣产业园创造3000余个岗位 [7] 期货助力新疆企业稳健经营 - 新疆企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郑商所在新疆的期货法人客户数近5年增长超过1倍,企业期现货综合经营模式日益成熟 [8] - 具体案例显示,一家新疆轧花厂在2023年棉花价格波动中通过期货套保,现货亏损800元/吨,但期货空单平仓盈利2000元/吨,实现期现合并净盈利 [8] - 中棉集团在新疆采用精细化套期保值策略,收购加工量已达40万吨,实现了"盈利有预期,规模有增长,风险有控制" [8] 期货促进新疆棉纺产业链发展 - 棉花期货功能发挥显著,郑商所在新疆的棉花交割库容占全国80%,便利当地企业参与 [9] - 棉纱期货规则修订后流动性改善,2025年上半年日均持仓超2万手,行业龙头数智世界集团利用棉花期货锁定50%的现货年使用量成本,并参与棉纱期货卖出套保 [9] - 棉花购销基本完成向基差定价转型,基差贸易占比达81%,较2020年提升47个百分点,稳定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10] 期货提升新疆红枣产业化水平 - 红枣期货标准推动了产业升级,明确了基准品果粒数180~230个/千克等关键指标,促进了规范化枣园普及和标准化生产 [11] - 交割需求增加带动当地加工能力显著提升,日加工能力从30~50吨跃升至200~300吨,本地加工占比从10%提升至40% [11] - 龙头企业如阿拉尔市聚天红果业引进智能化生产线,日加工能力突破500吨,当地加工比例最高突破90%,改变了传统"新疆种植、沧州加工"的格局 [11] 期货带动新疆红枣产业链集群发展 - 红枣交割库设立带动了包装、物流、质检、精深加工等配套企业发展,2024年新疆红枣产业链企业超2900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12] - 第一师阿拉尔市建成红枣交易市场、质检研发中心及8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超3万吨,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探索分级分类销售和高附加值加工路径 [12]
期货业创新发展丰富品种工具供给
证券日报· 2025-08-21 00:53
行业创新发展与开放 - 期货市场以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强国建设为主题 推进高水平开放和创新发展 [1] - 行业持续推进品种供给、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和提升国际影响力 取得显著成效 [2] - 郑商所上市丙烯期货及期权 推出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白糖系列期权 发布郑商所气温指数 [2] - 拓展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深化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 提升市场国际辐射力 [2] - 证监会将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提升行业机构专业能力 [3] 品种工具供给规划 - 郑商所将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 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2] - 持续优化已上市品种合约及业务规则 坚持一品一策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 [2] - 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 落地PTA保税交割 适时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3] 期货公司发展挑战 - 期货公司需具备资金实力、高素质人才队伍、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强大盈利和创新能力以及数字化金融科技服务体系 [4] - 目前整体业务收入单一 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 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人才基础有待加强 [4] - 国际化进程中面临技术搭建适配性不足、人才短缺、合规文化理解不深等痛点 [5] 政策支持方向 - 中期协将完善期货公司功能定位 加强业务监管与创新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4] - 推动期现联动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发挥股指期货期权稳定市场和活跃市场的双重功能 提高交易便利性 [4] - 扩大对外开放 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范围 [4] 国际化竞争策略 - 期货公司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找到自身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5] - 中粮期货基于套期保值业务优势 将服务实体作为突破口 向全球市场中资企业分享经验 [5] - 秉持合作共赢理念 携手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
郑商所:将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
新华财经· 2025-08-20 16:02
品种研发与上市进展 - 郑商所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 水泥 鸡肉等品种研发 [1] - 郑商所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已推出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白糖系列期权 [1] - 国内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达131个 郑商所上市27个期货和20个期权品种 其中全球独有品种13个 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 [1] 市场表现与规模 -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1] -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1] 产品创新与工具拓展 - 郑商所今年上市丙烯期货及期权 联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郑商所气温指数 [1] - 围绕能化 盐化等领域品种禀赋 沿优势产业链上下游扩展衍生品工具类型 [1] 市场服务与产业赋能 - 坚持"一品一策"优化已上市品种合约 "一企一策"开展市场培育活动 [2] - 支持风险管理公司拓展期货应用场景 扩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 [2] - 有序推进"保险+期货" "糖业无忧"项目 优化"商储无忧"业务模式 [2] 国际化进程与跨境合作 - 落地PTA保税交割 适时扩大QFI可交易品种范围 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2] - 稳步推动与境外期货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 提升郑州期货市场全球定价影响力 [2]
郑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熊军:郑商所上市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
证券日报· 2025-08-20 14:43
核心观点 - 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品种扩容、服务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等措施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和强国建设 [1][2][3] 品种工具扩容 - 已上市27个期货和20个期权品种 其中全球独有品种13个 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 [1] - 期权市场实现全部活跃品种覆盖和白糖系列期权率先推出 交易持仓规模稳居境内第一 [1] - 上市丙烯期货及期权 推出国内首个商品短期期权白糖系列期权 联合发布郑商所气温指数 [3]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2016年以来依托苹果红枣等6个品种开展250个保险+期货项目 投入保费支持8.1亿元 覆盖全国16个省区 惠及农户近90万户 [2] - 2021年创新推出商储无忧项目 累计为全国23个省区的99家次储备企业提供495万吨尿素风险管理服务 [2] - 构建聚酯纺织盐化工等重要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开展铁合金绿色助企行动 参与制定绿色甲醇分级等团体标准 [2] - 2024-2025年度46个尿素商储无忧项目运行平稳 27个保险+期货项目高质量结项 [3] 国际化发展 - 7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 实现油脂油料全品种链条对外开放 QFI可交易范围拓展至26个期货期权品种 [2] - 创新PTA出口型车船板保税交割模式 PTA为代表的开放品种价格影响力显著增强 [2] - 拓展QFI可交易品种范围 深化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 市场国际辐射力稳步提升 [3] 市场服务优化 - 开展贸易强国新质生产力等六大主题活动 通过培训指导和期现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2] -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实体经济发展痛点难点 [3] - 推动青岛黄岛区依托花生保险+期货成功拓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 [3]
期货衍生品“上新”不断 补齐短板服务实体经济显成效
证券日报· 2025-08-05 00:44
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加速 - 中国证监会提出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业内预计将有铂、钯期货和期权等新品种面市 [1] - 2023年内已有7个期货和期权新品种上市 包括白糖系列期权、铝合金期货和期权、纯苯期货和期权、丙烯期货和期权等 [2] - 新品种紧扣"农业强国、制造强国、绿色转型"战略 集中在农产品、化工品、新能源和有色金属等领域 [2] 新品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纯苯和丙烯期货上市丰富了石化产业品种 为下游苯乙烯和聚丙烯企业提供原料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2] - 自2022年8月以来期货和期权新品种累计达50个 期货市场品种总量达152个 在新能源、农产品、金属等领域创新品种功能发挥显著 [3] - 企业参与度快速提升 积极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并探索含权贸易等创新模式 [3] 期货价格影响力提升 - 丙烯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日益完善 成为亚太地区相关贸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4] - 我国在部分重要工业品领域正从"规模优势"向"定价优势"迈进 增强了相关产业链国际话语权 [4] 未来创新方向 - 业内期待推出国债期权等利率类衍生品 与国债期货形成场内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双支柱" [4] - 绿色金融方向期货品种创新受关注 如电力期货和碳排放权期货 对能源转型和碳市场发展有深远意义 [5] - 碳排放权期货有助于完善国内碳市场衍生品体系 为控排企业提供更灵活对冲工具 探索"期货+碳金融"联动机制 [5]
“资本助跑 鲁力前行”——“豫见期权” 培训班(济南)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28 14:24
期权市场培育活动 - 郑州商品交易所与山东省期货业协会联合举办"'资本助跑 鲁力前行'——'豫见期权'培训班(济南)"活动,旨在提升辖区期货从业人员对期权知识的研究运用及产业服务水平 [2] - 活动吸引了来自山东辖区期货经营机构、IB机构及相关产业等近百人参与 [2]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率增大,实体企业对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期权作为多样化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凸显 [2] 郑商所期权业务发展 - 郑商所批量上市期权新品种,率先实现全部活跃品种的期权全覆盖 [3] - 持续完善期权合约规则以更好满足产业需求,推出SPBM组合保证金业务使做市商保证金占用比例降低70% [3] - 推出国内首个短期期权工具——白糖系列期权,丰富了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箱" [3] 培训内容与讲师阵容 - 培训涵盖市场运行情况、交易规则、期权基础及定价原理、策略运用、企业风险管理及场外衍生品应用等多维度内容 [4] - 讲师团队包括郑商所高级分析师、期货公司资深研究员、场外业务负责人及相关产业代表 [4] - 具体课程包括期权基础知识与定价要素、郑商所期权合约设计理念、期权交易策略应用、市场分析指标解读等 [4] 培训效果与后续计划 - 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答题以检验学习效果,参训学员普遍反映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内容由浅入深 [6] - 课程既涵盖完整期权理论体系,又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实践需求,提升了学员运用期权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水平 [6] - 山东省期货业协会将继续加强与郑商所等期货交易所合作,持续开展多层次培训活动,夯实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