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长层

搜索文档
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0 23:21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发展 - 上海自贸区成功发行5亿元离岸债券,支持境外主体国际市场融资,标志着"发展自贸离岸债"政策落地 [2] - 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试点实现跨境收支6.48亿元,结算流程从2-3天压缩至秒级,完成22笔业务 [2] - 2025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离岸转手买卖规模达81.53亿美元,同比增长56.67%,计划打造"全球接单、境外加工、临港结算"模式 [3] 科创板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 上交所推出科创成长层,32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首批纳入,增强市场包容性 [5] - 上海黄金交易所香港国际板指定仓库启用,支持离岸人民币交易和就地交割 [5] - 上期所发布国际化业务规则,为引入境外参与者奠定基础 [6]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CIPS开通人民币国际信用证业务,新增6家外资直参行覆盖非洲、中东等地区 [6] - 2023年上半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46.5% [6] 外资机构布局动态 - QDII新批30.8亿美元额度,星展、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获准拓展全球资产配置业务 [7][8] - 外资加速布局上海,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汇丰银行外汇展业分行从5家扩至20家 [9] - 渣打银行参与所有批次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9]
稳妥有序推进科创成长层落地!上交所召开证券公司培训会
证券时报· 2025-07-14 20:25
科创板"1+6"改革政策 - 上交所举行科创成长层证券公司专题培训会,120家证券公司的330多名相关负责人参会,旨在帮助证券公司理解科创板"1+6"改革政策措施和配套规则[1]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等科创板"1+6"改革政策配套业务规则,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自上市之日起进入[3] - 培训围绕科创板"1+6"改革措施,解读科创成长层总体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介绍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6项创新改革举措[3] 科创成长层制度安排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优质未盈利科技创新型企业,补齐科创板对未盈利企业支持不足的短板,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开辟更畅通的IPO通道[3] - 科创成长层以包容、灵活、周密、稳健的制度安排,精准回应各类科技企业发展需求,畅通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渠道,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3]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与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审核资源配置效率,强化风险防控[4] 证券公司响应与准备 - 证券公司将落实科创板"1+6"改革相关要求,夯实融资端、投资端、交易端工作,助力优质科技型企业登陆科创成长层[4] - 证券公司加强投资者教育,全面介绍科创成长层相关规则制度和风险特征,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为改革平稳落地打好基础[4] 改革意义与影响 - 科创成长层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的关键一环,体现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增长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4] - 此次改革是科创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有望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4]
重要改革落地!科创成长层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7-13 17:15
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自7月13日起施行,标志着市场期待已久的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1] -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科创板创新改革将持续推动科技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未盈利科创企业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注入活力[2] 科创成长层五大核心内容 - **定位**:精准支持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上市时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3] - **范围**:包括存量未盈利科创板公司(发布即纳入)和新注册未盈利科创板公司(上市即纳入)[3] - **调出机制**:增量公司需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存量公司需首次实现盈利,调出程序与年报披露同步[3] - **信息披露**:要求年报中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影响,临时公告需及时披露风险或负面事项,中介机构需督促风险披露[4] - **风险标识**: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加"U",投资者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存量股票不受影响)[5] 市场评价与行业影响 - 复旦大学张宗新认为科创成长层增强市场包容性,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提供适配平台,预计将扩大科创板对科技领域的覆盖[7] - 招商证券刘杰指出科创成长层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举措,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闭环生态,体现制度包容性[7] - 中信证券孙毅表示该制度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开辟IPO通道,补齐未盈利企业支持短板[7] - 国泰海通证券郁伟君认为新政通过科创成长层和第五套标准扩大,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加速前瞻性产业资本化进程[8]
科创板重磅!刚刚,上交所发布
新华网财经· 2025-07-13 15:56
科创板改革核心内容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及配套规则,明确科创成长层定位、调出标准及投资者认定条件,自7月13日起施行 [1] - 改革重点包括坚守科创成长层定位、调出条件"新老划断"、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3] - 未盈利企业纳入科创成长层无额外门槛,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直接进入,新注册企业上市即纳入 [3] 科创成长层实施细节 - 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新注册企业标签为"成",存量企业标签为"成1"以区分 [3] -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仍以首次盈利为调出标准,新注册企业调出条件提高以促技术研发 [3] - 调出流程提速,符合条件的企业公告后2个交易日内完成调出 [3] 投资者参与机制 - 个人投资者门槛维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但需签署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专门风险揭示书 [4]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标准明确:需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企业 [9] - 持股要求: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不少于5亿元投资金额 [9] 预先审阅机制优化 - 预先审阅适用于因过早披露可能影响经营的科技型企业,现有咨询机制仍保留 [6] - 审阅过程不公开,但正式申报时需披露问询及回复内容,涉密信息可申请豁免 [7] - 完成预先审阅的企业将获审核程序加速 [6]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发行人可自主认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但认定结果仅作审核参考,不降低标准或影响进度 [10] - 认定范围包括私募基金、政府基金、链主企业投资机构等,需满足治理健全、规模大、诚信记录良好等条件 [9] - 制度旨在通过资金与声誉绑定,帮助识别高成长性企业,减少低质企业混入 [10]
“1+6”政策体系聚焦硬科技,A股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
华西证券· 2025-06-22 20:03
报告核心观点 - 证监会“1+6”政策是资本市场“1+N”体系下聚焦科创板深化改革的落地,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提升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与国际吸引力 [2] 分组1:政策背景与意义 - 2024年以来“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本次“1+6”政策聚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 分组2:政策对上市的影响 - 政策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大适用行业及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利于双创板块科技领域IPO提速 [3] - 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20家医药生物企业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占3.4%),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2023年7月至今暂无企业通过此标准上市 [3] 分组3:监管对投资者保护安排 - 存量和新上市未盈利企业纳入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设“U”标识,强化风险揭示 [4] - 调出条件新老划断,存量企业上市后首次盈利摘“U”,新注册公司需满足两条件之一:近两年净利润均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近一年净利润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 [4] 分组4:IPO预先审阅机制 - 创新推出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借鉴境外“秘密递交”制度,保护企业信息和科技安全 [4]
【新华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重要主线
新华财经· 2025-06-19 11:01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1] -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3]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2]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互动 -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资本市场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4] - 优质科技型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美股"七巨头"是典型例子[4] - 头部科技企业出色的市场表现推动资金向优质公司聚集,吸引全球资金涌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5]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6] - 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7] - 改革举措包括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等[6] 政策落地与市场影响 - 当天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7] - 未来将打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7] - 优化QFII制度等重磅改革举措有望加快落地见效,A股市场长期叙事的积极变化将不断增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