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券
搜索文档
各地频推“补贴券”精准滴灌数创企业
证券日报· 2025-09-30 00:22
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多措并举支持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包括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以提供补贴 [1]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文件,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和"算法券",以降低企业数据治理与应用成本 [1] 补贴工具的作用与价值 - "数据券"和"算法券"等创新补贴工具能实现降成本与促流通双重价值,通过精准财政补贴减轻企业数据采购和算法研发的资金压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突破数字化投入门槛 [2] - 补贴工具通过搭建资源对接纽带,引导龙头企业开放数据与技术,推动数据要素在产业链高效流动,缓解流通不畅和资源失衡问题,加速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数字产业生态 [2] 补贴工具的实施现状 - 今年以来,"补贴券"政策已在全国多地密集落地,呈现品类多元和精准滴灌的特征 [3] - "算力券"成为普及度最高的补贴工具,成都、青岛等十余城已推出,覆盖企业算力租赁和模型训练等需求 [3] - 深圳等地推出"算力语料券"以聚焦大模型发展核心痛点,芜湖通过"数据券+算力券"双政策组合以千万元级资金撬动数据产品采购与算力资源利用,东莞专项推出"模型券"补贴企业API调用成本 [3] 补贴工具的机制与未来趋势 - "补贴券"的本质是将财政资金转化为"可计价、可流通、可核销"的标准化结算凭证,把补贴从事后报销改为事前抵扣,企业采购时可直接冲抵成本,即时降低数字要素投入边际成本 [4] - 补贴工具构建了"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掏一点"的三方协同机制,提升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有助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提升 [4] - 未来补贴工具的创新方向包括推出"数据资产质押贷"风险补偿工具、发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定向券、设立"数据服务生态"奖励券以及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发行跨区域算力兑换券 [4]
数创企业迎来政策组合拳,鼓励发放数据券、算法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2:21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创新、数据价值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培育数创企业[1] - 政策旨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效率在数字经济新赛道抢占先机实现跨越发展[1] - 核心亮点在于构建多维度保障体系从数据、算力、创新到融资全方位支持企业成长特别是探索"数据券""算法券"等创新政策工具激活数据要素市场[5] 企业培育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数创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实行动态调整[2] - 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针对性提供培育政策和精准服务[2] - 政策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2] 要素资源支撑 - 强化算力资源供给支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部署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4] - 引导各类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鼓励国家枢纽节点面向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降低使用门槛[4]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解决数据获取难、成本高的问题[2][4] 创新能力建设 -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带头推进联合创新发展整合创新资源与服务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4] -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平台生态圈的融通创新[4]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集群主导产业优势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生态[4] 重点领域与场景 - 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被重点提及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加强培育[2] - 强化场景和机会供给通过改善环境创造应用场景落地条件促进数字创新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壮大[2][5] 金融与资本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投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5] - 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5]
六部门联合强化对数创企业的发现和培育,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环球网· 2025-09-28 08:53
政策支持与培育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措施,旨在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的发现和培育,推动出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措施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和“算法券”,以降低企业治理数据和使用数据的成本 [1]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影响 - “十四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攀升至40% [3] - 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增长、扩内需、促创新的重要引擎,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正在重塑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运行及政府治理方式 [3] - 数据要素流通加快、平台经济扩张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使数字经济成为新一轮区域发展分化和竞争的主战场 [3] - 不同区域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整合、平台企业培育等方面的差异,正成为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3] 政务数字化挑战与建议 - 地方政府在政务数字化过程中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各部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分散开发 [4] - 部分地方存在“系统老化”问题,使用低版本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导致兼容性差、体验感弱,影响服务效率 [4] - 建议推进数据、系统和平台的一体化整合,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4] - 建议以政务服务全流程线上化为切入点,推动行政流程向线上化、系统化、实时化转变,并推动政府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系统性变革 [4]
数创企业迎来政策组合拳 鼓励发放“数据券”“算法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7:18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系统培育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创企业,将其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主体 [1] - 政策意义在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帮助企业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1] - 政策核心亮点在于构建多维度的保障体系,从数据、算力、创新到融资,对企业发展生命周期进行全周期激励,特别是通过创新性的政策工具如“数据券”来激活数据要素市场 [4][5] 企业培育与支持机制 - 提出健全数创企业源头发现机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2] - 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将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培育政策和精准服务 [2] - 政策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并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以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2][3] 关键要素资源支撑 - 在算力资源供给上,提出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部署,持续优化热点应用区域需求保障,并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3] - 引导各类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鼓励国家枢纽节点面向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以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并解决算力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 [3] - 在数据保障上,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有望让企业更便捷地获取关键资源,针对性解决数据获取难、成本高的问题 [2][3] 创新能力与生态建设 - 政策提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等带头推进联合创新发展,整合推进各类创新资源与服务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 [3] - 将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平台生态圈的融通创新 [3]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集群主导产业优势,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生态 [3] 重点领域与场景应用 - 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被重点提及,政策提出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加强对这些领域企业的培育 [2] - 通过强化场景和机会供给,为数创企业创造应用场景落地条件 [2][5] 投融资与金融服务 - 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投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并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4] - 将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4]
六部门力推十大举措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 加大力度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9-27 01:23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六部门印发措施 旨在通过十大举措解决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面临的数据获取成本高 算力门槛高 融资难 市场开拓难等痛点 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企业培育与遴选机制 -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分级分类的数创企业培育库 实行动态调整 [1] - 组建政府 企业 创新 投资四合一专业化遴选培育组 强化对入库企业的精准服务与监测分析 从源头筛选优质企业 [1] 金融支持措施 - 强化创投资金引导 优化完善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 探索将培育数字经济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情况纳入考核 [1] - 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 为数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促进银企对接 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项目 [1]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 数据资源保障 - 鼓励地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2] - 探索以成本共担 收益共享等方式保障企业早期用数需求 探索发放数据券 算法券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2] - 例如杭州市每年设立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2] 算力资源保障 - 依托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推动算力资源有序池化 并网运行 [2] - 鼓励国家枢纽节点向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 广覆盖的安全算力服务 破解中小企业用不起算力难题 [2] - 算力券有利于企业解决算不起和算闲置问题 降低使用成本与门槛 助力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 [2] 创新资源与成果转化 - 鼓励国有龙头企业 平台企业开放创新资源 推进重点产业专利池建设 支持地方在知识产权 研发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 [3] - 建立有组织科研加有组织成果转化机制 建设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3] - 探索首购首用专项政策 通过推荐目录 应用大赛等促进成果供需对接 帮助新技术快速开拓首市场 [3] 应用场景供给 - 要求地方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 数字产业集群建设 开放技术应用 数据赋能等场景机会清单 [3] - 鼓励跨区域场景共建共享 引导国有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 平台企业开放测试场景 为数创企业提供技术验证平台 [3]
数创企业迎来政策组合拳,鼓励发放“数据券”“算法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1:03
政策发布与核心定义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以培育数创企业 [2] - 数创企业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创新、数据价值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高敏捷性、高成长性企业 [2] - 该政策被视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2] 主要培育举措 - 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3] - 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的培育 [3] - 鼓励地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以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3][5]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鼓励国家枢纽节点为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4][5]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推进联合创新发展,整合资源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加快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 [5] 金融与生态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为数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规范银投合作 [6] - 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6] - 政策核心在于构建多维度保障体系,通过改善环境、全周期激励来促进数字创新企业发展壮大 [6]
六部门发文!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19:02
政策核心目标 -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6] 企业遴选与培育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一批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实行动态调整 [2] -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 [2] 数据要素与算力支持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2][3] - 引导各类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国家枢纽节点提供低成本、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3]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模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3] 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 [5]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首购首用”专项政策,帮助开拓首市场 [5] - 鼓励地方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数创企业提供支持 [2][5] 场景开放与产业协同 - 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推进场景开放,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 [5]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的培育 [5] 投融资服务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需求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 [6] -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6] - 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 [6] 创新环境与监管模式 - 结合行业特点稳慎探索“沙盒监管”模式,分级分类制定规则,鼓励风险可控的先行先试 [6] - 规范涉企检查,推进精准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必要干扰 [6]
国家发改委: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
南方都市报· 2025-09-26 17:31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发布措施旨在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核心是促进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创新生态建设 [2]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 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2] - 在保障数据安全合规前提下,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2] - 探索以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等方式保障数创企业早期用数需求 [2] 降低企业成本措施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以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2] 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等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及平台生态圈数据服务平台 [2] - 支持开发提供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2] - 对提供普惠便利数据服务的企业和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予以重点支持 [2]
刚刚!发改委,来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9-26 17:05
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旨在系统性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动其加速成长并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2][18] 企业筛选与培育机制 - 建立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4][19] -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由多领域专业人员组成培育组 [4][19] - 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提供针对性培育政策 [4][19] 数据要素保障与支持 - 鼓励地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5][20]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模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20]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5][20] - 鼓励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数据服务平台,开发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20] 算力资源供给支撑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部署,优化热点区域需求保障 [6][7][21] -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资源有序池化、并网运行,实现统一调度和弹性供给 [21] - 引导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对接,鼓励国家枢纽节点提供低成本、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21] 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推进联合创新,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创新资源与服务 [8][21] -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融通创新 [8][21] - 鼓励科研院所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9][10][22]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首购首用”专项政策,帮助开拓“首市场” [22] 应用场景与市场机会 - 支持地方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开放应用场景和机会清单,形成可复制的高质量场景 [23] - 引导国有企业、平台企业推进场景开放,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 [23]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企业的培育 [12][23] 投融资与上市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结合数创企业需求提供金融服务 [14][25]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机制,探索将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情况纳入考核 [14][25]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4][25] 创新环境与监管模式 - 稳慎探索推行“沙盒监管”模式,分级分类制定规则,鼓励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先行先试 [15][25] - 规范涉企检查,防止重复多头检查,探索非现场监管,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 [15][25] 人才队伍建设 - 支持高等院校优化调整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推动数字人才梯队建设 [16][17][26] - 探索建立企业数字人才认定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方式开展人才评价 [26] - 健全数字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端人才在产学研间有序流动,推动校企合作 [26]
风口行业利好,六部门最新印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16:45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政策目标是加强前瞻性布局,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对企业的发现和培育,让企业在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1][3] 企业发现与遴选机制 -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3] - 组建涵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各类专业人员的专业化遴选培育组,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 [3] 数据要素保障 - 鼓励地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等方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4]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以降低治数用数成本,并鼓励开发提供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4] 算力资源支撑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资源有序池化并网运行 [4][5] - 引导算力资源与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鼓励国家枢纽节点面向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5] 创新能力提升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与服务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强化融通创新 [5]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有利于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创新生态 [5] 成果转化机制 -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6] - 鼓励地方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面向数创企业提供项目遴选、验证评估、中试熟化等公益性服务 [6] 应用场景供给 - 支持地方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集群建设等工作,深入挖掘技术应用、服务支撑、数据赋能新场景,加大应用场景和机会清单的开放供给 [7] - 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推进场景开放,为数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并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企业的培育 [7] 国际化发展支持 - 加大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加强对国际标准、数据政策的研究与对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8]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生态圈协同出海,带动数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8] 投融资服务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企业投融资需求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强化创投资金引导,探索将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情况纳入国有创投考核机制 [9] -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9] 创新环境与人才建设 - 结合行业特点稳慎探索“沙盒监管”模式,规范涉企检查,推进精准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 [10] - 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优化调整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探索建立企业数字人才认定评价体系,并健全数字人才流动机制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