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纯电动乘用车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护航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2025年9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65.2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21% [2]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2.2万辆,同比增长1倍 [2]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495万辆,同比增长14.8% [2]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2] - 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650万辆 [2] - 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01万辆,同比增长16% [3]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前十大目的地国家为比利时、菲律宾、英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及印度 [2] 出口市场动态与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面向西欧和亚洲市场 [2] - 欧盟市场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市场,东南亚和中东市场需求波动较大 [4]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替代纯电动车型成为新的增长点,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出口表现强劲 [2] -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 [3] - 2024年下半年因欧盟加征关税,新能源汽车出口走势低迷,11月出现异常负增长 [3] - 2025年1月出口暴增,2-3月表现低迷,4-9月持续保持高位态势 [3] 出口政策与管理 - 2025年9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1][4] - 政策针对海关商品编号8703801090(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4] - 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旨在规范出口主体,仅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营企业可申领许可证,切断非授权主体出口通道 [4][6] - 许可证申领需满足企业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名单且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两大条件 [6] - 政策目标是从源头控制低质电动汽车产品出口,堵塞无证出口漏洞,避免质量失控 [5][6] 行业挑战与规范背景 - 新能源汽车出口秩序混乱问题突出,部分企业采取低价倾销策略,忽视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5] - 乱象导致“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被贴上“低价劣质”标签,损害国际声誉 [5] - 此前纯电动汽车出口缺乏针对性许可证管理,现有监管框架对非授权主体约束不足 [5] - 出口前期主要以低速电动汽车为主,该类车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需求广,在泰国、越南等市场因政策红利具备较强竞争力 [4] 未来发展建议 - 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6]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能驾驶、固态电池、超充技术等核心领域,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6] - 需加强海外合规与风险防范,引导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意识,跟踪目标市场准入、环保、数据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法规 [7] - 支持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构建共建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7]
2025年9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02万辆和19.07万辆
产业信息网· 2025-11-12 11:23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呈现进口急剧萎缩、出口稳健增长的两极分化态势 [1] 进口情况 - 2025年9月纯电动乘用车进口数量为0.02万辆,同比下降74.8% [1] - 2025年9月纯电动乘用车进口金额为0.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7% [1] 出口情况 - 2025年9月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数量为19.07万辆,同比增长24.1% [1] - 2025年9月纯电动乘用车出口金额为31.92亿美元,同比增长5.8% [1]
2025年8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01万辆和21.38万辆
产业信息网· 2025-10-28 11:24
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总体态势 - 2025年8月行业呈现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强劲增长而进口急剧萎缩的显著反差 [1] 进口情况 - 2025年8月纯电动乘用车进口数量仅为0.01万辆,同比大幅下降85% [1] - 同期进口金额为0.08亿美元,同比下降80.4% [1] 出口情况 - 2025年8月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数量达21.38万辆,同比增长48.1% [1] - 同期出口金额为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 [1]
奇瑞汽车为消费者兜底,最高补贴1.5万元
巨潮资讯· 2025-10-27 11:36
公司政策 - 公司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以保障用户权益 解决用户对跨年开票及交付可能导致购置税优惠减少的顾虑 [2] - 补贴方案适用于奇瑞 纵横 星途 捷途 iCAR五大品牌中所有符合2026年减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的纯电动乘用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3] - 适用用户需在2025年11月30日24:00前通过官方线上系统完成大定并锁单成功 [3] - 触发条件为因公司生产 运输等非用户原因导致车辆实际开票时间延后至2026年1月1日及以后 [3] - 公司全额补贴因购置税政策调整产生的费用差额 单辆车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万元 [3] - 补贴金额以车辆实际购买价格为基准核算购置税差额 通过购车尾款减免的方式发放 [3] 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 - 公司2025年1-9月全球累计销售汽车2007768辆 以历史最快速度突破年内200万辆销量大关 [2] - 公司于9月25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2]
崔东树: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总体持续增长 免税车型技术提升较平稳
智通财经网· 2025-10-26 15:36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总体情况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4460款车型,其中10月有414款新车型,数量相对于2025年第三季度各月和2024年同期均有下降 [1][2] - 2024年目录数量因第一批偏多及年底有第13批而异常偏多,2025年目录数量相对近几年正常水平而言较多 [2] - 新能源车目录在近几年逐步丰富,2024-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目录总体数量较多,行业新车推出仍处于蓬勃发展状态 [3] 新车动力结构变化 - 2025年增程车型近期爆发增长,插电混动车型也较多,但插混增程的市场表现相对较弱 [4][5] - 客车领域纯电动保持绝对主力地位,插混车型稍有恢复;专用车领域纯电动是绝对主力,氢燃料成为热点 [4][5] - 2024年下半年以来没有乘用车的氢燃料产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 [5] - 2025年汇总数据显示,增程车型有263款,商用重卡类增程车型也大量推出 [4] 换电车型发展跟踪 - 目前换电车型数量较多,总计从2020年的25款增长至2025年汇总的206款 [6] - 纯电动专用车的换电车型增长较快,而乘用车换电车型增速稍有放缓 [6] - 2025年10月,换电车型集中于专用车领域 [1] 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趋势 -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总体持续增长,2018-2023年纯电动车尤其明显,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300-400公里车型推出较多,300公里以下车型大幅减少 [1][8] - 2025年10月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车型较多 [1] - 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达到528公里,高于600公里续航的产品数量持续提升,技术提升明显 [8][9] 插电混动与增程车型续航里程 - 2025年插电混动车型里程相对较高,平均达到137公里,以100-200公里为主,200公里以上高续航车型也有所增加 [9] - 2025年增程车型里程相对较高,平均达到205公里,以150-250公里为主,10月200公里以上长续航车型快速增多 [9] 电池能量密度分析 - 近几年纯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缓慢,2025年逐步市场化推动技术提升,130-145瓦时/千克区间的车型推出增多 [10] - 插电混动车型中低能量密度产品较多,集中在100-120瓦时/千克区间;增程和插混产品差异化发展,增程车型高能量密度电池装车较多 [10][11] 各类车型技术参数对比 - 300公里以上纯电动车型电耗基本在13度左右,长续航车型耗电增加不明显,续航400公里以上电池能量密度在140以上 [12] - 插电混动和增程车型电耗较高,百公里耗电20度以上的狭义插混车型较多 [12] - 增程车型汇总数据显示平均整备质量2295千克,电池质量297千克,百公里电耗21度,电池电量38千瓦时,能量密度127瓦时/千克,油耗6.5升 [12] 主要车企新车动态 - 自主传统车企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推出较多,包括华为问界等产品指标较好,长城、长安等电耗超低,实用性优势明显 [1][14] - 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插电混动表现很好,部分车型电耗降至16度左右 [16] - 增程产品推出丰富,长续航增程车型油耗和电耗均较低,是未来增长亮点,但近期增程市场走势较差,新品期待激活市场 [17]
2025年4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03万辆和19.85万辆
产业信息网· 2025-10-21 09:25
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总体态势 - 2025年4月行业呈现纯电动乘用车进出口严重失衡的格局 进口量价急剧萎缩而出口保持增长 [1] - 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数量19.85万辆 显著高于进口数量0.03万辆 出口规模为进口规模的661倍 [1] 纯电动乘用车进口情况 - 2025年4月纯电动乘用车进口数量为0.03万辆 同比大幅下降81.1% [1] - 2025年4月纯电动乘用车进口金额为0.22亿美元 同比下降77% [1] 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情况 - 2025年4月纯电动乘用车出口数量为19.85万辆 同比增长17.6% [1] - 2025年4月纯电动乘用车出口金额为35.53亿美元 同比微增0.6% [1] - 出口金额增速0.6%远低于出口数量增速17.6% 表明单车出口价值有所下降 [1]
山东外贸韧性破“浪”
大众日报· 2025-10-17 09:07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1][2] - 出口额为1.6万亿元,增长5.3%,进口额为1.02万亿元,增长5.8%,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外贸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第五位,出口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口也延续了3个季度的增长态势 [2] 市场主体与结构 -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7.3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400余家 [2] - 民营企业表现突出,6.8万家企业贡献进出口值1.98万亿元,增长6.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5.7% [2] - 海关新增AEO高级认证企业49家,这些企业进出口总值达5711.3亿元 [2]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接近90% [3] -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425.7亿元,增长29.9% [3] - 以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9.6%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5.1%,其中电子元件、游戏机、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2.3%、102.8%、133.9%、81.1% [3] 市场多元化与区域合作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为1.68万亿元,增长9.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4.2% [4] - 对128个共建国家进出口实现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个,对其中109个国家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4] - 对拉美、非洲、中亚地区的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5.5%、44.1%、53.5% [4] - 有5.82万家企业活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其中民营企业5.38万家 [4] 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化 - 对共建国家出口产品中,中间品出口占50.8% [4] - 钢铁制品、纺织面料、工程机械零部件、飞机及船舶零部件、集成电路等中间品出口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民营企业是产业升级主力,全省90.1%的集成电路、91.7%的机床、90.1%的纯电动乘用车由民营企业出口 [6] - 民企出口的机电产品中,集成电路、船舶、电工器材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30.7%、78.5%、19.6%和57.6% [6] 贸易便利化与营商环境 - 海关通关时间压缩10.4% [5] - 针对化工行业的“批次检验”改革使现场执法频率缩减80%以上 [5] - 新实施的“空侧直通”等模式使货物、旅客通关时长分别压缩33%和70% [5] - 民营企业对拉美、非洲、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20.4%、48.5%、32.4%、31.4% [6]
国家突然出手!过去5年最暴利的行业,彻底凉凉
前瞻网· 2025-10-16 09:30
政策核心内容 - 自2026年1月1日起,对海关商品编号8703801090项下的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1] - 申报资质和管理方式依照2012年《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执行,填补了纯电动汽车出口的法律漏洞 [1][6][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 产业实现奇迹性跨越,2024年产销量双突破128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 [2] - 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的5.4%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3%,实现近8倍增长 [4] - 已完成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确立全球规模优势 [4] 汽车出口表现 - 中国汽车出口量逐年快速提升,从2021年的214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586万辆,先后超越韩国、德国和日本 [4] - 新能源汽车出口从5年前的不到25万辆增长至去年的128.4万辆,成为增速最大的板块 [6] - 出口市场覆盖范围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扩展至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已连续2个月超越特斯拉 [6] 政策出台背景:灰色产业问题 - 催生了一批从事“平行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倒爷”,将未经品牌方授权的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 [8] - 2023年中国汽车的平行出口量达到惊人的30万辆,而当年官方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0万辆 [9] - 平行出口车辆缺乏正规售后保障,扰乱了汽车出海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海外消费者权益和中国品牌形象 [9] 政策出台背景:行业内部竞争 - 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从2020年的2151亿元剧降至2023年的1357亿元,2024年再度腰斩至654亿元 [10] - 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约10%-15%,个别车型降价超过30% [11] - 行业供给过剩,新能源乘用车品牌超过70个,车型超过3000个,2024年上市新车型超过百款,多数车企未达成年初销售目标 [12][13][15] 政策出台背景:出口竞争外化 - 企业扎堆欧美、东南亚等热门市场,导致资源过度集中,竞争异常激烈 [16] - 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从2020年的1.4万美元提升至2023年1.9万美元后,2024年回落至1.8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又下滑至1.7万美元 [16] 政策预期影响与行业新思路 - 出口许可证管理政策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将占据优势 [18] - 产业重点集聚区需推动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支持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 [19] - 边境口岸地区需构建“贸易+服务”一体化模式,从“倒爷集散地”转型为“正规枢纽” [20] - 物流枢纽城市需从“简单运输”升级为“全链条服务”,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平台 [21]
技术门槛提高助推产业升级
经济日报· 2025-10-16 05:56
政策调整概述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 明确2026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 [1] - 2026年和2027年新能源汽车将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1] - 此次新公告提高了享受减免优惠车型应符合的技术条件 旨在鼓励企业推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推动产业升级 [1]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耗需更加节能 车重不超过3500千克的纯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应不高于新国标对应车型的电耗限值 [2] - 新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6980.1—2025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基准质量在1780千克以下的纯电动汽车电能消耗限值要求较此前加严约11% [2] - 新的技术要求有利于推动制造商优化车辆能耗表现 改变当前国产电动汽车大型化 高电耗趋势 [2]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要求 -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从43公里提升至100公里 [2] - 对整车燃料消耗和电能消耗设定更严格限值 并以整车质量2510千克为分界线进行分级管理 [3] - 2510千克以下的插混车型燃料消耗量应小于同级别燃油车型对应限值的70% 2510千克及以上的应小于75% [3] - 2510千克以下的插混车型电能消耗应小于同级别纯电动车型对应限值的140% 2510千克及以上的应小于145% [3] 行业影响与合规挑战 - 数据显示 今年超过2510千克的在售插混车型中不符合新要求的比例高达47% 低于2510千克的插混车型也有10%未符合新要求 [3] - 在纯电续航里程 电耗以及油耗三项标准约束下 插电混动车型需在电池容量 电驱系统效率和发动机热效率上均有所提升才能继续享受优惠 [3] - 政策提前发布为企业加快产品调整 清理库存留下足够时间 [3] 市场反应与企业应对 - 尽管2026年新能源汽车将开始征收5%的购置税 但终端市场并未出现抢购潮 消费者对购置税退坡早有预期 [4] - 不少车企和品牌提前推出应对方案 例如蔚来宣布将承担因明年购置税退坡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4] - 企业的应对措施使得明年一季度车市受到的冲击减缓 [4]
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央视新闻· 2025-10-15 14:05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公告2026至2027年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1] - 政策针对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 [1] - 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起生效,届时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新要求 [7] - 2025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目录且符合新规的车型将自动转入2026年首期目录,不符合要求的车型将被撤销 [7]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 - 车辆百公里电耗不能超过国家对同类型车设定的耗电上限 [3] - 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吨的车辆,需按照3.5吨车型的耗电标准执行,即对重型车的省电要求更严 [3]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要求 - 纯电模式下的有效续航里程需至少达到100公里 [4] - 对插电式油耗和电耗设定更严格要求,馈电状态(靠油行驶)下的油耗需低于国家设定的同类型车油耗上限 [6] - 与纯电车类似,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吨的插混车也需按3.5吨车型标准执行 [6] 政策过渡与执行安排 - 不符合新规但计划列入2026年首期目录的车型,需在2025年12月12日前完成申报 [7] - 被撤销目录资格的车型可重新申请列入 [7] - 自2026年1月1日起,购置列入新目录的车辆可按规定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 [7] 对行业的影响 - 新规将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并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8] - 严格的标准将推动企业推出更高性能车型,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 [8] - 此次调整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车整体技术水平 [8] 对市场与消费者的影响 - 不符合新技术的车型无法享受购置税减免,将导致消费者购车成本发生变化 [8] - 部分技术落后车型可能因不满足要求而退出市场,短期内消费者可选车型范围可能缩小 [8] - 长期来看,政策将促使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消费者需更关注车型技术参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