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堂
搜索文档
东南亚淘金路:美妆出海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存丨出海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18:09
(原标题:东南亚淘金路:美妆出海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存丨出海观察)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美尚集团首席财务官兼海外业务负责人赵剑,透过他的讲述,来试图 摸清美妆出海的水温和潮水走向。 "美妆出海东南亚,我们最开始是用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去的,但做着做着就会发现不去当地不行,一来 只做电商终归会有规模的天花板,很难放量,二来坐在国内办公室,你根本不知道东南亚的消费者喜欢 什么、流行在发生什么变化。"赵剑回忆起2022年底探索出海业务的情形,当时,走电商的渠道切入东 南亚市场,是投入小、风险也相对低的稳妥之策,但慢慢摸到"天花板"后,他作为海外业务的负责人, 开始调整方向,"出海有一个字就是你得'出'去,不能简单地坐在广州办公室里做出海的生意。" 去到当地后,团队看到了一些传说中的"代差"——东南亚这片市场从流行审美到产品,基本还是由欧 美、日韩这些国际品牌主导,所以不少彩妆护肤品类在色彩、质地、功效上并没有真正贴合当地人,习 惯了欧美、日韩风格的东南亚人之前普遍也对这些差异不敏感。但捕捉到这些空白的中国品牌,寻找到 了突围的突破口,也就是因地制宜地开发和丰富SKU,来精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南方财经 21世纪 ...
不止诗和远方!奉贤李窑村玩出圈,美妆城让“上海制造”变沉浸式体验
国际金融报· 2025-11-24 10:45
奉贤区位于上海南部,北枕黄浦江,南临杭州湾,拥有21.6公里的江岸线和41.4公里的海岸线,具有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 "十四五"以来,奉贤紧扣"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聚焦"五美五强"发展蓝图,在经济、战略、城建、生态、乡村、民生六大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窑村:稻田咖啡、田园书院,"整村运营"玩出圈! 200 Toshing 1994 6.15 and the complete 80万 20 the state r and the state of lle Call 潘洁 摄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集体采访活动,走进奉贤区。 在奉贤区青村镇东南部,藏着一座宝藏村落——李窑村。这里东临卫季村,南接申隆生态园万亩林地,西连姚家村,北靠青村老街历史风貌区,3.18平 方公里的土地上,18个村民小组、827户人家枕水而居,连片稻田随风起伏,河道水系纵横交错,悠久文脉与田园风光在此交融。 李窑村副书记何孝文介绍称,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李窑村以"整村运营"为抓手,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升级:农宅改建得雅致宜 居,河道疏浚后清水潺潺,道路黑化提升通 ...
自然堂赴港IPO:家族持股超八成,过度依赖单一品牌
搜狐财经· 2025-11-03 17:12
公司IPO与战略背景 - 伽蓝集团于10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旗下核心品牌自然堂启动资本化进程 [1] - 公司提出“三要”战略目标:既要营收增长,又要利润大幅增长,还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并设定了年收入增长18%的硬指标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年均增速仅约3.5%,远低于18%的目标及行业水平 [4] - 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3.24%、6.80%和4.13%,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7.81%,但仍显著低于同业10%-30%以上的水平 [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66.45%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01%,显示出较强的产品定价能力 [5] 营销投入与效果 - 2022-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高达24.45亿元、24.06亿元和27.16亿元,占营收比例连续三年超过54% [8] - 公司频繁签约顶流明星如虞书欣、王一博、赵露思进行高频次、高曝光的代言,以维持品牌年轻化形象 [2][8] - 尽管营销开支连年攀升,但营收增速持续低迷,近三年年均在3.5%左右徘徊,巨额投入未换来相应增长回报 [8] 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 - 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1.2亿元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0.91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为0.4亿元 [9] - 研发费用率从2.8%一路走低至1.7%,远低于国际美妆巨头3%-5%的平均水平,也落后于部分国内同行 [1][9] - 研发投入的持续缩水导致产品创新更多停留在配方微调与概念包装,缺乏底层技术突破,科技属性羸弱 [1][9] 品牌结构与依赖风险 - 公司旗下品牌包括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等,试图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2] - 2022-2024年自然堂品牌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4.6%、95.9%和95.4%,2025年上半年仍高达94.9%,显示出对单一品牌的过度依赖 [9] - 其他品牌几乎处于“失语”状态,未能形成有效的增长第二曲线,集团抗风险能力薄弱 [1][9] 高端化转型挑战 - 公司曾推出定价超千元的金钻微雕系列试图切入高端护肤赛道,但市场反馈极其冷淡,销量远不及百元级主力产品 [11][12] - 高端化尝试被指停留在包装升级与价格拔高层面,缺乏支撑溢价的科技内核与差异化技术壁垒 [12] - 公司增长引擎依然深植于下沉市场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难以真正拉升品牌调性 [1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创始人家族手中,家族信托及兄妹四人的一致行动人锁牢超过87%的投票权 [12] - 欧莱雅旗下美町和加华资本作为重要外部股东合计持股超10%,分别为6.37%和4.20% [12] - 过于集中的家族股权结构可能制约企业在战略转型、品牌重塑与研发投入上的灵活性与专业性 [13]
从公务员、到美容院老板、再到国货美妆大佬 61岁东北大叔攒起百亿身家 公司正冲刺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23
公司上市与资本运作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 [1] - 公司在IPO前完成了成立24年来的唯一一轮融资,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先后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 [1] - 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份 [1]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农村,以辽阳市文科第二名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曾担任公务员 [2] - 郑春颖于1996年辞去公务员职务创业,最初在沈阳开设美容院,后转战上海 [2] - 2001年,郑春颖在上海正式创立“自然堂”和高端抗老品牌“美素”,后续陆续推出“春夏”、“珀芙研”、“己出”等品牌 [2] - 公司发展精准把握了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红利:2001-2005年依托专卖店渠道在下沉市场成功,两年内成为该渠道第一品牌;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至2010年已入驻2600多家商超专柜;2020年左右进行数字化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体系 [3]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68.8%的总收入来自线上渠道,但仍保留了覆盖近6.3万个零售终端的线下网络 [3] 市场地位与品牌表现 - 自然堂品牌于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3]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3] - 自然堂单一品牌支撑了集团绝大部分收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占比分别为94.6%、95.9%、95.4%及94.9%,而其他四个品牌合计占比仅约5% [8][9] - 2024年1月16日,伽蓝集团正式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集团多元品牌战略调整的体现 [8][11] 财务业绩分析 - 公司收入增长稳健但缓慢,2022年、2023年、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及46.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5% [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9] - 净利润波动较大,呈现“过山车”走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显著低于同行上美股份的11.7%、珀莱雅的14%和巨子生物的35.8% [9] 研发投入与战略挑战 -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比分别为2.8%、2.1%、2.0%及1.7% [10] - 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保持在54%以上 [10] - 高端化尝试面临挑战,2021年推出的千元以上金钻微雕系列市场表现平平,且被质疑与日本品牌CPB产品存在相似性 [11] - 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强化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增加品牌曝光、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及开拓海外业务 [11] - 2025年7月,公司在深圳开设首家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的旗舰店也正在陆续开业,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品牌形象 [11] 股权结构与创始人财富 - 上市前,郑春颖兄妹四人通过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近九成股权,为典型家族企业架构 [4] - 在2025年胡润百富榜中,郑春颖财富身家达110亿元,排名第2448位 [5][7]
从公务员,到美容院老板,再到国货美妆大佬,61岁东北大叔攒起百亿身家,公司正冲刺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12
公司上市与资本化进程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 [1] - 公司在IPO前完成了成立24年来的唯一一轮融资,相比同行资本化进程显得格外谨慎 [1] - 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公司先后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份 [1]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辽阳农村,以辽阳市文科第二名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曾担任辽阳市财政局公务员 [2] - 1996年郑春颖辞去公务员工作,在沈阳开设美容院,后独闯上海并于2001年正式在上海创立"自然堂"和高端抗老品牌"美素" [4] - 公司核心发展脉络在于精准抓住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红利期,2001年至2005年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两年时间成为化妆品专卖店渠道第一品牌,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截至2010年已入驻2600多家商超专柜 [5] - 2020年左右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体系,截至2025年6月底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68.8%,但仍保留覆盖近6.3万个零售终端的线下网络 [6] 品牌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品牌于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6] - 2024年1月16日,伽蓝集团正式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其多元品牌战略的失败 [9] - 自然堂单一品牌支撑起几乎整个集团收入,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6个月,来自自然堂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4.6%、95.9%、95.4%及94.9% [9]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集团整体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及46.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9]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呈现波动走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显著低于上美股份的11.7%、珀莱雅的14%和巨子生物的35.8% [10] 研发投入与高端化尝试 - 公司研发开支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8%、2.1%、2.0%及1.7%,相比之下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保持在54%以上 [10] - 公司于2021年推出定价千元以上的金钻微雕系列进行高端化尝试,但市场表现平平,且被质疑"借鉴"日本高端品牌CPB [10] 未来战略与募资用途 - 公司表示募资将用于强化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增加品牌曝光、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及开拓海外业务 [11] - 2024年7月,公司在深圳开设首家自然堂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的自营旗舰店也正在陆续开业,旨在通过店内护肤体验服务提供沉浸式品牌体验 [11]
“你本来就很美”的自然堂启动港股IPO,引入欧莱雅能否助其向科技美妆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7:59
公司上市进程与股权结构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在IPO前完成成立24年来唯一一轮融资,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持股6.67%,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资3亿元持股4.20% [1] - 上市前,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和郑小丹四兄妹通过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近九成股权,公司为典型家族企业架构 [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辽阳农村,以文科第二名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曾任辽阳市财政局公务员,于1996年创业 [3] - 郑春颖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创立“自然堂”和高端抗老品牌“美素”,后续推出“春夏”、“珀芙研”、“己出”等一系列品牌 [3] - 公司发展核心脉络在于精准抓住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红利,包括2001-2005年专卖店渠道时代、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以及2020年数字化改革,截至2025年6月底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68.8% [4] 财务表现与品牌结构 - 公司收入增长稳健但缓慢,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及46.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5%,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6]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显著低于同行上美股份的11.7%、珀莱雅的14%和巨子生物的35.8% [7] - 集团严重依赖单一品牌,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收入占集团总收入比例始终维持在95%左右,其他四个品牌合计收入占比约5% [6] 研发投入与战略挑战 - 研发投入持续薄弱且呈下降趋势,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同期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保持在54%以上 [7] - 高端化尝试乏力,2021年推出的千元以上金钻微雕系列市场表现平平,且被质疑外观与推广名“借鉴”日本高端品牌CPB [7] - 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强化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及开拓海外业务,并已在深圳开设首家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门店正陆续开业 [8]
欧莱雅、加华资本押注7亿!61岁的辽宁人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0-15 00:06
公司上市申请与估值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IPO前估值为71亿元人民币[3] - 公司在IPO前完成唯一一轮融资,欧莱雅通过美町公司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注入3亿元资金,分别持股6.67%与4.20%[6]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年营收超过45亿元[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4.48亿元[7]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66.5%升至2024年的69.4%,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70.1%[7] - 公司拥有3770万注册会员,会员复购率达到32.4%[8] 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拥有多元化品牌组合,包括自然堂、珀芙研、春夏、美素、己出等,覆盖护肤、彩妆、个护等多个品类,总SKU数量为522个[7][8] - 自然堂品牌是主要营收来源,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收入贡献占比始终维持在94%以上[7] - 核心科研成果“喜默因”应用产品从2022年的61款增至2025年的86款,贡献超过75%的营收[7] 创始人及股权结构 - 公司由郑春颖及其兄弟姐妹联合创办,61岁的郑春颖担任CEO、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其个人财富身家达110亿元[9] - 创始人家族信托通过离岸控股公司实现股权控制,直接持股比例合计为87.81%[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货美妆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合计市场份额仅约10.1%[11] - 国货美妆市占率于2024年已达约55.2%,占据半壁江山[12] - 公司面临增长动能挑战,其2024年营收增速为3.6%,低于竞争对手毛戈平的34.6%和林清轩的32.3%三年复合增长率[11] 公司挑战与机遇 - 公司品牌结构单一,旗舰品牌“自然堂”收入占比过高,而竞争对手如贝泰妮的子品牌瑷科缦在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93.89%[11] - 公司海外营收份额较少,存在认知度低和物流成本高的难题,但获得欧莱雅投资可能有助于打开海外市场格局[11] - 行业竞争进入“科研军备竞赛”阶段,上市是公司获得资本助力以应对挑战的契机[12]
61岁东北百亿富豪,干出一个IPO,毛利超7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20:59
公司上市概况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成立25年[1] - 此次IPO获得欧莱雅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IPO前估值超过71亿元人民币[1][6]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年营收超过45亿元[4] 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人民币24.48亿元[6]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66.5%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6] - 公司拥有3770万注册会员,会员复购率达到32.4%[8] 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拥有多元化品牌组合,包括自然堂、珀芙研、春夏、美素、己出等,覆盖护肤、彩妆、个护等多个品类[6] - 自然堂品牌是主要收入来源,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贡献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始终维持在94%以上[7] - 核心科研成果"喜默因"应用产品从2022年61款增至2025年86款,贡献超过75%的营收[7] 创始人及股权结构 - 公司由郑春颖及其兄弟姐妹联合创办,郑春颖担任CEO、执行董事兼董事长[10] - 现年61岁的创始人郑春颖在2025年胡润百富榜中财富身家达110亿元人民币[11] - 上市前创始人家族通过信托及离岸控股公司实现对上市主体的股权控制[1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国货美妆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合计市场份额仅约10.1%[14] - 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为3.6%,低于部分竞争对手如毛戈平(34.6%)、林清轩(三年复合增长率32.3%)和谷雨(2024年营收增速超40%)[14] - 公司品牌结构单一,旗舰品牌收入占比过高,而竞争对手如贝泰妮的子品牌展现出显著增长(瑷科缦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93.89%)[15] - 国货美妆整体市占率于2024年已达约55.2%,行业竞争加剧,各品牌纷纷加大科研投入[17]
自然堂冲击港股IPO,国货美妆腰部老品牌能否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7:53
公司上市申请与估值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IPO前估值超过71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完成IPO前唯一一轮融资,欧莱雅通过美町公司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注入3亿元资金,分别持有6.67%与4.20%的股份 [2]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年营收超过45亿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4.48亿元 [3]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66.5%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 [3]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为3.6% [7] 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拥有多元化品牌组合,包括自然堂、珀芙研、春夏、美素、己出等,覆盖护肤、彩妆、个护等多个品类 [3] - 自然堂品牌是主要营收来源,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收入贡献占比始终维持在94%以上 [3][7] - 核心科研成果"喜默因"应用产品从2022年的61款增至2025年的86款,贡献超过75%的营收 [3] 客户基础与运营 - 公司拥有3770万注册会员,会员复购率达到32.4% [3] - 海外营收占比较少,存在认知度低和物流成本高的挑战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货美妆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合计市场份额约为10.1% [7] - 国货美妆市占率于2024年已达约55.2%,占据半壁江山 [8] - 竞争对手表现强劲,如同期毛戈平营收同比增幅达34.6%,林清轩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2.3%,谷雨2024年营收增速超40% [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进入后半场,各品牌开启"科研军备竞赛",比拼专利数量和科研投入 [8] - 50亿级美妆阵营企业正纷纷通过上市补短板,行业"卡位战"进入白热化 [5][6] - 在购物节销售额排行榜上,国产品牌席位越来越多,国货美妆正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8]
身价110亿,东北富豪要IPO
搜狐财经· 2025-10-11 21:30
公司IPO概况 - 自然堂母公司伽蓝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联合保荐 [2] - 公司年营收超过46亿元,IPO前估值达到71.4亿元 [2][3] - 公司在IPO前夕完成7.42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中欧莱雅旗下美町出资4.42亿元,加华资本出资3亿元 [8] 公司股权与控制结构 - 公司由郑春颖掌舵,郑氏兄妹四人共同控制公司87.82%的投票权,为典型家族控股模式 [2][10] - 创始人郑春颖个人财富估值已达110亿元 [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突破70%,毛利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8][9]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7.1%,主要由于加大营销投入导致费用大幅上升 [9] - 公司面临利润空间被营销费用侵蚀的挑战,在增长与利润间需进行权衡 [9]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超过90%的营收来自旗舰品牌“自然堂”,缺乏强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9] - 公司线上业务发展迅速,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已达68.8%,且线上直营比重持续上升 [8] - 公司首席财务官李灼光于2025年7月加入,迅速推动了上市进程,其拥有毕马威及九毛九CFO的资深背景 [8]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攀升至10738亿元,行业竞争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7] - 国货品牌正获得更强话语权,外资品牌在高端线市场被国货蚕食,渠道话语权转移至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 [7] - 行业洗牌剧烈,“买买买+出海+IPO+品类重构”成为国货美妆核心发展路径 [7] 公司发展历史与战略 - 品牌诞生于2001年,创始人郑春颖从财政局公务员辞职下海,历经24年将公司发展为年入46亿元的美妆王国 [3][4] - 公司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渐进式扩张策略,依靠强大的线下分销体系起家,并成功抓住电视广告黄金时代进行品牌推广 [6] - 公司决策风格稳健克制,避免激进扩张,以持续研发投入和品牌更新保持稳健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