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美妆
搜索文档
 自然堂集团双十一领跑国货美妆,解码“科技美妆领军者”的长期价值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26
 行业背景与公司表现 - 中国美妆市场竞争从短期声量转向长期价值,拥有技术壁垒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公司更具优势 [1] - 自然堂集团在2025年双十一购物节中表现亮眼,旗下多个品牌在预售阶段即稳居天猫、京东国货榜单前列 [1] - 自然堂小紫棒眼精华荣登天猫眼部精华新品榜第一名,自然堂极地圣水精华露位列修护精华水预售榜第二名 [1]   多品牌协同战略 - 公司构建了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美妆品牌星系”,实现从大众到高端的全面覆盖 [3] - 主品牌自然堂作为基石,覆盖护肤、彩妆、面膜、个护、男士5大品类,并拓展至头皮护理等新兴领域 [3] - 子品牌美素聚焦中高端熟龄肌市场,珀芙研专注敏感肌功效护肤,己出定位婴童护理,春夏瞄准学生党及户外运动人群 [5][7] - 该战略布局使公司实现全年龄段、全场景覆盖,增长逻辑从“单一品牌驱动”升级为“系统生态驱动” [7]   科技驱动与研发创新 - 公司将研发投入前置至原料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分以构筑技术护城河 [8] - 代表性成分喜默因源自喜马拉雅极地酵母,采用第五代智能生物发酵技术规模化生产,成本可压缩至进口同类成分的十分之一 [9] - 2025年启用的第三极生物发酵原料工厂使产能提升5倍,年产量达1000吨,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活性物领域的垄断 [9] - 公司推进太空科技民用化,培育“太空人参酵母”等成分应用于产品 [11]   数字化与渠道运营 - 公司系统性推进全链路数字化改造,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运营体系 [11] - “一盘货”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调配与快速响应,提升供应链弹性与资金周转效率 [11]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注册会员达3770万人以上,2024年会员复购率为32.4% [13] - 双十一期间,通过即时零售平台实现的GMV同比增长106%,直营渠道收入占比已达线上总营收的53.0% [14]   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启示 - 公司的市场表现建立在十余年科研投入、多品牌差异化布局及全链路战略协同的基础之上 [15] - 在流量红利消退的背景下,企业需回归产品本质,通过科研创新构建技术壁垒,通过多品牌布局分散风险 [15] - 公司凭借“技术+品质”在全球市场中赢得话语权,其“长期主义”发展逻辑是核心竞争力 [15]
 自然堂9成收入靠单品,“科技美妆”营销费超研发20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21 08:07
导语:曾签 约虞书欣、赵露思、王一博等热门明星做代言人的自然堂,在盈利、研发等硬指标上正在落 后同行对手 。 近 日,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 简称 "自然堂")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担 任联席保荐人。这家起步于辽宁辽阳、总部位于上海的国货 "老牌" 美妆企业,走到了资本市场的门 前。 自然堂创立于 2001 年 ,创始人 郑春颖 ,早期曾在某地 财政局 做 公务员 ,后下海经商 ,创建 伽蓝集团 (自然堂前身) 。 自然堂成立 24 年 以来 , 成为 国货化妆品兴衰与复兴 的重要参与者 。从当年电视广告 上的 "你 本来就很美",到如今的抖音直播、旗舰店、明星代言,自然堂几乎浓缩了 国内 美妆行业的全部变 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 2024 年零售额计算,自然堂是 国内 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其核心 品牌 "自然堂"连续 12 年位居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但近年来在营收、净利等指标上增长放缓。 在行业普遍向上、国货品牌崛起的时代,自然堂的递表,既是冲刺资本化的顺势之举,也是一场自 救式求变。 增长曲线放缓 近年来,自然堂这家 "老牌"国货 的增长曲线略显疲软。 招股书数据显示,  ...
 从公务员、到美容院老板、再到国货美妆大佬 61岁东北大叔攒起百亿身家 公司正冲刺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23
 公司上市与资本运作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 [1] - 公司在IPO前完成了成立24年来的唯一一轮融资,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先后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 [1] - 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份 [1]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农村,以辽阳市文科第二名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曾担任公务员 [2] - 郑春颖于1996年辞去公务员职务创业,最初在沈阳开设美容院,后转战上海 [2] - 2001年,郑春颖在上海正式创立“自然堂”和高端抗老品牌“美素”,后续陆续推出“春夏”、“珀芙研”、“己出”等品牌 [2] - 公司发展精准把握了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红利:2001-2005年依托专卖店渠道在下沉市场成功,两年内成为该渠道第一品牌;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至2010年已入驻2600多家商超专柜;2020年左右进行数字化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体系 [3]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68.8%的总收入来自线上渠道,但仍保留了覆盖近6.3万个零售终端的线下网络 [3]   市场地位与品牌表现 - 自然堂品牌于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3]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3] - 自然堂单一品牌支撑了集团绝大部分收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占比分别为94.6%、95.9%、95.4%及94.9%,而其他四个品牌合计占比仅约5% [8][9] - 2024年1月16日,伽蓝集团正式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集团多元品牌战略调整的体现 [8][11]   财务业绩分析 - 公司收入增长稳健但缓慢,2022年、2023年、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及46.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5% [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9] - 净利润波动较大,呈现“过山车”走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显著低于同行上美股份的11.7%、珀莱雅的14%和巨子生物的35.8% [9]   研发投入与战略挑战 -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比分别为2.8%、2.1%、2.0%及1.7% [10] - 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保持在54%以上 [10] - 高端化尝试面临挑战,2021年推出的千元以上金钻微雕系列市场表现平平,且被质疑与日本品牌CPB产品存在相似性 [11] - 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强化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增加品牌曝光、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及开拓海外业务 [11] - 2025年7月,公司在深圳开设首家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的旗舰店也正在陆续开业,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品牌形象 [11]   股权结构与创始人财富 - 上市前,郑春颖兄妹四人通过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近九成股权,为典型家族企业架构 [4] - 在2025年胡润百富榜中,郑春颖财富身家达110亿元,排名第2448位 [5][7]
 从公务员,到美容院老板,再到国货美妆大佬,61岁东北大叔攒起百亿身家,公司正冲刺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12
 公司上市与资本化进程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 [1] - 公司在IPO前完成了成立24年来的唯一一轮融资,相比同行资本化进程显得格外谨慎 [1] - 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公司先后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份 [1]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辽阳农村,以辽阳市文科第二名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曾担任辽阳市财政局公务员 [2] - 1996年郑春颖辞去公务员工作,在沈阳开设美容院,后独闯上海并于2001年正式在上海创立"自然堂"和高端抗老品牌"美素" [4] - 公司核心发展脉络在于精准抓住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红利期,2001年至2005年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两年时间成为化妆品专卖店渠道第一品牌,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截至2010年已入驻2600多家商超专柜 [5] - 2020年左右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革,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体系,截至2025年6月底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68.8%,但仍保留覆盖近6.3万个零售终端的线下网络 [6]   品牌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品牌于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6] - 2024年1月16日,伽蓝集团正式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其多元品牌战略的失败 [9] - 自然堂单一品牌支撑起几乎整个集团收入,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6个月,来自自然堂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4.6%、95.9%、95.4%及94.9% [9]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集团整体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及46.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9]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呈现波动走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显著低于上美股份的11.7%、珀莱雅的14%和巨子生物的35.8% [10]   研发投入与高端化尝试 - 公司研发开支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8%、2.1%、2.0%及1.7%,相比之下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保持在54%以上 [10] - 公司于2021年推出定价千元以上的金钻微雕系列进行高端化尝试,但市场表现平平,且被质疑"借鉴"日本高端品牌CPB [10]   未来战略与募资用途 - 公司表示募资将用于强化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增加品牌曝光、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及开拓海外业务 [11] - 2024年7月,公司在深圳开设首家自然堂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的自营旗舰店也正在陆续开业,旨在通过店内护肤体验服务提供沉浸式品牌体验 [11]
 “你本来就很美”的自然堂启动港股IPO,引入欧莱雅能否助其向科技美妆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7:59
 公司上市进程与股权结构 - 自然堂集团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在IPO前完成成立24年来唯一一轮融资,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持股6.67%,加华资本通过Himalaya International投资3亿元持股4.20% [1] - 上市前,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和郑小丹四兄妹通过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近九成股权,公司为典型家族企业架构 [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郑春颖1964年出生于辽宁辽阳农村,以文科第二名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后曾任辽阳市财政局公务员,于1996年创业 [3] - 郑春颖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创立“自然堂”和高端抗老品牌“美素”,后续推出“春夏”、“珀芙研”、“己出”等一系列品牌 [3] - 公司发展核心脉络在于精准抓住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红利,包括2001-2005年专卖店渠道时代、2006年进军商超渠道以及2020年数字化改革,截至2025年6月底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68.8% [4]   财务表现与品牌结构 - 公司收入增长稳健但缓慢,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及46.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5%,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6]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显著低于同行上美股份的11.7%、珀莱雅的14%和巨子生物的35.8% [7] - 集团严重依赖单一品牌,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收入占集团总收入比例始终维持在95%左右,其他四个品牌合计收入占比约5% [6]   研发投入与战略挑战 - 研发投入持续薄弱且呈下降趋势,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同期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保持在54%以上 [7] - 高端化尝试乏力,2021年推出的千元以上金钻微雕系列市场表现平平,且被质疑外观与推广名“借鉴”日本高端品牌CPB [7] - 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强化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及开拓海外业务,并已在深圳开设首家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门店正陆续开业 [8]
 自然堂闯关IPO:家族绝对控股,研发严重“偏科”,代言人陷入风波
 凤凰网财经· 2025-10-14 15:4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资本化进程,公司是一家拥有24年历史的国货美妆品牌[1]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为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2] - 公司为家族企业,上市前郑氏四兄妹通过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共同控制约87.82%的投票权,形成绝对控股[20][24]   财务表现分析 - 营收增长略显疲软,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约3.5%[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4.48亿元,同比增长6.43%,增速相较于珀莱雅(2024年同比增长21%)、上美股份(同比增长62.1%)等同行显不足[3] - 净利润波动剧烈,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2023年同比大幅增长117%,而2024年则下滑37.1%[3] -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66.5%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4][5] - 净利率不稳定,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分别为3.2%、6.8%、4.1%和7.8%[4][5]   运营模式:营销与研发投入 - 公司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结构性矛盾,营销投入远高于研发投入[2][6]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4.45亿元、24.06亿元、27.17亿元和13.47亿元,占各期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五成,分别为57.0%、54.2%、59.0%和55.0%[6] - 2024年营销开支高达27.17亿元,是当年净利润(1.9亿元)的14.3倍,占当年营收的59%,费率高于珀莱雅(47.88%)、上海家化(46.7%)等同类企业[6] - 研发投入显著偏低,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开支仅为3.48亿元,仅是2024年单一年度营销开支的13%[2][6] - 研发费用率呈逐年下滑趋势,从2022年的2.8%降至2024年的2%,再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1.7%[6] - 2024年自然堂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9.9倍,悬殊程度高于珀莱雅(24.6倍)、上海家化(17.6倍)和贝泰妮(9.7倍)[7]   品牌与声誉风险 - 过度依赖明星营销策略,代言人包括虞书欣、赵露思、王一博等当红流量明星[9] - 全球护肤代言人虞书欣陷入家族资产风波,被质疑其父通过关联企业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导致自然堂推迟其直播活动并暂停相关物料更新,使品牌面临声誉牵连风险[2][10][13] -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与自然堂相关的投诉词条累计达1627条,多位消费者反映使用产品后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部分案例显示客服处理方案引发消费者不满[2][16][18][19]   股权结构与IPO前融资 - 公司核心人物为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郑春颖,其兄弟郑春彬和郑春威为执行董事,妹妹郑小丹担任非执行董事,家族成员占据9名董事中的4席[20][24] - IPO前引入外部投资,欧莱雅通过旗下公司美町投资约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权,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71亿元[24][25] - 尽管引入外部股东,郑氏家族仍掌握公司绝对控制权[26]
 自然堂赴港IPO,国货美妆老三的“科技牌”能否打动港股投资者?
 搜狐财经· 2025-09-30 20:18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 [1] - 公司自称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2] - 核心品牌“自然堂”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零售额位列国货品牌前两名,以2024年零售额计是中国第二大国产化妆品品牌 [2]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该品牌在消费者认可度、购买频率及复购意愿方面在所有受调研的大众国货化妆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于2024年将伽蓝集团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意图聚焦核心品牌并为上市做准备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3.5% [2]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波动明显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较2022年的3.2%有所改善 [2]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66.5%、67.8%和69.4% [7]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状态,分别为-2.95亿元和-558万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7.29亿元,较2024年末的24.73亿元有所改善 [9]   品牌与产品战略 - 自然堂品牌贡献了超过94%的收入,2022-2024年及2024年上半年该品牌营收分别占总收入的94.6%、95.9%、95.4%、95.6%及94.9% [2][4] - 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四个品牌加起来份额不足6% [4] - 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丰富品牌矩阵 [12]   销售渠道与运营模式 - 公司重点推介其自主研发的“一盘货”系统,该系统于2021年7月上线,实现了从下单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 “一盘货”系统将交货时间从传统的数周缩短至数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管道库存积压风险 [5]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为68.8%,其中线上直营门店占比为54.3% [6] - 2025年上半年,经销收入占比已由2022年的32%降至16.9% [6] - 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DTC能力 [12]   成本结构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比例分别高达57.0%、54.2%和59.0% [7] - 同期研发开支占比仅为2.8%、2.1%和2.0%,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3.48亿元 [7]   未来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DTC能力、丰富品牌矩阵、研发投资、数字化建设、生产设施升级、海外市场扩张及一般营运资金 [12] - 加强DTC能力被列为首要任务 [12] - 招股书中多次提到“建立国际影响力” [12]
 福瑞达:筑牢合成生物技术根基,原料业务表现稳健
 证券之星· 2025-08-31 15:3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0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 扣非净利润1.05亿元 [3] - 化妆品板块半年度收入10.94亿元 核心品牌颐莲贡献5.54亿元营收 瑷尔博士贡献4.51亿元营收 [4] - 颐莲营收规模突破5.5亿元 同比增速达23.78% [3]   品牌战略与市场表现 - 颐莲以玻尿酸保湿修护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抖音面部喷雾类目市占率稳居榜首 [3][5] - 通过喷雾节实现喷雾品线销售额4.82亿元 增幅43% 结合线上流量运营与线下沉浸式体验场景 [5] - 明星单品"经典大白瓶"通过技术迭代将保湿时长从行业平均2小时提升至4小时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上半年研发费用维持双位数增长 超行业平均水平 [5] - 开发5项创新原料体系 在重组胶原蛋白透皮效果领域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授权 [7] - 完成Ⅰ型/Ⅲ型/Ⅳ型/ⅩⅦ型胶原蛋白技术储备 牵头制定《重组胶原蛋白渗透团体标准》 [6]   合成生物领域布局 - 以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双轮驱动战略构建技术护城河 投资亿元建设山东省首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 [6] -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以42.4%复合年增长率在2027年突破千亿规模 [6] - 推出医学美容品牌珂谧 依托双专利技术实现从原料研发到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闭环 [6]   产业协同与垂直整合 - 通过"科技研发-原料创新-品牌孵化-终端应用"垂直整合模式构建竞争壁垒 [3] - 将蜂王浆抗衰机制通过合成生物学规模化生产 推出全球首款国家新原料认证的王浆酸护肤品 [8] - 在医疗器械领域多个胶原蛋白Ⅱ类产品获批 Ⅲ类医美器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8]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消费市场转向功能价值与情感价值深度共鸣 为国货品牌突破外资壁垒创造窗口期 [3] - 通过技术研发-市场洞察-文化叙事三维驱动体系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 [4] - 行业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技术壁垒与文化叙事的多维博弈 [5]
 未知机构:申万化妆品周观点聚美丽大会指引美业发展国际集团在华触底反弹2025051-20250512
 未知机构· 2025-05-12 10: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化妆品行业[1][2][3][4][5] - **公司**:上海家化、雅诗兰黛、上美股份、珀莱雅、丸美生物、毛戈平、巨子生物、润本股份、福瑞达、若羽臣、南极电商、贝泰妮、华熙生物 [1][2][4][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发展方向**:聚美丽大会聚焦弱背景下行业发展方向,坚定看好科技美妆、精细化运营、AI助力等方向;科研是关键,企业需推动原料创新与成果落地;企业要重视精细化运营,借助AI提升竞争力;出海虽有机会但面临关税等难题 [1][4] - **国际品牌表现**:在国货崛起背景下,25Q1包括雅诗兰黛在内的部分重点海外集团,依靠品牌沉淀与近年变革成果,重点品牌在华增速转正;雅诗兰黛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3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8.08亿元),同比下滑10%,净利润下滑53%,但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增长超300个基点,中国大陆实现中个位数增长,高端美妆在华市场份额不断拓展 [1][5] - **上海家化业绩**:2024年营收56.79亿元,同比下滑13.93%;归母净利润亏损8.33亿元,同比下滑266.60%;25Q1营收17.04亿元,同比下滑10.5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滑15.25%;个护品类营收23.79亿元,同比下滑3.42%;美妆品类营收10.50亿元,同比下滑29.81% [2] - **上海家化激励计划**:25年员工持股计划激励45名中高层员工,考核目标为25年净利润扭亏,26 - 2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10% [2] - **雅诗兰黛业务情况**:护肤和护发业务下滑明显,彩妆业务有所下降,香水业务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0% [5] - **化妆品推荐**:品牌矩阵完善,GMV高基数高增长,PE倍数相对较低的上美股份、珀莱雅、丸美生物;把握细分赛道强心智,享受国潮美妆崛起、重组胶原蛋白崛起的毛戈平、巨子生物;高性价比消费逻辑,产品创新力强的润本股份、福瑞达 [5] - **电商板块推荐**:推荐若羽臣,建议关注南极电商 [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5月9日,由聚美丽主办、薇诺娜总冠名的2025聚美丽大会在上海闭幕,主题为“冰河期与火种”,贝泰妮郭振宇、上美股份吕义雄、华熙生物赵燕等行业大咖参会并交流 [3][4] - 美妆供给端在国货品牌进攻,国际品牌反弹的激烈竞争下,有望带动需求端增长 [2]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聚美丽大会指引美业发展,国际集团在华触底反弹-202505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1 2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涨后回调,表现弱于市场,但美妆供给端竞争有望带动需求端增长 [5][6][12] - 聚美丽大会指引美业发展,看好科技美妆、精细化运营、AI 助力等方向,国际集团在华触底反弹 [5][12] - 给出化妆品、医美、电商板块的推荐和建议关注标的 [5]  各部分总结  行业观点  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 - 2025 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9 日,申万美容护理指数涨 1.7%,弱于申万 A 指数 0.6pct;申万化妆品指数涨 2.8%,强于申万 A 指 0.5pct;申万个护用品指数涨 2.3%,与申万 A 指基本持平 [5][6] - 本周涨幅前三个股为上海家化(9.3%)、倍加洁(6.8%)、青岛金王(6.2%);跌幅前三为拉芳家化(-7.7%)、毛戈平(-3.1%)、上美股份(-1.6%) [9]  本周行业观点 - 聚美丽大会聚焦行业发展方向,看好科技美妆、精细化运营、AI 助力等;国际品牌在国货崛起背景下逆境成长,25Q1 部分海外集团重点品牌在华增速转正,竞争有望带动需求增长 [5][12]  近期重点关注  重点回顾 - 上海家化 2024 年营收 56.79 亿元,同比下滑 13.93%,归母净利润亏损 8.33 亿元,同比下滑 266.60%;25Q1 营收 17.04 亿元,同比下滑 10.59%,归母净利润 2.17 亿元,同比下滑 15.25% [5][13] - 24 年毛利率 57.6%,同比降 1.37pct,净利率-14.67%,同比降 22.25pct;销售费用率 46.69%,同比增 4.71pct;管理费用率 10.74%,同比升 1.4pct;研发费用率 2.66%,同比升 0.44pct [14] - 24 年个护品类营收 23.79 亿元,同比下滑 3.42%,毛利率增 2.57pct 至 63.59%;美妆品类营收 10.50 亿元,同比下滑 29.81%,毛利率同比下滑 2.68pct 至 69.67% [15] - 公司公告 25 年员工持股计划,激励 45 名中高层员工,考核目标为 25 年净利润扭亏,26 - 27 年净利润同比增速 10% [5][15]  行业电商数据 - 展示 25 年 4 月淘系+抖音双渠道部分重点国货品牌 GMV 及同比数据,如珀莱雅合计 GMV 6.3 亿元,同比增 30%;上美股份合计 7.9 亿元,同比增 56%等 [20]  行业社零数据 - 25 年 Q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6%;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 1149 亿元,同比增长 3.2%,单 3 月零售额 428 亿元,同比增长 1.1%,环比 1 - 2 月增速放缓 [22]  行业动态及公司公告  化妆品医美板块行业热点新闻 - 2025 年 5 月 9 日聚美丽大会在上海闭幕,行业大咖探讨发展机遇,涉及科技、运营、出海等方面,还发布《防晒化妆品的科学认识与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27] - 5 月 1 日雅诗兰黛公布 2025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净销售额 35.5 亿美元(约 258.08 亿元),同比下滑 10%,净利润下滑 53%,但毛利率连续四季增长超 300 基点,中国大陆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28] - 莹特丽 2025 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 20.57 亿元,同比增长 13%,调整后 EBITDA 为 2.4 亿元,同比增长 41%,预计 2025 财年净销售额有望增长 7% - 9% [29] -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Q1 综合销售额同比增 17.1%至约 57 亿元,大中华区虽收入下降 10%,但业务结构改善和成本降低使其恢复盈利 [31] - LG 生活健康集团旗下 The Whoo 累计净销额破千亿元,2025Q1 销售额微降 1.8%,营业利润下降 5.7%,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 4.1% [32]  近期重点上市公司公告 - 水羊股份 24 年营收 42.4 亿元,同比下滑 5.7%,25Q1 营收 10.9 亿元,同比增长 5.2% [34] - 青松股份 24 年营收 19.4 亿元,同比下滑 1.5%,25Q1 营收 4.2 亿,同比增长 10.2% [34] - 朗姿股份 25Q1 营收 14.0 亿元,同比下滑 7.8%,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增长 5.1% [34]  欧睿行业数据 - 2024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 2712 亿元,同比下滑 3.7%,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中国货占 5 席,合计 16.6%;品牌口径中国货 5 个进入前十,珀莱雅排第三 [36] - 2024 年中国彩妆市场规模 620 亿元,同比略增 0.4%,公司市占率口径国货前十占 5 席,合计 17.2%;品牌口径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 [38]  机构持仓 - 据 24Q4 报告,美容护理行业重仓配置比例在 32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 31 位 [40] - 部分公司持仓变化:巨子生物持股总市值 20.5 亿元(-4%),持股总量 4443 万股(-5%);爱美客持股总市值 19.0 亿元(-30%),持股总量 1040 万股(-9%)等 [40]  解禁数据 - 洁雅股份 2025 年 6 月 3 日解禁 4571.8 万股;敷尔佳 2025 年 8 月 1 日解禁 9.30 万股;稳健医疗 2025 年 9 月 16 日解禁 40661.4 万股 [43]  估值表 - 给出化妆品、医美、电商代运营、母婴等板块多家公司的估值数据,包括股价、市值、盈利预测、PE 倍数及投资评级等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