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游
搜索文档
超8000亿旅游花费背后,这届游客把钱花在哪儿?
新京报· 2025-10-10 14:30
全国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十一”假期增加1.23亿人次,旅游总花费8090.06亿元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6.3%,创历史新高 [2] 主要城市旅游数据 - 成都、重庆、上海、北京位列热门城市前四,接待游客量均超过2500万人次 [2] - 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人均消费1.03万元 [3] - 上海市旅游收入统计口径为线上线下支付金额 [6] 游客群体与旅行方式新特点 - “00后”和“95后”成为新的节日旅行主力,旅行方式呈现年轻化趋势 [2] - 年轻游客倾向于“反向旅游”,发掘荔波、博州等小众县域目的地,同时人气“黑马”目的地如景德镇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0% [2] - 跟团游、包车游等“躺平”玩法流行,替代“特种兵式”旅游 [2] - 追星游、赛事游等新趋势激活消费,例如安徽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60%,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16% [1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33% [3] - 山西大同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超7倍,丽江增长超5倍 [3] - 来自蒙古、荷兰的入境游客激增,机票预订量分别增长逾9倍和逾3倍,尼日利亚、阿富汗、格鲁吉亚机票预订量均增长逾3倍 [15][16] - 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幅最大的城市包括大同(增长735%)、丽江(增长5425%)、银川(增长420%)、大理(增长210%)和威海(增长195%) [18][19] 热门旅游景点 - “00后”热选景点包括深圳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北京野生动物园等 [11] - 综合热门景点包括洛阳龙门石窟、北京环球度假区、乐山峨眉山、九寨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 [11][12]
数读“双节”|超8000亿旅游花费背后,这届游客把钱花在哪儿
新京报· 2025-10-10 13:49
总体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十一”7天假期增加1.23亿人次,旅游总花费8090.06亿元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6.3%,创历史新高 [1] 热门旅游城市 - 成都、重庆、上海、北京位列前四,接待游客量均超过2500万人次 [1] - 天津接待游客2219.6万人次,旅游收入215.8亿元,人均消费972.0元 [4] - 南京接待游客2009.7万人次,旅游收入279.4亿元,人均消费1390.3元 [4] - 广州接待游客1738.0万人次,旅游收入156.5亿元,人均消费900.5元 [4] 新兴及小众目的地 - “反向旅游”热度分化,景德镇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0%,九寨沟县登顶全国县域酒店预订量榜首 [2] - 山西大同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超过7倍,丽江增长超过5倍 [2] - 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幅最大的城市包括大同(增长735%)、银川(增长420%)、大理(增长210%)和威海(增长195%) [19] 游客群体特征 - 出行群体更趋年轻化,“00后”和“95后”成为新的节日旅行主力 [1] - 20-30岁人群在机票、火车票订单量中占比超过50% [6] - 13-17岁用户数量增长63%,18-22岁用户数量增长58% [6] 新兴旅游方式与消费趋势 - 年轻人开启省心省力的跟团游、包车游等“躺平”玩法,例如四川阿坝包车游订单增长100%,北京包车游订单同比增长75% [13] - 追星游、赛事游兴起,如安徽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60%,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16% [13] - “00后”热选景点包括深圳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黔南荔波小七孔景区等 [9] 入境旅游市场 - 北京国庆中秋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人均消费达1.03万元 [2] - 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33% [2] - 增长最快的新兴入境游市场包括蒙古(机票预订量增逾9倍)、荷兰(增逾3倍)、尼日利亚(增逾3倍) [15]
广西假期文旅市场供给多元
广西日报· 2025-10-09 12:03
假期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推出230余项文旅优惠措施和50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市场供给呈现多元特色 [1] - 虽受汛情影响部分产品未能完全落地,但跨境游、热门县域旅游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1] - 研学游、赛事游、民俗游等旅游形态持续升温 [1] 文化主题与品质提升 - 各地加强文化内涵与互动场景融合,“家国明月”主题活动贯穿始终 [1] - 桂林市借助央视热播剧《阵地》IP热度,在独秀峰王城、七星岩等景区推出沉浸式历史体验产品 [1] - 贺州市黄姚古镇皮影戏展演、河池仫佬石围古村中秋祭月节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传统文化 [1] 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 - 核心景区提质,新型项目扩容,阳朔县遇龙河“金龙巡游”夜游项目一票难求,低空飞行、攀岩等新型项目受追捧 [2] - 生态游、研学游、赛事游深度融合,南宁市青秀山举办丰收节活动,贵港市举办青少年足球冠军联赛等体育活动 [2] - 民俗游、非遗游绽放新活力,北海市推出传统技艺体验,柳州市侗寨景区推出芦笙表演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 [2] 跨境旅游与口岸经济 - 桂林与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的航线在停航两年后重启,假日期间航班上座率超过70% [2] - 凭祥友谊关口岸成为跨境游热门节点,中越跨境游市场火爆 [2] - 防城港东兴国门景区、中越界河风景区迎来大量游客,通过美食购物等感受中越文化交融 [2] 文商体旅融合与消费刺激 - 文旅部门联合体育、商务等部门推动非遗展演、惠民演出、特色夜市等促消费活动 [3] - 10多家国有院团与26家民营单位在40多个景区完成近200场“演出进景区”沉浸式展演 [3] - 推出“住宿+民族妆造”“住宿+非遗手作”等融合产品,深受年轻游客青睐 [3] 服务升级与游客体验优化 - 各地免费开放公共停车位、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在景区出口设置服务点以提升体验感 [3] - 针对汛情影响,多地文旅部门联合企业推出“弹性退改”服务,简化关停景区门票和住宿退订流程 [3] - 梧州市、贺州市举办“活力夜广西”嘉年华主场活动,有效拉动夜间消费 [3]
旅游人气爆棚、楼市车市升温、黄金饰品走俏!假日消费“好旺好彩”|“双节”消费新图景
证券时报· 2025-10-09 08:48
出行与旅游市场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超24.3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 [1] - 以95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旅游消费重要力量 飞猪数据显示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提升14.6% 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 美团数据显示20-30岁人群在机票火车票订单中占比超50% [1] - 热门景区客流爆棚 横店影视城秦王宫项目排队超2.5小时 南京夫子庙游船单日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夜游秦淮河平均每分钟登船游客超30人 假期前六天夫子庙游船营业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10.0% 接待量同比增长9.2% [2] 文旅消费新趋势 - 味蕾游、赛事游等契合年轻人情绪价值需求的新玩法持续激活假日消费 [2] - 年轻人旅游目的地转向县城与小镇 山西应县木塔、贵州镇远古城、福建长汀古城成为热门选择 [2] 楼市与车市消费 - 深圳楼市出现节日专属优惠 乐有家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二手房签约量较前一周增长15% 新房签约量增长120% [3] - 汽车市场迎来购车热潮 鸿蒙智行10月1日至7日大定突破4.13万台 [3] - 多地推出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河北发放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资格券 上海浦东提供1.5万个购车补贴名额 补贴最高4000元 [3] 黄金饰品消费 - 黄金饰品凭借节日寓意及婚庆投资需求成为消费市场亮点 深圳水贝市场吸引大量游客购买 [4] - 尽管伦敦黄金现货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关口 金价高位运行仍推动黄金饰品迎来消费热潮 [4]
旅游人气爆棚、楼市车市升温、黄金饰品走俏!假日消费“好旺好彩”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08:18
整体消费市场活力 -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假期,消费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彰显国内消费市场韧性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预计超24.3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 [1] - 出行人群结构转变,95后年轻群体成为旅游消费重要力量,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提升14.6%,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 [1] 旅游行业表现 - 热门景区客流爆棚,横店影视城秦王宫项目排队时长超2.5小时,南京夫子庙游船单日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夜游秦淮河平均每分钟登船游客超30人 [2] - 夫子庙游船假期前六天累计营业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10.0%,接待量同比增长9.2% [2] - 文旅消费新玩法涌现,味蕾游、赛事游等契合年轻人情绪价值需求,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县城与小镇,如山西应县木塔、贵州镇远古城等 [2] 房地产与汽车市场 - 长假成为家庭置业窗口期,深圳罗湖莲塘片区新盘看房者不少,楼盘推出额外大礼包优惠 [3] - 乐有家门店监测显示,10月1日至7日深圳二手房签约量较前一周增长15%,新房签约量增长120% [3] - 汽车市场迎来购车热潮,鸿蒙智行10月1日至7日大定突破4.13万台,河北多地推出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上海浦东提供1.5万个购车补贴名额,补贴最高4000元 [3] 黄金消费市场 - 黄金饰品凭借节日寓意及婚庆投资需求,成为消费市场亮点,深圳水贝市场吸引不少旅游游客购买 [4] - 双节期间伦敦黄金现货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关口,金价高位运行未削弱购买热情,反而迎来消费热潮 [4]
长沙有多火?第三方数据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08 23:03
假期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超级黄金周期间平台出行订单量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超30% [2] -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十大目的地城市为南京、成都、西安、北京、重庆、武汉、长沙、洛阳、上海、广州 [5] - 携程平台上长沙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0% [13] 新兴旅游模式与消费趋势 - 味蕾游、赛事游、"躺平窝囊游"、小团游等满足年轻人情绪价值需求的新玩法创新文旅体验并激活假日消费 [5] - 美食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动力 [6] - 长沙跻身全国美食吸引力城市榜前5名 [8]并入选夜生活活力城市前三名 [8] 本地生活与餐饮消费活力 - 国庆期间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 [10] - 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流量高峰整体增长达300% [10] - 高德扫街榜数据由超4亿用户产生 [10] 长沙坡子街晚上10点周边通行时间是畅通时的2倍以上 [8] 长沙旅游市场具体表现 - 长沙跻身全国文旅消费十大目的地 [3] - 长沙主要客源地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13] - 长沙热门景区包括杜甫江阁、长沙海底世界、天心阁、湖南博物院、铜官窑国风乐园 [13]
“双节”将至 从去看到去体验
金融时报· 2025-09-24 10:41
文旅消费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叠加形成8天长假,旅游市场预期火爆[1] - 同程旅行报告显示国内周边游、包车游预订热度同比增长翻倍,国内长线跟团游花费同比增长超20%[2] - 携程和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国庆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居民出游意愿同比增长超三成[2] 政策支持与地方举措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协调银联、金融机构及平台企业推出消费券、支付满减等优惠[2]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2400多场文旅活动及八大京郊微度假主题场景[3] - 广东省启动"金秋文旅消费季"活动,发放总计2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3] 消费金融行业创新 - 消费金融机构深耕服务消费场景,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下沉和科技赋能搭建多元产品矩阵[5] - 兴业消金针对托育、健身等新型消费领域推出"活力贷"客群方案,已试点运营至8个城市[5] - 长银五八消金在"导游贷"基础上,面向旅游从业者推出"旅友快贷"以缓解阶段性资金短缺[5] 改善型服务消费数据 - 2024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8%[1] - 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1.8%[1]
新模式 新体验 新场景 云南旅游消费升级按下“加速键”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10
云南省旅游消费升级 - 2025年一季度云南省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261.8亿元,文旅消费迎来"开门红" [1] - 传统观光游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行业着力开发"旅居游""赛事游""银发游"等新消费场景 [1] - 云南省出台《若干措施》,围绕品牌塑造、消费激活、业态创新等八大方向构建政策矩阵,目标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文旅目的地 [1] 旅居游新模式 - 2025年1-3月云南旅居人数达228.81万人,同比增长56.9%,"旅居云南"成为消费升级重要突破口 [2] - 行业正在编制发展规划和等级评定标准,重点培育乡村、度假、医养等八大旅居业态 [2] - 旅居客通过创新实践(如非遗工坊、特色民宿、电商平台)激活闲置资源,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增长,例如花神非遗工坊2023年吸引游客1000余人,带动消费20余万元 [2][3] 赛事游新体验 - 行业提出"体育+旅游"等40余项创新业态,打造"四季赛事乐园",2024年举办赛事超2000项,参赛人次超200万,拉动文旅消费近千亿元 [4][5] -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串联丽江、大理等景点,选手可深度体验民宿、美食等场景 [4] - 联合发布60个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特色体验 [5] 银发游新场景 - 行业创新推出适老化旅游专列(如Y764次),提供"车上休憩+车下体验"模式,例如滇西之旅覆盖丽江、保山、腾冲三大目的地 [6] - "旅游+文化""旅游+康养"业态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消费,例如腾冲热海温泉等场景 [6] - 2024年计划打造"星光·澜湄号"跨境列车等品牌,提供"动车票+景区门票+酒店"一站式服务 [7] 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多业态融合(如文体旅、科技+旅游)、多场景创新持续优化旅游产业模式 [1][4] - 中老铁路、滇越铁路等交通资源整合推动"流量"向"增量"转化 [7] - 新消费场景(旅居、赛事、银发)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核心引擎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