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边缘计算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成立一支科幻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27
基金设立与募资 - 百诚医药布局生命健康基金,拟出资2000万元 [2] - 成都设立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目标规模超30亿元,存续期限7年,重点投向"科幻+"和"未来+"领域 [2] 投融资动态 - 振电智感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跟投,传感器产品误差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5% [3] - 聚芯微电子完成D+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3] - 上海乐橘科技获昆仑资本独家B++轮融资,其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帮助石油企业仓储环节成本降低20% [4] - 屹普动力完成A轮融资,由襄禾资本独家投资,电机产品已通过某头部新能源车企测试 [4][5] - 德睿智芯获浙商创投C轮融资,产品涵盖人工智能计算芯片、边缘计算芯片等 [5] - 红狮宝盛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由毅达资本投资,研发的新型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仅为传统材料的1/3 [5] - 苏州捷迪完成B轮融资,由嘉荣资本、张家港产业资本及张家港金茂创投共同投资,自动化生产线良品率达99.2% [6] IPO动态 - 美锦能源筹划H股上市,拟成为山西首家"A+H"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亏4.8亿-7亿元 [7] - 大鹏工业成功过会北交所,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3811万元,拟募资1.54亿元用于智能工业清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7]
寒武纪-U股价微涨0.86%,主力资金净流入1.58亿元
金融界· 2025-08-06 02:0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5日15时11分,寒武纪-U最新股价为695.0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94元,涨幅0.86% [1] - 当日开盘价为686.00元,最高触及699.90元,最低下探682.58元 [1] - 成交量为48788手,成交额达33.80亿元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758.73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05%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5079.83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05% [1] 公司业务 - 寒武纪-U属于半导体行业,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的企业 [1] - 产品涵盖云端智能芯片、边缘计算芯片及处理器IP等 [1] - 公司致力于为智能计算提供核心硬件支持,业务覆盖多个科技领域 [1]
报名开启|2025WRC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专场活动虚席以待!
机器人圈· 2025-07-30 18:50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体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化、智能化发展,智能体通过感知、决策与规划在物理环境中实现行为的能力成为关键技术方向 [1] - 具身智能体零部件涵盖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柔性材料等关键领域,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与应用场景拓展 [1] - 当前技术前沿聚焦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边缘智能芯片,共性挑战包括可靠性、成本控制、标准化,应用生态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等场景 [1] 论坛活动信息 - 论坛主题为"聚焦核心部件 赋能具身智能",由中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等机构主办,拟于2025年8月1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2] - 议程包括专家报告、企业解决方案发布、圆桌交流等环节,与同期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联动,重点探讨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等核心部件对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整机性能的突破作用 [3] 行业动态与研究成果 - 2024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75家企业业绩表现分化,部分企业领跑行业 [6] - 2023年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年报反映行业洗牌加剧,喜忧参半 [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同时面临技术突破(如仿生机器人模仿松鼠跨越复杂地形)与产业重构 [7] - 微纳感知、具身智能算法、机构智能等技术创新成为院士及专家关注焦点,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在动作复现、智能发展挑战等方面取得进展 [7]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折纸制造四足机器人等,显示跨学科融合趋势 [7]
热火朝天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怎能没有你的报告席位
机器人圈· 2025-07-28 18:55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体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化、智能化发展[1] - 智能体通过感知、决策与规划在物理环境中实现行为的能力成为提升机器人自主性与适应性的关键技术方向[1] - 具身智能体零部件涵盖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柔性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1] 论坛核心内容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零部件技术前沿(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边缘智能芯片)、共性挑战(可靠性、成本控制、标准化)及应用生态(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等场景)[1] - 论坛主题为"聚焦核心部件 赋能具身智能",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2] - 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预计有超200家国内外一流企业参展,展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并有约70余件首发新品[2] 论坛组织与参与 - 论坛主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和苏州大学教授孙立宁[3] - 论坛征集报告方向包括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传感器、执行器)及关键技术难点(精度、鲁棒性、集成度、成本)[3] - 报告人可在论坛发布相关成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及合作项目签约等[3]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行业竞争加剧[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现象[6] - 国际快讯显示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如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7] 学术与技术前沿 - 院士报告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7] - 机器人创新设计涉及六大关键技术[7] - 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6]
深圳出台措施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 - 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组合拳支持产业全链条优化提质 [1] - 政策围绕"强链、稳链、补链"核心目标,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涵盖高端芯片产品突破、芯片设计流片支持、EDA工具推广应用等关键领域 [1] - 基金将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细分龙头企业及对完善产业链具有重大作用的项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作、紧密配套"的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2] 产业现状 - 深圳已汇聚海思半导体、记忆科技、中兴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产业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1] - 2023年上半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2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9% [1] 重点发展方向 - 高端芯片产品突破:鼓励企业研发CPU、GPU、DSP、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芯片、边缘计算芯片等专用芯片 [1] - 加快EDA工具推广应用:推动本土EDA工具的研发与应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2] - 突破核心设备及配套零部件:聚焦光刻机、光刻胶等"卡脖子"难题,加大研发投入 [2] - 提升高端封装测试水平,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成熟,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 [2] 实施机制 -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支持研发、专项资助、推广应用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2] - 在关键核心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2]
云知声上市成港股AGI第一股,开启商业化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47
上市表现 - 公司成功在港股上市 成为首家以通用人工智能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股票代码9678HK [1] - 上市首周市值增幅巨大 市值超230亿港元 [1] - IPO全球发售1561万股 发行价每股205港元 募资净额约206亿港元 [3] - 首周股价最高触及3386港元 收盘报3294港元 较发行价大涨606% 总市值达2337亿港元 [3] - 赢得"港股AGI第一股"称号 验证"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战略 [3] 技术研发 - 2024年研发费用达28亿元 占营收比例超30% [5] - 研发重点投向Atlas AI基础设施 山海大模型迭代及边缘计算芯片研发 [5] - 智算集群算力达184 PFLOPS 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的实时训练与推理 [5] 商业化进展 - 采用"灯塔客户"策略 深度绑定格力 平安科技 厦门地铁等行业龙头 [7] - 2024年生活场景客户数增至411家 医疗场景覆盖超500家医疗机构 [7] - 单项目平均收入同比增长38% 反映聚焦高价值客户的战略转向 [7] - 终端用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527%降至2024年449% 系统集成商/代理人渠道占比升至551% [7]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四大方向:Atlas AI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研发 强化多模态大模型 边缘计算等AGI关键领域优势 [7] - 拓展智慧医疗 智慧交通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 [7] - 加速国际化布局 重点开拓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 [7] - 推进战略合作及补充营运资金 [7]
天津:支持算力技术攻关和平台建设 推动安全可靠底层技术攻关
快讯· 2025-05-17 12:37
天津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算力技术攻关与平台建设 - 支持高性能智能芯片研发平台建设,包括中央处理器(CPU)、GPU等核心芯片的研发与迭代 [1] - 推动可重构及存算一体芯片、开源指令集(RISC-V)架构芯片、边缘计算芯片及高速通信网卡研发 [1] - 研发"云、边、端"融合的AI操作系统、AI数据库及工业软件 [1] - 支持自主全闪存储系统、AI服务器、晶上系统及智能装备研发 [1] 多元化算力平台布局 - 建设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超算+智算+存储"融合算力平台及智算平台 [1] - 优化市级算力交易平台功能,实现多元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试点 [1] - 超前布局空天计算技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