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精度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成立一支科幻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27
基金设立与募资 - 百诚医药布局生命健康基金,拟出资2000万元 [2] - 成都设立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目标规模超30亿元,存续期限7年,重点投向"科幻+"和"未来+"领域 [2] 投融资动态 - 振电智感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跟投,传感器产品误差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5% [3] - 聚芯微电子完成D+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3] - 上海乐橘科技获昆仑资本独家B++轮融资,其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帮助石油企业仓储环节成本降低20% [4] - 屹普动力完成A轮融资,由襄禾资本独家投资,电机产品已通过某头部新能源车企测试 [4][5] - 德睿智芯获浙商创投C轮融资,产品涵盖人工智能计算芯片、边缘计算芯片等 [5] - 红狮宝盛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由毅达资本投资,研发的新型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仅为传统材料的1/3 [5] - 苏州捷迪完成B轮融资,由嘉荣资本、张家港产业资本及张家港金茂创投共同投资,自动化生产线良品率达99.2% [6] IPO动态 - 美锦能源筹划H股上市,拟成为山西首家"A+H"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亏4.8亿-7亿元 [7] - 大鹏工业成功过会北交所,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3811万元,拟募资1.54亿元用于智能工业清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7]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 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科技日报· 2025-08-14 07:56
技术突破 - 美国莱斯大学团队在碳化硅体系中实现迄今最强的声子干涉效应"Fano共振",强度比此前研究高出两个数量级 [1] - 该效应基于声子相互作用,可长时间保持波动特性,在稳定高性能器件中具有潜力 [1] - 技术依托于碳化硅基底上构建二维金属界面,通过嵌入银原子层形成紧密结合界面,显著增强振动模式干涉 [1] 应用前景 - 该技术可推进分子级传感技术发展,灵敏度高至可检测单个分子且无需化学标签 [2] - 在能量采集、热管理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开辟新应用路径 [1] - 装置简单且可扩展,有望用于量子传感和新一代分子检测 [2] 实验验证 - 团队利用拉曼光谱法研究声子干涉,谱图显示极端不对称线形和完全"谷底"的反共振模式 [1] - 比较3种不同表面碳化硅,每种都对应独特拉曼光谱线形 [1] - 低温实验证实效应完全由声子相互作用引起,而非电子作用 [2] 技术独特性 - "纯声子"量子干涉现象罕见,仅在特定二维金属/碳化硅体系中出现 [2] - 常规块体金属中不存在该效应,归因于原子级金属层的特殊跃迁路径和表面结构 [2]
利好!“完善高端仪器发展政策”纳入工信部下半年重点工作
仪器信息网· 2025-08-01 11:59
政策方向 - 2025年下半年工信部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强化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安全保障 [2][4] - 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 [4] - 目标为提升国产仪器仪表的精度、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减少对进口高端设备的依赖,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6]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高端仪器仪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检测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5] -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 [4] - 依托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突破核心部件(如高精度光学元件、芯片)"卡脖子"难题 [11] 产业政策体系 - 制定专项扶持政策,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如"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市场准入便利化等 [7] - 重点支持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仪器仪表需求,推动国产替代 [8] - 扩大"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规模,为高端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 [12] 产业链安全保障 - 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如铜、稀土等关键材料)的供应链管理,确保高端仪器仪表制造所需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9] - 通过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优化重点产业链的全球布局,降低国际政治经济风险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10] 具体实施手段 - 推动政府和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国产高端仪器设备,通过"首台(套)"政策降低企业市场推广风险 [12]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仪器仪表深度融合,开发智能检测、预测性维护等新型产品和服务 [13] - 分级分类推进工业互联网在仪器仪表行业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 [14] 标准与认证体系 - 完善高端仪器仪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 [15] - 支持企业通过CE、UL等国际认证,增强出口竞争力 [16]
报名开启|2025WRC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专场活动虚席以待!
机器人圈· 2025-07-30 18:50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体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化、智能化发展,智能体通过感知、决策与规划在物理环境中实现行为的能力成为关键技术方向 [1] - 具身智能体零部件涵盖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柔性材料等关键领域,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与应用场景拓展 [1] - 当前技术前沿聚焦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边缘智能芯片,共性挑战包括可靠性、成本控制、标准化,应用生态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等场景 [1] 论坛活动信息 - 论坛主题为"聚焦核心部件 赋能具身智能",由中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等机构主办,拟于2025年8月1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2] - 议程包括专家报告、企业解决方案发布、圆桌交流等环节,与同期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联动,重点探讨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等核心部件对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整机性能的突破作用 [3] 行业动态与研究成果 - 2024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75家企业业绩表现分化,部分企业领跑行业 [6] - 2023年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年报反映行业洗牌加剧,喜忧参半 [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同时面临技术突破(如仿生机器人模仿松鼠跨越复杂地形)与产业重构 [7] - 微纳感知、具身智能算法、机构智能等技术创新成为院士及专家关注焦点,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在动作复现、智能发展挑战等方面取得进展 [7]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折纸制造四足机器人等,显示跨学科融合趋势 [7]
热火朝天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怎能没有你的报告席位
机器人圈· 2025-07-28 18:55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体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化、智能化发展[1] - 智能体通过感知、决策与规划在物理环境中实现行为的能力成为提升机器人自主性与适应性的关键技术方向[1] - 具身智能体零部件涵盖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柔性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1] 论坛核心内容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零部件技术前沿(仿生触觉传感器、柔性驱动机构、边缘智能芯片)、共性挑战(可靠性、成本控制、标准化)及应用生态(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等场景)[1] - 论坛主题为"聚焦核心部件 赋能具身智能",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2] - 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预计有超200家国内外一流企业参展,展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并有约70余件首发新品[2] 论坛组织与参与 - 论坛主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和苏州大学教授孙立宁[3] - 论坛征集报告方向包括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传感器、执行器)及关键技术难点(精度、鲁棒性、集成度、成本)[3] - 报告人可在论坛发布相关成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及合作项目签约等[3]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行业竞争加剧[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现象[6] - 国际快讯显示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如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7] 学术与技术前沿 - 院士报告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7] - 机器人创新设计涉及六大关键技术[7] - 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6]
康斯特(300445):业绩稳健 高精度传感器助力多元化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5-19 20: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 75亿元 同比增长15 4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25亿元 同比增长23 07% 归母扣非净利润1 15亿元 同比增长18 48% 基本每股收益0 59元 同比增长22 92%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 11亿元 同比增长3 57% 归母净利润2218 23万元 同比下降12 39% 归母扣非净利润2075 70万元 同比下降8 08% 基本每股收益0 10元 同比下降16 67% [1]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贯彻"产品加速迭代+场景深耕"的高质量发展基调 长期看好发展前景 [1] - 校准测试业务已进入第三个十年发展期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 石化 计量 冶金等长流程工业 并积极拓展至生物医药 新能源与半导体 装备制造 轨交民航等领域 [1] 数字化平台业务 - 数字化平台业务处于第一个十年发展期 提供检测一体化平台 基石LIMS及云测等智慧计量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数字化平台将检测技术与工业物联网技术融合 助力检测仪器产品及传感器垂直产业体系的场景渗透 [2] 高精度传感器业务 - 高精度传感器业务刚迈入第一个十年发展期 硅压阻式技术路线的压力传感器综合性能指标优于0 01%F S [3] - 公司逐步拉通压力传感器 数字压力检测产品及压力变送器等终端仪表的产业结构链 提升高端传感器垂直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3]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为6 65 7 70 8 92亿元 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 58 1 87 2 21亿元 对应EPS为0 74 0 88 1 04元 [4]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 20 16倍 [4]
康斯特(300445):业绩稳健,高精度传感器助力多元化发展
华安证券· 2025-05-19 19: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持续稳健,2024年营收5.75亿元、净利润1.2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亿元、净利润2218.23万元,长期看好公司发展 [4][5] - 校准测试产品厚积薄发,数字化平台业务提供增长动力,校准测试业务能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数字化平台业务可提供智慧计量数字化解决方案 [6] - 高精度传感器助力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公司在传感器测评和补偿算法方面领先,高精度传感器业务提升高端传感器垂直化产品供给能力 [7] -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调整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为6.65/7.70/8.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1.87/2.21亿元,对应EPS为0.74/0.88/1.0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20/16倍 [8] 相关目录总结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75|665|770|892| |收入同比(%)|15.5|15.7|15.8|15.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25|158|187|221| |净利润同比(%)|23.1|26.0|18.4|18.4| |毛利率(%)|64.7|68.7|69.1|69.5| |ROE(%)|10.5|11.8|12.4|12.9| |每股收益(元)|0.59|0.74|0.88|1.04| |P/E|27.58|23.09|19.50|16.47| |P/B|2.89|2.72|2.41|2.13| |EV/EBITDA|15.74|14.37|12.06|9.87|[11]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714|881|1084|1322| |现金|343|456|609|787| |应收账款|111|133|154|178| |存货|141|161|184|210| |非流动资产|620|605|588|569| |固定资产|338|324|308|290| |资产总计|1334|1487|1673|1890| |流动负债|90|95|109|126| |负债合计|125|130|144|16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195|1342|1513|1714|[12] 利润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575|665|770|892| |营业成本|203|208|238|273| |营业利润|141|176|208|246| |利润总额|140|175|207|245| |净利润|127|159|188|22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5|158|187|221| |EBITDA|198|222|252|290| |EPS(元)|0.59|0.74|0.88|1.04|[12] 现金流量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184|165|204|235| |投资活动现金流|-48|-39|-35|-35| |筹资活动现金流|-21|-25|-28|-34| |现金净增加额|117|113|153|179|[12]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同比(%)|15.5|15.7|15.8|15.9|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同比(%)|23.8|25.3|18.3|18.3|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23.1|26.0|18.4|18.4| |获利能力 - 毛利率(%)|64.7|68.7|69.1|69.5| |获利能力 - 净利率(%)|21.8|23.7|24.3|24.8| |获利能力 - ROE(%)|10.5|11.8|12.4|12.9| |获利能力 - ROIC(%)|11.4|11.2|11.7|12.2|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9.4|8.7|8.6|8.5|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0.3|9.6|9.4|9.3|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7.96|9.24|9.91|10.53|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6.19|7.34|8.03|8.65|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45|0.47|0.49|0.50|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54|5.46|5.37|5.37|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12.38|11.74|12.36|12.37|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59|0.74|0.88|1.04|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87|0.78|0.96|1.10|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5.63|6.32|7.12|8.07| |估值比率 - P/E|27.58|23.09|19.50|16.47| |估值比率 - P/B|2.89|2.72|2.41|2.13| |估值比率 - EV/EBITDA|15.74|14.37|12.06|9.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