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

搜索文档
复旦微电:富国基金、国海证券等多家机构于7月24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7-25 19:36
公司调研情况 - 富国基金、国海证券、华福证券、华创证券、广发证券、平安养老于2025年7月24日调研公司 [1] 高可靠业务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高可靠业务订单保持一定增长 [2] - 定制化晶圆采购周期约4个月 封装测试周期约1-2个月 [2] - 客户正式订单要求的交货时间通常在4-6周 [2] - 收入确认周期视产品和客户验收情况而定 [2] 产能与产品供应 - 当前产能基本满足现有订单需求 保持稳定交付节奏 [2] - 新一代制程FPGA产品已有出货 用户反映良好 [2] - 公司正加大新产品供应力度以满足市场拓展需求 [2] 产品研发与应用 - 正在推进FPGA在人工智能计算(FPAI芯片)的应用拓展 [3] - 目前以高可靠用户为主 未来考虑向工业控制、智能驾驶等领域发展 [3] - PSoC类产品在FPGA产品线中占比约30% [4] 经营战略与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将稳中求进 提升经营质量 [5] - 研发方面:提高效率与能力 加快新品推出 降低成本 [5] - 运营方面:加强供应商关系 降低流片及封装成本 [5] - 销售方面:加大推广力度 寻找新机会 降低库存 [5]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8.88亿元 同比下降0.54% [6] - 归母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下降15.55% [6] - 扣非净利润1.33亿元 同比下降14.21% [6] - 负债率27.55% 毛利率58.14% [6] 机构预测 - 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01亿元 目标价70元 [9] - 中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06亿元 [9] - 华西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43亿元 [9] - 华创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05亿元 目标价58.8元 [9] 市场表现 - 近90天有2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7]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618.41万元 融券净流入164.86万元 [9]
深圳出台措施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09:16
政策支持 - 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组合拳支持产业全链条优化提质 [1] - 政策围绕"强链、稳链、补链"核心目标,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涵盖高端芯片产品突破、芯片设计流片支持、EDA工具推广应用等关键领域 [1] - 基金将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细分龙头企业及对完善产业链具有重大作用的项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作、紧密配套"的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2] 产业现状 - 深圳已汇聚海思半导体、记忆科技、中兴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产业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1] - 2023年上半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42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9% [1] 重点发展方向 - 高端芯片产品突破:鼓励企业研发CPU、GPU、DSP、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芯片、边缘计算芯片等专用芯片 [1] - 加快EDA工具推广应用:推动本土EDA工具的研发与应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2] - 突破核心设备及配套零部件:聚焦光刻机、光刻胶等"卡脖子"难题,加大研发投入 [2] - 提升高端封装测试水平,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成熟,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 [2] 实施机制 -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支持研发、专项资助、推广应用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2] - 在关键核心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2]
上半年净利预增超五成 火炬电子: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公司订单量迅速回升|财报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7-09 21:06
火炬电子业绩预增 - 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47亿元-2.80亿元 同比增长50.36%-70.45% [1] - 扣非净利润2.35亿元-2.70亿元 同比增长51.26%-73.79% [1] - Q2净利润1.4亿元-1.73亿元 同比增长55.57%-92.24% [1] - Q1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43.6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电子元器件行业景气度改善 市场需求增长 [1] - 公司订单量迅速回升 带动收入大幅攀升 [1] - 新材料板块业务体量及盈利能力显著增长 [1] 行业特征 - 电子元器件作为军工上游环节 交付周期短订单弹性大 [1] - 订单情况是行业景气度的"风向标" [1] 同业动态 - 振华科技高新电子领域新增订单同比保持增长 [2] - 振华科技上半年订单预计饱满 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 [2] - 复旦微电高可靠市场预期逐步复苏 [2] - 复旦微电FPGA和高可靠存储器在产品和产成品增加 [2] 行业展望 - 军工上市公司业绩预喜或将频现 [2] - 行业基本面和情绪面修复可期 [2] - 业绩有望逐季度环比提升 [2] - 预计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 [2]
回头看AMD在3年前对Xilinx的这次收购
傅里叶的猫· 2025-06-30 21:44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图 - AMD于2022年2月以49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一大FPGA厂商Xilinx,旨在强化AI、数据中心及边缘计算领域布局[1][2] - Xilinx的FPGA、可编程SoC及AI引擎技术与AMD的CPU/GPU形成技术互补,可优化数据密集型应用解决方案[2] - 收购看重Xilinx在5G通信、汽车等市场的技术积累,但核心目标为高增长领域而非传统市场[2] 产品与技术整合 - 成立Adaptive and Embedded Computing Group(AECG)主导FPGA/SoC路线图,由原Xilinx CEO领导[4] - 产品线延续Xilinx原有技术路线,包括Versal Premium Gen 2、Spartan UltraScale+等系列,未出现突破性创新[6][7][8] - 重点技术升级包括:支持PCIe Gen 6/CXL 3.1(64Gb/s)、集成400Gbps加密引擎、DDR5内存支持等[10] - 16nm工艺使功耗降低30%-60%,RF-ADC/DAC采样率达32GSPS,计算密度达竞品3倍[10] 财务表现与业务影响 - Xilinx被收购前2021年营收31.5亿美元,与2020年持平[11] - 嵌入式业务(含FPGA)2023年营收53亿美元(+17%),但2024年降至36亿美元(-33%)[18][19][21] - 数据中心业务2024年收入126亿美元(+94%),但FPGA贡献占比未披露[22] - 高端FPGA受美国出口禁令影响,中国市场需求转向国产替代品[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Intel曾收购Altera布局数据中心,但Xeon+FPGA方案因功耗/适配问题失败[3][8] - 中国厂商在中低端FPGA领域取得进展,推出K7/V7系列替代方案[20][23] - 微软等云服务商早期推动FPGA应用,但AI训练场景最终由GPU主导[3]
航天电子20250624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航天电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竞争优势**:在传统航天领域是科技集团核心电子元器件上市平台,卡位优势明显;在商业航天领域积极部署,参与星网公司星座建设等项目,未来有望带来较大收入弹性[3] - **无人系统业务重要性**:是全军无人机型谱形式研制总体单位,产品覆盖多种类型无人机,市占率超 2/3;国家 93 阅兵方阵中无人作战装备成亮点,为 2025 年下半年投资带来催化作用;积极拓展外贸市场,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军贸装备毛利率高,推动业绩增长[2][4][5] - **业绩表现**:过去几年营收稳步增长,但 2020 年和 20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因民品业务亏损和资产减计;2024 年民品业务剥离,2025 年起盈利能力有望提高[7] - **业务板块**:分为航天电子配套业务(占总营收约 80%)和无人系统业务(占总营收约 20%);通信测控由三家公司经营,占总营收 35%左右;惯性导航由五家子公司生产,用于远程战略武器等[8] - **集成电路布局**:由全资子公司时代明星负责,整合 771 所和 772 所优质资源,产品包括 FPGA、ADDA 及北斗导航基带芯片等,下游应用广泛[9] - **市场空间**:2024 年科技集团 70 次型号发射,为火箭配套市场带来约 6.3 至 12 亿美元空间,2028 年预计达 188 亿元以上;2028 年商业航天领域卫星建设需求牵引近 300 亿人民币星载电子设备产品市场空间[2][12] - **享受市场红利原因**:我国商业航天由国家队主导,长征运载火箭是主力,九院作为科技集团核心院所,独享大量协同需求;公司大部分营收来自科技集团计划任务,通过招标询价获取少部分需求[13] - **技术能力和业务覆盖优势**:深耕八大分系统中的七个,覆盖四大核心领域;通信测控未来三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 15%左右;惯性导航覆盖 1 至 4 代技术路线;集成电路占据国内 80%以上宇航集成电路研制任务,承担 95%封装任务[14] - **无人化业务影响**:聚焦中近程、可消耗式短程无人机,是陆军装备无人化建设重要部分,市占率超 2/3,将成公司中短期重要增长点[15] - **中小型无人机领域优势**:产品系列化发展,覆盖多种类型;聚焦吨级以下中小型、中近程市场;凭借测控通信能力和算法核心优势,占据陆军无人装备供应量 60%以上[16][17] - **高端方向拓展情况**:展出飞鸿 97A 中程僚机系统,为竞标空军和海军无人僚机项目提供可能;布局水下无人装备领域,募资用于智能无人水下航行器产业化项目[18] - **外贸表现**: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军贸装备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装备产品,面向全球军贸市场空间大、利润高、研制流程灵活,推动业绩增长[19] - **未来发展核心看点**:短期内航天型号配套业务提供业绩安全边际,长期在商业航天领域有大市场空间;中短期内无人系统领域立足中近程可消耗式无人机,布局高端场景,内销外贸双重牵引实现业绩和营收增长;完成电缆业务资产剥离,聚焦主业提升业绩与盈利能力[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历史构成和控股股东背景**:控股股东是中国航天时代电子研究院(科技集团航天九院);公司最早可追溯到 1990 年的武汉电缆集团,历经多次股份划转、组建和资产置换,2023 年将民品业务完全置出[6] - **面临风险**:十四五规划后期装备下达节奏和规模不确定;资产去整合后提质增效效果待观察;下游需求波动可能导致经营、营收业绩不及预期[22]
停产料涨疯了!美光、TI、TDK等热门芯片料号鉴定
芯世相· 2025-06-24 15:34
芯片市场热点型号分析 美光DDR4产品 - 美光DDR4型号MT40A512M16TB-062E:R价格自年初12元上涨至24元,涨幅达50% [3][4] - 另一款8Gbit DDR4 MT40A512M16LY-075:E价格从年初不到15元涨至22元 [8] - 美光已通知客户DDR4将停产,未来2-3季停止出货,消费性及PC用DDR4将缩产,车用/工业/网通客户优先供应 [8] 停产型号突然走热 - TDK-Lambda的DC-DC转换器PH100F24-24(2017年停产)报价从2月几百元涨至6月7000多元 [9][10] - 三星8Gb DDR4 K4A8G165WC-BCTD价格从上月25元涨至55元 [11][13] - TI三相电机驱动器DRV8332DKDR(停产料)报价从常态40-50元涨至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14][15] 工业通信与FPGA - TI RS-485收发器SN65LBC184DR报价从2-3元涨至5-10元,官网定价区间9.4-19元 [17] - Altera Cyclone I系列FPGA EP1C6Q240C8N(已停产)报价稳定在70-80元,适用于低成本逻辑场景 [18][19] 市场回归常态 - 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价格回落至4元左右,热度回归常规水平 [20][21]
FPGA,走向何方?
半导体芯闻· 2025-06-23 18:23
FPGA发展历程 - 1985年全球首颗商用FPGA芯片XC2064诞生,采用松散组织逻辑块和软件可配置连接的设计理念,颠覆当时最大化利用晶体管的主流思路 [1] - FPGA发明者Ross Freeman预见晶体管成本下降趋势,其设计理念被后续市场发展验证 [1] - FPGA产业已发展40年,形成超100亿美元市场规模,预计2023-2029年将以10% CAGR增长至154亿美元 [5] 技术特点与行业影响 - FPGA具备硬件可编程特性,支持实时处理、低时延任务,在边缘AI、网络加速、ADAS等领域表现突出 [5][6] - 技术演进从简单LUT查找表发展到集成嵌入式处理器、高速收发器和硬IP,可处理高性能复杂任务 [8] - 开创无晶圆厂商业模式,消除定制掩膜加工需求,降低硬件创新门槛 [7] - 改变半导体设计范式,使芯片功能可在制造后重新定义,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7] 市场应用现状 - 自适应计算器件已渗透汽车、工业、航天、医疗、金融等广泛领域 [6] - AMD(Xilinx)累计交付30亿颗FPGA/自适应SoC,服务7000+客户,连续25年保持市场份额领先 [10] - 边缘AI应用中FPGA具备独特优势:可定制AI部署规模、可编程I/O接口、适应多样化传感器场景 [11]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拓展边缘AI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6G网络、气候研究、太空探索 [11] - 技术突破方向:Chiplet设计、先进制程工艺、软件开发工具链优化 [12] - AMD产品组合覆盖从低功耗(Spartan/Artix系列)到高性能全场景需求,结合CPU/GPU形成多维算力支持 [13]
回头看AMD在3年前对Xilinx的这次收购
傅里叶的猫· 2025-06-22 20:33
收购背景与战略动机 - AMD于2022年2月以49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一大FPGA厂商Xilinx,旨在强化AI、数据中心及边缘计算领域布局[1][2] - Xilinx的FPGA、可编程SoC和AI引擎技术与AMD的CPU/GPU形成技术互补,可优化数据密集型应用解决方案[2] - 收购看重Xilinx在5G通信、汽车、工业等市场的技术积累及工程师团队,但具体IP协同效应尚待验证[2] 产品与技术整合 - 成立Adaptive and Embedded Computing Group(AECG)管理FPGA业务,与Intel收购Altera后的独立运营模式不同[4] - 产品线延续Xilinx原有路线,包括Versal Premium Gen 2、RF系列及Spartan UltraScale+等,未出现突破性创新[6][7][8] - 硬件升级聚焦高性能:支持PCIe Gen 6/CXL 3.1(64Gb/s)、集成400Gbps加密引擎、DDR5内存及18GHz RF-ADC[10] - 16nm工艺使功耗降低30%-60%,计算密度达1850万逻辑单元,单位面积算力为竞品3倍[10] 财务表现与市场动态 - Xilinx被收购前2021年营收31.5亿美元,与2020年持平,数据中心/无线通信/汽车领域保持增长[11] - 收购后AMD嵌入式业务营收:2022年45.3亿美元(推算)、2023年53亿美元(+17%)、2024年36亿美元(-33%)[17][18][19] - 数据中心业务2024年收入126亿美元(+94%),但FPGA贡献占比未披露[22] - 美国禁令导致高端FPGA在华销售受限,国产中低端FPGA替代加速[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Intel曾收购Altera布局数据中心,但Xeon+FPGA方案因功耗/适配问题失败,市场份额持续流失[3][8] - AMD未复刻Intel的CPU+FPGA整合路线,FPGA在数据中心应用效果仍不明确[8][22] - 传统FPGA应用市场营收下滑,Versal系列未达预期,Ultrascale(+)仍是主力产品[8][19] 技术可行性验证 - CPU+FPGA方案存在固有缺陷:高功耗叠加导致散热难题,软件生态适配成本高[8] - FPGA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效果低于预期,AI训练场景仍由GPU主导[3][22]
集邦咨询:三地“芯”政策指向“自主可控”与“产业进阶”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22:11
集成电路产业新政分析 核心观点 - 广州、珠海、上海三地近期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新政,旨在推动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构建,加速中国半导体领域突围 [1] - 政策聚焦全产业链布局,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环节,强化技术攻关与生态培育 [2][6][8] - 三地政策共同指向"自主可控"与"产业进阶",通过资金补贴、产线牵引、生态建设等举措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 [9] 广州政策要点 - **产业定位**: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实施"广东强芯"工程 [2] - **支持方向**: - 高端芯片设计:重点突破CPU、GPU、FPGA及AI、车规级等芯片,给予流片费用最高40%补贴(单企年补上限500万元) [3] - EDA/IP国产化:对采购国产EDA/IP的企业按采购金额最高30%补贴(单企年补上限100万元) [4] - 材料设备国产化:对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的产业化项目给予设备投资额15%扶持(最高1000万元) [4] - **产业基础**:截至2024年年中,广州开发区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150家,占全市近九成,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5] 珠海政策要点 - **生态聚焦**:重点培育RISC-V产业生态,推动在AI、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6] - **具体措施**: - 产业载体:购置厂房企业最高补贴200万元 [7] - 先进封装:按封装费用5%补贴(单企年补上限100万元) [7] - RISC-V产品研发:最高奖励100万元,对销售额超200万元企业按5%比例支持(单企年奖上限500万元) [7] - **生态建设**:2024年成立全球首个RISC-V产业联盟(RDSA)及广东省珠海中心,5月揭牌RISC-V生态应用创新中心 [7] 上海政策要点 - **战略定位**:以产线牵引全链条发展,深化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AI、生物医药)布局 [8] - **资金支持**: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子基金中集成电路领域占2只 [8] - **产业规模**:2024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9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EDA、设计制造等全环节全国领先 [8] - **技术突破**:5月启动"超宽禁带半导体未来产业集聚区",发布十条支持政策,聚焦后摩尔时代关键技术 [9]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重点突破CPU、GPU等高端芯片设计 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芯片、光芯片等芯片的开发设计
快讯· 2025-06-17 14:32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政策 - 政策提出重点突破CPU、GPU、FPGA等高端芯片设计 [1] - 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芯片、光芯片、物联网芯片、存储芯片、射频芯片、基带芯片、车规级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开发设计 [1] - 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基于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RISC-V、ARM等高端芯片架构设计 [1] 芯片研发补贴政策 - 对使用MPW流片进行研发或首次完成Full mask工程流片的设计企业给予补助 [1] - 对开展高端传感器首轮流片的智能传感器企业给予补助 [1] - 补贴标准为不高于流片费用40%(不含税计算) [1] - 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500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