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四家具身智能公司齐聚,热钱与泡沫并存的万亿赛道谁能挺进决赛圈
贝壳财经· 2025-06-29 16:26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具身智能赛道热度空前,投资金额攀升,各种资本涌入,被认为是万亿级赛道 [1] - 行业尚未达到泡沫阶段,融资规模与智能汽车头部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国内头部公司融资规模在几十亿元人民币,美国同行达几十亿美元 [3] - 具身智能是中国少数能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领域,但国内融资规模仍落后美国一个数量级 [3] - 供应链和人才是国内发展具身智能的特有优势 [3] 商业化落地前景 - B端垂直场景如搬运、上下料、质检等将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6] - 人形机器人当前能力有限,更适合执行简单任务,关键在于跑通数据、模型和服务体系 [6] - 家电制造产线已开始应用人形机器人进行涂胶工位上下料,因其能适应频繁产线切换 [6] - 具身智能当前应用场景可分为教具、展具、科研工具和素材工具四类,仍处于探索阶段 [6] 技术发展方向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被认为是机器人大脑的可能终局,但当前范式仍有改进空间 [7] - 现有VLA模型以模仿学习为主,未来可能转向先训练视觉和动作,再与语言对齐的新范式 [7] - 行业正朝着更统一、更端到端的通用模型方向发展,VLA被认为是技术收敛点 [8] 行业竞争格局 - 决赛圈可能呈现多元化格局,包括主机厂、硬件厂商、AI大脑开发商等不同定位的企业 [9] - 行业最终可能收敛到全球一二十家主机厂,介于手机(6-7家)和汽车(几十家)行业之间 [10] - 软硬一体能力将成为决赛圈关键,创业公司有望在决赛圈占据重要位置 [10] - 通用家用机器人市场可能高度集中,但整体机器人应用市场将保持多样化 [11]
通用人形机器人,机器躯壳中的“类人智能”
36氪· 2025-05-30 10:14
行业定义与边界 - 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具备类人结构设计、感知系统及多功能操作能力,能在非结构化环境中自主完成复杂任务[4] - 强调通用性与泛环境适应能力,目标为替代危险、重复、无聊的工作,适应家庭陪护、工厂搬运、灾害救援等多场景[4] - 区别于单一任务的服务机器人或依赖结构化环境的工业协作机器人[4] 技术发展现状 - 2022年特斯拉Optimus原型机发布标志工程实现阶段开启,随后Figure AI、优必选等企业加速产品迭代[5] - 核心技术栈涵盖感知系统、动力结构、控制系统、AI大模型融合等六大维度,需多学科交叉突破[7][8][9][10][11][12] - 中国厂商如宇树科技G1具备43自由度,智元机器人PowerFlow模组峰值扭矩达350Nm[8] 应用场景演进 - 工业制造优先落地,Figure 01已在宝马工厂用于物流转运,中国厂商与车厂、3C厂开展试点[15][16] - 商业服务侧重交互能力,现阶段聚焦酒店、商超等场景的接待与导购[17][18][19] - 特殊环境作业如核电站巡检、太空探索等对稳定性要求极高,仍处试验阶段[20][21][22] - 家庭场景为终极目标,受成本、安全等因素制约,Tesla Optimus等探索基础家务[24] 全球竞争格局 - 美国以Tesla、Figure AI为代表,整合AI与硬件,目标打造平台级生态[30][32][35][39] - 中国厂商如优必选、宇树科技强调工程化与供应链优势,快速推进场景试点[40][41][42][44][47] - 日韩/欧洲企业技术扎实但商业化保守,如现代汽车波士顿动力、丰田ASIMO[48][49][50] 融资趋势 - 2024年Figure AI获6.75亿美元融资,OpenAI、微软等押注AI与机器人融合[35][53] - 中国宇树科技融资超10亿元,优必选港股上市募资10亿港元,资本青睐工程化能力[54] - 投资逻辑聚焦AI原生、平台潜力、核心部件自研三大方向[55][56][58] 商业化路径 - 从工业场景(2023-2025)向服务场景(2025-2027)再向复杂任务(2027-2030)分阶段推进[25][26][27] - To B/To G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安防成为短期验证重点,具备护城河效应[67][68] - 中国依托政策支持与制造红利,加速形成本土化竞争优势[59][61]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合资公司揭牌,共同推进具身智能规模化量产和商业落地
广州日报· 2025-04-07 21:01
文章核心观点 均普智能旗下均普机器人研究院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普智机器人公司,推动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等研发生产及商业化落地,均胜集团也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2] 公司合作动态 - 4月7日普智机器人公司揭牌成立 [2] - 均胜集团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度合作 [2] 公司业务规划 - 普智机器人公司第一期生产线占地约2000平方米,预计年产能达1000台 [2] - 双方将通过普智机器人公司开展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共研、生产和销售,还涉及智能、特殊作业和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销售 [2] - 普智机器人公司对智元机器人本体二次开发,推动其在特定工业场景应用及商业化落地 [2] - 普智机器人公司向智元机器人提供生产线设备、检测和测试设备等 [3] - 依托均普智能全球化布局网络,在海外搭建生产线并推动产品海外销售 [3] - 普智机器人公司在智元机器人成熟方案等基础上自主设计、生产轮式机器人 [3] 行业前景看法 - 均胜集团董事长称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产业前景光明 [2]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证券时报网· 2025-04-07 20:31
合资公司成立 - 均普智能旗下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与智元新创技术共同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 [1] - 合资公司及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由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等高层参与 [1] - 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希望创新中心推动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 [1] 产能与投资 - 第一期生产线占地2000平方米 预计年产能1000台 [2] - 创新中心计划投资2亿元 占地5000平方米 由普智机器人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2] - 均普智能表示这是从实验室研发迈向规模化量产的关键一步 [2] 业务范围 - 合资公司将开展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共研、生产和销售 [2] - 业务还包括智能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制造 [2] - 公司将向智元机器人提供生产线设备、检测测试设备等 [2] - 将依托均普智能全球化网络在海外搭建生产线并推动销售 [2] 创新中心规划 - 创新中心将进行1:1场景搭建、AI大模型训练、软硬件适配等 [3] - 目标是通过二次开发研发出可落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 [3] - 计划打造成为服务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研发中心等五大功能中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