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

搜索文档
A股成交连续8天破2万亿元,券商招聘也来了,行业巨头秋招“求才”,25个岗位都有什么特点?
36氪· 2025-08-25 11:50
核心观点 - 证券行业在A股市场持续升温背景下提前启动2026届校园招聘 重点聚焦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领域人才 反映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1][2][10] - A股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 连续8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最高单日成交达28,091.30亿元 [1] - 头部券商如中信建投、华泰证券通过校招提前储备人才 金融科技类岗位需求占比突出 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化算法等前沿方向 [1][2][10][11] 招聘规模与结构 - 中信建投2026届校招覆盖25个岗位 工作地点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 涵盖投行/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7大业务条线 [2] - 财富管理板块成为招聘重点 零售客群与高净值客群同步招聘 包括互联网产品运营助理/高净值客户助理等岗位 [2][3] - 金融科技岗位在4地同步设岗:北京/上海/西安/香港 内地侧重平台开发运维 香港侧重国际科技系统建设 [3] - 华泰证券同期开设16个信息技术类校招岗位 覆盖iOS开发/测试工程/AI工程师等 工作地点含南京/深圳/香港/新加坡 [11] 金融科技岗位细分方向 - 人工智能方向:负责大模型基础算法研究 推动AI技术在金融场景应用 [3] - 数据方向:参与大数据平台规划开发 构建数据仓库/数据湖基础设施 [4] - 算法开发方向:负责量化交易/风险管理/智能投顾领域模型构建 [5] - 运行管理方向:负责信息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云管理工作 [5] - 网络安全方向:参与网络安全体系规划建设 进行安全评估与漏洞检测 [5] 行业人才趋势变化 - 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从2015年29.24万人增至2025年6月36.29万人 但较2024年末减少约7,000人 [9][10] - 投资顾问人数逆势增长:2024年末8.69万人增至2025年6月8.94万人 增幅达3.1% [10] - 行业招聘策略从2015年经纪人为主转向2025年金融科技为核心 反映技术驱动业务转型趋势 [9][12] 国际化业务布局 - 中信建投在香港增设国际业务助理岗位 分为销售/交易/中台岗 服务海外长线基金及对冲基金客群 [7] - 香港岗位由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统筹 支持全球股票销售交易业务 [6][7] - 华泰证券在香港、新加坡同步开设技术类岗位 包括SRE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等 [11] 市场交易数据表现 - 2025年8月11日至22日期间 A股单日成交金额从18,499.17亿元升至25,788.42亿元 增幅39.4% [1] - 单日成交量从1,274.14亿股增至1,600.94亿股 增幅25.6% [1] - 8月18日成交金额达月内峰值28,091.30亿元 较8月11日低点增长51.9% [1]
我有一个不好的预感!3600点了为何迟迟没有回调!你们都赚钱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28 09:39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沪指徘徊在3600点附近 为近十年来的相对高位[2] - 过去十年A股主要在3200点附近反复震荡 市场呈现停滞状态[2] - 指数虽上涨但中小投资者收益未同步提升 形成表里不一现象[6] 投资者行为分析 - 多数投资者在3600点仍处于亏损状态 回本成为奢望[4] - 投资者操作模式分化:加仓解套/放任账户/陷入操作亏损循环[6] - 散户普遍存在涨时不敢买、跌时不敢卖的行为特征[7] 市场结构特征 - 权重股拉升由大资金主导 散户被动跟随市场情绪[7] - 机构主导行情易形成"割韭菜"局面 资金流动多为纸面财富转移[7] - 2025年市场生态复杂化 量化交易等新玩法增加普通投资者难度[9] 指数与个股表现差异 - 同花顺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跑输上证指数7.95%[11] - 2025年上证指数年度涨幅7.58% 但个人投资者收益分化严重[11] - 单日交易记录显示投资者收益波动剧烈(-1283至+3642)[12] 市场参与主体对比 - 机构投资者通过资金优势主导市场走势[7] - 普通投资者陷入"围城效应" 进退两难[6] - 新兴投资工具(量化/算法)进一步扩大机构优势[9] 长期市场特征 - 十年间市场经历多轮涨跌但赚钱效应持续低迷[7] - 短线操作难度极高 形成"消耗战"模式[9] - 市场规则变化但多数人无法获利的本质未变[10]
证监会突然调整了开市安排,7月14日,A股市场再掀风云!
搜狐财经· 2025-07-14 20:27
量化交易新规实施 - 量化交易在震荡行情中能有效压制波动并通过高频交易获取价差 程序化交易占市场总成交34% [1] - A股量化新规实施后市场表现强劲 上证指数冲向3600点 成交量放大至1.7万亿元 [1] - 港股量化新规要求3个月内存量投资者完成报告 明年正式实施 2026年4月开始正式报告 [1] 全球股市高位运行风险 - 全球股市处于高位 美股大幅下跌可能引发欧洲和亚太股市跟随下跌 [3] - 港股出现高位横盘和三重顶形态 亚太股市大幅下跌预示港股见顶回落 [3] - 上证指数在3400点以上属于相对高位 持股性价比非常低 [3] 市场成交量与指数表现 - 1.7万亿元成交量可支撑2条以上主线大涨行情 [5] - 沪指冲高至3550点后因银行大幅下挫导致明显回落 收盘仅涨0.01% [5] - 深创指数情绪保持稳健 市场存在权重与题材情绪切换的争议 [5] 板块表现与市场趋势 - 稀土和券商概念集体爆发 创指上涨0.8% [7] - 市场分歧在3500点后加大 可能出现大阴线但不改变向上态势 [7] - 长上影线形态并不可怕 指数后续可能以阳线方式继续突破高点 [7]
冯艺东:关于促进量化交易健康发展的路径研究丨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7 19:37
量化交易概述 - 量化交易利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证券投资,减少人为情绪干扰并提升交易效率与精确度 [7] - 中国量化投资历经20年发展,2005年引入海外策略但受限于数据体系,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丰富对冲工具,2015年监管框架完善推动行业规范化 [8] - 2020年《证券法》首次将程序化交易写入法律,2024年《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实施,建立高频交易特别监管机制 [9] - 2024年中国股票量化私募规模约8000亿元,较2023年降幅超50% [9] 量化交易策略类型 - 统计套利策略通过数学模型识别关联资产价差规律,基于均值回归理论操作 [10] - 高频交易策略依托超低延迟技术捕捉微小机会,如做市商赚取价差或事件驱动策略 [11] - 趋势跟踪策略基于技术指标识别市场方向,突破关键点位时顺势开仓 [12] - 因子类策略整合价值、质量、动量等因子构建量化模型筛选股票 [13] 量化交易对市场的正面影响 - 活跃市场提高流动性,高频交易商贡献美股70%流动性 [15] - 稳定市场降低波动率,2020-2023年万得全A指数年化波动率呈下降趋势,2021年量化规模突破万亿元时波动率降幅显著 [16] - 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快速处理数据使资产价格更快收敛至内在价值 [17] 量化交易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 可能引发市场操纵行为,2024年A股个人投资者占比50%-60%易受信息误导 [18] - 部分策略在极端情况下加剧波动,如2010年美股算法交易导致股指期货短时暴跌 [19] - 高频交易可能影响公平,超高频交易速度较人类快千倍 [19] 国际监管制度比较 - 中国《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对高频交易实施额外费用、重点监管等措施 [21][22] - 美国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定义非法自动化交易行为,建立综合审计跟踪系统统一监管 [23] - 德国《防止高频交易中风险与滥用行为的法案》构建健全法律体系,对高频订单实时监控 [24][25] 政策建议 - 对高频与其他量化机构实施差异化准入,建立"牌照+备案"双轨制 [26][27] - 优化风险防控措施,给予交易所合理自由裁量权动态调整监管 [27] - 推行"速度衰减"机制限制高频订单优势,设定日内反向交易量上限 [28] - 完善信息披露备案机制,要求量化机构定期上报系统架构和风险敞口 [28]
量化交易新规,明日正式实施
财联社· 2025-07-06 19:11
量化交易新规核心内容 - 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将于7月7日正式实施 [1] - 新规重点监管高频交易,明确异常交易行为构成要件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撤单、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 [1] - 交易所可对程序化交易导致的重大异常波动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措施,严重时可临时停市 [1] - 高频交易定义为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超300笔或单日超20000笔,监管将对"幌骗交易"实施差异化收费 [1] 监管目标与方向 - 三大交易所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趋利避害、公平从严的监管导向 [2] - 新规细化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要求,强调制度公平性 [2] 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 证券公司认为新规提供操作性指引,有利于量化机构加强自我约束 [3] - 头部量化机构表示实际业务影响有限,因资管产品较少涉及高频策略,且已提前执行部分合规要求 [3] - 部分私募机构指出高频交易管理人需调整系统以适应监控标准,将增加运营成本 [4] - 依赖极高报撤单频率的策略可能面临调整或淘汰 [4] 行业发展趋势 - 程序化交易已成为重要交易方式,监管核心是规范而非扼杀 [3] - 部分量化机构开始开发长周期策略以降低换手率 [3]
让期货市场成为量化交易的主战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6-16 18:03
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新规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将于2025年10月9日实施 涵盖7章37条 贯穿程序化交易全过程监管 [1] - 新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定义 规范报告要求 强化系统接入管理 细化监测与风险管理 完善监管安排 [1] - 新规实施后量化交易在期货市场将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为投资者提供更清晰规则指引 [1] 量化交易与期货市场适配性 - 期货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个人投资者开户数量有限 与A股超2亿个人账户形成鲜明对比 量化交易损害中小投资者问题不突出 [2] - 期货市场实行T+0交易机制 支持日内自由买卖 与A股T+1制度形成本质区别 避免投资者被动承受损失 [2] - 期货市场允许双向交易 做空与做多同等重要 投资者更易接受量化交易双向策略 [2] 量化交易在期货市场的优势 - 期货市场采用保证金杠杆交易模式 短线交易为主 与量化高频短线策略高度契合 [3] - 期货市场双向交易 T+0机制 杠杆特性与量化策略形成完美闭环 是量化交易的天然土壤 [3] - 期货交易所应抓住新规实施契机完善配套制度吸引量化资金 监管部门需引导股市量化投资者有序转移至期货市场 [3]
量化交易来势汹汹,散户又该怎么办?
格隆汇APP· 2025-06-14 16:38
量化交易市场现状 - 2024年2月初某量化巨头通过程序化指令在开盘一分钟内净卖出上亿元,引发指数明显下跌后又在低位买入完成"砸盘-抄底"操作 [1] - 截至2025年5月量化交易已占据A股25%-30%成交量,部分交易日逼近35% [3] - 近两个月量化交易占比持续高位运行,龙虎榜频繁出现量化席位 [4] 量化与散户的技术差距 - 量化系统交易指令下达仅需几百毫秒,散户手动操作平均耗时5秒,速度差距达数十倍 [3][5] - 量化机构每日处理TB级数据(历史行情/产业链/舆情等),散户主要依赖碎片化新闻和财报 [4] - 高频交易账户数量少但交易金额巨大,占程序化交易总额60% [5] 量化交易的市场影响 - 提供额外流动性的同时造成明显不公平竞争 [6] - 不公平体现在数据霸权(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策略碾压(数理模型实时调整)、资金杠杆(上亿资金瞬间影响股价) [6] - 部分量化策略通过制造短期波动诱导散户情绪交易后高频套利收割 [6] 行业发展趋势 - 券商低门槛量化工具普及使普通投资者可参与量化交易 [6] - 监管将采取渐进式策略完善量化交易框架,新规10月实施后高频交易"速度战"将转向策略有效性比拼 [6][7] - 未来交易速度从毫秒回归秒级,策略优势取代技术霸权 [7] 龙虎榜量化交易数据 - 买方前五席位净买入额最高达2130万(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预估成本价8.30元 [4] - 卖方前五席位净卖出额最高达5827万(粤开证券潮州大道),预估卖出价8.02元 [4] - 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905万,成交数量296万 [4]
量化交易来势汹汹,散户又该怎么办?
格隆汇APP· 2025-06-14 16:37
量化交易市场现状 - 2024年2月初某量化巨头通过程序化指令在1分钟内净卖出上亿元导致指数明显下跌随后低位买入完成"砸盘-抄底"操作 [1] - 截至2025年5月量化交易已占A股市场25%-30%成交量部分交易日逼近35% [3] - 近两个月量化交易占比持续高位运行龙虎榜频繁出现量化席位 [4] 量化与散户的技术差距 - 量化系统交易指令下达仅需几百毫秒散户手动操作平均耗时5秒速度差距达数十倍 [3][5] - 量化机构每日处理TB级数据涵盖历史行情产业链动态舆情等散户主要依赖碎片化新闻和财报 [4] - 高频交易账户数量少但交易金额占程序化交易总额60%形成对散户的"数字镰刀"效应 [5] 量化交易的市场影响 - 提供额外流动性但造成三方面碾压:数据霸权策略碾压资金杠杆 [6] - 部分量化策略通过制造短期波动诱导散户情绪交易再高频套利收割 [6] - 券商低门槛量化工具普及使散户"以量化对抗量化"成为可能但门槛仍高 [6] 监管与行业演变 - 证监会采取渐进式监管策略持续完善量化交易框架 [6] - 10月监管新规实施后高频交易"速度战"将转向策略有效性比拼 [7] - 交易速度从毫秒回归秒级策略优势将取代技术霸权 [7] 市场参与者行为数据 - 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专用席位净买入1752.84万预估成本价8.15元 [4] - 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席位净买入2130.06万预估成本价8.30元 [4] - 粤开证券潮州潮州大道席位净卖出5827.32万预估卖出价8.02元 [4]
证监会决心保护投资市场!5月7日,深夜的三大重要消息冲击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34
量化交易监管 - 证监会新规将监控量化交易的异常行为 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但长期有利于市场理性和稳健 [1] - 量化交易依靠数据和算法进行快速精准操作 包括追踪大单买入 跟进拉升股价 预设位置获利卖出等 [1] - 量化交易采用双向交易和融券操作 交易规模惊人 新规实施后可能引发量化资金抛售 [1] 市场走势分析 - 沪指开盘后持续上涨 恒生科技指数在假期期间上涨3% 为A股提供支撑 [3] - 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27升至7.18 大涨900点 对A股形成利好 [3] - 沪指涨超1%重返3300点 全市近5000股上涨 鸿蒙概念股表现强势 [7] - 两市大盘高开高走 最高3314点 最低3286点 振幅不足30点 超过120只个股涨停 [7] 行业配置建议 - 消费和科技板块景气预期强化 消费股结构性机会集中 科技股处于调整波段 [5] - 科技板块拥挤度明显回落 扰动因素边际弱化 市场关注点转向中长期产业趋势 [5] - 5-6月高PE TMT AI等高弹性科技风格胜率将逐步提升 [5] - 5月大盘可能不会大涨 高点在3400点附近 但题材股机会较大 石油 银行 旅游板块表现较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