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管理芯片

搜索文档
套现12亿,67岁半导体老将体面离场
芯世相· 2025-07-02 15:54
核心观点 - 自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半导体行业并购交易升温,出现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 [2][3] - PE/VC机构开始通过掌控产业平台进行并购整合,武岳峰、临芯资本等机构尝试亲自操刀下场"创业" [6][32] - 中颖电子被致能工电收购,交易溢价20%,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公司实控人变更 [5][12] - 致能工电作为产业投资平台,已投资7家半导体公司,构建汽车、工业和消费领域的芯片产业集团 [19][28] - 半导体投资进入下半场,投资机构通过不同模式探索长期经营和产业培育的可能性 [29][34] 并购交易案例 - 晶丰明源将购买易冲科技控制权,概伦电子宣布收购成都锐成芯微控股权 [3] - 海光信息发起对中科曙光的收购,市值分别为3000亿和900亿 [3]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转让14.2%股份给致能工电,交易总价12.45亿元,溢价20% [5][10][12]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将掌控中颖电子23.4%表决权,公司变更为无实控人 [11][12] 中颖电子经营状况 - 公司市值从最高250亿缩水至80亿左右 [14]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13亿和13.43亿,呈下滑趋势 [1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1.86亿和1.34亿,同比下滑12.86%、42.32%和28.01% [16] - 2024年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2.1% [16] - 传统家电MCU业务占比81%,市占率25%,但市场已饱和 [16] - 车规级MCU业务进展缓慢,仍处于客户导入阶段 [16] 致能工电背景与投资布局 - 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 [6] - 2024年营收2.06亿,主营业务亏损0.81亿,投资收益等贡献1亿利润 [21]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23.27亿,权益投资16.29亿 [23] - 已投资7家半导体公司,包括博通集成、恒泰柯、芯路通讯等 [24][26] - 在MCU领域形成"家电+工业+汽车"三场景产品矩阵 [28] - 投资策略多为谋求控股地位或成为第二大股东 [28] 投资机构新模式探索 - 武岳峰通过致能工电平台主导投资,而非设立基金 [30][31] - 临芯投资通过收购重庆路桥股份,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推动半导体并购 [33] - 兴橙资本自主设立越海集成,建设传感器封装项目 [33] - 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但都呈现"创始人模式"特征 [34][35] - 投资人需兼具经营与投资能力,成为长期经营者 [35]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17:50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自2023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全国各地并购交易逐渐升温,半导体领域诞生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如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概伦电子收购成都锐成芯微控股权、海光信息收购中科曙光等[1][2] - 行业最近出现PE/VC利用产业平台发起并购的案例,如中颖电子控股权转让给致能工电[3][4] - 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并购整合已进入多点开花阶段[2] 中颖电子交易细节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股东Win Channel Ltd与致能工电签署协议,合计转让14.20%公司股份,转让价格25.677元/股,总价12.45亿元[4][7][8]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还将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中颖电子另外9.2%股份,合计掌控23.4%表决权[9] - 交易价格较停牌前21.41元/股溢价20%,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11] 中颖电子经营状况 - 公司是MCU领域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应用在家电等领域,2021年11月股价达82元/股,市值250亿,但最近两年市值缩水至80亿左右[12][1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13亿和13.43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1.86亿和1.34亿,同比下滑12.86%、42.32%和28.01%[15] - 2024年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2.1%[15] - 传统家电MCU业务占比81%达10.93亿,市占率25%但市场已饱和,消费电子BMIC、AMOLED受市场疲软影响萎缩[15] - 车规级MCU业务进展缓慢,仍处于导入客户阶段[16] 致能工电背景与布局 - 致能工电是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在武岳峰操盘下已连续收购、参投7家半导体公司[6][18] - 2024年营收2.06亿,主营业务亏损0.81亿,但投资组合升值带来1亿收益[21]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23.27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16.29亿占总资产51.7亿的76.52%[23] - 已投资企业包括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Chipways、泰矽微电子、韶芯集成电路、昂宝电子等,主要应用场景涉及汽车领域[25][26][27][28] - 通过本次交易将形成"家电+工业+汽车"三场景MCU产品矩阵[29] 武岳峰资本运作模式 - 武岳峰累计管理超500亿基金,投资超200家公司,曾领衔中国财团收购芯成半导体(ISSI)[31] - 通过公司模式而非基金模式主导投资,优势包括无存续期限制、可获得持续现金流、利益绑定更紧密等[32] - 类似模式还有临芯投资通过收购重庆路桥股份操刀半导体并购,兴橙资本设立越海集成开展制造+封装业务[34][35][37] - 这些机构尝试呈现"创始人模式"特征:自己操刀,下场创业,对投资人要求更高[39]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凤凰网财经· 2025-06-22 20:36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自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半导体领域并购交易升温,出现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如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概伦电子收购成都锐成芯微、海光信息收购中科曙光等[2][3] - 行业出现PE/VC利用产业平台发起并购的新模式,如武岳峰、临芯资本等机构亲自操刀,下场"创业",通过成为长期经营者探索芯片投资下半场的可能性[4][8][39] 中颖电子交易详情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及股东Win Channel Ltd.与致能工电签署协议,转让14.20%股份,交易总价12.45亿元,转让价格25.677元/股,较停牌前溢价20%[5][9][10][13]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公司23.4%表决权,公司实控人由创始人傅启明变为致能工电,后者无实控人[11][12] - 67岁创始人傅启明通过此交易套现12亿元离场[13] 中颖电子经营状况 - 公司市值从2021年高峰250亿缩水至80亿左右,股价从82元/股高点大幅下跌[15]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13亿、13.43亿,呈下滑趋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1.86亿、1.34亿,同比下滑12.86%、42.32%、28.01%[17] - 2024年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2.1%[17] - 传统家电MCU业务占比81%达10.93亿,市占率25%但市场饱和;消费电子BMIC、AMOLED受市场疲软影响萎缩;车规级MCU进展缓慢[17][18] 致能工电背景与布局 - 致能工电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是聚焦工业及汽车芯片的产业平台,已连续收购、参投7家半导体公司[7][20][25] - 2024年营收2.06亿,主营业务亏损0.81亿,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88亿,利润主要来自投资组合升值[21]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23.27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16.29亿,占总资产51.7亿的76.52%[23] - 已投资布局包括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Chipways、泰矽微电子、韶芯集成电路、昂宝电子等,主要涉及汽车领域[26][27][28][29] 武岳峰资本运作模式 - 武岳峰累计管理超500亿基金,投资超200家公司,曾领衔中国财团成功私有化芯成半导体(ISSI)[33] - 通过公司模式而非基金模式主导投资,优势包括无存续期限制、可获得持续现金流、更好绑定各方利益[34] - 类似模式还有临芯投资通过收购重庆路桥股份操刀半导体并购,兴橙资本设立越海集成开展制造+封装业务[36][37][38] - 这种"创始人模式"要求投资人成为企业家和长期经营者,如致能工电董事长李晓忠兼具经营与投资经验[39][40]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投中网· 2025-06-22 11:22
核心观点 - 知名VC通过产业平台发起并购,拿下80亿市值的中颖电子,交易总价12.45亿元,溢价20% [1][5][14] -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进入多点开花阶段,晶丰明源、概伦电子、海光信息等公司近期均有重大并购动作 [3] - PE/VC机构如武岳峰、临芯资本等尝试亲自操刀并购整合,通过成为长期经营者探索芯片投资下半场 [8][37][42] 并购交易细节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及Win Channel Ltd合计转让14.20%股份给致能工电,交易价25.677元/股,总价12.45亿元 [5][10][11] - 致能工电还将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另外9.2%股份,合计掌控23.4%表决权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由创始人傅启明变更为致能工电,后者无实控人 [13] 中颖电子现状 - 公司市值从高峰250亿缩水至80亿,2024年营收13.43亿元,归母净利润1.34亿元,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 [16][18] - 主营业务家电MCU市占率25%但市场饱和,车规级MCU业务进展缓慢 [18][19] -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公司需要新盟友拓展车规级MCU领域 [14][20] 致能工电背景 - 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已连续收购7家半导体公司 [7][28] - 2024年营收2.06亿元,主营业务亏损0.81亿元,主要依靠投资收益 [24]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23.27亿,权益投资16.29亿 [26] 产业布局 - 已投资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泰矽微等7家半导体公司 [29][30][31] - 重点布局汽车领域,形成"家电+工业+汽车"MCU产品矩阵 [32][33] - 武岳峰作为主导方,管理500亿基金,投资过兆易创新、沪硅产业等 [35][36] 行业新模式 - PE/VC通过产业平台或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整合,成为长期经营者 [37][39][41] - 武岳峰、临芯资本、兴橙资本分别采用不同路径探索半导体投资下半场 [41] - 新模式要求投资人兼具经营与投资能力,如致能工电董事长李晓忠 [43]
致能工电拟收购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颖电子控制权
全景网· 2025-06-09 21:53
控制权变更 - 中颖电子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收购方为上海致能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1] - 致能工电拟通过协议转让及表决权委托的方式获得中颖电子的控制权 [1] 收购方致能工电 - 致能工电是由上海市政府、武岳峰科创及徐州市政府出资设立的高端智能工业电子产业平台级企业集团 [2] - 公司聚焦工业及汽车芯片领域,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工业与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龙头 [2] - 管理团队深耕半导体产业,拥有丰富的产业运作和上市公司管理经验 [2] - 已通过全资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布局功率器件、智能驾驶、无线连接、AIOT主控芯片等领域 [2] 被收购方中颖电子 - 中颖电子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之一 [3] - 核心产品包括工控MCU、锂电池管理芯片及AMOLED显示驱动芯片 [3] - 在家电MCU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客户为国内外一线品牌大厂 [3] - 锂电池管理芯片在手机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 [3] -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正进军品牌市场 [3] - 2024年营收13.43亿元,工业控制业务同比增长7.9% [3] 战略意义 - 中颖电子在家电、工业控制、电池管理等领域市场地位稳固 [4] - 引入战略控股股东有助于突破内生发展瓶颈,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4] - 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望获得新动能 [4]
南芯科技上市2周年:市值缩水近44% 业务拓展与盈利增长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4-07 15:15
公司概况 - 南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充电管理、电池管理、汽车电子等领域 [1]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充电管理芯片、DC-DC芯片、锂电池管理芯片等 [1] - 公司通过收购珠海昇生微和设立浙江半导体子公司,进一步扩大产品矩阵并深化产业链布局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36.87% [2]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增长6.15%,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 [2] - 2020年营业收入仅为1.78亿元,到2023年突破17亿元,呈现快速增长 [2] - 2021年营业收入曾大幅增长451.9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3159.93% [2] 市值变化 - 公司2023年4月7日上市首日市值为251.37亿元 [2] - 至2025年4月7日,市值缩水至141.59亿元,下降幅度接近44% [2] 业务布局 - 公司持续加强对汽车电子、工业电源、AI等高增长领域的布局 [1] - 计划在嘉兴建设芯片测试产业园,预计将提升车规级芯片和高性能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 [3] - 在芯片测试领域的投资显示出公司对未来技术提升和市场拓展的信心 [3]